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筑设计

古建筑设计

给乡愁一个载体 东浦老街古建筑在修复中“活起来”

中国古建网2023-01-11古建筑设计古建墙绘画室内
彩绘古建价格,古建墙绘画室内,乌镇古建测绘,给乡愁一个载体东浦老街古建筑在修复中“活起来”,彩绘古建价格,古建墙绘画室内,乌镇古建测绘上周,一个烈日当空的下午,在越城区东浦古镇的徐锡麟铜像前,建筑工人正热火朝天地进行道路施工;沿着铜

给乡愁一个载体 东浦老街古建筑在修复中“活起来”

给乡愁一个载体 东浦老街古建筑在修复中“活起来”,

  彩绘古建价格,古建墙绘画室内,乌镇古建测绘上周,一个烈日当空的下午,在越城区东浦古镇的徐锡麟铜像前,建筑工人正热火朝天地进行道路施工;沿着铜像往里走,就是东浦古街,在这里生活着东浦镇“资深”的几代人。沿街的许多旧房屋,建筑师正在翻新和修缮。

  王承所在的上海某古建筑设计公司与建筑师包耕莘所在的绍兴一家建筑设计公司组成的设计团队承担了此次古镇的改造和修复工作。

  作为同济大学古建专业博士的王承告诉记者,古建筑修复这条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怀着一颗尊重和敬畏的心,才能体现对历史文脉科学传承的一腔情怀。

  王承的团队和包耕莘的团队一起合作十几年了,他们先后在绍兴建造了鲁镇、大香林等地的仿古建筑,对东浦古镇的核心区域进行古建筑改造,让他们再次展现了出色的技艺与不变的情怀。

  “绍兴的古建筑与水乡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有关,王博士在古建筑修复的学术上极具权威性,而我们是绍兴人,具有地域优势,因此要原汁原味地体现传统的古建筑,地域优势与权威学术结合在一起,是最完美的做法。”包耕莘说,在古建筑学方面,同济大学和清华大学并肩,都在该学科有很高的权威,这次东浦古镇能邀请到王承博士做设计研究和修复,是很难得的。

  对东浦古镇进行核心区域的改造,王承花了一年多时间实地勘察。他说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同一般老房子的修缮是有区别的,对于东浦古镇来说,这是一次“活”的古建筑修复。

  “所谓‘活’的古建筑修复,就是指所有的环境都是动态的,不管是周围的居民、河道、街道等等,都是与老房子结合在一起的。”王承告诉记者,现在的老房子一般指改革开放前的房子,现有房子的单体建筑虽没有保留价值,但群体关系是有一定意义的,也就是说,房子与周围环境形成了一个肌理,这与文保建筑是不同的。此外,它和当地的文化以及人们的精神密不可分,因此它也能成为一个保护对象。

  老房子作为“活”的古建筑,因此它也是普遍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是该进行保护的建筑。

  “在东浦古镇里,所有的业态都与这些老房子结合在一起,有活力的小镇必须是‘活’的,包括里面的居民,采取的是迁走一部分,保留一部分,引进一部分,这样才能让小镇‘活’起来,符合那个年代的特征,符合整体绍兴风貌的脉络。”王承介绍说,这里说的迁走一部分就是指要离开小镇的一部分居民,保留一部分指的是习惯生活在这里的居民,而引进一部分则是在经济发展中失去的一些传统文化项目,要重新引进来。这样修复的古建筑才是“活”的。

  “以前都是全部造一遍,现在范围更宽,需要区别对待和动态保护。有些需要重新建造,比如那些完全不能进行修复的古建筑,有些则需要修缮。”王承说,不管是拆了重建还是修缮改造,都要与人的居住要求和本地风貌相一致,比如水乡就要有水乡的样子,古镇就要有古镇的样子。

  “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恢复江南水乡的风貌,给乡愁一个载体。”包耕莘是土生土长的绍兴人,他说当一个人渐渐成熟,想起小时候的生活,记忆里就会出现那时候生活过的样子,这个时候记忆是需要一个载体的,那就是古建筑,以及它周围的环境。

  宁波人王承多年来生活在上海,对古建筑的修复深有感触,他说,很多人觉得在江南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是不需要做古建筑保护的,其实这样的地方更值得保护,因为它的古建筑会比较多,更面临消失的风险。

  “很多人都觉得这样的古建筑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但其实价值并不都体现在当下,有些建筑现在看来没什么价值,但过了几十年,再回过头来看就会感觉很有意义,因此不能一拆了之,如果有条件就应该修复,让它多存在一点时间,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在未来出现。”王承说,这是他对于古建筑修复最深刻的感受。

  王承说,在很多人眼里,古建筑只要推倒重建就可以,但在他的眼里,古建筑的修复比重建难上几倍。修缮古建筑需要非常细心地去做,每幢楼、每条街都需要认真分析,改造和设计的量都是很大的,仅为了经济效益是做不好的,必须要带着对古建筑的热情,才能将这件事情做到极致。

  在东浦古镇上有座昌王庙,记者看到它的时候,已经被修缮完毕了,这座花了3个多月时间修旧如旧的庙,它的“前世今生”安静地躺在王承的电脑里。

  “这座昌王庙不仅仅是物质建筑,更是人们的精神寄托,因此我们修复的时候是很小心翼翼的。”王承指着昌王庙修缮前的白墙,他说这道白墙是后来修上去的,他在经过现场考证,与周围老人的访谈以及权威历史学家的指导后,才将白墙改成了现在的木栅栏。

  王承说它的原始面貌就是木栅栏,这是他修复的一道重要工序。在庙前头顶的梁柱上,刻满了各种图案,这也是王承进行修复的另外一道工序,他将所有有缺口的梁柱上都进行了修补替换,所以在未上漆之前,你可以看到簇新的木块与古老的木块结合在一起,这就是新旧的交替。

  “老房子的修复不比文物修复,文物修复是必须要用原来的材料进行修复,必须原汁原味;而老房子是可以用新的材料进行修补替换,尽可能保持原汁原味。”在进行昌王庙的修复中,王承在地下挖出了几块碑文,当工人们要扔掉的时候,他留了下来,他说要保护起来,这是古建筑修复中发现的新的历史物品。因此古建筑不仅仅是修复这道工序,在修复中的新发现也同样让人惊喜。

  琐碎、复杂是古建筑修复的特征,从对一间老房子进行拍照测绘,再做成测绘图做方案,就要进行几十条的方案改动。“经常是在修复中发现新的东西,然后改方案,再继续修复。”王承说这种边修复边改动的过程正是体现了修复的复杂和琐碎。

  “老房子修复需要老百姓的理解,这是件与每个人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王承深知这些居民生活在老房子里保留下来的习惯,有的时候一些人不理解,他会挨个去走访了解。

  “我们在修复的时候尽量保持外观完整,而在内部进行一些现代化改造,让老百姓生活更加便利。”王承说。

  包耕莘说,“活”的古建筑修复在技术层面上充分尊重历史,小镇是个群像,它包含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状态,就像石块的横切面一样,具有不同时间段的地质层。因此要保留小镇每个历史时期的风貌,这样的修复要求更高。

  “以前我们做的都是一个断面,现在则是一个时间轴,每个历史时间段都要呈现,这样古镇才不会被撕扯断开,保持了它的连续性。”包耕莘说,比如鲁镇是一个旅游项目,它是景区的延伸,是一个时期的形态体现。而古镇承载的意义不一样,它具有多重历史,因此在专业诉求上也不一样。

  王承和包耕莘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他们说他们在保护历史传统,每个历史阶段都具有价值。“就像每间老房子里,我们在修复的时候可能只是根据一根梁柱、一个门槛就能还原整个老房子,这是因为每个房子都是有体系的,是有密码的,在连接处的痕迹进行修复,这是不能随意改造的,更不能拆了重建。”王承说,他们都是在保证古建筑的质量和结构安全下进行修复,他们想保护历史的文脉,将其传承下去,这是一种使命更是一种责任。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