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文化

古建文化

乡村设计师复原古民居排水系统

中国古建网2023-09-14古建文化天正 绘制古建
测绘古建图,天正绘制古建,古建筑纹样彩绘,乡村设计师复原古民居排水系统,测绘古建图,天正绘制古建,古建筑纹样彩绘当越来越多的人从浮华中被唤醒,建筑师、艺术家、城市白领、海归……各怀理想和抱负,奔赴广大乡村。如果说,中国当代的城市化

乡村设计师复原古民居排水系统

乡村设计师复原古民居排水系统,

  测绘古建图,天正 绘制古建,古建筑纹样彩绘当越来越多的人从浮华中被唤醒,建筑师、艺术家、城市白领、海归……各怀理想和抱负,奔赴广大乡村。如果说,中国当代的城市化进程至少还有若干舶来的蓝图可资借鉴的话,那么,中国当代乡村建设则因其复杂性和特殊性,而绝无统一的范本以供因循。但梦想既已发生,无论成败,践行者必将随之前来。在湖南,未来的农村会有怎样的变化?我们将跟随一群致力于乡村建设的年轻人一起探寻一同践行。

  2015年11月19日,首届中国古村大会在乌镇召开。与“保护”并列的,还有“活化”这个主题。“古村之友”全国古村落志愿者网络的发起人汤敏也参加了这次大会。此前,他的身份是深圳一家大型建筑设计公司的研发总监。出于对古村落建筑的热爱,自2009年大学毕业以来,他一直关注古村落的保护。在国家对古村落保护的举措上,他欣然看见,不少有历史价值的古村列入保护名录,但同时也遗憾,被忽视的古村更多。2014年12月,他在深圳发起成立“古村之友”公益项目,开始致力于建立古村落保护与活动促进的网络平台。目前,这个网络平台已吸引数万计古村落爱好者加入到志愿者行列,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上升。

  乡村“活化”,尽管也属于保护的大范畴,但又不尽然,其重点落在发展二字上。这个年轻人认为,活化应该从空间格局、人文古迹、生活场景、民风民俗等方面做文章,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传统村落。而“古村之友”的公益任务也不在于为古村落翻修或重建,而是帮助垂垂老矣的古村落重建社区氛围,让游子及古村爱好者回归其中,创业、生活,聚集人气,让古村焕发生机。例如,免费组织“古村创客”回到古村创业,培养当地村民参与古村活化、向游客宣讲合理地使用古村、培养投资者可持续地开发利用古村。同时,让志愿者进驻古村落,为其梳理史志,开设教育基金、养老基金、医疗救助基金等等公益事业,为古村落营造现代社区的氛围。

  在厚厚一叠《古村之友2016年集训手册》中,活化宣言这样写道:“活化以保护和延续为基本准绳,杜绝不尊重古村历史、不尊重古村社会的活化模式,……以开放和多方参与之心态促进活化事业平衡发展,杜绝一枝独大、一种模式贯彻、一个人群享有的封闭式活化模式,强调活化模式中,古村新社区的形成,以超越旅游、产业的多元社区理念作为古村活化蓝图。……”

  古村之友的工作内容中第一项,就是为每一个县建立一支古村之友志愿者团队,找到每个关心、热爱古村落的人,把他们凝聚起来,即使不成组织,团队的精神也一定存在。

  湖南的志愿者迅速集结起来,许多人找到了自己的公益定位,合力推动古村手工、古建营造、非遗、旅游、影像等古村建设。他们一起走访村落,了解村子历史和现状,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撰写考察报告。

  去年4月,湖南古村之友一行共10人先后来到郴州永兴县板梁村、仙水村进行考察。仙水村的“官厅”(旧时政府机关)是此行重点。这个古老建筑的总面积达2450余平方米,共有330间房,24个天井,规模之巨令人咋舌。整个建筑群格局严谨,形制完备,排水系统设计极其考究,但是因为年代久远,许多建筑已有损坏,村民们虽然也自筹资金进行过部分修缮,但终是杯水车薪。庆幸的是,仙水村村民中,有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有离开家乡多年未曾回来的居民,他们从未停止保护官厅的努力。而且官厅也得到了建筑系高校老师的关注,并带领学生,驻扎村里,对仙水村官厅的修建工作开展了深入的课题研究。

  官厅附近的另一座古宅——九卿第也引起了考察团队的注意。它同为古代中央政府高级官员住宅,建筑建成时间较短,在调研中未能找到资料或史料考证建筑的具体建成时间。从建筑外形看,房子经过后人的多次居住与修葺,但总的建筑格局依然保留完整。湖南古村之友的牵头成员之一廖志明老师提出,九卿第可与古村之友的“古宅活化”项目对接,将进一步从建筑形态、历史价值及活化价值等方面综合考虑,以确定是否符合“古宅活化”项目推荐名单,改造为古宅书屋,实现老房子的保护与利用。然后,湖南古村之友将努力推进该项目的工作。

  与湖南古村之友的相遇令人喜悦。他们用很短的时间在湖南的大小村落间织就了一张网络,重要的信息瞬息关联,成员们汇聚智慧和能量来对抗古村的消亡,帮助再建。这是不可忽视的来自民间的力量。

  廖志明是湖南古村之友的重要成员之一,他的另一身份是乡村设计师,同时也是长沙龙禧文化会馆的馆长。他的老家就在离长沙市不过三十公里的黄兴镇鹿芝岭村。六月的鹿芝岭,阳光洒满了村子四周的苗木地,桂树、檵木、香樟一片葱茏。经过一个看上去颇有点古旧之色的小牌坊,廖志明的龙禧文化会馆出现在一条乡道的旁边。其实,会馆就是他的家。

  他的乡居小楼完全突破了当地民居的风格,庭院里花木深深,几尾金鱼在一方池塘里游弋,池塘边栽着一丛修竹。从饭厅的落地大窗里刚好可以看到翠竹掩映的一尊洁白的观世音雕像。在二楼博物馆里,陈列着部分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矛、石铲、石锛等器物——鹿芝岭一侧的月亮山,即新石器时代遗址所在地。鹿芝岭古称“六子岭”,又名“古城基”,系古龙喜县治所在地。在鹿芝岭脚下有一条长五六百米的古街,原为长浏古道驿站,设有茶亭、伙铺、南杂、肉食、药材等店,为当时当地农副产品之集散地。如今这条驿道已不复原貌,只剩下一条水泥路。

  最令我们感兴趣的,是他收集的满满一排数十个鹿芝岭村村委会的公章,几乎完整地记录了这个村作为一个最小的行政单位在历史进程中的诸多变迁。他还把村里曾经出现过的各个行业使用的工具也一并收在博物馆里,如锻造铁器的锤、剪。

  实际上,未来的鹿芝岭村将纳入城市建设的规划布局中,这里很快将成为会展经济圈,村民的身份也将变为市民。

  廖志明说:“在不同的时期,工业文明、农业文明、生态文明都在混合。农耕文明现在在古村还保留着,未来的生态文明在城市、乡村不同的地段怎样发展还没有定论。我们只关注自然村,新农村就要有新农民,那么谁要来当新农人,这个身份很重要。”

  “可是新农人从何而来?”我忍不住问。这是一个让他忧郁的问题。城市边缘已经进入规划的土地肯定要归入产业发展,产业当中又分两种,一种是做商业物流,另一部分是征地发展农业产业,这一部分称为现代农业。而南北方的农业管理不同,北方为机械生产,南方因为地形原因,长久以来都是精耕细作的生态农业,这是维系生态文明的基础。“我现在比较担心的是农民的主体会不会发生改变,到那时,谁又去种田呢?”我们一时无语。

  但我们还是期待新农人的出现,可能的途径是,城乡接合部的土地流转到公司,仍然进行耕作种植,原有的农民可以返聘为公司员工,而新的土地管理模式也将吸引有技术、有情怀的青年知识分子为之服务。

  村里的人都急切地想着进城,廖志明却一点没那个心思。他喜欢乡村,喜欢自己花了8年时间打造的村居别墅,他觉得乡村的建设,就应先以房子为主,设计时,他按照最初的思路,想要使整个房子拥有一套非常环保的循环系统。旧居采用坡顶,一下雨,雨水全部排出去,他后来挖了池塘,将雨水进行收集并加以利用,循环三次之后,进入沼气池,过滤后的水直接流入农田,剩下的充当有机肥。

  “古代建筑讲究四水归一,利用天井进行收集,蓄水、排污都要齐全,既方便生活用水,污物也可以进行利用。但最近几年来,很多人外出打工,很少人种地,作为肥料的渣滓也不能及时应用而浪费,导致环境污染。”

  他的小楼落成后,引得村邻啧啧称羡,甚至有人全盘照搬过去,不过搬去的都是皮毛,那套居室循环系统,终是因为他们嫌贵而弃之不用。

  A、有许多美丽的乡村建设为什么不能落地,反而遭诟病,抹脂打粉,千村一面,徽派建筑遍地开花。设计师应该从生产、生活、生态这三个方面先对乡村重新认识。

  B、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是改善人居环境,改善百姓生活,调整产业结构,引导百姓致富。其中百姓生活环境的改善是最直接、最接地气的,这直接关系百姓的切身利益与生活。因此在设计当中,应当首先考虑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雨水的收集与净化,水路、电路、网络的综合布局,在改善人居环境中应对厨房、厕所、猪圈、家禽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设计需要体会与理解。

  C、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是环境改善的外在美,更需要赋予乡村灵魂的内在美,设计师对乡村的民风民俗,村情村史须深入了解,才能设计出美丽乡村的文化特色,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村寨与古村,它不仅是简单的设计保护与修缮,更需要的是活化与复兴。文化、生态与产业将是复兴乡村走向富裕的三大基础。

  我国传统村落原名古村落,指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它既包括已申报命名国家、省、市级的历史文化名村,也包括有历史文化价值但未申报名村的古村落,还包括具有优美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的自然村落。

  2012年9月,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以突出其文明价值及传承的意义。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