经济日报专访韩为:做复活中国古建筑的有为者
经济日报专访韩为:做复活中国古建筑的有为者
经济日报专访韩为:做复活中国古建筑的有为者,民国古建筑欣赏,仿古建模大赏,天津古建筑欣赏千百年来,不同生活习惯的不同地区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建筑,如砖雕门楼、青瓦白墙的皖派;山环水绕、曲径通幽的苏派;生土夯筑、规模宏大的闽派;宽绰疏朗、房屋独立的京派……或婉约,或精致,或庄重,或沉静,不同流派的不同建筑以其独有的文化积淀,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丰厚着民族的记忆,渗透着中华文明的独特味道。
“修缮古建筑,其实不是在修复古建筑本身,而是修复一种文化传承。”23岁即开始从事古建筑修缮设计的北京燕都中式建筑文化研究院院长韩为,对于古建筑有着最为深刻的理解。中国是世界上诸多文明古国中唯一文化传统没有中断的国家,文化深厚不仅仅在于古建筑古遗迹的一砖一瓦,还在于它们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大学毕业、出生于北京书香门第的韩为,自幼就住在四合院里。迄今他仍然清晰地记得爷爷许多教导,正是这些教导使他从小就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大学建筑专业毕业后,他进入了北京市房屋建筑设计院,主要工作就是对古建筑和仿古建筑进行设计修缮,在“修旧如旧”的工作过程中,对中国古建文化有了全面深入地学习和掌握。韩为认为,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中式建筑,有着独特的美感。如京派四合院的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垂门回廊、灰砖青瓦,美不胜收,就像凝固的诗歌,又似精致的绘画,使人赏心悦目。不仅如此,中式建筑还深刻体现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风水学、气象学、伦理学,以及独特的建造工艺等,每个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人们置身其中感受到建筑文化的力量。
韩为从事古建筑修缮设计及中式建筑规划、装修和园林设计已经30年,长期为中央国家机关、国际友人以及社会各界提供专业而一流的服务。
保护古建筑,具体说就是要保护该建筑的形制、结构法式、构件质地以及制作工艺。在许多人的眼中,古建筑多是一些没用的、陈旧破落的“老古董”,从事古建筑修缮保护工作也极其枯燥乏味。但韩为愿意做这样的事情。他几十年如一日,一心扑在古建筑保护领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精力。他带着对古建筑和传统文化的喜爱,呵护着存留的古建筑文化,试图在古建筑保护方面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主持修缮怀仁堂时,他爬上高达五米、尘土积厚的横梁,逐一测量屋型的结构、屋檩的长度;他扑下身子、趴到灰尘遍地、蜘蛛网密布的犄角旮旯,对破损的地砖逐一做出编号;在设计APEC雁栖塔时,他跋涉于泥泞的田野,寻找视觉的美感、广度与角度的最佳结合。
韩为认为,人们保护古建筑,主要是保护它的文物价值,即保护它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而这些价值又是通过现存的古建筑实体所体现出来,这就给修缮赋予了一层特殊的意义:修缮的不只是一个静止的存在,更是文化多样性的表征,寄托着文化血脉的传承。使人们在一室、一屋、一建筑中,体会岁月的恍如隔世,沉浸于历史的千年延续,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修缮既使一些古建筑恢复了原来的面貌,也彰显出一个群落、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独特魅力。
“评价一个建筑设计得好不好,除了要关注这个设计是不是美,是不是符合传统的形式,还要看居住的舒适度。”韩为在古建筑修缮方面,有很多心得体会。建筑艺术,实际上是一门实用艺术,好看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好用。所以,他的追求就是由他设计的中式建筑既要能够经得住人们的审美考验,也要有良好的居住体验,并要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在实践中,他总结运用了很多方法,比如说不添加材料的防护加固,体现出“修旧如旧”。而在较少干预、原汁原味复原的同时,也应注重创新。迄今仍然让他念念于心的得意之作,要数20世纪90年代中期北京市恭王府花园对面柳荫街的一座四合院,该项目在设计中成功解决了混凝土结构替代大木结构,并首创了四合院大空间的地下室,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由此也获得了该年度“北京市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和“北京市房地局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近年来,韩为带领团队相继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如中式建筑的噪声研究、抗震设计、水资源综合利用以及胡同和四合院的风环境研究等,并巧妙运用到修缮设计的作品中。北京的四合院,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其围合结构和整体形制几百年来并没有太多改变,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国人心理和生理的需要。但在现代化生活的背景下,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固然需要继承好、发扬好,但也应该与时俱进,去适应现代人的需要。韩为在主导北京四合院院落改造、保持北京独特建筑风貌、弘扬传统文化时,便利和舒适一直是他思考和探索的方向。
位于北京北新桥的罗车公馆六号院,是韩为操刀的诸多四合院作品之一。在六号院设计之初,韩为就采用修旧如旧的设计理念,整体翻新重建,按照传统工艺施工建造,力求恢复传统四合院的文化古韵。而与之不同的是,他带领团队参与设计规划的盘古大观空中四合院,则显得激情四射,它是在最现代的建筑楼宇之上呈现出的一种古老的人居方式,一经推出,便获好评如潮。空中四合院将传统居住文化中的格局天地与现代物业服务及商业配套的舒适和便利相结合,不止是中式传统建筑的回归,更是传承中的创新和东西方居住理念的完美结合。
四合院不是一成不变的古建筑。韩为操盘的不少项目都会较多地使用现代材料,也会融入不少西方的建筑理念。在传承中求新求变,在创新中融合中西,为了深入研究西方的经典建筑,他还曾多次赴国外考察,希望以中西方建筑的结合,让中式建筑宜居宜赏,具有新的生命活力。在这同时,韩为带领的团队还设计了不少国际项目,包括:美国洛杉矶徐荣祥纪念馆、英国伦敦某庄园四合院、英国伦敦中国文化中心、老挝万象中国会所等,将北京四合院及中式建筑的精髓带向了世界。
作为建筑设计师,不应当仅仅停留在对固体建筑的喜爱上,还需要富有深深的人文情怀。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和“危旧房改造”时,北京有不少胡同四合院被大量拆除,数量急剧减少,被保留下来的不足半数。而现存的四合院由于普遍得不到应有的修缮,年久失修造成“人为衰败”。由于四合院内居住人口密度高,人均居住面积低,居民的生活条件恶化,使居住其间的“北京爷们”觉得缺少尊严。
的确,和老北京相比,北京现在的许多胡同承载了太多的内容,从四合院变成了大杂院。而且很多房子几乎全是危房,胡同也太窄,有的还没有路灯,如厕也要跑到很远。2017年,韩为受邀成为北京市东城区“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责任规划师,他思考着如何改造胡同、让百姓的生活更便利舒适。韩为知道,胡同改造不仅是民生工程,也是文化工程。为此,他的设计思路是先做“减法”,先把各种违建拆掉,将空中各种杂乱的电线也转入地下,使胡同的空间变得疏朗。然后再做“加法”,对于不能减掉的空调外挂机、宣传栏等给予包装美化,并因地制宜在犄角旮旯铺上绿草,建起“口袋公园”等,提升了美感,彰显了品位,成为北京新胡同时代的新坐标。2021年11月揭晓的北京市背街小巷建设优质工程,由韩为团队设计改造的东城区新鲜胡同,在1300多条胡同改造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北京十大最美胡同”。
四合院的建筑形式以及精神内涵,蕴含着老祖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形成了既秩序井然又气象万千的特色风貌。如今,在北京,喜爱韩为所改造修缮的新四合院住宅的人越来越多,且形成了一种新的时尚。为了满足更多客户的更高要求,为了将包括四合院在内的古建筑真正焕发生机、“血脉”得以延续、文化得以传承,韩为和他带领的团队,在不停地忙碌着……
相关文章
- 江西省文物局关于流坑村古建筑群——履信门宅等11处维修方案的批复
- 鉴赏|太湖古民居:东山与西山村村皆不同
- 成都的清朝古建筑如今成网红打卡地商业化气息浓重
- 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中国古代三大工程是指什么
- 元旦游学 一起去看“最早”“最好”的古建(12月30日—1月1日)
- 北京市南北中轴线北端的一组古代建筑是北京标志性建筑之一
- 现代建筑速写图片 用速写记录艺术感受
- 美丽河北|人间烟火动 翩翩浴古风
- 培田古村落:游客欣赏明清古建筑 感受古村慢时光
- 建筑讲究对称之美而日本为何选择非对称?谈谈其古建筑的创新力
- 中国古代四大逆天建筑一个建造人数达10万最后一个无法复制
- 曲润海:胡银玉《北方民居营造做法》序
- 中国古建筑独具地域特色和人文风貌匠心独运品味古典建筑风格
- 中国风手撕日历天花板!每天撕一页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古建筑
- 武汉的传统建筑不是楚风汉韵而是徽派风格?
- 高校专家历时四年走遍内蒙古梳理古建筑
- 百年筷子铺后继有人国内古建筑赏析
- 贵州黔东南旅游这15个古建筑群不容错过感受少数民族别样风情
- 造型大气的平屋面别墅带架空层和旋转楼梯这才叫豪宅!
- 山西晋城乡土气息浓郁古建筑古村落中国很多投几张照片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