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百科

古建百科

90 后“海归”建筑师在唤醒沉睡的古建

中国古建网2023-05-08古建百科古建绘图书籍
古建测绘工具,古建绘图书籍,古建测绘报告,90后“海归”建筑师在唤醒沉睡的古建,古建测绘工具,古建绘图书籍,古建测绘报告《SoFigaro费加罗周刊》,一本源自法国的时尚杂志,作为巴黎风味的代表者,对时尚、艺术与文化均有全方位深

90 后“海归”建筑师在唤醒沉睡的古建

90 后“海归”建筑师在唤醒沉睡的古建,

  古建测绘工具,古建绘图书籍,古建测绘报告《So Figaro费加罗周刊》,一本源自法国的时尚杂志,作为巴黎风味的代表者,对时尚、艺术与文化均有全方位深度报道。

  吉本岗艺术中心与So Figaro的缘分开始于费加罗周刊执行主编 Romy 的一次之旅,杂志通过对吉本岗艺术中心执行建筑师夏于钧的深度访谈,来了解一个建筑师眼中的西藏,探究吉本岗背后的故事。以下为原文报道。

  “那天,锁完吉本岗艺术中心的最后一道门回到工作室,好像赶了一个上辈子的项目。”90 后“海归”建筑师夏于钧回忆着自己在修古建的过程。因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责任感,他穿越厚重的历史尘封,为古建筑披上新的外衣,令其重新释放强大能量,而这份责任很可能伴随他一生。

  《So Figaro》与夏于钧的结识源自于执行主编 Romy 的一次之旅。她在老城区步行时,去过西藏首座由古建筑保护性改造而成的文化艺术空间——吉本岗艺术中心,然后得知一位 90 后“海归”建筑师参与过该艺术中心的修复改造工作,名叫夏于钧。他作为项目执行建筑师,与主持项目设计的上海直造建筑事务所、负责项目运营的西藏醍醐艺术团队一起,花费 1000 多天的时间将吉崩岗拉康重新活化利用起来,并且在不损害原有结构和壁画的前提下,令古建筑与艺术焕发新生。出于对中国青年建筑师的关注,同时也想了解一个建筑师眼中的西藏,我们决定探究夏于钧背后的故事。

  本着好奇心与职业习惯,在专访之前去翻阅了夏于钧的小红书“夏工在”,这位英国伯明翰设计艺术学院硕士毕业生,为守护一座百年古建筑,不远万里来到并扎根于此,至今已有五年多。“我不希望大家来西藏只是为了打卡网红地,这里有厚重的历史,其魅力毫不逊色于麦加、耶路撒冷等名城,让我们一起发现西藏古建筑之美。”这应该是他毕生的心愿。

  此次采访约在去年 11 月初的某天傍晚 7 点,夏于钧刚从吉本岗艺术中心回到工作室,“目前,我还在做一些关于吉本岗艺术中心的收尾工作,包括资料的整理,以及随着不同展览内容做对应性调整。空余时间,我还会进行其他古建筑的测绘,做一些商业空间的项目,写写社交媒体的内容。有时半夜一两点还在写作,因为那会儿安静。但是,我每天会保证 8 小时的睡眠。”他几乎把每天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我们以为他在过着优哉游哉的慢生活,其实他在那里是用超过北上广深的快节奏在工作。

  身为江苏人的夏于钧,选择去西藏工作生活,也许是一种冥冥之中的指引。“我父亲虽然从事和建筑相关工作,但并不是古建筑背景,我从小是在园林里长大的,因为父母工作忙,我就被长期安排在我们当地很有名的一位书画家的画室里生活,老师会带着我去各个博物馆参观,于是看遍了江南园林古建筑的美景,亭台楼阁,溪水院落……这应该是我与古建筑最初的遇见。”多年后,夏于钧考上了四川美术学院,本科毕业后去到伯明翰设计艺术学院继续深造,他的硕士毕业课题就是研究喜马拉雅地域性相关建筑。

  “其实,我第一次接触藏式古建筑是在 2014 年的稻城亚丁,那里有诸多遗留下来的老建筑,当年都是就地取材,你能看到石头、木材都是不规则的,不是加工精致的、可量化的形状,我非常喜欢这些自然且非标准化的建筑感受,它们具有最原始的冲击力。那种自然生长的生命力伴随着传统语言符号所唤起的情绪氛围直接扑面而来,这种古建筑与江南传统园林在地性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到了 2016 年,因为要深入研究喜马拉雅古建筑,夏于钧来到,一边学习当地建筑语言,一边重新梳理学术体系。如他所言,进行实地考察与通过搜索引擎看图相比,感受天壤之别。身处多维空间,有气味、有光照、有颜色、有时间,尘封的气息,包浆的建筑外皮……一切细枝末节的地方,都是通向历史的秘密隧道。

  “你在这里观察它、记录它,把它的传承脉络理清楚,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接下来的研究工作。”因为常驻于此,也成就了夏于钧与吉崩岗拉康修复工程的缘分。“2017 年的一天,我正在翻阅的古建筑资料,接到文物局的老师和朋友的电话,他们让我去一座古建筑看看,当我到达目的地,推开老旧的木门,跨过厚重的门槛,斑驳的壁画映入眼帘,我发现这里就是吉崩岗拉康,一股莫名的情愫从心底油然生起。因为在接电话前,我才刚读完国外学者记录它的英文档案。”

  吉崩岗拉康被学者称为“不完美状况下的完美坛城”,是古城地标,在历史上更是的能量中心:它所在的区域很久以前曾建起一座变电站,上世纪中叶,吉崩岗又成为粮仓,从电的能量中心转换为食物的能量中心。“现今,如何把这个能量磁场的价值发挥到最大程度?这也是我前面提到的,如果没有查找资料理清脉络这样一个完整的逻辑,你很难读懂它,也就没办法做出修复与改善的正确判断。比如有人曾提出将其改建为甜茶馆,因为到旅游,打卡甜茶馆几乎是每个想体验当地人生活的必备行程,可是甜茶馆产生的雾气会影响壁画保存,出于对建筑的保护性考虑,这种提议肯定不能实施,只能另寻出路。”

  是缘分也是责任,夏于钧后来受邀参加了吉崩岗拉康的升级改造工作。在讲述具体改造工程之前,他特别强调,吉崩岗拉康是现存唯一一座立体坛城结构古建筑,是由市城关区文物部门在 2017 年~ 2019 年主持修缮完成的,后来与西藏著名文化艺术品牌“醍醐”合作,以“古建公益性再利用、共建公共文化场所”的方式,将该古建筑保护性升级改造成艺术中心。

  简单说,吉本岗艺术中心是在修复好的吉崩岗拉康基础上做的保护性再利用。夏于钧坦:作为执行建筑师,起初面对如此庞大的工程,确实上手艰难,因为没有先例可循。“我大概看过 3 万张老照片,只要有一瞬间,我觉得是它曾经的样子,我都会找出来,慢慢理顺,只有把底层逻辑关系、历史传承、空间逻辑等全部理顺后才有顶层的设计。其实,在它修缮好后闲置过一段时间。后来,整个改造团队经过多方考察,按照古建筑的原则,不去改变原有结构,还原坛城建筑本身的空间动线,加之重新赋予一些功能,就令它鲜活了起来。”

  要想让吉崩岗拉康变成现代化的艺术空间,其电力系统、防水系统、 安防系统等都需大力改善。整个改造团队对这座建筑做了详实的考察和评估,由于长期闲置,屋顶漏水,电路老化,地面崎岖不平……基础设施几乎都要重做。

  夏于钧开始耐心讲解个中缘由:首先迫切要解决的是漏水问题,尤其是夏季暴雨,对传统的阿嘎土造成较大损害,于是先用聚氨酯的防水材料来处理阿嘎土、填补屋顶的缝隙。工人们共花费三周时间在屋顶内外做了三层防水,确保接下来的十几年不会影响内部的壁画。第二个要处理的是地面系统,原本沙砾混合材质的地平面,高差达到 17 公分,行走困难,最终找到老榆木地板,用龙骨结构架起来,在下方的空间预埋好所有的管道系统、电力系统,为以后展馆的声、光、电设备打下良好基础。第三部分是改造电力系统和灯光系统,电力系统原来是与周围居民用电混在一起,这次为了 800 平米的空间,专门拉了一根专线。而灯光系统是更大的改造,将基础照明的白炽灯改为博物馆照明级别的阿克苏灯(减少普通灯光中对壁画有伤害的射线),并且邀请曾参与过上博、苏博重要展览的上海 DLX 驭韶照明设计团队按照“以光为引,奉光而行”的理念来设计,所呈现的灯光氛围让观者感受到这座坛城的寂静。“如此这般,整个空间的神圣感和神秘感涌动渐浮现。”

  当然,对于这样复杂性的改造工程,挑战是巨大的。综合来说,运输问题最令人头痛,因为吉崩岗拉康的入口是一个非常热闹的综合市场,即使在晚上 9 点后交通也非常拥挤。此外,为了让艺术中心的入口“闹中取静”,在上海直造建筑事务所和夏于钧商量下,按照当地烧制铜器的传统,找来当地铜匠手工烧制铜片,并用顺时针手法在每一片铜片上画出图案,就这样让诸多铜片铺就成了一条“穿越时空”的廊道,告别喧闹步入宁静。

  最终,这里被改造为一个艺术的能量中心,于 2021 年 7 月 25 日正式揭幕并举办了“生长中的古城”展览。前不久又举办了当代艺术展“ART LHASA 2021:干杯”。未来,吉本岗艺术中心还会不定期邀请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与这座神圣空间进行文化交流,使喜马拉雅文化的生命力历久弥新。

  古建新生所承载的使命远不止这些,它还承载着美学教育以及文化教育。夏于钧解释:“游客不知道吉崩岗拉康情有可原,然而当地居民对它也很陌生,因为它很隐秘。就连我们的一个摄影师在它附近 50 米的小学读过书,也不了解有这样一座古建筑。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周围居民的记忆也被拉回到过去,因为我们会征集在此地曾经发生的故事。”在这一过程中,改造团队还从一位古稀老人口中了解到,城曾流传着一首歌谣:“吉崩岗之上,有一座能眺望远方的楼梯,不论从哪边侧耳聆听,都能听见,那动听的风铃声。”这样浪漫的故事,应该让更多的人听到。

  其实,像吉崩岗拉康这样地处闹市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凤毛麟角,更多古建筑可能隐藏于偏远地区,为此,夏于钧已经和小伙伴们开始着手一千多座古建筑的记录建档工作。“我也是沿着前辈的足迹在走,我这辈子肯定是记录不完它们,但是我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可以关注到它们,然后一代人影响一代人。让所有人都懂得,我们家门口的古建筑并不比别人家的差。”这也是夏于钧定居于此的原因之一。

  “我还喜欢这里的纯粹,能够让人回归到本真。站在这个地方,内心时刻跟大自然对话,不是仰视,也不是俯视,而是平视。眼前的世界,比生命更广阔。只有在这里,才能寻得内心的澄清,得到精神上的极大自由与愉悦。而且,这里并不闭塞,我在这边遇到的设计师比我在上海时多得多。这里有着强大的磁场,吸引着各种各样有趣的人来此,意味着这里与世界相链接,永远都充满着新鲜的感觉。”

  末了,夏于钧表示,欢迎更多人来到西藏,来到,来到吉本岗,这里的一切都将带给你绵延无尽的感动。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