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保护

古建保护

古建保护政府与民间可以“合谋”

中国古建网2022-12-28古建保护谁会保护古建筑
古建筑保护我方,谁会保护古建筑,古建筑保护修复,古建保护政府与民间可以“合谋”,古建筑保护我方,谁会保护古建筑,古建筑保护修复本报记者赵鹏2015年08月03日04:22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分享

古建保护政府与民间可以“合谋”

古建保护政府与民间可以“合谋”,

  古建筑保护我方,谁会保护古建筑,古建筑保护修复本报记者 赵 鹏2015年08月03日04:22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分享到...分享到人人分享到QQ空间

  衬衫、短裤、黑框眼镜,骑着自行车,淡淡的唇须才刚刚冒出嘴角,在很“潮”的外表下,薛纪天却有着一颗很“古”的心——他是福州老建筑团队的主要成员。这个团队,在短短的三四年时间里,渐渐发展成福建省内较大的致力于保护传统老建筑的志愿者组织。也正是伴随着他们的一举一动,那些正在消逝的老建筑、老物件,又一次勾起了很多人对于我们所居住城市、所经历变迁、所隐去历史的尘封记忆。

  薛纪天今年26岁,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2011年,还在上学的薛纪天迷上了城市老建筑。当年2月他建立了福州老建筑QQ群、9月又协助志同道合的伙伴创建福州老建筑百科网。借助互联网,立刻聚集起一批志同道合的网友。今年7月,这个群已超过900人,最老的已过古稀、最小的才刚上初二。

  疼痛不是来自于付出。在福州,除了国家文物普查所公布的文物外,这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富含众多本土文化、又有过中国近现代史中最早对外开放经历的城市中,还有着大量的没能被定义为文物的历史建筑、风貌建筑。它们是这座城市的发展历史中,饱含人文情愫、家族血脉、情感寄托、历史钩沉的文化符号。也正因为不是文物,要溯源其历史,只能到各种民间旧书中查证,为此,薛纪天仅在孔夫子旧书网就购买了2.6万多元的资料,堆满了他15平方米的小屋。

  疼痛有时来自于无奈。随着经济发展,10余年来,福州城市建设翻天覆地。一批批昨天还在使用的老建筑,第二天也许就因为某个城市改造项目荡然无存。2012年福州兴建火车南站配套的新城项目时,福州老建筑团队的志愿者们赶着去项目所在的胪雷村抢拍照片。可为了能多得些拆迁补偿款,还没等到拆迁,当地群众早已在自家古旧建筑中抢盖了一层又一层临时建筑。“最后因为要拆陈氏祠堂时,引发舆论关注,没拆成。但它周边还有好几栋明代建筑,更有价值,结果反倒被拆了。”

  真正的疼痛来自于无助和无力。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改变无法阻挡。老建筑团队更多的是希望“当无法改变时,能更多把这些老建筑、老物件,找个合适的地方保留下来。”2014年8月,福州历史街区上下杭片区及周边片区进入了改造时刻。其中有一座旧宅,曾是民初当地木帮商会旧址。更为珍贵的是,宅院内有一断碑,为1921年所立,上面刻着有关于捐建这个商会的情况和当时的国旗图形。拆迁在即,志愿者们多次找到当地文化、文物、博物馆等部门,建议他们如果一定要拆,就把这块断碑移走保留下来。结果石沉大海,志愿者们在网上提议自己筹资、自己来移。

  很快他们筹得6000多元,花费近4000元雇了9名工人不仅移走了断碑,而且还把周边延郡会馆的界碑、南禅寺遗留下的洗菜槽池等一批老物件全部抢救了出来。可一个月后,不少物件却被区博物馆运走了。运就运走吧,反正也是保留了。薛纪天拿着凭据想报销搬运费,结果对方却说:“你们把碑弄断了,区政府没有这项经费开支,报不了。”保护老物件的功劳没落下,还被污了个这种名声,薛纪天的心好凉。

  “相比其他部门,文化部门在面对保护和拆建的矛盾时,也很无力。”福州老建筑团队用4年时间搜集整理了福州片区1500多座老建筑资料上传至福州老建筑百科网,每每遇到政府要改造、建设时,多数只能找到文化部门提出他们的建议,可都没什么效果。于是他们转求当地媒体,“只要有让我们发声的机会,我们都尽量发出声音。”

  渐渐地,有些项目的拆建指挥部开始主动给薛纪天他们打电话,表示收到了他们的建议并邀请他们一起参与研究。2013年,烟台山片区征迁办将他们的建议转给规划编制单位,最终修改规划,增加了对4座历史建筑的保护;2015年4月,省政协召开全省文化遗产保护协商座谈会,薛纪天被邀请到会上发言;6月,当地规划部门公示了关于苍霞历史建筑群保护的规划草案征求意见,老建筑团队一口气提出了包括“适当恢复部分内河”“合理控制路面高程”等10条建议。

  “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历史文化记忆,希望我们的记忆不只是留在教科书、博物馆里,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依然能够听到、看到、摸到。”薛纪天说。

  人们在介绍自己城市的时候,总不忘追溯到几百,甚至上千年前的某一段历史。传说也好、史料也罢,能给人以最直观感受的,恐怕就是建筑,以及建筑中固态的物件和活态的生活。

  因各种原因,这些遗留下来的古老建筑,有的被列为文物,却还有很多没能进入文物名单,只能冠之以“历史建筑、风貌建筑”一类的名称。但它们依旧是承载一座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最佳见证。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城市建设翻天覆地,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同样是人们的愿景。然而不得不反思:当城市面貌越来越光鲜、现代,老建筑越来越少的时候,城市的文化历史也变得越来越模糊。

  勾不起乡愁的地方,不是真正的故乡;找不出遗迹的地方,也不会是文化的沃土。

  福州老建筑团队的出现,正是这种乡愁的具体表达。如同中国发展道路要由中国国情决定,中国文化发展也要以历史传统为根基。抹掉全部遗迹的现代化,注定只能是邯郸学步,既丢掉了过去,也融不进现代。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