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筑设计

古建筑设计

这座400年历史的古民居在被发现藏宝洞以后就更加地神奇了

中国古建网2023-01-15古建筑设计甘肃彩绘古建
上海古建彩绘,甘肃彩绘古建,古建彩绘效果图,这座400年历史的古民居在被发现藏宝洞以后就更加地神奇了,上海古建彩绘,甘肃彩绘古建,古建彩绘效果图有诗云“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说的就是甘

这座400年历史的古民居在被发现藏宝洞以后就更加地神奇了

这座400年历史的古民居在被发现藏宝洞以后就更加地神奇了,

  上海古建彩绘,甘肃彩绘古建,古建彩绘效果图有诗云“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说的就是甘肃天水南北宅子......

  说句实话:能够有机会认认真真地游览南北宅子,绝对是三生有幸!我仅是2019年就走访过全国许多名闻遐迩的古宅,比如说云南喜洲的严家大院、福建培田的吴家大院、山西的王家大院等等,没想到的是,这一次在甘肃天水着实又被震撼到了,天水南北宅子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和气质非凡......

  南宅子始建于万历17年(公元1589年),距今400余年,占地4222平方。天水当地作家薛林荣曾说过在天水的大街小巷里寻访古居的一大秘诀:“巷道的高墙后必有老院,瓦棂参差者,必是深宅。”......

  在天水市秦州区民主西路南侧,中心广场附近,紧邻天水文庙,有两株六百余年的参天古槐巍然屹立,在古槐郁郁葱葱的掩映之下,一座深宅大院落落大方地呈现给我们,它好像一座不朽的丰碑,记录着古城天水的古往今来,它就是有着“陇上第一民居”之美誉的天水胡氏古民居——南宅子......

  胡氏民居古建筑群是国务院于2002年6月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南宅子也被命名为天水民俗博物馆......

  胡氏民居古建筑与民俗博物馆相得益彰、相互映衬,它既是民俗博物馆又是古民居建筑文化的展示中心。这座西北最大的民俗博物馆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海外的专家、学者、游人慕名而来,就如我的感受一样,南北宅子总会令人流连忘返、难以忘怀......

  南宅子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北宅子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距今分别已有411年和404年的历史。南宅子和北宅子的拥有者和建设者分别是胡来缙和胡忻父子,父子都是明代的名臣,邑人誉为父子乡贤......

  据史料记载,天水秦州胡氏起源于帝舜,发展于唐宋,昌盛于明清,子孙绵延,遍及天下......

  我们再追溯的更为详尽一些,元代经世祖忽必烈的南征北战、苦心经营,最终一统江山,那时候人民安康幸福,国家经济逐渐恢复,出现了短暂的经济繁荣和文艺繁荣景象,至元朝末期,吏治腐败,元帝国内忧外患,经济箫条,农耕欠收,民不聊生,国内纷纷举起义旗,其中淮西的朱元璋力挫群雄,横扫大江南北、一统天下,当时胡氏家族就追随朱元璋、徐达、常遇春,所向披糜,战功赫赫,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至明洪武年间,淮西籍人胡国用随军平定陇右,到达如今的天水秦州,并定居在秦州东川的马跑泉,为秦州胡氏第一代始祖。现麦积区马跑泉镇胡王村,胡姓人家甚多,人丁兴旺,即为胡国用之后裔......

  胡来缙为天水秦州胡氏第六代,字仲章,号东泉,嘉靖戊午(公元1558年)科举人,诰赠中宪大夫,后官至山西按察司副使,为正四品大员,其一生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才高八斗,特别是其书法出神入化,笔体刚劲有力,留下许多书法作品,由此可见胡氏家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其任大兴知县期间,他的许多亲朋好友、官场同道都为胡来缙捏把汗,因为明朝时的大兴、宛平两县直属于京都顺天府(北平),在皇城根脚下,朝中重臣、皇亲国戚、大内宦官多在大兴有土地、庭院或亲戚,官场和商场利益错综复杂,稍有闪失,即会有丢官之危,甚至招来杀身之祸。可是胡来缙却处理得迎刃有余,极好的平衡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之后胡来缙仕途顺风顺水,又升任为山西按察副使,诰封为中宪大夫,雁门兵备道......

  胡来缙官至雁门兵备道,兼任山西省按察司副使,按察使为一省的司法和监察长官,按察司副使相当于省级的监察部副部长。因而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明王朝,胡来缙才有资格修建这样规模的宅院......

  胡忻,字慕之,又字慕东。明秦州人,胡来缙之子,生于嘉靖丙辰(公元1556年),万历已丑科(公元1589年)进士。据记载:其为官山西临汾知县三年,在官期间简政轻刑,处理讼狱,廷无积案,狱无系囚,常日申明乡约,重在自治。因此极得百姓爱戴,百姓与其有如父子。他果敢正直,曾多次直颜上奏,被人们赞誉为“北海瑞”......

  天水胡氏古民居北宅子的主人,胡来缙的次子胡忻,是胡氏家族成就最高的一位历史人物。其进士出身,初任山西临汾知县,以后升为工部给事,官至太常寺少卿署正卿......

  胡忻从小就聪慧过人,安维俊主编的《甘肃新通志——胡忻传》中称:“公生而颖敏,弱冠沈毅有大志,举止异常。”......

  据由胡氏后代胡伯虎倡导编著的《天水胡氏民居》记载:在天水的历史上关于胡忻的很多事迹被广为流传,比如在麦积区马跑泉,至今还流传着一段民谣,“牛头山,尖对尖,胡家出了伴君官”。牛头山是麦积区马跑泉背靠小陇山的一段,两山如牛头环抱着马跑泉镇,民间认为这是马跑泉山脉灵气的表现,结果胡家出了一位伴君的大官,便是胡忻......

  胡来缙和胡忻父子因为为官清廉,功盖于世,百年后均被万历帝诰赐“崇祀乡贤祠”。因而在南北宅子的门前又有为崇祀父子二人而修建的二座高大跨街牌坊,矗立于大街中央,气势宏伟,左侧牌坊匾额上书诰赐“父子乡贤”四字,为明户部尚书李三才题。右侧牌坊上书诰赐“恩纶三锡”四字,以纪念胡氏父子。可惜,牌坊于民国初年被拆除了......

  天水胡氏民居——南北宅子,是明代庭院建筑群,它们是典型的明代官邸式建筑,具有极高的人文、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

  南宅子是一处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古朴典雅的明清建筑。南宅子整体布局与建筑是中国北方典型的四合院组合,分别由天井、前院、中院、后院、书房院、后花园等组成,现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其中国家保护古建筑面积为860平方米,民居保护面积2400平方米......

  北宅子呈正方形,门朝向正街,大门外矗立石狮一对,内有照壁,整个宅院由6个大小不同的三合院、四合院组成。东二院正庭厅楼为主要建筑。厅楼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为重檐二层楼阁式硬山顶砖木结构......

  胡氏民居由于是胡来缙、胡忻父子的私宅,所以其形制基本按中国传统民宅的四合院形式构建。我们都知道,四合院是从正房围绕中间庭院而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中国四合院以北京清代和民国初年四合院为代表和典范,而胡氏民居——南北宅子虽为四合院形制,却以其西北地区特有的建筑方式,独具特色,与以北京四合院为典范的建筑有许多不同和创新......

  胡氏民居除了正房与倒座为马鞍架结构外,两侧厢房则采用俗称“一坡水”的天水民居构建方式,具有浓厚的西北地域特色。整个房间是进深外前,因此采光不是很好,厢房都是这种半坡式的结构,外墙高内墙低,下雨的时候雨水会流到自家院落内,古人视雨水为财物,俗称:“肥水不流外人田”,它们相信这样的格局比较聚财,同时也体现出西北干旱,雨水显得极为珍贵,综上所述也就会形成南北宅子这样的建筑及采光布局......

  胡氏古民居是天水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这些古建筑设计精巧、古朴典雅、布局严谨、独具特色,文史专家认为:在中国南、北两大古建筑流派中,天水古建筑风格兼有北方的粗犷和南方的精美。尤其置身于南宅子古院落,陈列的民间民俗物品与南宅子庄重大气的建筑相得益彰。南北宅子堪称中国古民居建筑瑰宝......

  南宅子的黑漆大门面开三间,为悬山顶式,正对一条大街。门楼上方匾额上题有“副宪第”三个大字,“第”指的是官宦贵族人家的大宅子,“副宪”是明代官位,即为都察院左右都御史的副职,“副宪第”表明了大宅子主人的身份。据记载,大门上的“副宪第”三字,是胡来缙请当时的“分巡陇右道右恭政”李国士所题......

  门间镶补有一牌坊,上题楷书“太学生胡松秀之妻蒲氏”,这是为胡家第十二代胡松秀之妻搭建的节孝牌坊......

  我们走过南宅子垂花大门,南北通道将整座宅院分隔成东西两区。西区为国宝区,由桂馥院、书房院、槐荫院、棋院、畅竹院组成,是南宅子的主体部分,也是主人居住的区域。东区为古民居保护区,由芝兰堂、凌霄院、杨家楼院、银杏院、董家院和天水绣楼院等五个小四合院组成,除了董家院是胡家女婿所住,其余为下人居住。其中民居保护区中的部分建筑为现代整体搬迁而来......

  整个南宅子由上文所述的十二个院落组成,我们穿过西边垂花门,进入四合院,院内巷道相联,其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明朝万历年间的生活气息和文化氛围,整个参观游览过程就是一场与历史对话的历程......

  在感受南北宅子古建筑民居神韵的同时,我们在游览过程中还能体味和触摸到到众多的地方民间民俗物品。除了大户人家的八抬大轿、轿马车、明代闷户橱、官帽椅、圈椅、玫瑰椅、绣缉挂灯、清代官帽盒、架子床、民国香妃榻等,还有普通百姓的独轮车、纺线车、织布机、炕桌、箱柜、食盒、灶具等等......

  桂馥院的“桂馥”二字可是由康熙亲笔所题,桂馥院也正因其垂花门刻有“桂馥”二字而称桂馥院。它是主人居住之所,建于明万历十七(1589)年,是南宅子主要建筑群......

  桂馥院的东厢房主要展示着胡氏家族主要人物的介绍,以及部分书画作品和收藏,其中两道圣旨尤为珍贵......

  正厅坐南向北,面阔五间,悬山土木结构,威仪古朴,柱粗梁宽,直棂隔窗,雕刻精美。前后均设门,可穿堂入后院。其中五言堂内有四尊塑像,其中胡来缙和他的夫人分别坐在两把明代四出头官帽椅上,桌子前方放置着用来取暖的炭盆,由此可以想象出来,秦州的冬季会比较寒冷......

  桂馥院明间和两次间是会见重要客人的场所,两稍间供家里的主人或年长者居住。与正厅对面的是清代重修的倒座,是用来接见一般客人和仆人休息的房屋,东西厢房供晚辈居住......

  从前院正厅东边双重夹门进入即为书房院。该院落十分隐秘,其纤巧素雅、茂林修竹、清静幽雅、藏而不露......

  书房院,胡家第19代传人于2003年才从这个院子里搬出,所以整个书房院也是保存得最为完好的一个院落,院内的地面由鹅卵石铺就,下方铺有一层吸水性很强的三合土,下雨的时候雨水会自然渗透入土,因此庭院内不会形成积水。院落南侧即是私塾,足以证明胡家尊师重教的美德......

  此院西为穿廊,南房是家庭学堂,北房是主人的书房,实为家庭藏书、会见客人之地......

  棋院为下棋、休息、娱乐的场所。古时家家习课间隙或下课以后,即会聚集到此院放松娱乐。室内有做工精美的贵妃床榻,院内有天水市最大的腊梅树一棵,至今树龄已有300余年,据说每当寒冬冷冽,大雪纷飞的季节,黄色的腊梅纷纷绽放,使其成为天水隆冬的一大景观......

  槐荫院因后正厅门悬挂“槐荫蔽芾”而得名,属于明代建筑。此院由后正厅、东西厢房和厨房组成。后正厅面阔三间,为祭祀祖先的祠堂。堂中三面立隔扇门屏风,正面屏风写有楷书“谦受益”家训,左右隔断为明代山水画。在重要节日里全家都会来这里祭祀祖先......

  槐荫院是老人所住的地方,东、西厢房分别是儿女来居住的地方,东厢房门外陈列着一个清代的大花轿......

  正厅东面为厨房,它是民居建筑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参观时看到,灶台及木梁上摆放或悬挂红枣、桂圆、莲子、花生等食材样品,都有着美好的寓意!案板上陈列着天水的十全,即天水当地的十种菜肴,酸辣里脊、杂烩、扣肉等等......

  整个宅子在文革时期到2003年,除了胡家人居住在书房院和槐荫院,其他的院落都有普通老百姓居住着,据统计当时居住在宅子里的居民有56户,家家户户搭建的厨房就有十几间,我们看到的厨房是2004年重新修建的......

  后花园地方不大,但非常精致典雅,水塘、假山、曲桥相映成辉,青竹迎风摆动,花卉朵朵芬芳。后花园南侧有一洞月亮门,内有一座坐东面西的南宅子管理处办公用房。后花园还有一口辘辘水井,是当时南宅子的主要水源,现在水位下降,基本已经枯了......

  后花园北边,有一座大碾盘,碾盘上放置着沉重的碌柱,专门用来碾米。相邻碾子就有一座石磨,是用来推磨磨面用的,厚重的石磨和碾子记录着当年下人们艰苦劳作的历史......

  庭院最深处的这道楼叫绣楼,是胡家小姐在12-15岁订婚待嫁这三年生活的地方,这三年小姐不允许下楼,只能透过窗户来观看外面的世界,想想都觉得寂寞难耐......

  在古代,女眷、幼者 、通常都是安排在院落最深、最安全、也是最隐蔽的地方。正如本文开篇所云“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绣楼是清代的建筑,一楼是小姐贴身丫鬟的住处,二楼就是小姐的闺房,以当时的封建思想以为:“大家闺秀,待字闺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才是美德......

  小姐闺房陈设的家具、琴棋书画,都显得典雅温馨。后墙开的那扇窗户对小姐极为重要,小姐平时只能通过这扇窗户或廊檐观看外面的世界,这是南宅子中很有特色的建筑......

  原属南宅子后院部分,由北房和两厢房、砖雕影壁组成,属于清中晚期建筑,因历史上有棵大银杏树而得名......

  院落虽小,但很紧凑,两厢房的隔扇门做工极为精美,雕有富贵平安、琴棋书画、草龙、人物等各种吉祥图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蕴藏着极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这里现为皮影专题展览区......

  胡家的戏台,过去经常会请戏班子来表演,即使是现在这里也是一个听戏喝茶的好地方,周六、日下午都会有当地的戏班子在里面表演......

  董家院古上原是胡家女婿居住的一个院落!后来成为原高级将领董承烈故居......

  该院始建于清末民国初,为二进四合院。其砖雕、影壁、垂花门、雕花、斗间板、窗棂异常精美,是天水清末民初古民居院落建筑的代表。院内宽敞明亮,环境幽雅,地面以色泽深浅不同的鹅卵石铺成步道,院内有上百年棕树一棵,董家院与杂院通道相连。现室内陈列着精美的明清家具和名人字画等......

  董家院在当时有一个地下通道,内有藏宝洞,以前用于储藏粮食和躲避战争之用,藏宝洞有两个出口一个是董家院、一个是芝兰堂,这两个出入口同样都可以通往街对面的北宅子......

  2006年,文物部门在修缮宅子时,偶然在门厅一角发现了一座极为隐蔽的底下石室,高2.5米,长有114米。民间流传着发现时地下藏宝洞里面藏着百箱黄金财宝和百坛好酒,堪称名副其实的地下金库,至于为官清廉的胡氏父子为何会藏有如此之多的金银财宝,至今成谜......

  这个二层楼原在西关的澄源巷,是整体搬过来的,院子命名为“杨家楼院”,属于清代建筑。其原来所在区域面临拆迁改造,直接采用了异地搬迁的方法,杨家楼院被完美地搬到了民居博物馆当中......

  在杨家楼院一楼有一幅雍正年间的寿幛,这幅寿幛目前是全国体积最大的一副,是雍正10年(1732年)的刺绣品,距今约287年历史,四周是用金线和七彩丝线绣上去的,中间部分文字均为楷书,共计1200余字......

  杨家楼院南房为主体建筑,二层悬山顶厅楼,属天水古楼群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其中厅楼悬置张三丰手迹“迹驻黄鹤”匾额,更加增添了该院的文化内涵。此院北房现布置为反映天水及陇右地区祭祀先祖的仙人堂展室,其余为名人书画......

  这座庭院里一棵百年的凌霄,我们见到它时开得正艳,凌霄原本是藤类植物,这棵凌霄却在院落之中生长了百年之后,由一棵藤类变为一棵古树,实在是奇特无比......

  虽然南北宅子面积不大,不像南方的那些大户人家四进四出,动辄就是几万平方,但是它小巧玲珑、精致优雅......

  我们一不留神就足足参观浏览了两圈,但是依然意犹未尽、欲罢不能,让人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之意......

  我们把更多的篇幅都留给了南宅子,实则是所有对于南宅子的欣赏与赞美也同样适合一街之隔的北宅子,最后,我们把一份祝福送给南北宅子,我们相信在天水市相关部门及天水市人民的守护之下,南北宅子会越发的充满魅力,它也必将成为中国古建筑民居最耀眼的瑰宝......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