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景融合“蛮灵格” 古城绽放新光彩
城景融合“蛮灵格” 古城绽放新光彩
城景融合“蛮灵格” 古城绽放新光彩,世界古建保护,文物古建保护,号召保护古建筑姑苏区打造“文化高地”“旅游胜地”和全域旅游“大景区”,以创新思路推进文旅融合
近日,古城山塘街玉涵堂内,多组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年轻设计师团队正在对部分空间进行设计与改造。据悉,11月下旬,昆曲《浮生六记》将在这里推出厅堂版演出,同时,集非遗体验、浮生IP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山塘浮生集”也将亮相。“这是《浮生六记》的首个线下公共体验空间,其中不仅会有非遗与古宅的双重传统文化碰撞,还将会有更多新鲜的、活化的创新业态尝试,打造一个集演出、游览、研学、文创等多种形式和产品的非遗创新和文旅融合基地。”《浮生六记》制作人萧雁这样说。
姑苏,一河一巷尽入画,一街一坊皆胜景,是苏州文商旅发展高地,是很多人心中的“诗和远方”。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遵循着习指引的方向和目标,近年来,姑苏区依托千年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创新思路,积极打造“文化高地”“旅游胜地”和全域旅游“大景区”,致力于文化延续传承、资源活化利用,将城市记忆、生活场景、文化片段、街巷空间融为一体,不断推进文旅融合,城景融合,彰显“城区即景区,旅游即生活”新理念,让城市文脉“可感受”“可阅读”,让城市生活“可触摸”“可融入”,让人们深刻感受到“在姑苏,蛮灵格”。
文化是姑苏古城最鲜明的底色和最强的比较优势,是古城发展的根基所在、魅力所在。姑苏区积淀了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是世人品读苏州的重要窗口。近年来,姑苏区深挖传统文化内涵,围绕文旅融合、非遗创新等要素,创新性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名人古宅、特色景点、古城旅游等元素有机串联,不断创新活化利用新模式,进一步提升“苏式生活典范”的显示度和美誉度。
“山塘浮生集”的打造是姑苏区对传统文化活化利用的一次具体实践。2018年七夕,昆曲《浮生六记》在古城沧浪亭惊艳亮相,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与世界文化遗产沧浪亭园林景观“双遗联袂”完美融合,开了国内沉浸式昆曲演出之先河。今年,其将沉浸式园林演出搬进山塘街的古宅厅堂,对此,苏州市山塘历史文化保护区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瞿颖表示,希望通过“昆曲+古宅”的形式,将昆曲文化、古建文化进行更好地延续与活化创新,吸引更多的“年轻力”,让更多人感受苏式生活魅力。“厅堂版《浮生六记》亮相山塘街玉涵堂,对山塘古街的文旅融合发展也是一种加持,有着显著的引流作用。”虎丘街道党工委书记高立表示,《浮生六记》亮相山塘街,是两个IP的一次完美融合,其擦出的火花,对古城文旅融合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将起到叠加放大的作用。
对非遗项目的创新传承、活化利用,姑苏区也一直未曾停歇。截至2022年,姑苏区拥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0项。从成立全市首个非遗保护联合会,建设非遗技艺展示基地,到实施非遗赋能百年老校传承发展工程等,姑苏区不断以丰富的形式,开展非遗文化的保护与创新传承。以非遗资源为灵感和素材创作的“非遗三部曲”《忆糖粥》《木刻春秋》《戤壁听书》,更是获省“五星工程奖”舞蹈类节目金奖“三连冠”。“姑苏区文化资源富集,历史底蕴丰厚。姑苏非遗在传承与活化利用中实现了双向奔赴,在古老与现代中交相辉映,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大的魅力。”姑苏区教体文旅委主任明岚这样说。
姑苏古城,水陆并行、河街相邻,“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千百年未变。近年来,姑苏区通过创新研发水上游、街巷游等新产品,推动古城特色旅游的发展,以高品质的精品游线,提升古城旅游魅力。
去年10月,《保护区、姑苏区水上游开发升级一年冲刺行动计划》正式发布。该计划重点实施水上游线提档升级工程、上塘河游线开发工程、“水上游+”融合工程三大工程。根据计划,上塘河水上游项目迅速落地。游客从山塘街古戏台码头登船,沿着上塘河可串联山塘街、留园、西园寺等景点,石路华贸中心等商业载体。到达新建的上塘河江枫桥码头后,游客可步行前往寒山寺、枫桥景区。线分钟,“将园林景点、特色文创、网红打卡点等融入游线中,实现姑苏古城文旅深度融合。”市民吴芳在体验之后给予了这样的评价。
蜿蜒流淌的山塘河连接的是虎丘、阊门这两处宝地。坐上游船一路摇曳,游客不但可以欣赏到姑苏的繁华美景,还可以领略到“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市井风情。今年,依托山塘四期试点工程,虎丘街道联合苏州山塘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推出“山塘古诗词”创新水上游览线。游客在坐船经过山塘街的15座古桥及景点时,会听到随船金牌导游讲解与景点有关的诗词,参与诗词互动,深度品味运河故道文化、姑苏古桥文化,在游玩的过程中品读大运河畔苏式生活的景观之美、文学之美。
街巷是姑苏古城千百年来保留下来的城市肌理,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城市空间,也是备受人们欢迎的古城特色旅游线路。去年以来,金阊街道着力打造“阊门十景”文化寻访体验路线、“红色铁铃关”红色文化体验路线、“中街探幽”街巷文化体验路线条“文旅一站式”微旅游路线,在市民和“背包客”的古城旅游路单中迅速“火”出圈。从小生活在阊门城门下的“老苏州”章富鑫专门走了一趟“阊门十景”文化寻访体验路线,从北码头出发,途经阊门城楼、阊门饭店、专诸巷、源源泉、周王庙、武安会馆、艺圃、五峰园,最后到达泰伯庙,“从阊门到西中市,一路走来,感受到了古城千年文脉的厚重和商业街区的繁华。”章富鑫说。
近日,一块根据原图复刻的砖雕《平江图》,在古城学士街和干将路路口揭幕亮相,引来不少市民和游客驻足欣赏。该作品在姑苏古城繁华之地揭幕落成,让姑苏区又多了一处靓丽的旅游网红打卡点。据悉,近年来,姑苏区积极推进“城区即景区、旅游即生活”的古城全域旅游建设,不断整合区域内优质资源,创新城景一体、文旅融合的全域旅游姑苏模式,把整个古城打造成一个“5A”级大景区。
城市家具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城市的品质,是游客进入古城后留下的第一印象。今年,姑苏区发布了《姑苏区城市家具建设指引》,将城市家具分为交通管理、公共照明、路面铺装、信息服务、公共交通、公共服务6大系统共22类,对其设计和布置进行规范。姑苏区住建委主任姜伟认为,在“城区即景区,旅游即生活”新理念的引导下,城市家具设计彰显的是姑苏古城所独具的江南的、传统的内涵,与古城整体风貌契合,“无论是候车亭、路灯,还是坐凳、花箱,城市家具都是有温度的。每个来到古城的人,都可以从它们的细节上读懂城市的品位和特质。”
随着“城区即景区,旅游即生活”理念不断深入,边界不断拓展,古城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受益者,游客的脚步和思绪也在古城的常态生活空间中慢慢停留。双塔街道辖区内民居古宅、园林景点、历史胜迹星罗棋布,为“城区即景区”的打造提供了天然的优势。近年来,该街道不仅将竹辉路、十全街串联,打造“高定款”旅游精品线路,更通过综合整治、优化提升等途径,将皇废基、甫园、翠园湖等打造成居民家门口的微小“景区”。今年,依托“15分钟便民服务圈”打造契机,双塔街道开通专属巴士,让市民和游客在辖区各景点、休闲公园之间实现便捷出行。
虎丘街道坚持文化浸润、项目带动的主线,积极发挥资源禀赋,提升山塘街区品牌价值和溢出效应,努力还原“梦里水乡、枕河人家”的市井繁华图。近年来,街道持续实施街巷整治美化、山塘三期景观提升、山塘四期沿河亮化等系列工程,打造“山塘早点来”网红品牌,体现苏式生活典范,满足多元消费需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的创新拓展,推出文商旅融合的体验场景,借助沿街+沿河环境+文化的双提升,展示山塘街区传统风貌,加速形成老苏州缩影、吴文化窗口的代表之作。”高立说。
苏ICP备12032443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571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518
中小学作文投稿:苏州日报《沧浪》副刊投稿: 苏州日报小说版投稿:szrbsiaoshuo#163.com 姑苏晚报《怡园》副刊投稿:chuxinsz#126.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邮箱:jubao#subaonet.com本网举报电线新闻行风监督电话
相关文章
- 杭州淳安:墙里拆出来的40多块古牌匾遭遇保护困局
- 全力维护全省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
- 循迹晓讲:海底古沉船宝藏谁打捞就归谁?
- “我在玉皇山保护文物”:讲述一位文物保护队队员的20年义务保护史
- 广州黄埔穗东:保护历史建筑留住美丽乡愁
- 易地保护湖北派明清古建筑 30栋民居迁东湖(图)
- 保护古村落让乡村活出灵魂
- 安徽黟县创新传统村落保护工作 “古建”成文旅“香饽饽”
- 十大古建融合新潮说唱古今联动唱响国潮山西
- 泰安回忆|岱庙: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 宪章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 企业拆迁运用“信赖利益保护原则”获近2500w补偿款!
- 为文保修缮建言 促古宅重焕新颜
- 南昌斥资228万元规范村级基本农田保护标识牌
- 故宫古建怎么修:养心殿研究性保护修缮进入实施阶段
- 北京老城墙:梁思成夫妇要保郭沫若要拆中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 北京万寿寺八成古建筑获修缮首批展览有望10月开放
- 万州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综述
- 国家电网印发《绿色现代数智供应链发展行动方案》!
- 织密严惩涉文物犯罪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