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政《游读济源》之:济源旅游发展历程
李立政《游读济源》之:济源旅游发展历程
李立政《游读济源》之:济源旅游发展历程,古建测绘计划,古建筑测绘日记,古建图案彩绘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境内高山、大川、丘陵、平原兼备,地形地貌复杂,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这里古称原,曾为夏王朝的都城;王屋山是我国道教“天下第一洞天”,自轩辕黄帝在此设坛祭天之后,历代朝廷也来这里祭山祭水;济渎庙被誉为中原古代建筑博物馆;沁水园历史上即是宴游胜地,发展旅游条件得天独厚。20世纪80年代以来,济源旅游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我也亲身经历了其中的许多重大事件。
我国旅游业是从接待外宾开始的,因此起初归口外事部门管理。20世纪80年代,在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根本没有“旅游”的概念。在老百姓心中,旅游还是一个无人问津的“奢侈品”,如果有人出去游山玩水,就会被视为“游手好闲”。
济源旅游发展中,第一个吃螃蟹的是五龙口人。1984年,辛庄乡(五龙口镇前身)省庄村群众在打井浇地时发现水温发热,缘于“井水变热是地震前兆”的宣传,以为要地震了。村民们在煎熬中等了几个月,结果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这才意识到可能是发现了温泉。于是,便派人去西安华清池考察,后来又请专家对温泉水进行化验,结果证实这是一处含有20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医用地热矿泉。
当时,周备锋刚调到辛庄担任乡党委书记,我是辛庄乡党委秘书兼政府办主任。我们在一起议论:“五龙口山清水秀,文化底蕴深厚,还有温泉资源,应该好好利用发展旅游事业。”于是积极支持省庄村建起了一家温泉浴池。浴池建成后,周围群众就像赶会一样前来排队洗澡。
说话容易干事难。有人说搞旅游只能“热闹一阵子”,是好高骛远、不务正业。周备锋却胸有成竹。他认为这是改变农村产业结构闯出的新路:“守着金山银山,为啥农民光能啃土坷垃?”在周书记的强力推动下,我们一边组织人访老乡、翻资料,爬山涉水搞调查;一边去焦作、上郑州,请省市专家考察论证。
1985年秋天,省旅游局蔡琉海局长来五龙口调研,到山口村时却被几位农民拦住去路:“山上的猴子把庄稼都糟蹋了,你们省里领导能不能管一管?”在村民的带领下,大家亲眼看到了在山上撒欢的野猴。看到了猴子,省旅游局领导兴奋地说:“山水、文化到处有。除了温泉,你们的旅游还可以在太行猕猴上大做文章!”于是决定每年从省外事经费中挤5万块钱作为旅游扶持资金。从此,辛庄乡领导班子更坚定了发展旅游的决心和信心。我们高薪请人把养猴、驯猴当成了一件正儿八经的工作,鼓励省庄村、贺坡村兴建起了一个个高级温泉设施。当年举行的乡党代会还作出了一项破天荒的决议:“全党动员,全民发动,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争取在三五年内实现全乡荒山绿化。”市里也连续多年把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安排到五龙口——现在沁河两岸山上的苍松翠柏就是那些年的创业成果。
1987年,经省建设厅组织评审,省政府批准五龙口景区成为全省不多、济源首家省级风景名胜区。附近焦作、洛阳、郑州及山西晋城的人都来这里洗温泉、看猕猴,省市还安排日本黄河会观光团及英国、新西兰等外国专家前来游览。因为熟悉情况,这时我自然成了义务讲解员,人称“旅游老编”。五龙口景区门票开始只有五毛钱,全年也就收入那么万儿八千块,但从前“吃粮靠统销、花钱靠救济”当地老百姓,却可以跟着干工程、做买卖,从中挣些零花钱。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人们对旅游业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抓旅游不是不务正业,而是开辟新的致富门路。当时县委张明亮书记十分关注这一新生事物,在统筹考虑境内旅游资源状况后,聘请同济大学编制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在济源撤县建市时正式提出了“建设工业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
1989年,市旅游局成立。次年我由市委办公室秘书调任市旅游局副局长。1991年,市领导分工由人大原有升主任等主抓,全市发动社会力量办旅游,在王屋山景区和五龙口景区搞水、电、路等景区建设“双十工程”,城建、文化、交通、林业、水利、电业、物资等市直单位,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有钱出钱,有物出物。通过“双十工程”,景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初步改善。在发动内部力量的同时,市旅游局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补助资金。1992年,中华愚公村和中华猕猴园一并列入国家“八五”计划全省十大旅游建设项目。我作为现场总指挥,负责了愚公移山群雕、五龙口猴山等一系列工程的建设实施。
其间,市旅游局组建了全市第一家旅行社和旅游汽车公司,我手把手教出第一批合格导游员。关于旅行社,当时还闹了个笑话:旅行社挂牌后,有人把它当成了旅社,要求住宿。不让住宿后,他便很不满意,吵闹着说我们是在糊弄“乡下人”。
为了理顺管理体制整合旅游资源,1994年,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决策,决定成立济源市风景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由十分热爱旅游工作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原有升出任组长;组建了市风景名胜管理委员会,下设王屋山、五龙口、九里沟3个景区管理局,向社会公开招聘精兵强将大打旅游翻身仗,逐步形成以市区济渎庙为中心、南北山水景观为两翼的“二龙戏珠”旅游发展格局。
改革开放的春风,在促进旅游业兴起的同时,也拉动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城市对外知名度,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济源由“一条街、两岗楼,城里老愚公,山里一群猴”的偏僻山城,一跃成为全省小有名气的旅游热点城市,五龙口景区被评为“河南旅游十佳好去处”。
在济源旅游发展史上,开展世纪旅游年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活动,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由市委副书记尹明堂任组长的新一届全市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紧紧抓住旅游“创优”这个牛鼻子,迅速掀起济源旅游大建设、大发展的新高潮。
1999年5月,投资1200万元、被誉为“华夏第一梯”的五龙口观光电梯工程正式开工。在险峻的山崖下开挖大型工作平台,用锚杆固定山体,配套工程还有金鸡顶3000米步游道、雄伟的桃都山石台阶、石牌坊等。经过近一年的艰苦施工,观光电梯终于像“火箭发射器”一样耸立在崇山峻岭之间,成为五龙口旅游的“新宠”。
同年10月,黄河小浪底景区建设指挥部在黄河岸边的张岭安营扎寨。荒山野岭,天寒地冻,没有水、没有电、没有地方住,指战员们白手起家自己干,在短短半年多时间内修通旅游道路、架设输电线路、建造豪华游船,建设张岭中心码头及宾馆饭店等系列设施基本配套。张岭建设者们克服困难、艰苦创业,创造了旅游发展史上的“张岭速度”。
在王屋山1600米观光索道开通后,11月,投资近300万元的天坛峰总仙宫建设项目奠基。该工程地质构造复杂,施工难度极大。指挥部工作人员长期驻扎在山顶,严格监督工程质量,科学掌控工程进度,终于为世纪旅游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同时,我们把开展世纪旅游年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创建过程,变为提升市民文明意识、旅游意识的全过程。这样不但从硬件,而且更从软件方面加强建设,发动市民参与,行业协同,改善人居环境,开拓发展空间,做到处处都是景点,人人都是形象,把整个城市作为一个大的景区来经营。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2000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组织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验收,济源市从此跨入全省旅游战线的第一梯队。
在那个旅游兴盛时期,周边来济考察取经者络绎不绝,观光旅游形成“井喷”态势。前往五龙口景区参观的游客排队数公里,绵延直至省庄温泉;王屋山索道挑灯夜战,晚上10点仍在不停运转;市内大小宾馆饭店人满为患,将办公室、会议室以及过道统统加床也满足不了需求,只好把游客安排到附近的沁阳市或洛阳吉利区。
在世纪旅游年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活动中,我除了参与面上工作外,主要负责收集景区景点基础资料,整理编辑了《济源市导游词》,并主持导游及餐饮、客房服务等系统培训和大赛活动,大大提高、规范了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直到今天,当年培育评选的“十佳导游员”“十佳餐饮、客房服务员”“十大优秀厨师”,许多还活跃在旅游服务行业,成为济源市旅游服务业的“顶梁柱”。
2004年不幸发生的“6·22”明珠岛沉船事故,给济源旅游事业带来沉重一击。在全市旅游整体陷入低谷期间,民间投资顶着重重压力在慢慢成长。
退休后,我起初受聘于小浪底明珠岛生态旅游区。我们科学谋划,创新理念,使其获得全市第一个国家级星火计划,随后又推动此项目列入国家“十二五”投资计划。在小沟背景区开发初期,我以旅游顾问身份帮助策划,主打创世文化品牌,景区被国家民委授予“中国女娲神话之乡”称号,成为中原旅游新的亮点。后来还为民营企业家田孝建开发的黄河三峡担任顾问,帮助挖掘皇家山水文化内涵。经过“十年磨一剑”,田孝建实现了企业转型,先后投资绿化荒山荒坡、修筑盘山步道、建设饭店宾馆、建造豪华游船、架设观光索道和玻璃吊桥、开通漂流游线等,目前是济源市唯一能够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各种需求的全功能景区,黄河三峡成为全市旅游界冲出的一匹“黑马”。
“天下第一洞天”王屋山,明清以后衰落虽然遗憾,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裹足不前更令人叹息!随着世纪旅游年的辉煌转眼即逝,周边借力申报“国家级”“世界级”招牌的王屋山景区状况依旧,横向比一年不如一年。后来曾经以抵债形式交给一家省级单位经营,因为没有大的投入结果不了了之。
在全市人民的呼唤声中,2013年济源市重新组建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市发改委主任邱英平临危受命,带领一班人克服重重困难,陆续在王屋山景区建设了气势恢宏的道境广场、王屋老街、精品酒店、特色民宿,改造提升了观光索道、总仙宫、王母洞,新建了王母峡悬空栈道等一系列工程,济源市旅游终于实现“弯道超车”,王屋山“王者归来”,重现雄风。
其时,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好多人都在等待观望。文旅集团是一支敢打硬仗的团队,有一个干事创业的班长。邱董事长一方面带人上北京、下深圳,学习借鉴全国旅游发展新成果、新理念,设法把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从银行贷款、争取国家扶持资金10多亿元(这是30多年来全市旅游累计总投资的许多倍)﹔一方面撸起袖子拼命干,迅速扭转局面开创一片新天地。
我们秉持敬畏之心,发扬工匠精神,决心打造文化精品和传世之作。道境广场总占地1000余亩,项目包括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仿古建筑物、系列雕塑群等景观。如果说王屋山是历史的“书本”,道境广场则是解读的“序言”。
中轴线是王屋山文化集中展示区,两侧作为王屋山文化的深度体验区。所有建筑遵循“道法自然”的原则巧妙构思,运用多种手法重塑王屋山“天下第一洞天”意境。中轴线总体布局按照“天上北斗星,地下北斗坪”的思路设计。七座主体建筑与北斗七星相应,水系三起三伏与上善济水相合。五门六柱石雕牌楼,为王屋山风景区地标性建筑,创作灵感来源于阳台宫以画为联,花岗岩榫卯结构石牌坊在全国独树一帜﹔五行四象广场铺装五色石圆形地雕,体现金、木、水、火、土五行,青铜铸造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周围还有十二生肖地雕,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道德经》石刻艺术经卷,采用“原土、原石、原版、原创、原注”方式,将一石一字5210块天然鹅卵石筑成经墙,拙朴自然,浑然天成;祈福醮坛三阶九级,周围汉白玉栏杆,正中“天心石”雕绘双龙太极图,充分体现王屋山昆仑文化特色;重檐歇山造的轩辕殿,黄帝铜像两侧陪祀尧、舜、禹、商汤、文王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背景彩绘《江山多娇》《大好河山》巨幅壁画,深刻揭示中华文明雄伟博大;《上阳台帖》是李白唯一存世书法真迹,采用土色锈石雕刻,正面为帖、后作说明,完美保留全部历史文化信息,古色古香堪称一绝;还有与王屋奇松相得益彰的迎宾石、雕工别致的朝元仙仗柱、精美绝伦的《内经图》、雄奇壮观的正天门城楼……每一项工程不但要求质量精益求精,而且做到经得起时间检验。作为开发建设文化总策划,我在此有了施展拳脚的平台。从总体构思设计、文化内涵挖掘,到景观材料选择、工艺细节把关,包括大量的石雕、木雕、铸铜构件的图案审核,碑刻、铭文、导游解说的内容拟定,我以如履薄冰的心态全身心投入,设法查阅历史上各种相关文献,虚心求教国内外各类相关专家,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个人的责任。
王屋老街位于道境广场西侧,总面积180亩,投资1亿多元。老街以王屋山深厚的文化为底蕴,以保护自然生态为原则,古典建筑大多是从晋豫周边城乡收购来的百年老屋经拆卸、搬运、复建而成,绿树掩映,错落有致。有高端餐饮、特色小吃、中医世家、王屋书院、文峰塔、大戏楼等多种业态。七层文峰塔高28米,直径8米,与妙应台历代名医雕塑形成呼应。书院讲经堂可容纳300人,以高端研讨国学道教、中医养生、非遗文化传承为目的。景观吊桥下临清澈湖水,周围地势起伏,是进行滑草、滑雪活动的游乐场所,晚上还可观赏美轮美奂的“灯光秀”演绎。现在王屋老街昼夜车水马龙、人潮涌动,甚至造成高速路王屋站堵塞,政府领导出面紧急协调方得缓解。
小十方院精品酒店位于道境广场南侧,因王屋山十方道流聚汇、古有十方院而得名。占地20余亩,分4个院落、10栋小楼,各类房型160间,按4星级标准配备,并有中餐厅、多功能会议室等配套设施。这里白墙灰瓦,松竹掩映,小品点缀,环境优雅,吸引天下有缘人来此享受神仙生活。
小有洞天精品民宿位于迎门接驾的小有河畔,因王屋山号称小有清虚而得名。分东岸、西岸、国际会议中心三部分,总投资过亿元。项目利用现有河道因势利导改造,就地取材筑坝,结合绿化美化设置景观小品,打造远山近水美丽画卷。建筑以迎门村民居为基础,独栋小院依山就势,外加夯土墙体,既保持原有建筑风貌,又有现代建筑元素,室外的古朴与室内的奢华形成鲜明对比。房间设施具备五星级酒店标准,同时配备高档餐厅、迷你厨房、咖啡厅、温泉池、中医堂等设施。
天坛山工程包括观光索道、总仙宫及天坛神路改造提升。观光索道彻底更新,关键部件采用进口设备,将两人吊篮改成8人吊箱,使每小时运送250人增至1500人。天坛峰总仙宫原来设计标准较低,经内外重新装修后金碧辉煌。重建老子祠、彩绘回廊壁画如临仙境;天坛神路经加固完善,又新修天坛顶游览环线、双向上下栈道,使每日接待游客容量由2000人增至15000人。
王母洞位于后山大石龛中,崖壁洞穴鬼斧神工。王母峡绝壁千仞,古木参天,五瀑相连,各具特色,不愧是老天偏爱、王母私藏的秘境。以瑶池宫为核心的古建筑重新规划,增设王母仙池、明堂广场、天庭神道和彩塑6.9米王母铜像,新建5000米灵山登山步道和王母峡悬空栈道。同时铺设增压水管6000米,将沟中泉水送上王母洞和天坛顶,以解除景区生活及景观缺水之困。开通3000米药王隧道及辅线,以解决景区前山及后山交通之难。
王屋山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发生地,愚公移山教育培训基地位于小有洞天养生谷内。基地以中华愚公村为依托,紧扣时代脉搏,通过“神话时代”“农耕时代”“科技时代”雕塑、蜡像、皮影及实物形式,使人身临其境感受愚公精神的当代意义和巨大价值。配套设施有户外拓展、VR体验、森林餐厅、住宿旅馆、会议中心等。近年已被中宣部等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确定为党员、职工培训,中小学生研学和全国关心下一代红色教育基地……面对王屋山景区几年间发生的巨大变化,省文化和旅游厅领导看后大加赞赏,当即安排在王屋山召开景区建设现场观摩会,邱总受邀还到各地传授经验。
2016年,王屋山启动创建国家AAAAA级景区工作。2018年,《王屋山旅游总体规划》《王屋山创建国家AAAAA级景区提升规划》相继通过评审,对照AAAAA标准查找不足逐项认真落实。通过硬件设施改造提升、软件服务配套完善,王屋山即将成为济源市首个国家AAAAA级景区。
立下愚公移山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从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相关部门开展的所有创建活动济源几乎一个不落,愚公传人没有攻不下的山头。2016年,济源市又拉开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序幕。
根据“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治理规范化、旅游效益最大化”的全域旅游发展目标,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探索出“城乡一体、产城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径。济源市旅游在许多方面开了全省之先河:率先在全省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率先在全省推出城市公交全免费;率先探索公共服务体系旅游驿站的共建共享模式;率先开展“全域旅游”道路体系的规划建设;率先在全省建成干线公路旅游服务区;以愚公移山精神为载体,率先在省内形成研学产品体系;率先在全省开展闲置资源“民宿化”改造;率先开展“美食”与“美景”的融合推广等。
市文旅集团全力以赴充当创建主力军,除重点打造王屋山旅游龙头及五龙口景区外,又投巨资建设了那些年·小镇和济渎牡丹园等景点。小镇地处茶仙卢仝故里,范围4.8平方公里,主体为我国三线兵工基地遗留的砖石混凝土结构老建筑,还有华北纬度最高的茶园、21个共15000平方米矿山岩洞和南坪村集中连片闲置民居等资源。老兵工酒店融合了兵工元素和山间野趣,装修融合刚硬与婉约、历史与现代不同手法,极具特色和历史沧桑感。现有各类客房100间及特色餐厅、全景茶室、会议培训、洞穴酒吧等配套设施,可同时容纳160多人食宿。这里的一段小桥流水、一个清新荷池、一堵弹药箱墙、一组齿轮仪标识,都在向游客讲述着一件令人感叹的故事、回味着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这种利用废弃厂房、废弃民居、明清老旧建筑等改造的经典民宿,受到游客和专家的高度认可,业内评价说“中国民宿看河南,河南民宿看济源”。
济渎牡丹园位于中心城区北部,规划面积1000余亩,是以修复城郊生态系统、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为目的民生公益项目。按照“牡丹为主、花海为辅、水系为脉、文化为魂”的设计理念,发挥牡丹花的“王冠效应”,配植各类花卉、草坪、竹子、松柏,实现三季赏花、四季赏景,为市民增添一处休闲地,也为全域旅游开创一个集散地。
济源市投资千亿元的城市提质工程,70%以上为旅游项目。豫光、金利、万洋、济钢四家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转型发展旅游业,正在推进的中国白银城等重点项目。全市农村人口中,涉旅就业人口占到56%,蔬果种植、特色养殖、旅游商品加工等成为农民就业创业新方式。旅游产业已成为产城转型的重要引擎。
济源市还培育4个旅游扶贫产业带,带动贫困村35个、贫困人口1100多人脱贫﹔培育2个国家级、4个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16个省级旅游特色村,3家AAA级乡村旅游景区,30余个旅游明星村。旅游业已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围绕全域旅游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工程、碧水蓝天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体系保护和传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展引黄入济、河湖贯通、河流治污、生态修复、造林绿化工程,最近荣获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荣誉。2018年,济源游客接待量比上年增长16%以上,旅游收入增幅19%,旅游业对全市经济贡献率超过15%,旅游产业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2019年10月,济源市创建工作通过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终审验收,获得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
全域旅游,全民参与。这些年我以市旅游协会会长身份,围绕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加强组织建设和行业自律,调动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成功举办旅游博览会和各种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努力打造旅游商品生产、销售龙头企业,培育旅游“后备厢”经济;深入调查研究当好智库,创作出版《中华文明圣地昆仑丘》,厘清王屋山文化肇启源头,受到广大会员和社会各界好评,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城市旅游协会座谈会并发言,提高了济源知名度和美誉度。
小浪底北岸、玉阳山脚下、南山公园、乡村旅游等新上马景区,留下我的身影;娲皇谷、天女河、太行周庄、白狄古城等新开发项目,都有我的足迹;外商普罗旺世投资开发五龙口高档温泉度假酒店,也与我入情入理系统推介、跋山涉水帮助调研密切相关。退休十多年,我一不为名,二不图利,生活过得很充实,身体也越干越硬朗,因此无怨无悔,心满意足。
他又被称为济源旅游的“活字典”。如果把他的足迹连接起来,就是一幅济源的旅游地图。
他,就是退休多年的员——李立政。一个走路带风,声如洪钟,全然不像患癌多年的70岁的人。
1998年,李立政被检查出了胃癌。回想起那段让他彷徨、恐惧的日子,李立政如今倒很洒脱:“得病不可怕,想开了,也就那么回事,大不了人生从头再来,活一天就是挣一天,但要有所作为。”
是啊,往事如云淡风轻。人生阅历几十年,他依然坚强乐观、豁达超脱。因为,他有自己更大的目标。
2003年初,李立政提前退休。本该颐养天年的他,却执着、痴迷地奔波在济源的各大景区里,为济源的旅游事业尽绵薄之力。20年来,李立政在与胃癌抗争的同时,从不曾忘记学习。天文地理,人物传记,他广泛涉猎历史典籍,读过的书不下10万册,在浩如烟海的典籍里找到了创世文化、道家文化、书画文化、愚公文化、姓氏文化等种种文化起源于济源的线索和依据。他是旅游工作者,也是文化工作者。李立政梦想着有一天,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变成文化产品。
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所准备的人。后来,他受聘于济源市文旅集团,担任王屋山旅游开发的文化策划总顾问。盼望的时刻终于到来了,他感谢文旅集团给了施展拳脚的平台。
其实,当时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好多人都在等待观望。在一无资金、二无人员、三无办公场地的情况下,市发改委主任邱英平临危受命,他各方调兵遣将迅速组建起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
市文旅集团是个干事创业的团队,有一支优化组合的班子,李立政在此有了施展拳脚的平台。任何一个景区,都是以文化为载体。也可以说,文化是景区的灵魂。抓住文化之魂,就抓住了景区特色。王屋山是本厚重的历史书,过去大量游客到此一脸迷茫。李立政将文化的根和旅游的魂达到高度契合,便碰撞出耀眼夺目的火花。作为王屋山旅游文化总顾问,李立政不遗余力地把数十年的知识积淀绽放出来。“王屋山之魂到底是什么?”面对之前很少有人能说清楚的提问,李立政用三句话概括了其精髓:“中华创世文化之源”“中国道学文化之源”、“愚公移山精神之源”,归纳成一句即:“中华圣地、道源仙山”。这也恰恰为作出精品王屋留下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实践证明,市文旅集团有一个干事创业的班长。邱董事长说,我们要为王屋山找魂,但王屋山的关键问题还是“魂不附体”。他带领一班人克服重重困难,一方面上北京、下深圳,学习借鉴全国旅游发展新成果、新理念,设法把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从银行贷款、争取国家扶持资金10多亿元(要知道,这是30多年来全市旅游累计总投资的许多倍)﹔一方面撸起袖子拼命干,采取非常规手段,陆续在王屋山建设了气势恢宏的道境广场、王屋老街、精品酒店、特色民宿,改造提升了观光索道、总仙宫、王母洞,新建了王母峡悬空栈道等一系列工程,迅速扭转局面闯出一片新天地。济源市旅游终于实现“弯道超车”,王屋山“王者归来”重振雄风。
若问:从头到尾走一遍道境广场,一共是多少步?李立政会脱口而出:4710步。因为从轩辕黄帝设坛祭天,到市文旅集团建设道境广场,正好4710年。道境广场从总体规划设计,到招选施工队伍,每项工程的具体实施,李立政都从文化的角度参与严格把关。整个道境广场,他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了无数次。用现场副总指挥欧新海的话来说,“李立政做事上心,花的时间最多,他给道境广场的建设提供了文化思路,在文化策划方面作出了贡献”。
站在道境广场上的牌坊前,牌坊的道学文化之丰富、雕刻工艺之精湛、建设规模之宏大,令人叹服。谁曾想到,在建设过程中,从石材的选择、部件的镌刻,到每一幅刻图的确定,李立政都是费尽心机,遍找各种文献资料,甚至到全国各地实地考察,都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去全身心投入。道境广场入口处的王屋山迎宾石,是李立政带人走遍山东泰安多家奇石市场前后用半年时间挑选的“泰山石敢当”。五行四象广场的庞大阵容,文化长廊的历史穿越感,绿化广场的本土国槐、皂角,外调的黑松、香樟等古树,都是他走街串巷精挑细选,栽植的位置和方向也颇有讲究……每一个项目的细节,每一个“举世无双”的工程,无不闪烁着李立政长期积淀的旅游文化智慧的火花。牌坊建好后,来自河北曲阳、山东嘉祥、福建泉州“三大石雕之乡”的工艺大师们到现场察看后,一致认为牌坊不愧创造了“全国之最”。当然,这个连石雕工艺大师们都看不出任何瑕疵的牌坊,在建造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意外。但是,这个小意外,在李立政的眼里却是“天大的事情”。
当时,集团副总刘志强负责道境广场整个工程实施,为了既做出精品工程,又把成本降到最低,采取的方案是让两家单位同时施工,即一家负责雕刻安装,一家负责地面铺装,堪称两全其美的方案。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却出现了双方工作不衔接问题。如何解决?有人提出返工重做,但这样会增加五六十万元的成本,而且还可能会损坏栏板。更何况再从栏板的供货方泉州专门发货,制作费、运输费甚至会有上百万元,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李立政得知这一情况后,认为打造传世之作,经济损失事小,政治影响事大,必须抓紧妥善解决。于是当天他便赶到工程现场,而施工双方也都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却又感到无从下手。在这种情况下,李立政冷静头脑,立即让双方首先停工,然后坐下来商讨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同时,他给董事长邱英平打了个招呼,说请两天假工地上有事需要现场处理。邱董问他什么事,他说等处理完再汇报,卖了个关子。
工程到这个时候,既要和时间赛跑,又要和质量较劲,否则,就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无论如何也要想尽一切办法把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一想到这里,他当天中午,饭也无心思吃,午觉也睡不好。心神不宁中,他独自来到施工现场,前后左右,从不同的方位仔细审视,当时在没有精密测量工具的情况下,他用自己的手拃,拴石头吊线看,拿直角石板仔细比对,查找问题症结究竟出在哪里?最终,他发现整个石雕牌坊横平竖直,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只是两家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各干各的,造成大型雕件和地面铺装出现了偏差。情急之中,他脑中灵光一闪,想到了苏州园林建造时采用的分割造园艺术,又想到了济渎庙金龟探海的倾斜中轴线建筑隔离技艺,甚至还想到了农村盖房子时采用的叠对子收边技术,顿时愁眉舒展。兴奋之余,他立刻找来施工双方的负责人,借助工匠叠对子手法、分割工艺和化整为零等三方面的技艺,最终将这一难题完美化解。施工双方高兴地表示,返工所需全部材料、工时费用自我消化,确保质量按时交出一个圆满的答卷。这样使得整个纯花岗岩石雕牌坊建成了文化艺术精品。事后董事长邱英平到现场检验,当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后,这才明白当初李立政请假时卖的关子——先干后说,干成再说。
天地本不全,何况人间万物。诸事不必责备求全,只要尽心尽力,无愧于职业,无愧于良知,一切皆能干好。
醮坛是道家做祭祷仪式的场所。建设醮坛,必须突出王屋山道教的标识。但是,历史上,道教有一个符号是太极八卦图,而太极图究竟是什么样子,至今尚无定论。典籍上只有“一阴一阳之谓道”“伏羲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观鸟兽之文,始演八卦”“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等文字记载,却没有具体的图形。济源人河上公曾经绘制过一个无极图,但是没有绘太极图(无极生太极)。到了北宋时期,道士陈抟才画了个阴阳双鱼太极图。如果贸然拿这个太极图来使用,不但彰显不了地域特色,而且毫无根据。李立政认为,醮坛的这个道教文化符号,必须彰显王屋山的地域文化特色。按照这个思路,他想到了《周易》中关于八卦推演的记载,结合中科院地理所华仁葵教授等《中华文明圣地昆仑丘》的研究成果,认为伏羲在王屋昆仑仰观天象看到的是北斗七星,勺子是龙头,柄是龙身,谓之天龙;大罗岭、析城山组成的北斗坪就是地龙。这与北京大学太极文化所研究员王大有所著《三皇五帝时代》中的观点不谋而合。李立政还大量查阅了我国道学史上太极图的演化过程,以及长沙马王堆帛画、南昌海昏侯金牌、汉墓壁画等龙形图案,甚至还有印第安玛雅文化、古罗马军服上的阴阳图,综合所有这些观点,终于绘制出了王屋山道教独具特色的标识——阴阳双龙太极图。
打造传世精品,必须精益求精,慎之又慎。阴阳双龙太极图绘出后,他也不敢贸然使用,便请行内权威——我国唯一设在四川大学的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盖建民先生前来品鉴。见到太极双龙图样版,盖建民大喜过望,盛赞创作思路好,而且有文献依据。中国旅游策划专家于冲带领西安交大从事中西文化易道学比对研究的王筱菲博士看到图样后,认为这个太极双龙图只能在“天下第一洞天”产生,它充分体现了王屋山的“王者风范”,也是王屋山道学文化的核心灵魂,是唯一能代表中国道家的太极图腾。
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认可,李立政心里的底气就更足了。后来,这个阴阳双龙太极图,被雕绘在了醮坛的正中的“天心石”上,雕绘在了天坛极顶的观星测影台(伏羲台)上。阴阳双龙太极图绘制,显示了李立政渊博的学识,更彰显着他强烈的文化自信。
如今,站在天坛顶后的观星台,上可看天龙(北斗星),下可观地龙(北斗坪),完全可以体会到阴阳双龙所含的深刻意境。阴阳双龙是具象化的图形,后来又成为一个有着地域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王屋山道教的图腾。
李立政认为,王屋山作为道教天下第一洞天,在道学文化方面必须追根求源,才能更好地传承与发展。经他考证,老子虽然出生在故里鹿邑,做官在京都洛阳,但是悟道是在济源王屋山,天坛顶历史上留下有老子祠、老子炼丹池、老子悟道处等,最后被“强”拦在灵宝函谷关作《道德经》。在王屋山悟道19年,是老子道家思想的孕育成熟期。《道德经》里的一些重要观点,可以说主要产生于王屋山。例如,《道德经》推崇“上善若水”。白马非马,何为水?当时最著名的水是“四渎”。济水平地涌泉,来去无踪、方圆无形、清静无为,可饮用、可入药、可洗濯、可灌溉、可行船,越河而不浊,有百利而无一害,是水存于世的最佳境界。与桀骜不驯的江水、半桶泥沙的河水、横流无道的淮水相比,唯独济水“上善……几近道”;再如“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是老子在王母洞受到启发,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由使人顿生敬畏之心:此乃真正生命之源、天地之根、万物之本!李立政很快将平时积累的这些研究成果整理成《老子悟道王屋山》,于2016年12月5日呈给市委主要领导。没想到第二天就作出批示,既然老子在王屋山悟道有文字记载、有实物遗迹,那么为什么不将其展现出来?一定要把隐性文化做成显性文化,让人民看得见,摸得着。后来,市政府旅游文化顾问于冲认为,自河上公始,解读老子《道德经》的人很多,多数研究知其然,而没有研究知其所以然,这篇6000多字的《老子悟道王屋山》则是研究知其所以然的文章。在于冲的建议下,市领导创新决策王屋山要做一个“世界之最”的文化精品,并由李立政负责提供文字资料——这便有了原石雕刻《道德经》艺术经卷的创意。
从策划创意到建成对外开放,不到3个月,冬天冰天雪地,中间还有春节假期,时间很紧。但是,既然目标已定,那就赶紧付诸行动,一切按照市领导的要求:春节前确定方案、做好基础准备,节后天暖解冻后立即施工,争取3月12日前竣工。
春节前后,山下乍暖还寒,山上异常干冷。秉承敬畏之心,作为文化总策划的李立政,白天,他或在王屋山的河道里挑选适宜刻字的鹅卵石;或在适当位置找到适合的田埂,因地制宜造型,然后赋以美好的寓意。晚上回家后,便把自己囚起来查阅资料、审改图纸、对经卷的金石铭文逐字把关。他翻遍所有各种版本的《道德经》和大量研究文献,还多次到鹿邑老君台、温县东口村、灵宝函谷关、洛阳老君山、西安楼观台等所有老子活动踪迹的地方考察,又写下近5000字的《老子王屋山悟道点滴》,以突出王屋山在《道德经》成书中的作用。这样与创作设计施工团队紧密合作,《道德经》艺术经卷采用“原土(当地土埂)、原石(天然鹅卵石)、原版(唐代景龙碑体)、原创(老子悟道王屋山)、原注(河上公注经章句)”,终于按期展现在人们面前。其中,和济源王屋山相关部分,特别用女娲补天石以红色字体标出。
2月24日,在王屋山,由5210块散落在王屋山的天然石头刻出的《道德经》,在自然如意形的黄土坡上进行安装。百余名工人身穿“盔甲”,不顾山上干冷的天气,登云梯作业,场面壮观酷似攻城大片。
3月10日,在老子诞辰2588年之际,《道德经》原石艺术经卷在道境广场揭幕面世。
5210块王屋山天然五彩石立于原土草木间,筑成长101米、高8.1米的《道德经》百米长卷,寓意老子在世101载,代表《道德经》通篇81章。而且老子像严格按照原石艺术创作,采用原石拼贴组合,形成拙朴自然、浑然天成的风格,令人叫绝。同时,还以AR技术高科技手段,让《道德经》艺术经卷“活”了起来,能听老子讲学,与老子论道,感受全新的旅游体验。
这20年来,李立政从未停下,在顽强对抗病魔的同时,尽力充实自己以便发挥光和热。手术切除不久他便主动上班,积极推动并参与全市“世纪旅游年”和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活动,以后几年济源一直处于全省旅游发展的第一梯队。2003年初,李立政提前退休,他即受聘于小浪底明珠岛的开发筹划,利用创新的理念使其获得全市第一个国家级星火计划,随后又推动此项目列入国家“十二五”计划;在小沟背景区开发初期,他以顾问的身份帮助策划,主打创世文化品牌,成为中原旅游新的亮点;他曾为黄河三峡挖掘皇家山水文化内涵,经过十年磨炼,旅游接待人数、综合经济效益一跃成为全市旅游发展的一匹黑马。
小浪底、玉阳山、天女河、南山公园、乡村旅游等济源新上马的景区,他都会无偿地积极参与、精心指导。外商普罗旺世计划投资重金在五龙口打造世界级温泉度假文化酒店,也得益于李立政入情入理的系统推介、跋山涉水的实地调研。
在姓氏文化研究方面,李立政曾主编《中华赵姓简史》等书,在海内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改变了之前“天下赵姓出天水”的说法。2019年10月,世界赵族第九届恳亲大会在济源市成功举办,有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全球赵姓宗亲参加了活动。他与人合著的《河之洲在哪儿?》在《光明日报》发表后,2019年又列入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最近他与中科院等专家学者共同编写出版的《中华文明圣地昆仑丘》首发式及研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海内外100多位专家学者和60多家媒体记者参加。会议宣称:“中华文明历史为8000年﹔晋豫交界的王屋山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圣地。”李立政以第二作者身份参加会议并作了发言。这将极大提高王屋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打造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朝圣地和海外探寻中华文明发源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因为和自己热爱的旅游融在一起,心情、工作都时刻保持在良好的状态。”李立政说,这辈子就是心态好,不求官、不求钱,仅仅是想做点事情,将自己一生的文化积累变成现实。特别是在文旅集团,能和一帮怀着敬畏之心、秉承工匠精神、打造传世之作的人在一起做事,更是充满了活力。为此,他也受到社会各界好评,连续多年荣获市优秀员、模范老人和省先进老科技工作者、优秀退离休干部等称号。
每逢市里接待重要客人或者各个景区重大文化活动,多请李立政这位高级导游亲自出马。作为一个资深旅游爱好者,如何将秀丽山水与厚重文化相互融合,沁入游客的心里?他意识到,导游是旅游的灵魂,如果将自己研究的文化成果生动地融入导游词,必能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于是他一头扎进了济源旅游导游词的创作中,特别是这次编著《游读济源》,王屋山、五龙口、小浪底、九里沟、黄河三峡、小沟背……至今,济源市导游员对景区的讲解中,还一直闪烁着李立政这位“原创者”的智慧火花。
作者简介:李立政,河南济源人,现任市旅游业协会会长、市文旅集团文化总监。从事旅游工作30多年,在历史文化研究与旅游景观开发相结合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与人合著《河之洲在哪儿?》《中华文明圣地昆仑丘》,主编《赵姓简史》《中华赵姓发迹地-河南济源》,还有《老子悟道王屋山》等上百篇论文,在国内外报纸和学术刊物发表,为济源旅游发展和景区景点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
相关文章
- 北京园博园——古建之美不动声色的园林文化让人过目难忘
- 从故宫看文创产品设计切入点
- 老砖老瓦装饰小院太美了。
- 什么样的村口石牌坊具有艺术魅力
- 三晋手机报(晚报)20160815
- 职业本科行稳方能致远
- 中国“最成功”的商业街建筑都是仿古的设计还是5A景区!
- 私人别墅仿古凉亭定做找古建筑加工厂设计安装很方便
- 元成股份董秘回复:公司已取得《浙江省环境污染防治工程专项设计服务能力评价证书——水污染治理、环境生态》甲级证书公司所属行业属于绿色环保性行业公司主要从事园林绿化工程、园林古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房屋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城乡规划编制
- 古戏台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盛森林
- 点赞!殷祖古建师入选全省第四批十大劳务品牌!
- 评论:历史古建筑从保护走向活化
- 古建筑作品_第2页-CND设计网中国设计网络首选品牌
- 浙江石雕牌坊牌楼厂家 农村村口三门石牌坊图片大全
- 东营六角凉亭多少钱古建测绘重庆
- 通知丨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文物安全防控 “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 隔扇、槛窗古建门窗墙面构件详解
- 满洲进入春天以后保山古建彩绘
- 愚公故里、中原历史文化名城济源是一座远远被低估的城市
- 厚重濮阳:《河南黄河文化地标》濮阳篇之挥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