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综述
万州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综述
万州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综述,古建保护出租,虚拟演播室主机,古建保护建模古建筑、古遗址,就是一座城市立体的历史书。万州是我市的文物大区,全区1170处不可移动文物记录了万州区的历史文脉,是承载历史、凝结乡愁、传承峡江古韵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万州采取多项得力措施让文物“活”起来,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座座留下岁月沧桑痕迹的文物古迹得到了修缮保护,让这些文物焕发新光彩、新魅力,向八方游客们述所着一个个精彩的万州历史故事。在垂柳成荫、远离城市喧嚣的柱山乡戈厂村,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文氏宗祠隐于此地。大气开阔的四合院布局、硬山式青瓦屋面配上精美雕刻的窗花木梁,一股古色古香的气息迎面扑来。看着这座“高颜值”的精美古建筑,你可能想不到它之前的样貌是多么的破败。“这座建筑之前年久失修,周围不仅杂草丛生,整个院落都多处严重破损,一些外围院墙都出现倒塌现象。”万州区文物管理所负责人介绍,文氏宗祠是文氏族人祭祀祖先和商议族内重要事务的场所,是明清时期‘湖广填四川’的产物,反映了当时文姓人口繁衍、家族兴旺的历史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为了有效保护这一文化遗产,柱山乡政府于2016年筹资从村民手中回购了祠堂的房屋产权。2017年,万州区将文氏宗祠纳入文物部门保护单位并安排专项资金近200万元,对其进行了保护修缮,以修旧如旧的修缮原则,让这一具有三峡地区传统宗祠建筑特点、维系文氏宗族血脉的优秀历史建筑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目前,柱山的文氏宗祠经过万州相关文物保护部门的修缮,柱山乡把这里作为乡村文化活动基地,开设新时代讲习所,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孝善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如今,每逢节假日,不少市民均会来此参观,让这座文化遗产活了起来。据了解,2002年—2021年,万州累计落实各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4600万元(不含天生城大遗址公园),实施不可移动文物修缮保护项目39个,修缮洄澜塔、陆安桥、太白岩石刻群、金黄甲大院、向氏民居、司南祠等48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利用前三峡、后三峡、国家文保专项等国家级资金2895万元,实施保护项目15个,修缮地面文物15处;利用市级资金1015万元,实施保护项目5个,修缮地面文物5处;利用区级资金690万元,实施保护项目19个,修缮地面文物28处。截至今年4月,万州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天生城、西山钟楼、瀼渡电厂,均不同程度实施过修缮保护;1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除谭家寨楼外,其余13处均已实施维修或考古发掘;115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中55处古建筑、近现代建筑、石刻及石窟寺需进行修缮保护,已完成38处;4处未定级文物点也进行了抢险排危或修缮保护。文物是历史变迁的见证,它以静态展示的方式讲述历史。近年来,万州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之下,通过文物保护修缮,让文物资源的展示利用方式也渐趋多元,与旅游、文博系统的相结合,多处修缮的文物“活”了起来。目前,万州48处已进行维修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中,新乡镇方家祠堂和柱山乡顺天寨产权为私有,目前利用状况为生活居住场所,尚未对外开放;丁家碉楼产权为集体,尚未对外开放;其余45处产权为国有。其中,45处国有产权不可移动文物中,洄澜塔、刘氏牌坊、岑公洞题刻、瀼渡字库塔、小周字库塔、库里申科烈士陵园、万县大轰炸白骨塔、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陆安桥、万县旧城墙、西山碑、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文氏宗祠、青云寨、柱山寨箭楼等15处已对外开放,利用形式以园区人文景观、公益性展览陈列、爱国主义教育场所为主,修缮后的文物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了较好的彰显。另外,天生城遗址规划建设天生城大遗址公园,项目已开工建设;何其芳故居已正在进行何其芳生平陈列和非遗展示;瀼渡电厂规划建设三峡水电博览园,项目已进入方案深化;刘江旧居、王氏宗祠、万县盐井人民公社旧址3处不可移动文物所在乡镇政府已有明确的陈列展览计划,待实施。3处桥梁文物修缮后也延续了原有交通功能。分别是普济桥、五间桥、迴龙桥,它们依然作为周边居民出行的主要通道,修缮后原有实用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维系着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由此“文物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文物的保护也离不开修复技术的支撑。为了补短板、强弱项,增强提高文物修复的技术,在今年1月,北京博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文物保护修复基地在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挂牌成立。这标志着,万州有了首个文物保护修复基地,万州的文物保护修复建设提高了一个新的水平,也是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保护修复工作新的里程碑。据了解,新成立的文物保护修复基地,不仅有利于当地文物的保护修复,还形成以万州当地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的文物保护网络;更有利于文物保护修复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以修复基地为依托,采取“师承制”“传、帮、代”等强化培训方法,注重培训与实践结合,传承与创新结合,提高修复人才专业技术,以此达到推动万州的文物保护工作向前迈进。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负责人表示,这项保护文物的新举措,可以充分利用国家顶级文物修复机构及其专家团队为万州培养奇缺的文物修复高技能人才,最终实现修复业绩共享、学术成果共享。三峡移民纪念馆将全力做好基地建设与运行的各项服务工作,将基地打造成为集文物修复、传承、交流、学术研究等于一体的多维度平台,为万州文博事业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物是一个地方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和重要载体,具有族群迁徙、村落发育的历史价值,人与自然、人与家族传统相处之道的科学价值,房屋营造技艺、构件雕刻技艺的艺术价值,依山傍水、青山常绿、山系完整的生态价值等。“如何持续加强万州文物的活化利用成为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难点。”万州区文物管理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除了进行文物的修缮保护外,还会深挖乡镇的文物资源,利用文物作为载体和媒介,推进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据了解,区文管所已经委托专业设计单位对亟待进行修缮的文物古建筑、近现代建筑制定了修缮保护方案,纳入文物保护储备项目库,这些项目均是散落在万州的乡间田野中,其中包括恒合乡五星村5组的余仲翘大院、普子乡碗厂村4组的干坝子民居群、罗田镇天生社区的永兴场44号民居、燕山乡泉水村3组的下房院子等。“修缮和活化利用好这些散落田野的文物建筑,对于当地来讲有许多好处。”负责人介绍,以恒合乡余仲翘大院为例,作为当地的优质文物资源,在今后进行修缮完成后的余仲翘大院,将恢复其历史面貌,重现古建筑的古朴、庄重。随后,此处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充分挖掘乡村历史、人文内涵,围绕该修缮的文物,开展丰富的农耕文化、宗亲文化体验等活动,让游客实景实地的感受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盘活文物资源,可有效带动乡村旅游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融合发展,助推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
相关文章
- 什么是数字化工厂?如何才能打造一个真正的数字化工厂
- 社会力量激活福建古建筑保护“一池春水”
- 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内有2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暴雨导致山西1763处古建筑受损:防水只能靠人工
- 交通安全如何管理?兰州交警等你提意见!
- 齐齐哈尔市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保护条例
- 合肥保存最完整古建筑之一 为江淮古民居代表 富丽堂皇却鲜为人知
- 友工有钱分享园区施工现场成品保护及标识样板
- 会议精彩发言摘录——杜启明:《气候变化与土遗址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
- 古建中国之卷杀 建筑理论小知识
- 西藏首个古建筑保护性改造的艺术空间揭幕
- 建文软件签约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再次领跑高校教学软件
- 数字化“旋涡”中加快非遗保护与教育
- 被《邪不压正》中的老北京感动霍建起:保护古建筑别让天坛、故宫孤零零!
- 上海历史建筑保护打出“组合拳” 累计公布优秀历史建筑1058处
- 走在烟台所城里回溯600年前的时光
- 好砖配“好师傅” 新明珠陶瓷入选2017全国贴砖大赛指定用砖
- 中外文保经验:古建筑需保护更需利用
- 红色文旅年华 李润德:故宫古建修缮的见证者
- 我在故宫做考古——徐海峰:紫禁城考古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