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宁文物的百年老宅里我看到的生活现状值得深思
在南宁文物的百年老宅里我看到的生活现状值得深思
在南宁文物的百年老宅里我看到的生活现状值得深思,京都古建筑欣赏,计算机学报审稿时间,古建筑欣赏范例很多人都说,南宁是一座没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那是因为在这座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城市里,你很难见到具有文化和历史厚重感的真正的人文古迹。
这或许就是南宁的尴尬。在南宁,原本人文古迹就少,而近些年来,随着城市不断地扩张,年龄上百的老建筑也越来越少。
在出发之前,在网上收集资料得知:位于南宁江南区的三津古村落,至今已有将近700年的历史,听说那里现在仍完整保存着200多栋岭南明清时期的古民居。
我们顶着烈日来到三津村时,并没有找到网上所说的那些古民居。跟一位村民大叔问路时,他叹息说,原先这里有一座有着600年历史的古庙“圣帝观”,在2009年因城市扩建被拆毁,旁人一点办法都没有,真令人惋惜。
在圣帝观原址附近,发现了零零散散的明清时期的民居。后来恍然大悟,原来附近这些破败的老房子,就是我们要找的古民居。走进乍一看,院子里野草丛生,有些已经长到房屋门口了。
入口的土墙已经开始脱落了,一看就知道是常年没人打理的。看着凹凸不平的门槛,上面除了有岁月的痕迹,还透露出一股人去楼空的凄凉之感。
在民居旁边的一位小伙子说,相关部门应该把这些古建筑保护起来的,要不然以后真的没有了。
准备离开的时候,路过的大叔说 ,这种老房子,在江北大道那边还有一处保存得相对好一些,可以去那里看看。
顺着地图提示来到江北大道,沿着河堤阶梯往下走,看到一位上了年纪的阿婆,头发花白而浓密,背略微佝偻,但你可能想都不敢想她依然能挑得起满满的两桶水!
随着,阿婆又挑了几担水来浇她的红薯地,叶子长得很茂盛,绿油油的,很是饱满。估计是她每到傍晚都经常挑水过来浇灌的原因吧。
她说着外地人听不懂的南宁白话,但说话间都是笑容可掬、和蔼可亲,在跟你聊天的同时,还不时蹲坐下来扒开红薯叶拔野草。
在阿婆旁边就是在三津村大叔说那处古建筑的老房子——黄氏家族民居。在门口两侧的墙面上,可以明显看到有几块牌子。
右边的牌子上写“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黄氏家族民居”,左边的牌子主要是写黄家这个大院子的情况:“它始建于清康熙十年……”
始建于清康熙初年的它,估算着也有300多年历史了。外观还是那么大气,但一走进里面却到处是残垣断壁。
那些砖和瓦支离破碎,走在下面,还不时担心会被落下的瓦片砸到,那架着瓦片的木条在吃力地苦撑着,也不知道这样的“身躯”还能支撑多久。
从大门进来,很快就到了尽头,因为老宅大厅的门是紧闭着的。你若想参观其他地方,需要从侧面进去。
横联写着“喜结良缘”的大门两侧的对联清晰可见,挂着两个灯笼也依旧红艳艳,但门口长了很多草、屋顶旁甚至长了一两棵小榕树,门也是上了锁,估计是很久没有人来住了。
从侧面进去,碰见一位正准备着晚餐的大爷,他一边炒着菜,一边跟邻居聊得正欢。在傍晚时分,他们闲暇下来,聊聊家常,津津有味地说着今天碰到的那些琐碎小事。
大爷见到外人到来,都见怪不怪了。甚至配合着拍照呢。他说,以前有很多年轻仔拿着相机来拍照,不过今年不见几个人来了。
大爷说,现在住在这片老房子里的人不多了,坚持住在这的大多都是像他这样年纪的老租客,很少有年轻人住在这里,而这老房子的黄氏人家都已经搬离了这里。
不过有些黄家老人偶尔会搬回来住,他指着入口处的菜地,说,这片菜地就是他们黄家人种的,刚才在入口处碰见的那个阿婆就是为数不多还没搬走的黄家人。
大爷边吹着火边说,这锅里的鱼是他今天刚去江边钓回来,用柴火煮出来的鱼很美味,一股香味扑鼻而来,在这小巷里恣意飘散着。
好奇地看着墙壁上挂着的几块木头,不禁问这些拿来做什么,大爷笑着说,这种是用来晾衣服用的,你们这代人应该很少看到用这种来晾衣服了。
话匣子打开之后,才知道他是隆安的,两个儿子都成家了。他没有什么负担,想过自己的生活,就从隆安老家来到这里,因为这里租金便宜,一住就是好几年。
他半工半闲,有活儿就去做,没活就去钓鱼。跟他交流过程中,你会无意识地被他悠闲自得的状态感染到。
虽然居住环境简陋了点,但是他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想必他已经把这里当成自家的来看了。
在往里面走,听到一个敲打的声音,寻声而去发现是一位大姐在干活,她正在制作铁盒子。
她以此手艺来谋生。她租住在这里有两个原因:除了这里租金便宜外,她制作这种产品时也比较吵。在别的地方怕吵到其他人,这里是最佳选择了,所以她跟他爱人一住就是十几年。
继续穿梭在老房子的小巷里,会看到陆陆续续晚归的人们:刚去钓鱼回来的阿公,刚去买菜回来、推着自行车的大叔.....
转完一圈下来后,你会发现,在这里的每一处角落,每一件东西,都能让你感受到破旧寂寥,但小巷里又能隐约透出一份难得的气定神闲,个中滋味不可言说。
虽说这里在2001年就被列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但保护的效果其实不是很好,随处可见的都是破碎场景。更别说那些没有被保护起来的地方了。
像三津村、黄氏家族的这些老房子就是南宁历史岁月的见证。而这样的老房子越来越少了,保护好这些承载了丰富集体记忆的传统建筑,或许我们能做的不多。
只能通过现有的能力,用影像和文字将它们记录下来,尽可能地把附在这些老房子上的记忆延长一点,再延长一点。
相关文章
- 中国著名的古建筑遗址是现存最大皇家园林面积是故宫的八倍大
- 布鲁可首款收藏级作品震撼打造中式之美再现600年的古建筑魅力
- 独揽西湖!在康帝的这家月子中心好高端现有机会免费入住28天!
- 小区建了新大门 她为何意见不小
- 颐和园十七孔桥“金光穿洞”一个美丽的“误会”
- 梁思成的“手绘稿”曝光:当时没有CAD精美程度却令人叹为观止
- 高清3D建模 九阳神功手游缔造清新国风画面[多图]
- 一座澜山盛景半部造园简史 凤翥澜山实景示范区预约鉴赏盛启
- 知识赋能|你不知道的斗拱文化
- 迪庆小青瓦厂家供应古建青瓦可定制
- 园林石雕亭子样式大全
- “迎世遗 赏古厝 传承闽都文化”——长乐区举办市级道德讲堂活动
- 北京天坛公园不仅仅只是一个皇帝祭天的地方还能遇见春暖花开
- 寻找中国好建筑科普主题论坛热议什么是好建筑
- 集团科技体系构造的五个常见难点
- 湖大柳肃:让古建筑“会说话”
- 中国古建筑文化:斗拱的演变史
- 中国现存前50座木结构古建筑你知道几座?
- 为古村落古建筑保护利用建言献策
- 芜湖再建7座宜邻中心!绝美效果图公开!快看你家附近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