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筑设计

古建筑设计

封面“云观展”走进重庆铜梁博物馆70万人探秘川渝古建筑之眼

中国古建网2023-05-08古建筑设计古建彩绘方式
古建彩绘燕尾,古建彩绘方式,临沂古建彩绘,封面“云观展”走进重庆铜梁博物馆70万人探秘川渝古建筑之眼,古建彩绘燕尾,古建彩绘方式,临沂古建彩绘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匾额被称为中华古建筑之眼,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记录着当时流行的书

封面“云观展”走进重庆铜梁博物馆70万人探秘川渝古建筑之眼

封面“云观展”走进重庆铜梁博物馆70万人探秘川渝古建筑之眼,

  古建彩绘燕尾,古建彩绘方式,临沂古建彩绘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匾额被称为中华古建筑之眼,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记录着当时流行的书法,文学、雕刻技艺等,也记载了时代变迁的步伐。

  3月13日,封面云观展走进重庆铜梁博物馆,赏500多块匾额,看300年来川渝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和民间礼节的发展变化。全网共计69.6万人观看了直播,线上围观川渝古建筑之眼的魅力。

  每一块匾额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匾额上镌刻的文字,将民风民俗、人文历史娓娓道来。

  一走进博物馆,一块奇怪又有趣的匾额吸引大家的注意,这块匾额两行字重叠在一起,为两次用匾,第一次为“眉寿初觞”寿匾,在乾隆五十八年所刻。七十九年后的同治年间,木匾第二次重新刮灰上漆,雕刻“崇应惠民”庙匾。

  仔细看这块“两次用匾”,匾额中上方有一个方形印章,不过印章被二次用匾时的一个“献”字所盖,不过,时间一久,刮灰一掉,两次刻字都能清晰地显现出来。

  讲解员介绍,第一次用匾的人叫王汝璧。说起王家还有一个特别之处,王汝璧和他的父亲王恕、哥哥王汝嘉都是清代翰林,因此,又有“同门三进士,父子两翰林”的佳线年前的拾金不昧

  讲解员还给大家介绍了一块从民间收集来的“拾金不昧”匾。相比其他匾额的高大古朴,这块匾体型偏小,年代也不算久远,匾额上刻录了一个拾金不昧的故事,令人动容。

  安岳蒋义之投宿肖记客栈,以钱囊为枕,第二天早上匆匆忙忙就上路了,把一笔巨款遗落在床上,上路后许久才猛然发现钱囊丢失,立刻回头寻找。店主肖栋梁捡到钱囊后并没侵占,而是让店小二追赶客人。当失主回到店里,肖栋梁经过确认,便将钱囊物归原主。蒋义之非常感激,特地制作“拾金不昧”匾相送,高挂于店门,让店家口碑扬名江湖。

  这些珍贵的匾额是铜梁以及川渝历史的见证,让大家看到了一段段真实又感动的故事。而这些匾额能够保存的原因,得益于民众为了保存粮仓的意外收获。

  1950年,铜梁县人民政府决定将这里改修成粮库,而建粮仓需大量的木材,时任平滩区长于厚才号召农协会把平滩、侣俸及周边地区寺庙、祠堂、大户人家的木匾集中起来修建粮仓的仓底和仓顶。而粮仓需要除虫、除湿、除霉,这样无意识中,各类匾额就被幸运地保存了下来。后来,铜梁区文物部门对匾额经过收集归类整理,最终建成了今天的铜梁匾额博物馆。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