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保护古建筑 审美与实用不该对立
青年时评:保护古建筑 审美与实用不该对立
青年时评:保护古建筑 审美与实用不该对立,古建保护实例,古建筑保护范例,传统文化主题墙日前,在复旦大学召开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研讨会上,多名专家提及“城市文化”的重要性,市规划部门相关负责人谈到新一轮城市规划时,表示将加强“历史文化保护”。
“保护”和“开发”,是城市规划中长期争论的问题。经过这些年古建筑被拆毁、城市“土豪化”、假古董泛滥的教训,“城市文化”的概念终于走出字纸,有望变成一张蓝图。文物保护终于变得立体:它不再是文物保护部分的一家之责。如今,城市规划部门在制定城市规划方案时,历史文化保护也将被纳入到考量之中。
将来,“开发”可能将更多地为“保护”让路。听到这句话,老百姓倒未必高兴。前段时间,上海一栋石库门拆迁,遭到文物保护专家的反对,市民却指责专家“站着说话不腰疼”。另外还有一处历史故居,匾牌被居民扔到了院子后头。记者采访时,问:你们知道这是历史保护建筑吗?住户质疑“为什么要保护”?
专家苦口婆心:保护城市历史,是千秋万代之功德。城市学家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文化》中写道:留存了历史的城市,弹奏一曲新老和谐的交响乐。读来无比感动。而我是住户,也许我也会想:为什么要保护?水电煤不通,卫生间合用,都21世纪了,还得去浴室洗澡。附近的高楼大厦都造起来了,长在头顶一般。就因为挂了一块“历史保护”的牌匾,害得人至今过不上现代化生活。
如今,关于规划、讨论城市文化、古建筑保护的讨论,绝大多数限于专家、学者、文化爱好者,他们通常用一种审美的眼光看待建筑。而普通百姓大多数用“实用”的眼光看待建筑。两者间的冲突随之而起。
当专家、规划者在描绘着大众文化时,老百姓却感受不到城市发展带来的幸福,而徒增烦恼时,有什么心思来关注“文化”?城市文化,又何以成为一种“活”的文化?
“审美”与“实用”本就不是两相对立的,规划者在制订方案时,何妨躬身而下,除了审美之外,多一层考虑。比如,在老住户周围建楼时,考虑老建筑的采光,或者不适合居住的建筑,改为商业用途,并适当安置居民。因为留存了历史,我们的城市更丰富。而我们更希望看到:城市丰富了,生活也更好了。
相关文章
- 上海天后宫、慎余里保护修复成“遗产日”论坛案例
- 视域 保护古镇的“文化个性”拒绝“全国古镇一个样”
- 贵州古建筑疑似被剧组刷漆谁给你的权利?
- 银川:“国际湿地城市”的灵动“眼眸”
- 晋城市“518国际博物馆日”启动仪式在东方星空文化圣地——玉皇庙古建艺术博物馆举行
- 山西“中国古建艺术馆”获得立项(图)
- 光明时评:古建保护需要直面“灵魂拷问”
- 7月液晶电视面板价格预测及波动追踪
- 奈良警长再次鞠躬致歉
- 农发行金溪县支行再投2000万元旅游扶贫贷款助力乡村振兴
- 紫禁城古建筑台基石作技术研究
- 数智佛山⑧|全国第二、全省第一!南海借“千企智造”工程打造“数字化雨林”
- 现代快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 古建里的守望者古建 活态保护
- 我国最不差钱的景区地上有各种纸币立有禁止扔钱警示牌都没用
- 任武委员:关于抢救性保护古建筑的建议
- 古城安阳保护复兴|老城不老古韵新声惹人醉
- 历史建筑需要“精准保护”
- 古建保护遭遇“尴尬”的深层次原因
- 保护 漳州这13处建筑被列为传统风貌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