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百科

古建百科

那些引领风潮的南京民国建筑

中国古建网2022-12-16古建百科福鼎古建彩绘
苏式古建绘画,福鼎古建彩绘,古建彩绘案例,那些引领风潮的南京民国建筑,苏式古建绘画,福鼎古建彩绘,古建彩绘案例金陵女子大学建筑为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提出的「适应性建筑」,是一种「折衷主义」建筑风格。亨利·墨菲在中国的多所教会大学校舍

那些引领风潮的南京民国建筑

那些引领风潮的南京民国建筑,

  苏式古建绘画,福鼎古建彩绘,古建彩绘案例金陵女子大学建筑为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提出的「适应性建筑」,是一种「折衷主义」建筑风格。亨利·墨菲在中国的多所教会大学校舍项目中,都采用了这样的设计理念。

  比如在金陵女子大学校园建筑中出现了以混凝土模仿中国传统斗栱的设计元素;而在燕京大学校舍建筑中,则出现了使用歇山顶的办公楼与图书馆,以及使用重檐四角攒尖顶的南北阁这类「中西混搭」的建筑。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倡导「国粹复兴」,后又有日本侵华,使得全国上下民族主义情绪高涨。

  隔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成立「首都建设委员会」,由孙科负责,着手国都规划建设,下设「国都设计技术专员办事处」。并聘请墨菲、古力冶等外国专家为建筑顾问,负责主要规划工作。刚留美归来的青年建筑师吕彦直亦参与其中。

  1929年末,《首都计划》正式公布,其内容涉及城市区域划分、建筑形式选择、道路系统规划以及实施管理方案等,每个专项分析都以欧美先进国家为参照标准。

  在《首都计划》中,特别设有「建筑形式之选择」章节,提出「要以采用中国固有之形式为最宜」及「本诸欧美科学之原则,吾国美术之优点」的指导方针。

  《首都计划》在宏观上采用欧美规划模式,微观上采用中国传统形式,掀起了中国建筑师探索「中国固有式」建筑的风潮。

  伴随着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新的技术应运而生,欧洲兴起了新建筑运动,诞生了「现代主义」风格建筑。

  这类建筑经济实用又美观,空间上更为符合现代建筑的功能需求,所以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

  留洋归来的中国建筑师,带回了这样的新设计思潮,并在对中国古典建筑有所研究的基础上,寻求建筑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民族风格的和谐统一,以解决传统建筑造价高昂、费时费工、格局呆板以及与新的空间需求之间的矛盾。

  由吕彦直设计的南京中山陵,即为其中的集大成者。他「简朴典雅」的设计,在海内外众多应征方案中脱颖而出。

  中山陵的陵门、台阶、陵堂、碑亭、墓室表面,连同屋面、斗拱、牌匾、梁柱等,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建造而成,陵门和祭堂上则用紫铜仿造隔扇门。

  整座中山陵依山而建,墓道和石阶将其他建筑错落有致地串联在了同一条轴线上,给人一种庄严肃穆、气度非凡之感。

  同时,宽阔的广场、墓道以及台阶设计,极大程度上体现了公众性和开放性,强调了陵墓的外在功能。

  广州的中山纪念堂,既延续吕彦直的一贯思想主张,传承了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层层飞檐、琉璃瓦、八角攒尖顶,同时,还借鉴了西方先进建筑力学原理,比如将内堂的八根柱子隐藏于墙壁间,而非矗立在大堂中,不仅使大堂的视野更加开阔,便于空气对流,也为大型集会提供了更宽广的场地。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排水系统。它的排水管被藏于柱子中,屋面天沟中积蓄的雨水被排下后,可快速汇入大堂四周平台下密布的地下排水系统,这种隐秘而有组织的排水泄水方式,充分彰显了美观与功能并重的特点。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