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欣赏

古建欣赏

两江新区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中国古建网2022-10-05古建欣赏保护古建筑的方法
古建筑复原设计,保护古建筑的方法,对中国古建筑的认识,两江新区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古建筑复原设计,保护古建筑的方法,对中国古建筑的认识,近日,作为川渝建筑产业现代化高峰论坛活动之一,“智能建造试点项目观摩会”在位于两江新区的万科四

两江新区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两江新区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古建筑复原设计,保护古建筑的方法,对中国古建筑的认识,

  近日,作为川渝建筑产业现代化高峰论坛活动之一,“智能建造试点项目观摩会”在位于两江新区的万科四季花城三期项目现场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两江新区正扩大装配式建筑规模、推进建筑高品质提升、开展智能建造示范试点、全面覆盖智慧工地应用,建筑品质大幅提升,已累计实施装配式建筑797万平方米,培育高星级绿建约420万平方米;创建绿色生态小区达640万平方米,加快打造成为重庆市建筑产业现代化高地。

  27日下午,记者走进万科四季花城三期项目,现场的情况让人眼前一亮。与传统建筑工地脏、乱、差不同的是,万科四季花城三期项目现场环境十分整洁,往常的建筑垃圾不见了踪影,也闻不到各类刺鼻的味道,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工业机器人,挥舞着机械臂进行切割、焊接等工作。

  在项目的一角,有一片“工业厂房”,一块块地板、外墙面、楼梯等“零部件”被批量生产出来,然后被运送到楼房进行“组装”。

  “通过万科智慧建造体系的应用,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我们项目的工期预计减少154天,提效33.4%,节能减排30%以上,用工数量减少35%以上。”万科四季花城三期项目负责人冯朝阳告诉记者,现代化建筑方式的应用,让企业获得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建筑品质的“三提升”。

  例如,该项目塔楼混凝土结构均采用铝合金高精模板支撑体系,可以将现浇结构的平整度和垂直度控制在4mm之内。

  “传统的木模支撑体系,由于其加固及变形的先天性缺陷,在完成结构混凝土浇筑后,平整度、垂直度达到上述水平较为困难,只能通过抹灰来找平。”

  冯朝阳解释,墙面的空鼓、开裂基本都是由抹灰引起,“采用铝合金模板提升结构成型精度,取消了抹灰的工艺,直接在结构面刮腻子、上涂料,可以大幅度提高房屋的建筑品质。”

  另外,这种建筑方式周转次数可达到120次以上,是木模板的20倍,且报废后可回炉重新加工成新模板,有效降低碳排放。

  又如,该项目部分楼栋采用现浇承重墙+预制非承重外墙工艺,减少了施工阶段湿作业的工作量,在实现了外墙免抹灰的同时可有效防止外墙渗漏。

  现浇楼梯结构在模板制作及加固上工序相对复杂,且浇筑后成型质量较难保证,其施工难度排在前列。

  针对这种情况,万科四季花城项目采用预制楼梯工艺。即在工厂里进行高精预制楼梯,检验合格后运输至施工现场,随主体结构进行吊装,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也大大保证了楼梯精度及成型质量。

  “除此之外,我们还开发了智慧工地系统、BIM应用、AI审图、企业数字化平台等系统和应用。”冯朝阳介绍,万科四季花城项目装配率达到68%,项目数字化试点被纳入全国7个智能建造试点之一。

  以万科四季花城项目为代表,两江新区正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截至目前,两江新区已汇集装配式建筑企业28家,形成大数据智能化、技术产品研发及检测、设计与施工安装、教育培训与物流运输、部品部件制造等5大建筑产业集群。

  中建海龙、重庆亲禾两江装配式基地已建成投产,年产能40万立方米,可满足4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需求。

  重庆亲禾、重庆创高装配式装饰装修基地积极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工业化内装修;林同棪、中冶赛迪等传统建筑企业积极转型发展,提升新型建筑工业化实施能力。

  两江新区推动重庆万科和中建海龙两江公司等6家企业,建立了建筑产业现代化培训基地,培训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工人约2000余名,有效促进两江新区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

  此外,两江新区还加强现代化建造技术研发攻关,依托两江协同创新区,落地了北京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零碳(重庆)应用技术研究院、重庆鲁汶智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一系列工业化建造技术研发及关键技术攻关。

  两江新区已累计实施装配式建筑797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41%,位居全市前列。其中,2021年实施装配式建筑273万平方米,面积为全市第一,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46.19%,位居全市前列。

  不仅是装配式建筑,两江新区还推进建筑高品质提升、开展智能建造示范试点、全面覆盖智慧工地应用。

  以礼嘉智慧公园希尔顿格芮酒店项目为例,该项目日前首次成功应用地面整平机器人。

  该机器人自重轻、尺寸小,设备总重150公斤,最大单向尺寸2米,可在双层钢筋网上和狭小的房间内施工,适用范围广。

  “该机器人采用高精度的激光标高控制系统,集成了测量、刮平及收面三个功能,施工工效达每小时150平方米以上,其施工效率高于人工,同时能够动态调整并精准控制执行机构末端,使之始终保持在毫米级精度的准确高度,实现楼地面一次成型,其施工精度远高于人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

  上述负责人还表示,近期以来,重庆连续高温,整平机器人的投用,可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据了解,希尔顿格芮酒店项目的智慧工地系统,通过“渝康码”与人脸识别技术的关联,在人员进出现场时实现人员信息、体温及疫情防控的自动识别。

  两江新区还加快推进建筑高品质提升,所有新建建筑项目全面执行现行绿建设计标准。推行绿色文明施工,制定了两江新区施工现场品质提升方案,强化文明施工管理,培育市级建筑施工安全文明工地35个、市级扬尘控制示范工地30个。

  下一步,两江新区将立足国家级新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先行示范和引领作用,加强现代建筑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和产业基地建设,加大项目示范力度,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与模式,努力打造重庆市建筑产业现代化高地。

近日,作为川渝建筑产业现代化高峰论坛活动之一,“智能建造试点项目观摩会”在位于两江新区的万科四季花城三期项目现场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两江新区正扩大装配式建筑规模、推进建筑高品质提升、开展智能建造示范试点、全面覆盖智慧工地应用,建筑品质大幅提升,已累计实施装配式建筑797万平方米,培育高星级绿建约420万平方米;创建绿色生态小区达640万平方米,加快打造成为重庆市建筑产业现代化高地。

  27日下午,记者走进万科四季花城三期项目,现场的情况让人眼前一亮。与传统建筑工地脏、乱、差不同的是,万科四季花城三期项目现场环境十分整洁,往常的建筑垃圾不见了踪影,也闻不到各类刺鼻的味道,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工业机器人,挥舞着机械臂进行切割、焊接等工作。

  在项目的一角,有一片“工业厂房”,一块块地板、外墙面、楼梯等“零部件”被批量生产出来,然后被运送到楼房进行“组装”。

  “通过万科智慧建造体系的应用,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我们项目的工期预计减少154天,提效33.4%,节能减排30%以上,用工数量减少35%以上。”万科四季花城三期项目负责人冯朝阳告诉记者,现代化建筑方式的应用,让企业获得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建筑品质的“三提升”。

  例如,该项目塔楼混凝土结构均采用铝合金高精模板支撑体系,可以将现浇结构的平整度和垂直度控制在4mm之内。

  “传统的木模支撑体系,由于其加固及变形的先天性缺陷,在完成结构混凝土浇筑后,平整度、垂直度达到上述水平较为困难,只能通过抹灰来找平。”

  冯朝阳解释,墙面的空鼓、开裂基本都是由抹灰引起,“采用铝合金模板提升结构成型精度,取消了抹灰的工艺,直接在结构面刮腻子、上涂料,可以大幅度提高房屋的建筑品质。”

  另外,这种建筑方式周转次数可达到120次以上,是木模板的20倍,且报废后可回炉重新加工成新模板,有效降低碳排放。

  又如,该项目部分楼栋采用现浇承重墙+预制非承重外墙工艺,减少了施工阶段湿作业的工作量,在实现了外墙免抹灰的同时可有效防止外墙渗漏。

  现浇楼梯结构在模板制作及加固上工序相对复杂,且浇筑后成型质量较难保证,其施工难度排在前列。

  针对这种情况,万科四季花城项目采用预制楼梯工艺。即在工厂里进行高精预制楼梯,检验合格后运输至施工现场,随主体结构进行吊装,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也大大保证了楼梯精度及成型质量。

  “除此之外,我们还开发了智慧工地系统、BIM应用、AI审图、企业数字化平台等系统和应用。”冯朝阳介绍,万科四季花城项目装配率达到68%,项目数字化试点被纳入全国7个智能建造试点之一。

  以万科四季花城项目为代表,两江新区正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截至目前,两江新区已汇集装配式建筑企业28家,形成大数据智能化、技术产品研发及检测、设计与施工安装、教育培训与物流运输、部品部件制造等5大建筑产业集群。

  中建海龙、重庆亲禾两江装配式基地已建成投产,年产能40万立方米,可满足4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需求。

  重庆亲禾、重庆创高装配式装饰装修基地积极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工业化内装修;林同棪、中冶赛迪等传统建筑企业积极转型发展,提升新型建筑工业化实施能力。

  两江新区推动重庆万科和中建海龙两江公司等6家企业,建立了建筑产业现代化培训基地,培训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工人约2000余名,有效促进两江新区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

  此外,两江新区还加强现代化建造技术研发攻关,依托两江协同创新区,落地了北京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零碳(重庆)应用技术研究院、重庆鲁汶智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一系列工业化建造技术研发及关键技术攻关。

  两江新区已累计实施装配式建筑797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41%,位居全市前列。其中,2021年实施装配式建筑273万平方米,面积为全市第一,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46.19%,位居全市前列。

  不仅是装配式建筑,两江新区还推进建筑高品质提升、开展智能建造示范试点、全面覆盖智慧工地应用。

  以礼嘉智慧公园希尔顿格芮酒店项目为例,该项目日前首次成功应用地面整平机器人。

  该机器人自重轻、尺寸小,设备总重150公斤,最大单向尺寸2米,可在双层钢筋网上和狭小的房间内施工,适用范围广。

  “该机器人采用高精度的激光标高控制系统,集成了测量、刮平及收面三个功能,施工工效达每小时150平方米以上,其施工效率高于人工,同时能够动态调整并精准控制执行机构末端,使之始终保持在毫米级精度的准确高度,实现楼地面一次成型,其施工精度远高于人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

  上述负责人还表示,近期以来,重庆连续高温,整平机器人的投用,可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据了解,希尔顿格芮酒店项目的智慧工地系统,通过“渝康码”与人脸识别技术的关联,在人员进出现场时实现人员信息、体温及疫情防控的自动识别。

  两江新区还加快推进建筑高品质提升,所有新建建筑项目全面执行现行绿建设计标准。推行绿色文明施工,制定了两江新区施工现场品质提升方案,强化文明施工管理,培育市级建筑施工安全文明工地35个、市级扬尘控制示范工地30个。

  下一步,两江新区将立足国家级新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先行示范和引领作用,加强现代建筑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和产业基地建设,加大项目示范力度,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与模式,努力打造重庆市建筑产业现代化高地。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