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太湖古民居:东山与西山村村皆不同
鉴赏|太湖古民居:东山与西山村村皆不同
鉴赏|太湖古民居:东山与西山村村皆不同,古建园林赏析水,古建筑天窗欣赏,建筑背后的文化内涵明代唐寅曾有诗云:“世间乐土是吴中”。地处太湖核心的吴中是橘市桑村的东山、世外桃源的洞庭;是贴水成街、古桥林立的甪直,是古街逶迤、庭院幽深的杨湾……这些古村古镇古建筑,完整地保留了儒家文化的“耕读”传统及江南鲜明的吴地生活特色。近期,展览“世间乐土——吴县文物数字展”在苏州吴文化博物馆开幕,以数字呈现的方式再现了吴县地区的文化遗产、建筑遗迹,历史村落和水陆交通网络。而这些村镇也各不相同。本文旨在比较吴县太湖东山、西山民居的特点。
在吴县,这些古村古镇古建筑,完整地保留了儒家文化的“耕读”传统及江南鲜明的吴地生活特色。目前,吴县尚有明代住宅114幢,清代住宅200幢,主要分布在东、 西山风景区内,大都为省、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山民居的特点首先来看下东山民居的特点。东山历代名门望族很多,他们的宅第园林也多保留下来。现存明清建筑约占全镇建筑面积的十分之三,其中古建筑类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空包建筑就有37处。著名的明清建筑有凝德堂、明善堂、绍德堂、春在楼等。这些宅第民居建筑的平面布局大多沿中轴线纵深发展,也有横向分布的,通常为三至五进,前低后高。前后进以庭院、天井、塞口墙相隔,中置砖雕门楼, 旁设备弄,为日常生活的主要通道。其中,规模宏大的宅第则设左、中、右三条备弄。整座宅第一般均以院墙相围,形成一个封闭的院落。一般住宅均分前后两部分:前者对外,有门厅、茶厅、正厅,有的还建有花厅;后为居室,一般均建楼,楼下置厅。有的则建有南北对称的两幢楼房,楼与楼之间由双层廊与厢房贯通,俗称“走马楼”。东山的民居,既有庄重古朴的深宅大院,又有小巧玲珑的园林小筑;既有装饰豪华的宅第,又有与名人有关的宅院;既有官第,又有民宅。
陆巷古村陆巷古村形成于南宋时期。明中期以来,陆巷村日渐兴旺,其间陆巷村诞生了状元、探花各一人,进士 11 名。2007年,陆巷村被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古村面积约35万平方米,至今保留着以一街(紫石街)、六巷(文宁巷、康庄巷、韩家巷、旗杆巷、固西巷、 姜家巷)、三港(寒山港、陆巷港、蒋湾港)为构架的明代村落格局。 目前,村内仍保存着明至民国建筑44处,其中仅明代就有19处,居江南古村落之首。这些建筑类型有祠堂、牌坊、客栈、宅邸、民居, 还有公共消防用房,时代跨度大、类型丰富。其中,三祝堂的歇山四破落翼做法在吴中已相当罕见;遂高堂是一座纪年明确的明中期建筑。总之,陆巷村选址考究、规划合理、古迹丰富,是江南太湖地区山村聚落的缩影。
在这片区域生活的人中,有一位王鏊,是明代的户部尚书,吴中陆巷人。明成化十一年,王鏊高中会元和探花,为了和分享自己家的大喜事,王家在街上建造了探花、会元和解元三座牌楼。虽然这些牌楼在历史行进中有过损毁,但现今已修复重建。探花、会元、解元三座牌楼是东山历史上仅存的古牌楼,现在已是陆巷的标志性建筑了。也许是在这组牌楼的感召下,明清两代,陆巷诞生了1名状元、1名探花、11名进士和46名举人,近代以来,又孕育了多位中科院院士、160多位教授。 虽然同属于江南文化圈,但是和皖南、浙南这些地区相比, 吴地的类似于牌坊的纪念建筑,其实并不太多。大家族的祠堂、士大夫的宅邸也往往刻意追求低调。惠和堂惠和堂位于吴中区东山镇陆巷古村。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 (1846 年),是东山望族叶氏后裔叶是京所建造的一处大型宅第。 宅院坐北面南,四周高墙相围,是一处封闭式的群体民居建筑。宅 院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占地 5000 多平方米,建筑面积 3000 多平方米。 单体建筑可分东、中、西三路。中路是正落,依次有门厅、轿厅、大 厅、前住楼、后住楼;西路有客房花厅、书楼及附房;东路有门第、仆 房、账房、东小楼及下房。三路单体建筑之间有东西备弄相通,每进 单体建筑之间有庭院、天井相隔,形成独立的建筑单元。
怀荫堂展厅中呈现的是怀荫堂的复刻模型。怀荫堂位于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杨湾,是一处明代中晚期的小型群体民居。它坐北朝南, 临街而建,从空间布局上看有一路两进。虽然占地不大,但是它的构件精巧,形式特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所以它也是研究苏南地区明代民居建筑的优秀实例。
西山民居的特点再谈及西山民居的特点。西山的古民居多为深宅大院,,且四周均有高耸的院墙相围,形成封闭结构。平面布局一般为一路多进,依次为门厅、大厅、楼厅,依中轴线分布。大型宅院则为三路多进 的群体建筑群。民居形式大多为硬山顶,设有高耸的五山屏风封火墙,披顶黛瓦,外观色调古朴素雅。宅院内的装饰十分讲究,雕楼画栋,富丽堂皇。屋内的门楼、梁柱、额枋、雀替、门楣、窗棂、裙板一般均雕刻有各种图案。庭院中还堆以假石,植有花木。身置其中,仿佛在名园胜境中徜徉览胜。西山古民居多数在门楼、照壁、匾额中有绝对纪年,这为传统建筑的断代提供了佐证。敦伦堂展厅中呈现的一部分模型原型是西山敦伦堂。该建筑明代普通农户住宅,坐北朝南,占地仅有190 平方米,前后两进,第二进为楼房,楼上作卧室用。布局紧凑,充分体现了房屋的实用价值。
明湾古村展览亦展现了明湾古村的模型。明湾古村坐落在苏州市太湖洞庭西山岛南端的太湖边。因“湖堤环抱,形如新月之湾”故称“明湾”。明湾古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湖,古村本体的面积 9 万多平方米。明湾是西山岛上最古老的村庄。相传早在春秋时期已成村落,村民多数是沦为奴隶的越国战俘。从文献可知,唐代的明月湾,村民已经“耕鱼树艺”为业了。随着贵族后裔纷纷迁入避世隐居,古村开始繁荣。至清乾隆年间为鼎盛期,延续至今千年不衰。
明湾古村中的街道全长1140 米,共用4500多块花岗岩石铺成。街道上走行人,下为排水沟。该石板街建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 年)九月,由于泄水功能极好,有“明湾石板街,雨后着绣鞋”的民间谚语。意思是即使刚下过大雨的天气,路面也不会积水,可以穿着绣花鞋走在街上不怕被弄脏。
登堂入室,带高差的民居东西山的村落,往往依据地形选址在形如环抱之势的山坞里,民居沿道路呈棋盘格局展开,依等高线分布。为了适应山势的起伏,这些民居往往会依山而建。对此,展览呈现说明的建筑是东山陆巷的三祝堂,该堂建成年代无考,从现存建筑的梁架形制与装饰看,当为明代晚期建筑。三祝堂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依山坡而建,每一进单体建筑都比前一进高。最后一进柴房的室内地坪比第一进的楼厅高出 2.28 米。这样的做法不仅便于泄水、采光,也合理地利用了自然条件,可以说是充分体现了古代建造者的智慧。吴文化博物馆馆长陈曾路表示,“环太湖的建筑,如东山西山的这些建筑,最简单的讲法就是它们的保存状态都特别的好,并非是一栋两栋建筑的保存,而是成片的古村镇的保存。太湖区域有的远不止好看的风景。这些古村落、建筑的保存,实际上使得当地的文脉有所依,有所存,这也对于我们理解江南文化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和意义。”“在吴地这样一个环太湖的区域,有着好山好水,建筑则跟山水之间有着特殊的联系,关注的是人的体验感受。这种对于细节上的把握,对人的关注,风景和建筑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现在规划城市发展依然能够提供养料与智慧。”(本文据吴文化博物馆提供资料整理)
相关文章
- 最新!大同四牌楼被撞受损修复已经完成
- 观展|“锦色”万千——旋子彩画
- 全球20张迷人的建筑照片 - 国家地理
- 中国现存古建筑面积最大的四个古城
- 这是我国最大的三座宅院故宫只能排第三第一也叫“故宫”
- 匠心筑梦 古建筑拼插模型还原惊艳世界的中国古建筑之门钉
- 中国古建筑中的雕刻艺术精美绝伦!
- 直播 北京十处重要古迹秘境深度解读
- 全国移民管理系统“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主题书画摄影作品展(八)
- 看别人家的门厅玄关装修结果图 本身家的即是个过道
- 古建文保大家罗哲文生平回顾展在颐和园开展
- 清华大学教授王其钧的建筑手绘书稿十分精彩!
- 中国古代历史著名的古建筑有哪些
- 建筑赏析丨国境线上的度假小镇——广西靖西小城故事
- 巴黎圣母院提醒我们保护美丽乡村古建筑的重要性
- 赤水河畔习水黄金湾遗址 陶器残片再现东汉建筑
- 浅谈中国古建筑流派——苏派
- 补发林徽因讣告:一对挽救中国古建筑的传奇伴侣(中英双语)
- 波哥带你看世界:世界文化遗产明清皇家陵寝·明孝陵明清两朝帝陵建筑典范
- 【济阳圈|城事】济阳想加盖的别做梦了!三维立体模型让违法建筑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