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标》:通过建筑了解香港史大公报记者 刘 毅
《城市地标》:通过建筑了解香港史大公报记者 刘 毅
《城市地标》:通过建筑了解香港史大公报记者 刘 毅,古建彩绘色档,藏族古建彩绘,江门古建彩绘文物建筑是城市的标志,亦是“历史的真实见证”。时至今日,在香港的大街小巷,依然能见到历史建筑群,然而伴随城市化进程,它们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香港历史文化研究者陈天权新作《城市地标:殖民地时代的西式建筑》,聚焦香港旧时代的历史建筑和古蹟,唤起大众对它们的记忆。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追寻一种集体回忆,历史建筑并不仅仅只有旧这一个特色,从建筑的变迁过程中,才能看清香港如何走过这百年。”陈天权笑道:“我既非建筑师,也非史学家。二○○四年,我报读了香港大学的建筑文物保护课程,开始有系统地去研究它们,方觉得每一栋历史建筑出现的背后都有很深的社会因由。”
为了更加系统呈现港英政府时代历史建筑的发展变迁,他频繁遊走在香港的各个社区,创作时,他不仅介绍相关历史建筑的特色,更娓娓道来背后的政治、社会及文化特征,以及香港过去四十年的历史建筑保育工作。整本书採用彩色印刷,图文兼备,脉络清晰。
“我在撰写时,摒弃碎片化式介绍,而是以香港历史发展为脉络,以港岛、九龙、新界作为地区劃分,每一章皆有主题,每一栋建筑物都有属於它们的故事。”陈天权补充道。
很多人都想看一看维多利亚时代或者爱德华时代的建筑群,陈天权则在开篇详述港英政府时期建筑特色,当中就不乏讲到维多利亚时代香港的哥德复兴式教会建筑,以及充满爱德华时代建筑特色的香港医学博物馆,“本地港英政府时代的建筑因应热带地区的炎热潮湿气候而作出改动,并加入本地工艺和物料,立面加了宽阔遊廊,既可遮风挡雨,又可供人乘凉。屋顶则多为中式双筒双瓦。”
书中佔有大量篇幅的章节是香港岛篇,介绍的是皇后像广场、香港旧最高法院、天星码头等港人耳熟能详的建筑物,讲清楚了建筑物的由来、如何与社会人文产生关联,又如何使用、被保育等方方面面,“港英政府时期,香港中环就是一条政经主轴线,由天星码头到皇后像广场、再到礼宾府和香港动植物园。”
除了主轴线上的建筑群,他还不吝笔墨地写了主轴旁的军事建筑群和西面的司法建筑群,如大馆一带,再来就是西营盘的医院建筑群,以及见证太平山之疫细菌学研究所(现已活化成香港医学博物馆)。“当中,我最有印象的是梅夫人妇女会主楼,其位於花园道已有百年光景,变迁史折射香港早期妇女团体组织所参与的社会事件。”陈天权表示。
近年,香港历史建筑保育风潮渐兴,陈天权也在书中详尽介绍每一栋历史建筑的保育景况,不但列表说明建筑物本身的历史评级,也写保育之难及新突破。在他眼中,香港的保育政策可以更完善,可採纳民间智慧,保育最终还是要令建筑物与今人生活贴近,因为只有留住它们,后人才有兴趣了解建筑物由来,继而了解背后的香港历史,“我们终归要跑赢时间,现时很多历史建筑都难逃清拆命运,或被人忽视,更需要去记录它们。毕竟通过一栋建筑去了解历史,比从书本获得历史知识,要生动得多。” (部分图片由陈天权提供)
相关文章
- 故宫举行消防救援综合演练 多种灭火战术运用于古建消防
- 捷安高科网上路演交流互动问答
- 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建设
- 学校建筑总结 2048东财版内容解析攻略
- 新款别墅设计来了这6套别墅颜值高还实用保证让你看过瘾
- 长江讲坛丨主讲老师图书推荐《中国建筑简明读本
- 文化石人造石仿古正定古建彩绘
- 案例赏析 住宅的艺术演绎!给你一个独特的“家的想象”
- 中式装修风格的家居装潢设计凝练沉稳静谧的禅意之境
- 关于加强历史建筑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 重庆荒岛上发现“最憋屈古屋檐”竟被用来盖粪坑
- 屋檐上的艺术——瓦当滴水
- 黄山冬季美景:雾凇如怒放的山花
-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烟台:大量古建筑破败不堪(图)
- 芝麻白荔枝面石材加工厂
- 秋“丰”起成都见古建手绘速写
- 石雕古建牌楼雕塑 寺庙山门牌坊效果图
- 即日起辽宁省公安厅执法公开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 中轴线上的首开人|天坛古建 驻颜有术
- 实拍北京故宫明清时期的皇家宫殿建筑宏伟处处尽显皇家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