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筷子铺后继有人国内古建筑赏析
百年筷子铺后继有人国内古建筑赏析
百年筷子铺后继有人国内古建筑赏析,国内古建筑赏析,古建筑欣赏,人造板岩越秀区繁华老城区,在老街濠畔街的尾巴上,有家不起眼的百年筷子老店——“酸枝家具”,古旧的招牌旁边摆了一叠叠筷子。63岁的冼联广说,老店筷子制作至今一直延续手工刨制。他坦言, 单靠这筷子生意,连自己都无法养活。他曾一度担心无人继承这门手艺,但现在已无此忧。他女儿女婿表示愿意回归这份“家族工艺”,要把老店经营下去,这是他近年最高兴的事。
越秀区天成路175号,在濠畔街的尾巴上,“酸枝木雕家具店”并不起眼,只有7平方米。狭小店铺的左侧摆放了一张椅子,上面有一张黄布制作的招牌,毛笔手书“酸枝家具”几个大字。招牌旁边摆放了一叠叠筷子,这是目前广州唯一的民间工艺手工筷子。
今年63岁的冼联广说起筷子老店的历史,神采奕奕。从他爷爷1889年开店讲起,冼联广爷爷的“满记”木雕家具店就开在广州“酸枝街”濠畔街上。当年,冼联广的爷爷见名贵的木料做完家具还剩下了很多边角料,觉得扔了可惜,便尝试着用它们做成了筷子,不料一摆上铺头,就大受欢迎,从此成了一门生意。
冼联广说,这是一次“无心插柳柳成荫”工艺创业。上世纪50年代初,“满记”老店搬至天成路175号,延续至今。手工筷子是一门复杂的手艺,光是程序便有7道之多,要3年才能出师。冼联广感叹,看木、开界、开片、开条、打顶、磨圆、刮磨,样样都有学问。冼联广说,即使一个熟练的手艺人,一天最多也只能制作出40双筷子。十几年前,冼联广就在南海建了一个小作坊,雇佣了一些工人一根根用人工刨制成型。令他得意的是这百年工艺,不单每根筷子形状、大小均匀,就连雕花也刻得细致入微。“筷子仍以零售为主,我们原则是少而精”。
“顾客的话有新有老,新带老、老带新”,冼联广表示,老店做的筷子不是“奢侈品”。筷子老店的经营靠着一份情谊维持。
很多年前,一位老广州十几年前曾经在店里买过家具和筷子,后来移民了。多年后,老人迈着蹒跚脚步,回到广州来找这家筷子老店。走前还年轻,回来已两鬓斑白。老人告诉冼联广,他是来找故乡的回忆,一家人都来和我合影。“老店把他们带回旧时,我也感念小时候他们的帮衬”。
现在筷子老店的经营相对平稳,除了本地顾客,还有蓝眼睛、黑皮肤的外国留学生,要买些有中国特色的纪念品回国去。除了买者,还有观赏者。“不买不要紧,大家有爱好也可交个朋友一起探讨。”冼联广总是笑迎来客。
为什么筷子木器生意也能百年不衰?按冼联广的说法,一是真材实料,二是讲究工艺,三是以诚待客。
冼联广说,祖辈们告诫“做生意先做人”,信誉好、口碑好很重要。所以从来不与顾客发生争执,并且真心实意介绍商品,买回去的货,不中意可以随时来换。“如果解释给客人听,他们还不喜欢,我们可以退货”。
冼联广表示,现在筷子制作老工艺与老店经营已交女儿女婿接手。老人希望这门工艺的传承“不在经商,让广州人知道老店存在就可以”。但作为传承人的女儿却有着另外一种思路,打算以后顺应市场化的道路,将手工筷子工艺推出去。
在筷子手工制作行业有一个祖辈留下的规矩,筷子的长定在26.8厘米,取义“一路发”。在冼联广眼中,他希望自己手工筷子老店能像守住“26.8厘米”一样,沿承祖辈的传统工艺,让三辈人摸索出的传统工艺“活”下来。
对于百年筷子老店的发展,冼联广有个设想是“以商养艺,淡中求稳”。他认为,传承不在于经商,而在于工艺创作,“让广州人知道老店存在就可以,虽然不是很辉煌。有小小的经营我们都已经足够了。”
作为手工筷制作继承人的女儿冼惠玲却有着另外一种发展思路,她打算以后顺应市场化的道路,将传统工艺推出去。“开发出新的产品,有更多的生产线,满足不同阶层的人们的需求。让家家户户都能够用上他们的产品”。
冼惠玲表示,目前她在学习传统广式的传统文化,丈夫梁伟负责销售方面。她表示,老店会坚持手工制作,但会扩大生产规模。“现在基本不会自己做手工了,毕竟还是要走市场化的道路。自己负责设计,其他交给工人去做”。
相关文章
- 古埃及之神奥西里斯被弟弟分解成14块不仅是外星人还是机器人?
- 直击:我国古代最神奇的建筑700年来屹立于长江中而不倒
- 《清明上河图》里店铺在卖什么?《滕王阁图》的斗拱结构是什么样?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
- 反思 文物古建筑该如何保护?
- 阅读中轴芳华拾捡文脉真意
- 在古代建筑中寻找历史回响——走近修复古建筑的青年人
- 推动脚手架体系革新为我国古建修缮提供坚固保障
- 探究建筑遗迹体悟文化历史
- 【设计大赛】2021第五届“北新房屋杯”爱我家乡·美丽乡村新型农房设计作品大赛
- 晋北行:北魏建筑的门锁赏析
- 扬州最美古典园林是中国四大园林之一享有“国内孤例”之美誉
- 最美 · 小青瓦中国灵魂世界眼光
- 如何拍出震撼人心的建筑摄影?掌握7个技巧拍出古建筑的意境之美
- 古建筑摄影作品赏析埃及古建筑赏析
- 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建筑具有藏式风格高200余米
- 七旬老人捡雪糕棍儿 制作精美古建模型
- “拆开太和殿你会看到什么?”“顶级的木构盛宴!”
- 深圳拥有“南中国最大的集群仿古建筑”耗费巨资却几乎没有人气
- 大国工匠样式雷为中国古建设计“正名”
- 山西的国宝级古建筑你去过几处?还不快来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