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筑设计

古建筑设计

河北省古建所贡献力量 尼泊尔“国宝”重焕生机

中国古建网2022-12-04古建筑设计古建彩绘美图
榆林古建筑手绘,古建彩绘美图,古建彩绘蝙蝠,河北省古建所贡献力量尼泊尔“国宝”重焕生机,榆林古建筑手绘,古建彩绘美图,古建彩绘蝙蝠原标题:省古建所参与修复尼泊尔世界文化遗产九层神庙,谱写中尼睦邻友好新篇章——,文

河北省古建所贡献力量 尼泊尔“国宝”重焕生机

河北省古建所贡献力量 尼泊尔“国宝”重焕生机,

  榆林古建筑手绘,古建彩绘美图,古建彩绘蝙蝠原标题:省古建所参与修复尼泊尔世界文化遗产九层神庙,谱写中尼睦邻友好新篇章——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700多年前,尼泊尔著名工艺家阿尼哥率工匠北上元大都,在今北京西城区妙应寺内主持修建了一座雄伟古朴的白塔,成为古老北京城的文化标识之一。700多年后,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省古建所)受商务部和国家文物局委派,赴尼泊尔履行项目管理任务,修复在地震中受损的尼泊尔世界文化遗产——九层神庙,为促进中尼两国文化交流和世代友好贡献河北力量。

  尼泊尔九层神庙,又称巴桑塔布尔塔,是尼泊尔历史上重要的王宫建筑。2015年,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九层神庙损毁严重。随后,中国政府将九层神庙修复项目纳入援助尼泊尔震后重建总体规划。2016年11月,商务部将该项目的修复设计及项目管理任务委托给省古建所承担。

  “该项目是我们所成立几十年来,首次承担国家对外援建项目,也是河北古建维修史上接到的首个国家级别的对外援建项目。对河北古建人来说,这是一次大考!”省古建所所长张建勋说,接到项目后,古建所迅速召集全体业务骨干进行认真研究,成立了基础勘察和勘测设计组、现场管理组、国内协调组。

  古建筑蕴含着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为全面了解其建筑形制和损毁状况,2016年12月,副所长孙荣芬等20多位省古建所专业人员分两批奔赴尼泊尔加德满都,对九层神庙进行现场勘察。

  “到现场后,我们发现宫殿建筑损毁严重,东南塔楼倾斜有倒塌危险,东北塔楼六层以上坍塌,西南塔楼七、八、九层倒塌。”孙荣芬告诉记者,省古建所这些年先后参与西藏布达拉宫、萨迦寺等文物保护维修项目,这些项目所涉及建筑与尼泊尔加德满都九层神庙建筑格局有相似之处。汶川地震及玉树地震后,省古建所参与了多项震后古建保护维修项目,有着修复震后文物的丰富经验。然而,面对当时出现的复杂损毁情况,他们依然感到任务艰巨。

  现场测量测绘、进行病害调查、开展建筑结构评估、收集查阅尼泊尔古建筑维修规范性文件……专家们经过一个多月现场勘察测绘工作,最终完成九层神庙及附属建筑相关资料收集,制定了修复项目总体设计思路。回国后,大家赶制完成了设计文本,通过国家文物局专家审核。2017年4月尼泊尔考古局正式复函:对九层神庙修复项目总体设计方案表示认可,对省古建所专家付出的辛勤劳动给予充分肯定。

  每年的5月至9月,是尼泊尔的雨季,建筑物被迷蒙的雨雾所笼罩。做好雨季文物防护工作,这对于参与修复工作的省古建所副所长次立新等人来说,无疑是个棘手的难题。

  “河北总体设计方案获通过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承担项目施工任务,省古建所负责项目管理任务。”次立新说,所谓项目管理任务,就是除了做好勘察设计外,对该项目工程建设全过程协调、控制和管理,对勘察设计成果进行审核,对质量、进度、安全生产等进行全程管理,“从正式开工一直到施工结束,我们全程监理,预计整个工程要耗时5年。”

  雨天对文物的损伤不可小觑,为此要争分夺秒加快修复进度,提前采取措施。2017年5月,在正式施工前,省古建所组织施工单位对神庙建筑物采取支护措施,8月修复项目得以顺利开工。

  确保严格、谨慎、规范安全施工,督促审查安全管理体系;审查施工技术组制定的临时用电安全方案、防火预案、脚手架专项方案等;督促施工技术组对所有施工人员安全培训……省古建所第三研究室主任孙颖卓告诉记者,为了对建筑本体加强保护,甚至对通道门框、台阶、楼梯等易磕碰部位都用木板衬垫保护。同时,严把工艺关,坚持按照原工艺、原材料、原做法,尽量利用原构件最大限度保持和恢复古建筑的历史风貌。

  按照尼泊尔有关方面要求,施工期间九层神庙室外部分继续开放,所以对现场文明施工提出严格要求。为保证游客安全,古建所专家督促施工单位在施工场地入口竖立醒目标识和围挡,并制作项目介绍的喷绘图,将场区物品分类有序放置,各种警示、标识牌悬挂到位,施工现场设专人清扫……

  文明、有序、规范、和谐、严谨、细致——两年多来,河北古建人以务实的作风、规范的管理和敬业的精神保证了施工进度和质量,树立起良好的国际形象。

  “这段时间,加德满都街头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中国味儿。夜色降临后,我们会走出施工现场,在杜巴广场的人潮中品味来自家乡的感觉,心情特别激动。”孙颖卓说,这唤起了思乡之情,也更坚定了中国古建人完成任务的信心。远眺着那些恢复生机的古建筑,古建修复专家想起数百年前传播中尼友谊的前辈——尼泊尔著名工艺家阿尼哥。

  史料记载,1260年,年仅16岁的阿尼哥带领数十名尼泊尔匠人来到中国,在40多年时间里主持修建了多处寺庙、佛塔,其中就包括北京妙应寺白塔。

  “这真是一次跨越七个多世纪的情缘。”孙颖卓感慨万千,如今白塔不仅是元大都留存至今的重要标志,更是后世研究元代佛教及其建筑艺术的重要史迹,“七百多年后,我们中国古建人也来到尼泊尔负责修复九层神庙,续上了这段历史文化奇缘。”

  “修复九层神庙是为了帮助尼泊尔灾后重建,更好地实现历史文化传承。修复过程是双方相互学习交流的过程。”次立新说,包括河北古建人在内的中国文物修复团队,把文物修复的管理经验和保护理念带到尼泊尔。多名尼泊尔工匠参与了修复,使尼泊尔的传统木雕工艺得到传承和发扬。而利用数字化技术全面记录的神庙现状、文物历史信息和修复工艺等数据,也将在工程结束后分享给尼方,以便他们在日后维护神庙时有章可循。同时,在维修神庙的过程中,中国古建人也学习了解到尼泊尔独特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特别是尼泊尔工匠高超的木雕技艺,令人惊叹,值得学习。

  “目前,九层神庙已修到第九层,基本恢复了原貌。”张建勋告诉记者,接下来,将继续修复九层神庙及附属建筑、院落排水系统等,还将开展文物安防和展示利用工程。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