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文化

古建文化

秋“丰”起成都见古建手绘速写

中国古建网2023-04-13古建文化古建测绘排班
古建手绘速写,古建测绘排班,平遥古建彩绘,秋“丰”起成都见古建手绘速写,古建手绘速写,古建测绘排班,平遥古建彩绘今年,“丰”景依旧。不同的是,今年蓉城“丰”景拥有更高的“能见度”。将于秋分迎来的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把主场活动设

秋“丰”起成都见古建手绘速写

秋“丰”起成都见古建手绘速写,

  古建手绘速写,古建测绘排班,平遥古建彩绘今年,“丰”景依旧。不同的是,今年蓉城“丰”景拥有更高的“能见度”。将于秋分迎来的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把主场活动设在成都。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主场活动设在北京。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主题为“庆丰收迎盛会”,首次将全国主场活动落在西部、放在四川、设在成都。

  据悉,今年的主场活动将是历届之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参与人数最多的一届。按照成都部署,将努力把本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办成一届“有创意、有内涵、有特色、有温度”的农民盛会,充分体现国家气场、四川气派、成都气质,向亿万农民群众献上一份丰收贺礼。

  农业生产兴古蜀。从地理来看,在被称为“川西坝子”的成都平原,属暖湿亚热带太平洋东南季风气候区,由岷江、沱江两条河流及其各支流组成的多个冲积扇形平地地势平坦、水量充沛,发展农业生产得天独厚。

  从农耕文化来看,古蜀高级农耕文明的初曙是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继近年在成都新津宝墩遗址内发现4500年前的碳化水稻等植物遗存之后,考古人员在2020-2021年度的考古发掘中,又发现了成都平原最早的水稻田遗迹。据悉,这也是长江上游首次发现4500年前的水稻田。

  如今,同样在成都新津,天府农博园成为打造四川农业金字招牌,实现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有效载体。

  从2013年到2017年,四川省先后成功举办了4届四川农博会。为不断提升办展水平,打造农博会品牌,积极探索“田园综合体”建设,四川提出创新农博会举办模式,在成都近郊筹建天府农博园,并将其作为四川农博会的永久会址。

  在田间地头打造不落幕的农博园,对四川乃至全国来说都是新尝试。为此,四川省专门组团学习考察国内外农业会展业态。

  2019年1月,历时近一年半时间,天府农博园总体规划完成编制。按照总体规划,天府农博园总面积113平方公里,以“打造四川三农的展示窗口、博览产业兴旺的解决方案、服务乡村振兴的综合平台”为功能定位,作为四川农博会的永久举办地。农博园遵循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的理念,布局核心区天府农博岛,兴义农博、宝墩文博、安西渔博三个城乡融合发展片区,形成“一岛三镇”空间格局。此后,天府农博园被陆续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拓展区、四川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四川会展创新发展引领区。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和公园城市建设大背景下,天府农博园开启了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探索之路,着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的农业博览综合服务平台和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呈现“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锦绣画卷意境。

  在成都全域,稳住粮食底盘、推进建圈强链,提升生态价值、深化改革创新……一座超大城市的乡村振兴路径也逐渐清晰。

  近年来,成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按照“只增不减”的目标抓好粮食生产,在都江堰精华灌区创新实施了2.5万亩低效苗木恢复水稻种植试点。

  2021年,成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572.8万亩、产量230.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3万亩、2.7万吨,超额完成粮食扩面增产目标任务,连续两年实现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双增”。

  今年,成都又研究制定了保障粮食安全、推动落实乡村振兴“1+5”一揽子政策,将采取一系列较真逗硬、务实管用的“硬”措施,以实际行动保护好“天府之国”这片产粮宝地,持续推进农业农村全面发展。

  同时,大力实施项目攻坚会战和招商引资行动,加快集聚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精深加工高能级项目等,推动链主企业、公共平台等多元主体集聚共生、协同增效。

  在邛崃天府现代种业园,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预计今年年底就能投入使用。按照规划,这一西南种业的“诺亚方舟”力争2025年建成“国家种业高地”,2030年建成“国际种业创新示范区”,成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农业种质资源库。

  在天府农博园,青苗项目包含农业文创、农业休闲娱乐、多功能厅、接待中心等功能分区,“瑞雪”项目则复合展览展会、乡村元宇宙、论坛路演、亲子研学等功能。

  为探索生态价值创新转化模式机制和实现路径,成都突出“农”的生态赋能、“商”的产业逻辑、“文”的价值浸润、“旅”的聚人引流、“体”的身心塑造功能作用,创新川西林盘营建模式、创新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方式、创新多元生活消费场景营造模式。

  在这里,以农业为本底,自然教育、文化创意、生态旅游、运动休闲、民宿康养、会展博览等新产业新业态正蓬勃发展。

  9月10日,中秋节当天,成都邛崃十万亩高标准农田粮油产业示范园核心区内迎来四川首次进行的百亩水稻规模连片实产验收。经测产显示,示范片平均亩产708.8公斤,远高于当地水稻560公斤的平均亩产。

  邛崃,是全国产粮大县和国家级制种大县,也是“天府粮仓”建设的重点区域。此次测产面积超过100亩,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而这,只是“一带十园百片”中的一隅。今年8月,《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实施方案》印发。

  根据《实施方案》,成都将在中心城区环城生态区成都绕城高速公路两侧各500米范围内及周边7大楔形区域,打造以稻麦、稻油轮作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为主的十万亩粮油产业带,营造稻田麦浪、壮美秀阔的大地景观,集成应用展示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新模式新机制。

  同时,在粮食主产区(市)县布局15个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区;在十万亩粮油产业带和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区之外的区域,以镇(街道)为片区,突出区域粮油产业本底和优势特色产业,布局建设100个以上万亩粮经复合产业片(园)区。

  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到2024年末,成都75%以上的耕地要“进”园区,“一带十园百片”区域内耕地每年至少要种植一季粮食作物。同时,要实现“十化同步”,将打造形成农田标准化、土地股份化、生产规模化、品种优质化、全程机械化、主体职业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品牌化、管理数字化、效益多元化的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核心区。

  春种秋收,天道酬勤。只有农业根基稳,发展底气才足。当下,四处皆是“风吹麦浪、瓜果飘香”的盛景,成都的“丰收故事”也将在今年丰收节上收获更多回响。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