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近代建筑的“保护女神”罗小未因病逝世
上海近代建筑的“保护女神”罗小未因病逝世
上海近代建筑的“保护女神”罗小未因病逝世,低保古建筑保护,古建筑保护贴吧,沈阳古建筑保护“深切缅怀永远优雅的罗先生!”“我想重温《外国建筑史》!”6月8日,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罗小未先生因病逝世,同济大学师生纷纷在朋友圈寄托哀思。
“城市要有个性,城区也要有自己的个性。最好、最有价值与最现成的个性便是该地区与生俱来的历史文化特色。因为这些特色既非他人所给予,也非他人可以取走或拷贝的。因而在规划中如何充分利用与发挥这些个性与特色的潜力,如何协调旧城改造和历史风貌区保护之间的关系,如何在保护本地区历史文脉的基础上推动老城区的功能升级,成为本规划研究能否成功的关键。”这段文字,摘自罗小未教授主编的《上海老虹口区北部昨天今天 明天——保护、更新与发展规划研究》一书,她担任这个研究项目的负责人。
图说:《上海老虹口区北部昨天今天 明天——保护、更新与发展规划研究》一书
《上海建筑指南》《上海弄堂》《上海新天地——旧区改造的建筑历史、人文历史与开发模式的研究》等一系列专著,是她研究上海近代建筑与城市的珍贵成果,如今已经成为研究上海近代城市与建筑的经典文献。罗小未长期担任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从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她作为上海近代建筑与城市研究以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先驱,在上海历史建筑遗产保护工作进程中,留下了独特的影响和贡献。她直接参与指导了几乎所有关于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的立法保护与建筑再生的实践工作。
对于上海近代建筑研究及历史建筑保护,罗小未教授不仅有着重要的学术贡献,她在建筑设计上也有大量工程实践成果。广受关注的淮海路历史风貌保护、外滩信号塔保护,外滩3 号、6 号、9 号、12 号和18 号的修复改造,“公馆”“新天地”和“外滩源”的保护改造项目,都凝聚着她的智慧。
罗小未1948 年于圣约翰大学建筑系毕业后,1951年起在圣约翰大学执教,讲授外国建筑史。1952年院系调整后,罗小未成为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历史与理论教研室的创始人。她相继主持编著完成了《西洋建筑史概论》(1955年出版)、《西洋建筑史与现代西方建筑史》(1957年出版)等近10种相关西方建筑历史的教材,影响遍及全国多个相关院校。
课堂上的罗小未总是一脸灿烂的笑容,衣着讲究,气质优雅,同学们尊称她为“罗先生”。“这一称谓表达的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对博学笃志的学者的敬重和对学识的敬畏。”同济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郑时龄院士说。他至今仍保留了他大三时罗先生主讲的《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一份课堂作业和先生的批语。这份作业谈的是现代建筑运动与艺术思潮的关系,罗先生鼓励他,说这篇文章可以发展,“这个鼓励让我从此热爱建筑历史和理论这门学科”。1978年,他回同济大学建筑系攻读硕士学位时,又在建筑历史课上得以聆听罗先生的教诲。1990年起,他师从罗先生攻读建筑历史与理论博士学位。
上世纪90年代博士毕业后,常青来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做博士后研究,他的合作导师正是罗小未教授。“她不仅在专业教学和研究上出类拔萃,给人以深刻启迪,谈笑间也总能让你感受到‘世事洞明皆学问’的道理”,现在已是中科院院士的常青说道。
近70年同济执教生涯中,她一直潜心勤耕教苑,提携后学,为国育才。她以严谨的学风和敏锐的学术思想教导并影响着学生,在国际交流中积极将后辈引荐给著名学者。她悉心培养了大量本科生,指导培养了数十位硕士、博士研究生,如今他们都已成为建筑、规划学界和业界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2006年,中国建筑学会授予罗小未教授“建筑教育特别奖”。
罗小未给学生带来的影响还不仅限于学术与教学,她还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她强调广泛的兴趣和良好的修养是成为这个领域教学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她从小就爱好多样,曾学过芭蕾,当过羽毛球队队员,还曾被国立音专声乐系录取。
除了教育,罗小未在学术上另一重要贡献在于,引入世界建筑的学术思想和先进经验,同时促进中西建筑文化的交流。她首次将西方现代建筑的成就以及当代建筑的各种思潮和流派梳理引介国内,学界认为“这不仅对国内建筑教育,更对推动国内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罗先生的国际交流并非是西方文化的单向输入,她其实扮演了东西文化交流使者的重要角色。”她的弟子们说。在国外知名学府访问期间,罗小未所作的系列讲座,聚焦的都是中国传统建筑、古典园林以及中国空间思想,由此为中国建筑文化在西方世界的传播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她是国内建筑界最早提出外国建筑史的研究必须打破“西方中心论”的学者之一,她很早就把目光拓展到西方之外的建筑、第三世界建筑。在为20届国际建筑协会大会编辑出版的《20世纪世界建筑精品集锦》中,罗小未与多位世界著名建筑理论家担当主编。1998年,她被评为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会士。
一代建筑大师、一位保护女神离我们而去。“我们将永远怀念罗先生!”同济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师生表达着共同的心声。
相关文章
- 清永陵古建筑群文保工程收官
- 【建筑与电影】《建筑学概论
- 古建保护需要新思路古建筑保护采访
- 普法 《长江保护法》全文
- 《数据治理精选案例集》汇聚全行业典型案例加速数字化转型成功步伐
- 周恩来鼎力保护北京古建筑:颐和园牌楼不准拆(图)
- 广东建设文化强省!赴美丽电白 品历史古韵
- 细悉尼标志性建筑叫什么
- 中铁四局南京公司涡阳项目部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 王源英文口语地道被美籍观众错猜为华人英语真的厉害了
- 新营街道:“党建+好商量”解决古建筑保护与村民居住环境提升矛盾
- 省财政厅科技厅联合到省古建所进行工作调研
- 古建筑“搬家”的爱与痛
- 北京市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加强历史文物、古建筑和文物古迹保护的两个文件的通知
- 高晓松妈妈潇洒地说:我给孩子们削过两根铅笔其它再也没管过
- 河北蔚县暖泉镇古建筑进行保护性维修
- 财务数字化转型的建设路径之三:数据中台夯实数据基础
- 从行业主管部门角度看历史建筑保护的问题与难点
- 泉州多举措强化传统建筑保护利用 为文化遗产系上“安全带”
- 韩国用中国文化申遗王其亨千里赴韩救中国文化于水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