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欣赏

古建欣赏

世遗泉州这一年丨蒋钦全:让古建筑“诉说”历史沧桑

中国古建网2022-09-12古建欣赏仿古建筑规范
数字化建设背景,仿古建筑规范,水磨石的优缺点,世遗泉州这一年丨蒋钦全:让古建筑“诉说”历史沧桑,数字化建设背景,仿古建筑规范,水磨石的优缺点,央广网泉州8月12日消息闽南的八月,依旧酷热难耐。而这几天,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崇

世遗泉州这一年丨蒋钦全:让古建筑“诉说”历史沧桑

世遗泉州这一年丨蒋钦全:让古建筑“诉说”历史沧桑,

  数字化建设背景,仿古建筑规范,水磨石的优缺点,

  央广网泉州8月12日消息 闽南的八月,依旧酷热难耐。而这几天,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崇武镇的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传习所,有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却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为到访的参观者、前来研学的学生们讲解闽南传统建筑的文化与技艺。他就是国家级非遗项目“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泉州市古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长蒋钦全。

  国家级非遗项目“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蒋钦全(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正式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申遗成功,带火了泉州的旅游业,许多来泉州的外地游客发现,这里的传统建筑有一个有趣的细节:许多房子屋檐上,往往会将正脊做成曲线的形状,两端往上翘起,类似上弦月形,而在尾端分叉为二,就像是燕子的尾巴一样,当地人称之为“燕尾脊”,其中也寄托了一份浓浓的乡愁。

  在泉州许多老人的认知中,燕尾脊就像燕子归巢时的形态,承载着父母盼儿归来的浓浓亲情。

  1958年,蒋钦全出生在到处都是燕尾脊的泉州惠安,他是清代蜚声八闽的“蒋源成石铺”的第六代传人,12岁就开始学习石雕基础技艺。

  上个世纪90年代末,蒋钦全开始“转战”古建筑界,曾先后师承著名古建筑专家杜仙洲、当代古建筑文物大师罗哲文等。他擅长古建筑设计营造和文物保护修缮,马来西亚西天宫、印尼苏西省巴东市西兴宫、澳门妈祖文化村和泉州西湖公园刺桐阁、蔡资深古民居、安平桥、杨阿苗故居等享誉海内外的古建工程都是蒋钦全主导修缮和营造的。

  “泉州有22个遗产点,因为久经岁月磨砺,其中许多遗产点都需要持续的保护和修缮。”作为泉州人,蒋钦全多年来在其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财力,却始终乐此不疲。

  福建泉州是一座与桥渊源深厚的城市。根据资料记载,该市现存建造朝代明确的桥梁有300多座,其中创建于宋元时期的有175座。

  桥在泉州,也承载着厚重的乡愁。著名诗人余光中就曾经写下:“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这份对故土眷恋,感动了无数读者。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泉州申遗时,其中3座著名的石桥列入了遗产点,分别是安平桥、洛阳桥、顺济桥遗址。其中,安平桥是世界上中古时代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中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

  然而,正是这样一座写满厚重历史的古石桥,近年来,也正面临修缮与保护的难题:2006年和2007年,在经历了台风“桑美”“圣帕”侵袭后,安平桥部分桥板倾斜、断裂和缺失。

  关键时刻,又是蒋钦全“出手”。2007年,他率领团队负责对安平桥进行了抢险加固,并在2013年、2015年两次对该桥进行局部保护修缮。虽然已时隔15年,但提到2007年对安平桥进行抢救性维修时的一些细节,蒋钦全还记忆犹新:“安平桥上每块桥板长约5-11米,长且重,因此拆除断裂桥板就是一项需要慎之又慎的系统工程,加上桥面不能使用运输车辆,所以维修团队在每座桥墩上沿途垫上枕木,上铺四条槽钢,槽钢上铺上滚动轴来运输材料。”虽然整个修缮过程耗时费力,但最终的成果让委托方十分满意。

  泉州古城,闽南式的古厝与南洋骑楼交织林立,充溢了浓重的闽南风情,这里也是泉州遗产最为密集的区域,近年来,古城的保护被列入当地党委政府一项重要工作。

  而提到古城保护,就难免涉及到古建筑的修复。深谙个中门道的蒋钦全对此很有发言权,他表示,修复古建筑最讲究“修旧如旧”,因此他和团队在承担这类工作时,首先会找到一些旧的构件进行增补,让其和该建筑的其他构件能够契合,使建筑浑然一体,并尽量保持建筑的原汁原味。

  “上世纪90年代,我们在复建泉州状元街‘豸绣承恩’牌坊时,为了保证其恢复旧坊风貌、尺寸如旧,我们下了大力气找了不少旧构件,嵌入21块残构,最终做得严丝合缝,古色古香;又比如粘氏故居,因年代久远,许多重要构件已经损毁严重,我们按旧照片恢复,最大可能保留原有木作及墙体,确保工程完成后全面保存、延续历史信息和价值。”提及自己经手的这两个经典案例,蒋钦全倍感自豪。

  近些年,位于古城核心区——泉州市鲤城区的中山路也一直面临着修缮和保护的“大考”。开始于2018年的中山路综合整治提升工作,如今仍在持续推进,蒋钦全作为专家也参与其中。在他看来,中山路本身建筑体系很完整,修缮队伍、技术力量都体现了较高的专业水准。他认为,泉州古城传统风貌建筑风格多样,修缮的第一步必须做到熟知建筑的文化底蕴,然后才能对规划设计有清晰的定位。为此,他建议,邀请更多熟悉传统建筑的老专家集思广益,尽量在修缮的过程中将这条百年老街的文化和历史都体现出来。

  “这几年,泉州越来越注重对闽南传统建筑的保护,尤其是申遗成功以后,这方面的保护工作更加科学了,很多古建筑的原形制、原材料、原工艺都坚持下来,这是一件好事。”站在自己的专业角度,蒋钦全对这座世遗之城的未来信心满满。(林颖杰)

央广网泉州8月12日消息 闽南的八月,依旧酷热难耐。而这几天,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崇武镇的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传习所,有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却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为到访的参观者、前来研学的学生们讲解闽南传统建筑的文化与技艺。他就是国家级非遗项目“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泉州市古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长蒋钦全。

  国家级非遗项目“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蒋钦全(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正式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申遗成功,带火了泉州的旅游业,许多来泉州的外地游客发现,这里的传统建筑有一个有趣的细节:许多房子屋檐上,往往会将正脊做成曲线的形状,两端往上翘起,类似上弦月形,而在尾端分叉为二,就像是燕子的尾巴一样,当地人称之为“燕尾脊”,其中也寄托了一份浓浓的乡愁。

  在泉州许多老人的认知中,燕尾脊就像燕子归巢时的形态,承载着父母盼儿归来的浓浓亲情。

  1958年,蒋钦全出生在到处都是燕尾脊的泉州惠安,他是清代蜚声八闽的“蒋源成石铺”的第六代传人,12岁就开始学习石雕基础技艺。

  上个世纪90年代末,蒋钦全开始“转战”古建筑界,曾先后师承著名古建筑专家杜仙洲、当代古建筑文物大师罗哲文等。他擅长古建筑设计营造和文物保护修缮,马来西亚西天宫、印尼苏西省巴东市西兴宫、澳门妈祖文化村和泉州西湖公园刺桐阁、蔡资深古民居、安平桥、杨阿苗故居等享誉海内外的古建工程都是蒋钦全主导修缮和营造的。

  “泉州有22个遗产点,因为久经岁月磨砺,其中许多遗产点都需要持续的保护和修缮。”作为泉州人,蒋钦全多年来在其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财力,却始终乐此不疲。

  福建泉州是一座与桥渊源深厚的城市。根据资料记载,该市现存建造朝代明确的桥梁有300多座,其中创建于宋元时期的有175座。

  桥在泉州,也承载着厚重的乡愁。著名诗人余光中就曾经写下:“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这份对故土眷恋,感动了无数读者。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泉州申遗时,其中3座著名的石桥列入了遗产点,分别是安平桥、洛阳桥、顺济桥遗址。其中,安平桥是世界上中古时代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中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

  然而,正是这样一座写满厚重历史的古石桥,近年来,也正面临修缮与保护的难题:2006年和2007年,在经历了台风“桑美”“圣帕”侵袭后,安平桥部分桥板倾斜、断裂和缺失。

  关键时刻,又是蒋钦全“出手”。2007年,他率领团队负责对安平桥进行了抢险加固,并在2013年、2015年两次对该桥进行局部保护修缮。虽然已时隔15年,但提到2007年对安平桥进行抢救性维修时的一些细节,蒋钦全还记忆犹新:“安平桥上每块桥板长约5-11米,长且重,因此拆除断裂桥板就是一项需要慎之又慎的系统工程,加上桥面不能使用运输车辆,所以维修团队在每座桥墩上沿途垫上枕木,上铺四条槽钢,槽钢上铺上滚动轴来运输材料。”虽然整个修缮过程耗时费力,但最终的成果让委托方十分满意。

  泉州古城,闽南式的古厝与南洋骑楼交织林立,充溢了浓重的闽南风情,这里也是泉州遗产最为密集的区域,近年来,古城的保护被列入当地党委政府一项重要工作。

  而提到古城保护,就难免涉及到古建筑的修复。深谙个中门道的蒋钦全对此很有发言权,他表示,修复古建筑最讲究“修旧如旧”,因此他和团队在承担这类工作时,首先会找到一些旧的构件进行增补,让其和该建筑的其他构件能够契合,使建筑浑然一体,并尽量保持建筑的原汁原味。

  “上世纪90年代,我们在复建泉州状元街‘豸绣承恩’牌坊时,为了保证其恢复旧坊风貌、尺寸如旧,我们下了大力气找了不少旧构件,嵌入21块残构,最终做得严丝合缝,古色古香;又比如粘氏故居,因年代久远,许多重要构件已经损毁严重,我们按旧照片恢复,最大可能保留原有木作及墙体,确保工程完成后全面保存、延续历史信息和价值。”提及自己经手的这两个经典案例,蒋钦全倍感自豪。

  近些年,位于古城核心区——泉州市鲤城区的中山路也一直面临着修缮和保护的“大考”。开始于2018年的中山路综合整治提升工作,如今仍在持续推进,蒋钦全作为专家也参与其中。在他看来,中山路本身建筑体系很完整,修缮队伍、技术力量都体现了较高的专业水准。他认为,泉州古城传统风貌建筑风格多样,修缮的第一步必须做到熟知建筑的文化底蕴,然后才能对规划设计有清晰的定位。为此,他建议,邀请更多熟悉传统建筑的老专家集思广益,尽量在修缮的过程中将这条百年老街的文化和历史都体现出来。

  “这几年,泉州越来越注重对闽南传统建筑的保护,尤其是申遗成功以后,这方面的保护工作更加科学了,很多古建筑的原形制、原材料、原工艺都坚持下来,这是一件好事。”站在自己的专业角度,蒋钦全对这座世遗之城的未来信心满满。(林颖杰)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