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保护建筑遗产留住城市文化记忆
合肥:保护建筑遗产留住城市文化记忆
合肥:保护建筑遗产留住城市文化记忆,古建防火保护,古建筑被保护,古建保护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建筑承载着城市记忆,记录着城市的沧桑与辉煌,是城市文化的写照。包公祠传承着包公、廉政文化;李鸿章故居贯穿了晚晴的风雨飘摇;安徽省博物馆老馆、原省政府办公楼、大钟楼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的建筑则见证了合肥现代城市发展的历程……唯有保护好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建筑遗产,才会使合肥的历史延绵不绝,永远焕发着悠久的魅力和时代的光彩。
一、加快修缮保护工作,挽救建筑遗产。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强对文物建筑的管理,加大财政的投入,修复了一批凋敝破败的古建筑,如李鸿章享堂、大孔祠堂、卫立煌故居等,它们成为合肥市独特的人文景观。然而合肥市区仍有数座古建筑情况不容乐观:唐氏住宅、李氏粮仓、红星路李鸿章当铺以及拱辰街董氏住宅,都已残破不堪,亟待维修。政府部门应尽快推动唐氏住宅修缮工程开工,加紧研究制订李氏粮仓保护方案;尽早启动李鸿章当铺和董氏住宅的修缮保护项目,及时挽救这些珍贵的遗产,留住合肥的记忆。
二、推进保护规划编制,切实加强保护。保护规划是保障建筑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规范管理的基础,是实施保护工作的法律依据。应结合城市规划、充分考虑合肥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文物保护单位特点,积极推动全市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这样才能够使建筑本体及其环境得到科学有效的保护,才能充分发挥建筑遗产社会作用,促进合肥市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建设动态信息数据库,提升管理效能。利用现代技术、数字化手段对优秀建筑遗产进行调查、测绘,全面记录每一处建筑的信息,既包括历史、形制、材料、工艺等建筑固有信息,也包括现状、用途、管理、修缮、保护等动态信息。以此为基础,建设合肥市建筑遗产的动态信息数据库,为政府有关部门及时、准确掌握建筑的保护与管理状况,制定工作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和可靠保障,同时也使建筑的信息生命得以永存。
四、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公众参与。政府部门应通过出版物、展览、互联网、广播电视等媒体,介绍优秀的建筑遗产,宣传保护修缮工程,促进遗产地的参观和旅游。相关保护机构、文化机构应经常举办展示、论坛、讲座等活动,使公众更加深入了解合肥市建筑遗产。鼓励、引导、组织公众积极参与到保护工作中,营造良好有序的保护氛围。建筑遗产保护是广大民众共同的事业,是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只有全体民众自觉守护、积极参与,建筑遗产才会具有强盛的生命力。
相关文章
- 芙蓉村古建筑群保护规划专家评审会11日召开
- 成都物流园厂房仓库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 |保护山西古建!捐款明细来了:三晋文明守望专项基金批5笔万元!今天晋祠还有一场“点对点”捐赠
- 研究|浅析我国古村落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把西安各地标放进AI绘画里钟楼大雁塔咋都成这了?
- 筑牢文物保护的法治防线
- 火到出圈千人到访!美的置业把工地开放玩出花样
- 精心描绘中国式现代化的黄山图景
- 市审计局守护遗址安全 助力文化传承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建筑疑被剧组刷漆贵州文物部门介入
- 多措并举主动作为——天水市博物馆全力做好强降雨防御筑牢汛期安全防线
- 特写|近600座古塔里的山西守塔人
- 护国寺大火引古建保护问题 西城文保单位隐患多
- 保护岭南文脉!南庄这座明清古建启动修缮
- 对话北京圆明园研究会会长郭黛姮:古建筑保护最大的难点是保留历史信息
- 砥砺前行、狠抓不懈——文山州非遗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 两项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优秀案例了解一下吧~
- 国务院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浦市镇古建筑群榜上有名
- 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获得政策支持
- 山西正在破解古建保护“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