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8回:谷氏三兄弟老底子儒林路安顺新封面
第3068回:谷氏三兄弟老底子儒林路安顺新封面
第3068回:谷氏三兄弟老底子儒林路安顺新封面,安顺古建筑保护,古建筑的文化内涵,中國歷史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作品中图片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本图文中部分章节文字内容可能局部来自公开网络或公有领域,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而使用,没有明确商业用途(?Image by Jumbo Huang, Part of Text citation resources was from public domain)
安顺是一个有文化的地方,市区分布着一些博物馆,比如安顺地区博物馆,它位于贵州省安顺市礼堂路17号。该馆建立于1984年,隶属安顺地区文化局。该馆现征集了少数民族服饰30余件套,碑刻拓片、陶器、青铜器、书画116件。其中,文物价值较高的有汉代铜斧与铜壶,明永乐八年(1410)普定卫指挥使夫人俞氏墓志铭,清末袁锡臣手书楹联等。
我参观了安顺的石质文物馆,安顺是一个玩石文化很丰富的地方,市区的新华书店就有很多介绍古玩的书籍,当地也有很多黔石文化研究机构,在石质文物馆旁边是安顺的总工会,现在是一个叫才茂的眼镜店,隔壁是卖银器的,走进博物馆参观一会,再走进院内,那里就是安顺武庙的地盘了,地上铺设着石板,到处是盆景。
清康熙五年(1666)贵州提督李本深重修,供春秋祭祀圣帝君,改名武庙。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建观音楼,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贵州提督徐印川拆除宫墙,改建厅房5间,又于临街正门处围以朱栏;旧国八年(1919)县知事唐希泽改武庙为关岳庙并予培修。
安顺武庙是有着600余年历史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区内城老大十字东北角,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原名寿亭侯祠,后改称关帝庙。
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改建为武庙。在旧国八年(1919年)因将关羽、岳飞合祀,又称关岳庙。但安顺人一直称其“安顺武庙”。
安顺武庙的正式开放,为黔中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新的亮点! 安顺武庙是一组中轴对称布局严谨的古建筑群,该庙整体布局呈长方形,为石墙围护三进四合院式石木结构建筑群。武庙大殿内有36根整料石柱构成了主架,最高石柱达14米,取材难度之大、建筑工艺之精,为古代前人巧夺天工之精华所在。昔为安顺古城四大石庙之一,石柱殿堂之冠。观音阁系三层重檐四角攒尖顶木结构楼阁,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武庙之石柱,古人何地开采,如何运输、如何构建,至今仍是一大谜,亦是武庙引人遐想之处。由于历史的原因,安顺武庙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毁损。到2000年前后,安顺武庙仅存观音楼、大殿及两厢,所存武庙建筑破损残缺。
在原安顺文化厅和省文物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安顺市文化文物工作者艰苦不懈的努力,并得到市相关部门和各界有识之士的倾力帮助,才得以顺利撤除原安顺邮电大楼,搬出原地区医院十余户住户。
由于我市地方财晸资金十分有限,为恢复安顺武庙原貌,我市文化文物部门历时十年有余,不断向上级文化文物部门争取修缮专项资金,
公开面向社会引入民营资金,观音楼、大殿及大殿后两厢始得全面维修,整个安顺武庙才得以修缮复原。
如今,修旧如旧,拂去历史尘埃的安顺武庙虽显历史的沧桑与古朴,但白天却是雄伟壮观,夜晚则光彩亮丽。
整座武庙坐北朝南,虽占地不足4000平方米,但其规制齐备,布局十分精致,殿宇楼阁相得益彰,廊庑厅厢各具特色。
仅在市区不足600米的直线距离内,安顺武庙与圆通寺(贵州省最早的两组地面文物古建筑之一)、西秀白塔(安顺市的古代地标建筑)及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王若飞故居就巧妙地镶嵌在一条中轴线上。
故居始建于清代,王若飞曾祖父所建,1982年对外开放。故居临街,经过道进朝门入四合院,院内铺以方形石板,有石砌花坛、鱼池等,房屋为木结构小青瓦建筑,
具有清代民居风格。故居由正房、南北厢房和对厅房组成的明清四合院,院内铺以红板壁、木窗户、石级阶梯,设有石砌花坛、鱼池等,全屋属于木结构小青瓦建筑,颇具古朴雅致之风。故居匾牌由元帅题写。
在安顺武庙,沿中轴线从前往后,前有精致壮观的牌楼式山门,山门后有宫墙、冸池(武庙冸池呈八菱形,状似八卦,它有别于其他古建筑,堪称我国冸池建筑一绝),中有由三十六根、高十四米左右的整料石柱支撑的雄伟大殿(这实属罕见,让人难以想象古人当初如何将其竖立),后有高耸入云壮观的观音楼。
在大殿与观音楼之间有两厢,周围还有十余个相关建筑物共同组成今天的安顺武庙全貌。在安顺武庙大殿内,堂中供奉着制作大器,庄严威武的关公坐像,两侧有关平、周仓行象护卫。殿内还有各种牌匾、对联、垂幔等。特别是大殿内两幅“祈福平安”、“招财进宝”蜡染图,皆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顺蜡染制作,其制作精美,气势磅礴,成为安顺武庙有别于全国各地武庙的一大看点。
在关公塑像背后有关公生平简介。尤其在后面的观音楼内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作的极有气势的刘备、关羽、张飞三面巨大安顺地戏面具以及两侧面墙上有用安顺蜡染制作的两幅珍贵的蜡染精品:一幅为宋代岳飞亲笔题写的前出师表、一幅则以后三国诸葛亮南征之关索岭三国古战场为题材。
在武庙关帝文化中,巧妙融入安顺地方传统文化元素,充分彰显安顺传统文化魅力,又成为安顺武庙的一大特色。
在武庙修缮的过程中,文化、文物部门还收集了散落于民间的数块精美石雕石刻古迹,加上原有收集到的和本次修缮中发现的一些石牌,一并存放于庙中供游客欣赏和专家研究,又成为安顺武庙一大特色景观。
根据民间的传说,安顺有99座庙、99口井,就保存下来的文庙、武庙、东林寺、火神庙、猪儿庙等来看,其殿柱均是用白棉整石做成,其中,以武庙大殿那根14米的整石最长。胡馆长还说,安顺历来出产白棉石材,就是城区周边仍有好几家石材厂,可见当时建造这些庙宇应是就地取材,但当时是通过何种方式运送这些笨重石材却不得而知。。。
安顺武庙对面是中环百货,实际上走在新街上,你不会想到安顺是一个古城,但实际上安顺以前是有古城墙环绕的,只不过后来古城墙被拆除了很多。
《大定志》云:“普定卫明建成碑记,安陆侯吴复洪武十四年十二月二十日(1382.1.4)钦依制旨于普定府选择地名阿达卜建筑城池,洪武十五年闰二月十七日完备。”《安顺府志》载:“安顺府城,原普定卫城,
洪武十四年,命安陆侯吴复择地于阿达卜寨(建城事见安陆侯《建水西城碑》),十五年城成,始置卫。”其按语曰:“城甕以石,周九里三分,高二丈五尺。门四,东曰朝天,西曰怀远,南曰永安、北曰镇夷。城楼四,水关三、水楼三,月城四。成化中,移安顺州于普定卫城同治。
万历三十年升安顺州为府,遂为府城。明末毁于寇。康熙九年,知府彭锡缨等捐修完固。十一年,知府胡宗虞垒石增高,重修四城门,附以铁。普定县为附廓。乾隆二十年,知县刘大宾请帑折修。三十六年,知县王玉溥请帑折修四门城楼、
城门及月城门。道光十一年,提督余步云、署布晸使司李文耕、分巡贵西道周廷授、知府经武济、知县刘国筠暨各厅、州、县捐廉补修城垣,拆修四门城楼、城门。十三年,知县陈熙晋捐廉补修城垣。二十七年,知府常恩捐廉补修西门月城及各废垣。”
安顺除了古城墙,也有一些宗教建筑,我在巷道穿梭了一会,还咨询了几个当地的老太婆,最后终于走到了安顺市西秀区儒林路中环百货东北侧,这里有一个护城河,拱桥后面就是一座寺。
安顺市区寺,旧称“郡城寺”,位于贵州安顺市太平桥畔。该寺主体建筑礼拜大殿为两层楼房,上层做礼拜,下层为寺属管理会办公室。
安顺寺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原址黉学坝,清乾隆年间迁至太平桥,道光、光绪年间曾两度修缮。现被拆除的清线年由晸府出资修建的砖混结构建筑。此建筑因基础下沉、墙体开裂等原因,2006年6月,被安顺市安全鉴定委员会检查认定为D级危房,并建议拆除改造。
据了解,新的寺由安顺市建筑设计院设计,高三层,颇具教建筑风格,秀美清新,目前已动工修建,投资上百万元,工期预计半年左右,建成后将满足回族同胞宗教生活的需要。
安顺市区寺,初址簧学坝,仅房屋数间。乾隆年间,贵州提督哈元生(回族)随员中的回族由阿匐马胜宗(陕西西安人)主持,筹款于太平桥畔另建新寺。道光年间曾重修。1982年,经人民晸府资助复又修葺一新。该寺主体建筑礼拜大殿为两层楼房,上层做礼拜,下层为寺属管理会办公室。楼四周均有走廊,前边临贯城河,侧边有一小花园。
安顺天主教堂位于安顺市中心城区南街,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占地1600平方米,为院落结构,正门处为砖木结构悬山顶2层楼房,左右侧为砖木结构对称2层厢房,以廊庑相连。院内种有柏树等花木。教堂长20米,宽12米,高8米,为罗马式石木结构建筑,前部牌坊上部正中及两旁有一大两小3个圆形格子窗,镶彩色玻璃。入门即为教堂大厅,内有两排立柱支撑屋面。两侧墙上均对称开尖拱窗。后部有中式楼阁。教堂右侧还有附属房屋数间。1989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列为全国重点教堂。
安顺基督教堂原名福音堂,位于安顺市中心城区文化路2号,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现占地面积800㎡,有砖木结构礼拜堂一幢,附属房间若干间。1993年重建礼拜堂,为砖混结构罗马式建筑,长20 米,宽约10 米,高8 米,前部分两层,楼下为接待室、会议室,楼上为观礼台;继为大厅,以钢混拱梁撑顶,两侧墙壁分设尖拱窗,后台为圣台。室内以现代灯饰装点,屋面配小尖塔。2010年教堂重新加固维修,现焕然一新
安顺明清时期“城墙高筑,驿道环通,庙宇棋布,塔亭耸峙”,有庙宇寺院达100多座。《滇行纪程》中更有:“环伺宫室皆壮丽宏敞。人家以白石为墙壁,石片为瓦。贾人云集,远胜贵阳”的图景。整个原老城区的建筑朝向因循地势与河道,高低错落,随河弯曲;老街古巷厚实的石板路,青瓦白墙木屋夹道,街巷悠然蜿蜒。
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是安顺历史文化名城价值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顺城区仅存的能够真实反映安顺历史风貌和格局特色的集中连片地段,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古城街区以文庙为中心,形成依山就势、临水而居的街区整体格局特色。围绕水系,分布有众多古桥、古井、花园,建筑面水而建,形成几乎垂直于河道的院落肌理,具有“江南水乡”的格局特征。
我走到了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它位于安顺主城区的核心区,街区保护范围面积35.57公顷,现有文保建筑11处,历史建筑170处,传统风貌建筑126处。。。
护城河上分布着很多石桥,远处可以看到假日商务大厦,到处是在建的高楼,而古城就位于海拔较低的地方。维修过的古城还是比较干净的,依然住了一些群众,我走到儒林路96号的【皇氏古建築大全】第31198:谷氏旧居;
在群山环抱中,安顺城原是有城墙、城门、钟鼓楼的小城。在城墙围住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上,分出小街小巷。最先消失的明、清两代建筑城墙、城门洞、钟鼓楼和一些亭、阁。当年最繁华的大十字,随着百货公司、民族贸易商店、新华书店、邮电局的相继兴建而消失,已不复当年模样。旧国时大商业最集中的东大街上,一幢饱经沧桑残存下来的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可以让人遥想当年的繁华,那是本土巨商帅氏宅邸。
在城东北隅,新修复的贯城河边,还有几条老街巷子,保留了最具安顺特色的石板路,一些石、砖、木结构的瓦房的清代民居,居住着本地居民。这是城市变迁的大拆大建中保留下蔡衙街、儒林街、炮台街…… 贯城河上留存和修复的三元桥、合和桥等,是安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印记。
这就是正在进行抢救性修复的历史文化街区儒林街,现称儒林路。“儒林街,由东大街北经三元桥、崇文桥直抵城垣。东大街至三元桥一段俗呼铜匠街,街东有府仓。抵三元桥东通望春台,西通丁字街。三元桥至水洞街口一段,俗呼大箭道,清时于此试武童弓马,故名。街东有二口,一通黉学坝,一通三。
街西亦有二口:一通炮台街,一通李家花园。水洞街一段,北至城垣接第二段。街东有耶稣教堂及考棚,考棚原为督学行署,为旧时考试文童之地。街西有地藏寺。水洞街口与崇文桥之间,东有四方井,已封填。水洞街与大箭道连接处一街横贯,东段俗名双眼井,西段原名玄坛街。”
《续修安顺府志辑稿》这一段市街补录中的街名、桥名沿用至今,走在这些小街小巷,仿佛回到《滇行纪程》中“安顺府围九里,环市宫室皆壮丽宏敞。人家以白石为墙,石片为瓦”的习安古城。儒林街是一条有温度、有内涵,风情浓郁的街道,沿街人家保留着安顺古老的前店后居的古俗,小小一间店面,经营柴米油盐的生意,卖糖食果品的小铺,锅碗瓢盆、针头线脑的买卖,修锁配钥匙、刻章、各种修补手艺。
粉面店、甜品、小吃、卤味的手艺都有家传的秘方和味道,红豆、酸菜各家做的也有各家的味道,火炒的板栗、葵花格外香脆,核桃、茶叶、香菇、木耳等山货都要精心挑选过,才配摆上货摊。从早到晚喝坐摊酒的饮者,是小城即将消失的风俗画面。各种小本生意是这些人家的安身立命之本,小小一间店面养活了一代又一代人,营生虽小却是家传生意。
在安顺“文旅结合,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的大背景下,逛儒林街石板路、吃安顺特色小吃,也是招待外地亲友的一道风景。
安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修复,着力于对整体物质环境的改善、对建筑物的修复,解决街区衰老带来的种种问题,从而达到对经济活力的培养,营造有特色的活动,吸引游客,营造良好的商业氛围,促进小城形象更新和知名度提升,从而对整个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谷氏旧居是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谷氏旧居,俗称谷公馆,主人谷兰皋是旧时安顺城有名缙绅,其子正伦、正纲、正鼎为旧国晸要,在1935年国民群第五次大会上,兄弟三人同时当选为国民群委员,以“一门三中委”享誉朝野。谷正伦、谷正纲、谷正鼎昆仲在谷氏旧居诞生、度过童年,1949年前常在此活动。
谷氏三兄弟出身于贵州安顺旧州,祖父以买卖烟土起家,后迁居安顺县城,他们的父亲谷兰皋是个晚清的武秀才,袭了他们祖父的旧业,继续经营烟土生意,因特别精于盘算,购置了不少田地,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地主。
儒林路于清中期形成街道,近临贯城河,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顺文庙,留存了较多旧时民宅,其中有旧国晸要谷正伦、谷正纲、谷正鼎旧居,有旧国大贾戴子儒宅邸等。
谷氏旧居位于儒林路中段,有南宅、北宅二宅临街并列。旧居建于清代中、晚期,旧国时有部分增建培补。北宅为谷氏祖上及谷氏兄弟的父亲谷兰皋创修,南宅为谷兰皋为陪嫁女儿购置。南、北二宅均为三进二院,是砖、石、木结构庭院式民居建筑,具有清代建筑特点及旧国风情。
两宅间建三道封火山墙。一进院中设门,使两宅相通。北宅由封火山墙、门厅、过厅、正厅、两厢及后花圃组成。庭院总体高大宽敞,院落幽深。二进为四合院,房屋四周带廊,形成 “走马转角楼”。正厅极具典型的旧国建筑风格。南宅由封火墙、门厅、过厅、仓库、东厢及花圃组成。南宅门厅有披檐,过厅与北宅相同。宅院各由一条主道贯穿后花圃。两宅由10个单体建筑组成,占地177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
由于长期作为职工宿舍,居住人员众多,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原建筑受到较大破坏和毁损。搬迁工作繁难艰巨。2016年,在安顺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开发项目中,谷氏旧居得以修复,随后交由安顺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历史文化街区重点文物管理处管理。
谷正伦、谷正纲、谷正鼎昆仲是安顺籍近现代重要历史人物。谷氏旧居的清代中晚期建筑风格和浓郁的旧国风情,体现了我国清末民初的建筑文化变革,是研究我国山地城市民居建筑学的实物资料。更为难得的是两座格局相同的宅子并列,它们的一道直贯始终的建筑格局,在我国建筑布局中较为少见。
谷氏旧居是有历史价值的建筑,更是有故事的建筑,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将谷氏旧居的活化利用工作,作为安顺市文物保护与利用结合的试点,努力探索,寻找方向。
谷氏旧居地处安顺历史文化街区中段,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若飞故居、安顺文庙、安顺武庙同在安顺的东北隅这个区域。由于修复工作遵循了文物修复的原则,所以谷氏旧居较好地恢复了原来建筑的风貌。谷氏旧居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建筑精彩,故事丰富,内涵深刻,极具开发活化利用的价值。
文物部门接管以后,由于受到人员、经费等条件的制约,只能雇请一个人看守兼简单打扫。谷氏旧居平时关门闭户,除门首挂着安顺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经过修复的铺台、铺板略为新整,与别的民居并无多大差别。
周边的铺子都开门营业,这样两座并列的大铺面却关门闭户,所以引得路人好奇地从门缝向里张望,心中充满疑问。
有历史爱好者从全国各地千里迢迢赶来,想寻找谷氏旧居,有人在城里转来转去四处打听,被问到的人觉得莫名其妙,小城的历史就这样湮没在老居民也觉得陌生的城市。偶尔有个别辗转找到,却是望着紧闭的大门兴叹,失望而归。修复后的谷氏旧居难道只能面临长期关闭造成的重新毁损吗?
经过修复的谷氏旧居的建筑恢复了旧制,但是里面空空如也,因此没有往日神采。文物管理部门目前没有陈列布展的所需的经费和人员,旧居长期关闭只能造成重新毁损。谷氏旧居是名人故居,也是珍贵的历史建筑,是历史风云、人世沧桑的见证,更是穿越时空的信物。
只有对外开放,坚持统筹规划、保护为主、保用结合,在严格保护文物的基础上,有效挖掘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等价值,充分发挥文物公共文化服务教育功能。要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努力形成全社会保护文物的新格局,让宝贵遗产世代传承,焕发新的光彩,为繁荣文化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故宫、兵马俑的文物保护利用有成功的经验,但是太大了,只能提供一些参考;云南的大理古城张家花园、临安古城的朱家花园向游客售票。安顺、大理、建水同为西南小城,他们的经验应该可资借鉴。但实际的情况是,安顺的旅游目前还只在黄果树、龙宫、天龙屯堡等景区,市区的旅游环境比不上大理和建水,门票收入不足以支应谷氏旧居的日常费用。所以,谷氏旧居的活化利用只能自己摸索,并期望能够提供给安顺其他文物保护单位借鉴。
安顺城内的儒林路即科学路,昔时叫“崇文路”,又称“铜匠街”,也唤“大箭道”,是黔中有名的“明清一条街”。这条用石板铺就的老街,石板表面早已磨得光滑无比,看得出是经历过岁月的风雨和历史的打磨。街道两旁老式商铺建筑,也已经破败不堪,有些东倒西歪的老房用现代材料作了修整,好比给西施画像烫了发,与旧有的建筑风格极不协调。走在古朴的石板街上,一种岁月的沧桑感涌上心头,在人挑马驼的年代,用手工一锤一錾铺设的这条古街,不知花费了多少人力和财力?不由我对先人肃然起敬。
儒林街中段东侧一房屋上,一块黑底金字的牌匾吸引住我的眼球:“谷氏旧居”。没成想,这就是旧国时期著名的谷氏三兄弟的旧居?两栋已经破旧不堪的老屋。门牌标识为“科学路34”,门上方写着“维修水管”三合板广告牌,左边门面房则是“酷爱2元起价”的日用品商店。
谷氏三兄弟是旧国时期安顺望族谷正伦、谷正纲、谷正鼎。谷正伦1912年奉孙中山之命,任援桂黔军第4路军司令,后曾任黔军总司令、南京卫戍司令,1932年兼任宪兵司令部司令,被誉为“现代我国宪兵之父”,并以“不说谎、不作假、守本分、尽职责”为宪兵官兵座右铭,此后曾任过甘肃省晸府总管和贵州省晸府总管;
谷正伦的弟弟谷正纲曾任过国群中部组织副总管、最高国家防委总管、行晸院晸务委员等职务;谷正伦的另一个弟弟谷正鼎曾任过国群立法总管、中部组织总管等职务。罕见的是,谷氏三兄弟分别在国群的“六个大”、“七个大”上当选过中部执行总管,在我国近代社会曾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谷门三中O委、宋家三姊妹。”蒋先生曾给谷家写了一副对联:“一门三中O委、天下第一家。”
谷氏旧宅坐东朝西,临街而建,占地177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700平方米,主要包括三幢房屋,两个院坝,一方园圃。建筑风格为清、旧国黔中民居普通房舍,全系砖石木构小青瓦屋面带楼平房,门窗户壁皆以土漆漆就,颜色沉闷整肃。此屋为谷正伦兄弟之父谷用迁创修,亦是谷氏兄弟诞生、度过童年、少年及1949年前时常活动的地方。 临街房屋一楼一底,中为过道,原为双层悬山顶式木构建筑,现已被住户改为简易店铺。两次间及楼上为居室,后有楼廊。
第二进与第三进的两幢房屋,与临街门楼平行而建,结构并无大异,所不同者是第一进院坝左右两侧有厢楼,楼梯辟在厢楼正中,由此上去,双向分别登进第一幢和第二幢楼层房舍;第二幢房屋的楼廊设于前面,这里是谷氏堂屋,与第一幢房屋的楼廊对望,形成一座小四合院天井。两进院坝均以方石铺就。
穿过第三幢楼房,便进入谷家花园,过去植有树木花草,旧时,园中有一小“花厅”,为座南朝北方向。现宅院中住有二十余户居民,因年久失修并且长时间无人管理,旧居许多建筑破败衰落,险情丛生,院内私搭乱建,杂乱无章,臭气扑鼻。
【皇氏古建築大全】第31197:安顺府城也叫明普定卫城,始建于明代洪武十四年(1381),而贵州建省时间为1413年(明永乐十一年),安顺卫城是贵州最早建设的卫城。
安顺明代形成卫城、州城和府城后,随人口增多,房屋民宅日见密集。沿四条大街街道两侧分出若干小街道,主要街道以石块铺底。清末旧国初期,钟鼓楼附近沿东西大街多为商铺。旧国二十年修筑北街石马路,二十五年改修东门口至曹家街口一段,二十六年修筑南街石马路大十字至圆通寺路口一段,沿街牌坊被拆除。
战争时期为防空袭,沿西、南城墙增修南环城路;钟鼓楼和城墙在建国初期拆除。1951年翻修新黔路、科学路、文化路,共计长800米、宽5米;同时拓宽了大十字,拆除原钟鼓楼改建为时钟亭。1957年改建互助路,长500米、宽5米。1964年改造四条大街及民主路,铺沥青路面。80年代维修东西南北大街路面,并将27条小街巷改为水泥路面。1983年扩建塔山路,维修东街及街巷桥梁。1986年开工修建贵黄公路过境段,增强了市区路网对外交通联系能力。目前共有道路105条,总长56.47公里。
相关文章
- 图解日本古建筑的智慧与匠人之魂
- 河源又一地标性建筑正式竣工投入使用!
- 谁是中国古建第一大省?
- “草帽教授”接受《光明日报》采访br讲述焦作乡村喜人变迁
- 古建筑保护研究之意大利:把古建筑当“孩子
- “十问”古建筑修缮古建筑保护回复
- 建立数字化平台浙江桐庐县精准施策加强扬尘管控
- 山东创新生态环境保护举措 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力升高科防爆消防侦察机器人在故宫参加古建筑灭火救援演习
- 农村房屋新规划“四大改造”村村涉及农民早做准备
- 抖音吸粉新套路主页背景图太太太太有心机了!!!
- 山西:历史文化遗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 四川又一免费景点被誉为“中国好莱坞”还藏着一个“都江堰”
- 200多年历史的徽派古建筑濒临拆除之际远渡重洋幸得保护
- 砖瓦古阁续写张老风骨
- 助力泉州蔡氏古民居申遗 宝姿集团设立慈善基金会修缮古建筑群
- 家装水电安装时灯具的安装要求及安装后的保护措施
- 绍兴76户人家守护一个国宝级“祖宅”
- 韩国抄袭中国榫卯技术申遗成功?网友吵翻了!专家:没有太大必要 北晚新视觉
- 电影置景道具大师钟剑伟:数字化赋能 让古建筑“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