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平遥古城墙坍塌古城墙如何在“风雨飘摇”中“安身立命” 新京报专栏
又见平遥古城墙坍塌古城墙如何在“风雨飘摇”中“安身立命” 新京报专栏
又见平遥古城墙坍塌古城墙如何在“风雨飘摇”中“安身立命” 新京报专栏,古建彩绘全名,墙面彩绘古建,古建筑彩绘步骤近日,山西多地发生强降雨,导致古城平遥一段城墙的内墙发生坍塌,引起了广泛关注。突如其来的天灾,不仅威胁民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命,也对古代文化遗产有重大影响。
众所周知,山西是中国古代露天建筑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那片黄土地上分布着众多的古城墙、古寺观、古民居,许多都是中国古代建筑史、艺术史上的赫赫名迹、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人们长久守护和关注。
历史上,平遥古城城墙也遭受过坍塌之类的问题,历代有多次修复。当今的平遥人对城墙坍塌、修复应该也不陌生。
近二十年来,诸如墙体内部孔洞、内墙局部坍塌、部分墙体大裂缝、外城墙砖体酥解、顶部排水系统不畅、防渗功能不好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平遥古城墙。
2004年、2005年、2006年连续三年,平遥古城的部分城墙都出现过坍塌、夯土层脱落等,国家文物局局长曾专程前去考察,并拨款进行检测和保护。当时,据有关部门勘测,平遥城墙有安全隐患52处,其中重点险情26处。
2012年,山西省文物局对城墙局部危险地段进行了抢险修缮,包括顶部的防水、孔洞的灌浆以及补夯等。
2013年,有关方面投资1500多万元修缮平遥古城墙。2016年山西省文物局再一次申请对平遥城墙的14段“问题墙体”进行“抢险修缮”。
9月7日,据媒体报道,平遥有相关的“人防、物防、技防”的安排,已经快速处置城墙险情,在城墙坍塌段设置隔离围挡和警示标志,对险情段墙体进行遮盖和应急处理,防止发生二次坍塌,确保古城居民和游客人身安全,同时已对接启动城墙抢险修缮程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又见平遥古城墙坍塌,古城墙如何在“风雨飘摇”中“安身立命” 新京报专栏
强降雨威胁之下,古代露天建筑往往受损极大。古建筑大多数由木料和夯土墙体组成。很多夯土城墙、民居院墙等没有顶盖,很容易因雨水长期冲击、浸泡发生墙体坍塌。参考古人的经验,我们或许可以找到应对思路。
我国古代,如唐、宋、元时代史书,都记载过大量的夯土城墙坍塌事件。军事上,古代也不乏引洪水冲击、浸泡城池的例子。这其实都和夯土城墙难以抵挡长期浸泡、冲击的特点有关。
当年北宋名人苏轼在徐州当刺史时,就曾面临大洪水即将到来,冲击和浸泡夯土城墙的灭顶之灾,好在他有先见之明,在洪峰到来之前组织军民修建了一层厚厚的外围遮挡,城墙才堪堪对付过去,保下了徐州城池和百姓。
为了防备降雨威胁,古人也有一些对策,比如给宫殿、寺观、房舍设计出较大而长的顶部出檐,让雨水从出檐流走而不会在墙体上累积;给夯土墙体包裹上砖块。
可是古代制砖成本很高,包砖花费太大,所以只有皇宫所在的宫城、大城的城门附近等要害位置才会用砖修建或者包裹一下。
此外,元朝修建的大都城墙(今北京元大都城墙遗址)也多次发生过因为降雨导致城墙倒塌的事件。当时的应对方法是将厚厚的苇席覆盖在夯土墙体两侧。但这个方法并无显著效果。
如北京的城墙,就是在明太祖朱元璋至明英宗正统年间,至少进行了两次包砖工程。平遥古城墙也是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的砖石包砌的城墙,四周全长6163米,城池面积2.25平方公里,现存有6座城门瓮城、4座角楼和72座敌楼。
事实上,相比南京、北京这样的重镇,平遥作为县城城墙的包砖厚度、工程质量与前两者还是有明显差距的。但因为地理、经济、文化的诸多因素,反倒是平遥古城的城墙完整保存了下来,成为了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明清时期古代城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又见平遥古城墙坍塌,古城墙如何在“风雨飘摇”中“安身立命” 新京报专栏
值得关注的是,平遥城墙之外,全国各地都还有众多夯土建筑,在今年全国多个地区都出现持续强降雨的气候环境下,各地文物保护部门和机构都应该重视对防雨、防塌问题的日常管理、提前干预和应急处置预案。
一般在重要的古建筑保护的整体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到防雨、排水诸方面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制度、应急预案。
比如经常清理屋顶或者设置相关的现代设备,保证雨水能尽快从屋顶排走而不是浸泡、渗入屋面、墙体;在院落内外都要修建充足、有效的排水系统,让水能尽快流走而不是在院落内外长期积存。
当然,对墙体结构本身的状况也要及时观察、对危险情况进行处置和维护,并建立相关的人员巡查、游客安全保护等相关制度。如:连续降雨情况下,要对文物建筑的状况多观察、增加巡查频次,发现险情要快速处置、及时疏散参观人群乃至临时禁止参观、封闭部分道路等。
▲10月5日,受强降雨气象影响,平遥古城墙的第84号内墙发生局部坍塌,坍塌长度约25米,目前未造成人员伤亡。图/央视新闻截图
当然,如果不幸真发生了坍塌之类事件,在后续的修缮、修复的具体操作中,按照目前主流理念,也要注意保证“修旧如旧”。这就需要及时清理脱落地表的夯土、砖块等,到时候可以利用这些材料进行修复。
2016年,国家文物局在有关平遥城墙修缮的批复文件中也强调,要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原则进行“墙体抢险修缮”,“尽可能采用传统的、干预力度小的修缮做法”进行有关的墙体修补、加固,建议主要考虑传统竹、木材料,或以纤维锚杆替代钢筋、环氧及生铁扒锔进行新旧墙体间的连接,同时使用传统石灰浆加糯米汁灌浆以加强其粘结力。
一些专家觉得修缮、修复古建筑就应该完全使用古人采用的传统技术、传统材质。也有一些专家认为,修复时可以使用一些不影响原文物建筑外观、基本性状的新的“技术型材料”。如用粘合剂、固化剂、亚克力乳化剂等来加固墙体、防止渗漏,有助于增加建筑整体的安全性、防雨性。
笔者认为,修复时可以使用一些当代的辅助性材料。但是,这样做要有三个前提:呈现效果不得影响原文物建筑的外观和基本性状;当代材料仅仅是辅助性的,而不是主要、基本的材料;修复的档案记录、说明等应该真实记录这些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及其作用,和原来的材料、技术等进行对照说明,留存下真实可信的记录。如此,才有可能确保古建筑修复既“修旧如旧”,又能长久有效。
相关文章
- 吴越地区青铜时代的太阳崇拜——一种青铜杖饰的文化解析
- 《方舟生存进化》超越《巫师》再上Steam销售榜前五
- 目前单兵装备详解:看齐美军但实际性能令人生疑?
- 建信融通有限责任公司1375%股权转让项目 挂牌北交所
- 老建筑保护在国外:国外成功案例借鉴
- 唐尚珺中秋晒瓦盖房内看电视却被网友酸:赚了8万给家里装修一下吧
- 如皋对城区一批古建筑进行了保护性开发[图]
- 武汉最著名的景区明明是座仿古建筑里面却加装了一部电梯
- 杭州市富阳区青少年宫少儿书画院学员参加第三届古建筑摄影大赛“传统建筑”绘画活动
- 保护优秀历史建筑传承海派文脉艺术
- 惠州最美民宿之一乾隆年间古建改造最适合周末游
- 四川值得去的景区由23座不同时期的建筑组成吸引无数游客到来
- 首页(创建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古建绘图教学
- 公益活动招募|故宫大课堂:明清宫廷古建
- 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去世5载 首部全集终面世
- 建工集团丨战“疫”情显担当 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果
- 新闻源 财富源古建手绘练习
- 中国十大自然灾害排名 全国十大自然灾害排行
- 明日方舟人如其名!杰作——早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