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欣赏

古建欣赏

建筑讲究对称之美而日本为何选择非对称?谈谈其古建筑的创新力

中国古建网2023-04-23古建欣赏浅析中国古代建筑
古建筑美学赏析,浅析中国古代建筑,山西特色美食文化,建筑讲究对称之美而日本为何选择非对称?谈谈其古建筑的创新力,古建筑美学赏析,浅析中国古代建筑,山西特色美食文化日本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的民族,因邻近中国,历史上受我国文化影响很大,向我国学习了

建筑讲究对称之美而日本为何选择非对称?谈谈其古建筑的创新力

建筑讲究对称之美而日本为何选择非对称?谈谈其古建筑的创新力,

  古建筑美学赏析,浅析中国古代建筑,山西特色美食文化日本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的民族,因邻近中国,历史上受我国文化影响很大,向我国学习了生产技术、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制度、文学艺术和生活习俗等。 当然,也包括建筑方面。我国建筑讲究对称之美,然而,提及日本建筑,人们想到最多却是其非对称性的特点。想必很多人不禁产生疑问,日本建筑为何没有照搬中国左右对称的建筑形式呢?

  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存在不妥之处。日本奈良时代的建筑形式是由中国建筑体系衍生而来的——这是毋庸置疑的结论;但是,直接把日本古建筑形式发展历程看作是中国建筑形式的日本化,认为其应模仿中国的对称形式就不太妥当了。那么,古代日本为何会形成自己的非对称的建筑风格呢?

  什么是对称,对称是以点或线为中心,保持两边的形状和大小是一致。呈现对称形式的事物,其颜色、阴影色调和结构是统一而又和谐的。 对称的事物可以给人一种安静而严肃的感觉,蕴含着平衡、稳定的美。俄国学者费多洛夫如是说晶体闪烁对称的光辉。

  在自然界中,随处可见具对称美的景物,雪花的晶体,鸟儿的羽翼,蜂房的建筑,向日葵种子的排列……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美的世界里。彼得·柯林斯如是说:从有机的躯体来看,一目了然,自然界是有意对称的,同理,建筑也应有意对称。对称,是普遍的自然规律,也发展为永恒的建筑主题。

  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能力,不同的生产水平和审美要求往往形成不同建筑风格。

  中国大地幅员辽阔,这里既有终年冰封雪冻的雪山,也有一望无际的辽阔平原,既有崇山峻岭,也有茫茫沙漠,中国人在这片大地上既满怀希望希望,也饱经苦难,畏惧着自然,也推崇着自然,他们利用从自然中领悟到的智慧生存。

  《易经》认为,阴和阳是世界的基本结构,刚与柔是世界事物的两种基本形态,过刚或者过柔都会使世界发生混乱,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所以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在追求中庸之道,而中庸的观念体现在古建筑上就是建筑的平面作对称均齐布置,布局上用一条南北中轴主导。

  日本不同,日本列岛以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气温平均26℃-19℃,冬季气温平均12℃-5℃,虽与西欧的一些大城市相比算不得最宜居的环境,但其无论是夏日的炎热还是冬日的寒冷都未达到让人不能忍受的地步,这与中国的大陆性气候相比,可以说是十分温和的了。

  日本海岸线曲折,地形狭小,人们多居住在位于山海之间的小平原、山间小盆地或者河流沿岸的平地上,而这些地方阳光充足、降雨丰沛,群峦叠翠,万木葱荣,适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

  温和的自然环境,使人们不必去抗争,考虑生存问题,反而可以将更多的目光转向周边事物。在这里,海滨、平原、森林、山脉相互交错,形成了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并随着四季的流转而变化分明。春日的粉红樱花,夏日的清凉绿荫,秋日的火红枫叶,冬日的皑皑白雪……色彩明艳,美丽多姿,在这样的环境中营造生活空间,秉持与自然融于一体的理念,就不奇怪了,享受自然的恩赐,心中自溢满喜悦与赞美。

  因而日本建筑,特别是住宅,虽为人工建造,却追求拥抱自然的空间,人工所及之处仅止于避风遮雨的程度。这样的条件发展下,日本人拥有敏锐的自然感知力,比起波澜壮阔、严肃庄重之美,更喜欢温润洗练、轻随集约之美。追根究底,中国建筑中的左右对称的庄严肃穆之美与日本人在长期生活中养成的审美观点并不相符。

  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和民族文化总是居于主导地位,建筑也必然受其影响。

  中国历史上民族战争不断,王朝更迭,江山易主,古代皇帝为了更好的巩固统治,驾驭臣民,突出皇权的威严,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的享受建造了一座座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受中国周礼思想的影响,对称元素的摄入可使各式各样的宫殿看起来更具美感,更能体现出皇室的威严。

  为了体现皇权至上,表达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古代都城规划中,都以主宫殿位于中轴线上,以宫室为主体,次要建筑位于两侧,左右对称布局。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雄伟,两侧的楼宇矮小内敛,就像百姓与皇帝,平民臣服于天子。

  而日本历史上虽然也有战争,但这种战争不是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争,而是与一个民族内部不同势力集团的斗争,更进一步说,是仅限于少数统治阶级的斗争。 这种历史发展特征促成了日本人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

  尽管有历史上统治阶层或社会制度更迭变化,但人们相信日本只有一个民族。 虽然所有人都清楚古代的日本人也是从不同的地方移民来的,但日本人有这样的想法却是事实。因而日本国内的对立大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对立,权力争斗不会殃及大众。

  《日本建筑史》中提到,日本在建造平城京和平安京时,模仿中国城市在周围建设了罗城,但那只不过是个形式,没过多久就倒塌了。在城郭周围出现城下町的时候,城郭是作为战争时诸侯和武士们的最后据点,因为战争与一般民众无关,所以无需城墙来保护住宅区,也不需要像中国的紫禁城那样的高大建筑来彰显皇室对平民的统治。

  再看普通贵族的住宅,早期尚可看出几分对称元素的应用,但随着藤原氏势力的不断扩大和发展,以藤原道长的土御门殿、藤原赖通的高阳院为主要代表开始打破左右对称格局,更加强调住宅的实用性。平安时代后半期,寝殿造住宅更是变化丰富,多种多样。

  《日本建筑史》中分析,由于日本的岛屿离大陆很远,而且日本民族没有被纳入其政治统治的的危险,所以日本习惯在和平中接受外国文化的影响;从未陷入狭隘的民族主义,自由地吸收外国文化;没有接受胜利者文化的自卑情结,也不必担忧异国势力的文化入侵,所以日本在积极吸收外国文化的同时,保持对国家文化传统的尊重;加之,岛上的隔离与进步国家相比,传统和低生产力水平往往不利于日本的发展,因此,一旦引入新文化,其社会影响就会显现出来,日本人吸收外来文化的热情因此而高涨。

  但对于文化吸收是完全模仿还是相当程度的选择性,仍有许多含糊不清之处,但培育日本民族文化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日本古建筑基本不可能原样照搬中国的左右对称样式。

  以飞鸟时代的伊势神宫为例,其纯粹而高贵的风格在中国建筑中是找不到的。因此,我们可以推测,那时已经能够建造清雅建筑的日本人,即使在模仿中国建筑形式的时候,一方面会接受中国建筑建造技巧,另一方面在艺术表现上,仍坚持其民族传统。再看《万叶集》等古书的记载,即使在中国建筑最为风行的奈良时代,日本人仍然喜欢黑木的朴素家居风格,皇室日常生活中仍然使用杜松皮屋顶和木地板。

  中国与日本的艺术表现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因此,日本人在吸取中国文化时,不是拿来主义,也不是虚无主义,而是立足自身,选择自己喜欢的和需要的再加工,形成自己的风格。

  如此看来,中国建筑形式对日本古建筑影响的部分应该在在室内装饰上,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也可看出在日本,左右对称的建筑形式并未得到多大的提倡。最能强烈表现日本古建筑非对称性特点的建筑当属茶室了。在日本,茶道追求不完整的形式,尊重缺憾美,因此,茶室的形式讲究不规则,尽量避免平面和造型上的对称。在茶室,榻榻米与床、地炉、躏口、中柱、中板等进行多样组合后,在不足3坪的小空间中能做出上百种变化。即使在平面为正方形的茶室中,也能通过开窗、天花等处理打破对称。

  当然,一般来说,日本建筑具有非对称性,但并不意味着日本所有的建筑都是不对称的。左右对称的建筑易令人产生庄严肃穆之感,因此,左右对称形式在宗教建筑中多有运用。例如,伊势神宫的正殿采用左右对称的形式;法隆寺的塔和金堂分别布置在中轴线的左右两侧;镰仓时代的禅宗建筑,虽然在总平面中没有设置塔,但总体上仍原封不动地模仿了当时中国建筑的布局形式,即在中心轴线上布置最重要的建筑物。

  建筑的目的在于为人的各种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一个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与建筑有关的各种空间里度过的。一个房间怎样布置,一栋房屋怎样建立,一个城市怎样规划,都和人、人的生活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密切联系,建筑所表现的造型风格、环境氛围和空间意境都是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要求。

  在古代,由于技术不发达,气候资源和自然条件对建筑的限制就尤为明显,此时的建筑无论是在结构形式、功能使用还是在艺术造型风格方面都表现出自己的特点;当社会环境变化时,建筑也会反映一定时期的思想意识和民族文化的变化。可以说,建筑就是一面镜子,反映出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水平和精神面貌,反映出它所处的那个时代。如此来看,日本古建筑不曾照搬中国左右对称的建筑形式也是情理之中了。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