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保护

古建保护

荫余堂的故事——中国古宅在麻省

中国古建网2023-01-12古建保护古建筑修缮保护
控制保护古建筑,古建筑修缮保护,建筑赏析课程小结,荫余堂的故事——中国古宅在麻省,控制保护古建筑,古建筑修缮保护,建筑赏析课程小结你可以搭乘Newburyport/RockportLine北上40分钟,到达位于波士顿东北部的小城Salem

荫余堂的故事——中国古宅在麻省

荫余堂的故事——中国古宅在麻省,

  控制保护古建筑,古建筑修缮保护,建筑赏析课程小结你可以搭乘Newburyport/Rockport Line北上40分钟,到达位于波士顿东北部的小城Salem,去看看那里的Peabody Essex Museum。可能你永远都不会预料到,在遍布红砖的美国新英格兰,也可以看到一幢传统的中国徽派建筑。

  想要深入了解艺术史,你需要接触各种类型的话题,单单看一些绘画是远远不够的。荫余堂,作为中国外迁古建筑保护的孤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来讨论跨国、跨文化之间的文物保护,交流和研究。

  在我们的传统认知中,中国的文物和艺术品出现在外国博物馆中,多半都是来源于近代历史中强盗般的掳掠。然而,荫余堂这座于1996-2003年被发现和搬迁到麻省的清代徽派院落,却很好地体现了古代文物令人惊讶的前世今生。

  荫余堂是一座始建于清代18世纪晚期的宅邸,原先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五城镇。自18世纪以来,荫余堂已经历经了8代黄姓人的历史,然而,1978年之后这座老屋就不再有人居住。到了1985年,曾经居住在荫余堂中的黄姓族人也已经全部搬离了黄村。

  黄村的入口广告牌。在21世纪初期,很多徽州地区的村落开始发展旅游经济,建设和重建一些当地的文化遗迹。但是与此同时,一些真正的遗迹却被忽视和遭到了破坏——荫余堂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时间到了1996年。美国历史学家Nancy Berliner来到黄村,经村民介绍来到了早已破败、无人修葺的荫余堂。在当时,除了荫余堂之外,Berliner的团队总共考察了60多座传统院落,选出了6座候选保护建筑。这些建筑在当时都不是国家级保护单位也不是省级保护单位,甚至都不是县级保护单位。如果没有任何措施,在1996年等待它们的就只有村镇改造中的彻底推倒和破坏。

  荫余堂搬迁之后,在其原址上盖了一栋二层民居。在当地,很多村民都会选择推倒传统建筑,然后重新盖一座现代民房。这对于建筑文物的保护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照片来源:Han Li)

  于是,一项规模浩大的中国古建筑的美国“搬家”之旅就启动了。在拆卸之前,Berliner的团队拍摄了大量照片记录古屋中的样貌,同时也为各个房屋零件标号记录——这些都是为了荫余堂在来到麻省之后能够尽可能地以原貌被重新组合。1997年底,荫余堂离开了她200多年的故居,以40个集装箱的形式漂洋过海来到美国。

  在Salem,Peabody Essex Museum请来了来自徽州的传统工匠负责荫余堂的重新装配。从古宅的房屋结构到其中的琐碎生活零件——竹篮,墙上的贴纸,毛,照片等等——全部都还原并且“修旧如旧”。整个重建工作持续了7年之久,也耗费了近1.25亿美金,终于在2003年,荫余堂正式对大众开放。

  荫余堂的发现和保护故事发生在20多年前的中美两国。那个时候,我国在很多方面都缺乏保护古代建筑遗迹的意识和能力,许多珍贵的文物——特别是民间文物——都在持续流逝。我们或许在过去的10年间才逐步认识到修葺和保护大体量有型文物的重要性,《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优秀纪录片也时刻提醒着国民这些文物的重要性、脆弱性、以及修复它们的困难程度。

  如今,荫余堂的故事可能不太会再次发生。无论保护的如何完好,荫余堂也损失掉了一个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她的原址性以及她在自身地理位置上的独特性和文化意义。我们在Salem能够看到的始终是荫余堂的一个碎片,一个脱离了她原本“出生地”的碎片。

  与此同时,荫余堂也时刻提醒着我们保护中国古代建筑遗迹的重要性。相比于20多年前的漂洋过海,如今我们有能力,也有意识去保护当地古建,而在原址上“修旧如旧”要比类似荫余堂的整体打包搬迁容易得多。但是,即便到了今天我们也经常能够从新闻中看到古代建筑为了马路拓宽、商业区建设、或者城市形象提升而“让路”甚至彻底“牺牲”。每一个类似的案例都让人惋惜,同时也为荫余堂的特殊命运而感到幸运。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