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举行解读《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
安徽举行解读《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
安徽举行解读《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古建筑遗产保护,古建筑中的传统文化,中式餐馆装修效果图5月6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解读《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请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省建设稽查局局长高冰松,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王晓魁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的主题是《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方案》解读,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省建设稽查局局长高冰松,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王晓魁,他们将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4月17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了便于大家了解相关情况,我就《实施方案》的制定背景、主要内容及贯彻落实举措作以下介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习多次就坚定文化自信、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作出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要求我们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筑牢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如,2020年8月,习在安徽考察期间,在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指出:“长三角区域城市开发建设早、旧城区多,改造任务很重,这件事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城市长远发展,再难也要想办法解决。同时,不能一律大拆大建,要注意保护好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2021年3月,在福建考察时指出:“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2021年8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顶层设计明确了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目标任务。
安徽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我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一直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推进。“十三五”以来,全省城乡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名录持续完善,区域性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创新开展,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城乡发展不断融合,以用促保成效彰显,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保护利用优秀案例。《意见》印发前后,我省连续获国务院批复2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总数达到81个,中国传统村落400个,历史文化街区35片,历史建筑5945处。我省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得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充分肯定,多次作为典型代表省份在全国会议交流,并承担了相关全国性试点工作。
我省《实施方案》的出台,是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全面融入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又一具体行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历史文化保护的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及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推动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撑。
(一)主要目标。《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具有安徽地域文化特色的分级分类保护传承体系初步构建。保护传承工作融入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格局基本形成。到2035年,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全面建成,各时期重要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得到系统保护、充分利用、活态传承。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全面融入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
一是构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完善省级保护传承机制、明确市县属地责任、建立部门协同机制。
二是促进各类保护对象应保尽保。健全保护对象确定机制、落实保护控制要求、强化保护对象名录管理。
三是强化重点领域保护管理。加强保护对象本体保护、注重历史风貌系统保护、统筹协调区域整体保护。
五是持续融入城乡建设。稳妥推进城市更新、彰显地域风貌特色、改善特定功能区人居环境。
六是完善保护传承管理机制。完善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激励奖惩机制、建立管理长效机制。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推动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是系统构建保护传承体系。编制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和方案,持续推进保护对象普查、认定公布,完善各类保护名录,设立保护标志牌、开展数字化信息采集和测绘建档。
三是完善政策支撑。完善地方法规政策,探索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充分发挥专家领衔作用,鼓励建立专家跟踪服务机制,健全管理队伍,提升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技术水平。
四是加强保障支撑。强化城乡建设与各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协同,推进保护修缮的全过程管理,加强制度、政策、标准的协调对接。
五是促进多方参与。加强省、市(县)及乡镇(街道)、社区(村)协同管理,引导各类市场主体、保护对象所有权人、使用人和监管人,以及高等院校、专业研究机构、社会团体及相关人士积极参与。
六是加强教育培训。推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培训内容,加强管理骨干和技术力量培训,充分运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成果,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生动述说着过去,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我们将把《实施方案》贯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加快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文件,狠抓落实推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共同参与推进,更需要新闻媒体的大力关心和支持。谢谢大家!
谢谢介绍,下面进入答问环节,欢迎各位记者提问,提问之前请举手示意,并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
高局长您好,根据《方案》的要求,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将如何构建?如何做好管理?
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是保护、利用、传承好城乡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保障。为分级落实保护传承体系重点任务,中央《意见》要求建立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三级管理体制。我省《实施方案》充分衔接、落实、传导《意见》要求,从完善省级保护传承机制、明确市县属地责任等不同层面推进保护传承管理体制建设。省及市县分别开展保护传承体系规划、保护传承方案和管理办法制定,加强保护对象全域普查、加快认定公布,不断完善各类保护名录,实现到2025年,具有安徽地域文化特色的分级分类保护传承体系初步构建,到2035年,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全面建成。
《实施方案》重点从四个方面加强管理。一是分级完善法规政策。省级制定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历史文化名城所在设区市制定名城保护条例或办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制定保护措施、村规民约等。二是加强技术支撑。要求围绕保护对象普查认定、修缮保护、活化传承、管理监督、安全防灾等方面,探索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如,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在印发《安徽省历史建筑普查与认定技术导则》的基础上,近期,又印发了《安徽省历史建筑保护图则编制导则》。)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包括健全管理队伍、提升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技术水平等方面。四是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包括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动态监管机制以及执法检查、巡查等机制。
王巡您好,请问在指导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方面,《实施方案》的起草有哪些具体考虑?
随着城镇化深入推进,城乡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历史文化资源作为珍稀的、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如何在科学保护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发挥利用价值,是《实施方案》考虑的重要方面。首先,明确了新发展阶段如何保护的问题。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按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的要求,建立全域普查、认定公布机制,把各类历史文化资源纳入保护清单。通过编制实施保护规划、保护方案、保护图则,把保护范围划出来,保护要求提出来,作为保护管理依据,同时,进行挂牌保护,亮明保护对象身份,实施好保护项目。其次,历史文化作为城乡发展的特色要素资源,需要考虑如何更有效的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主要体现在对新发展理念的贯彻方面,如实现历史文化保护的区域协调性、创新性。通过新理念指导,使历史文化资源所在的特定功能区焕发新的生机活力,进而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和特色。再次,与老百姓的关系更密切了。历史城、镇、村,包括历史街区、历史建筑,是老百姓日常生产生活的空间载体,必须把他们关心、关注的事情放在重要位置。《实施方案》从不同层面提出了更贴近群众生活的政策措施,如对于历史城区,要求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完善基本生活功能,形成宜居、宜业、有活力的特色城区。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街区、历史地段等区域,要求增设“口袋公园”等公共空间,改造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探索“微管沟”等适合狭窄街巷的市政管线建设方式。
高局长您好,《实施方案》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融入城乡建设和文物活化利用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一是形成适宜的城乡建设空间。在历史城、镇、村,通过形成适宜的人口密度和社会结构,延续城乡人文环境和生活场景。如老城用地结构优化及功能调整,合理确定老城建设密度和强度,既要合理疏解老城过重的负担,更要保护好老城的肌理和风貌。二是加强建设控制引导。对于能集中反映山、水、人、城(乡)、文等特色要素的重要节点、重点片区和主要轴线,根据保护要求,强化建设活动管控和建筑、雕塑设计引导,保护传承好传统文化基因,塑造具有文化内涵的城乡风貌特色。
关于活化利用。强调了开放思维,要求加大文物开放力度,利用具备条件的文物建筑作为博物馆、陈列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更好服务于公众。提升功能的适用性,如提出,在保持历史建筑和工业遗产原有外观风貌、典型构件的基础上,按照最小改动原则,通过加建、改建和添加必要的设施这些方式来适应现代生产生活的需要。同时,要求发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农业文化遗产、灌溉工程遗产等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塑造乡村文化空间,促进文旅农旅融合发展。
王巡您好,请问《实施方案》关注的城乡历史文化整体、系统性保护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一是注重从分散保护走向协同保护,全面保护好古代与近现代、城市与乡村、物质与非物质等历史文化遗产,实现各类保护对象应保尽保。如提出,注重将中华民族悠久连续的文明历史、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代表性的建设成果纳入普查认定范围。不断完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街区和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地段、工业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灌溉工程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名文化遗产、红色文化遗产等各类保护对象名录。二是统筹协调区域整体保护。突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等区域以及长江、淮河等流域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充分挖掘并保护古河道、古驿道、古茶道、徽商古道、近现代交通线路等文化线路,分层次、分类别串联各类历史文化遗产,构建融入生产生活的历史文化展示线路、廊道和网络。三是系统保护历史风貌。保护历史城、镇、村传统格局、历史风貌、人文环境、农耕生产环境。保护历史城区城垣轮廓、空间格局、历史轴线。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肌理、历史街巷、空间尺度和景观环境,以及古井、古桥、古树等环境要素。保护能够真实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的老厂区、老校区、老港区、风景名胜区等历史地段。
相关文章
- 被《邪不压正》中的老北京感动霍建起:保护古建筑别让天坛、故宫孤零零!
-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发布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网络基础设施
- 中国最低调的古城保留了50余座精美古建筑堪称民居博物馆
- 在古代建筑中寻找历史回响 走近修复古建筑的青年人
- 文物保护拆迁方案-文物保护迁移拆除方案(今日更新中)
- 真正的数字化是CEO决策的底层逻辑要变了
- 三种最容易翻车的网红瓷砖一定要慎重选择!
- 清永陵古建筑群文保工程收官
- 品味“最上海”经典建筑 这些历史风貌区值得打卡
- 山西得看这个!青砖
- 江西一处古建筑景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图解日本古建筑的智慧与匠人之魂
- 每日慕课|沈阳工业大学《历史建筑保护设计
- 安全生产月 企业指示牌“换新”牢固安全生产意识
- 过度商业“杀”古建 看日本如何保护古建筑
- 泉州手工水磨石地板砖
- 两年内!免费!沈阳要求为居民用户安装燃气报警系统并要求明年6月底落实非居用户安装
- 国家两部部署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国制造业景气水平回升…
- 厉害了!吴川这3处古建筑上广东省文物推荐名单了
- 珠峰“睡美人”:临死前乞求不要留下她现冰封22年成登山指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