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古建筑调查最新成果发布形成VR数据库
四川古建筑调查最新成果发布形成VR数据库
四川古建筑调查最新成果发布形成VR数据库,芮城古建筑保护,古建筑保护企业,古建筑保护招标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古建中心已上传83处古建筑VR数据,并形成“四川元明建筑”专题数据库
2月14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四川古建筑调查最新成果——14年来,该院古建中心系统科学地调查了川内古建筑100余座,采录并上传了83处古建筑VR数据,形成了“四川元明建筑”专题数据库,公众只需扫描数据库二维码,便可“走进”古建筑近距离观察和欣赏。此次调查还重新确认或修正了四川地区23处古建筑的修建年代,建立起四川地区适用的木构建筑断代标尺。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古建中心主任余书敏介绍,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中心便开始对四川古建进行踏查。迄今调查测绘过的古建筑已达100余座,并对其中87处建筑进行了三维激光扫描测绘、全景摄影和无人机航拍。
虚拟现实(VR)技术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一种虚拟展示方式。2016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成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并开始搭建VR文化遗产数据库。该学院当年就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古建中心合作,开始对四川地区的早期建筑进行VR全景摄影工作。
余书敏介绍,迄今为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古建中心一共上传了83处古建筑VR数据,并形成了“四川元明建筑”专题数据库。很多古建筑位于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有了VR数据专题数据库,古建爱好者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跳”进古建筑当中进行观察和欣赏。
该数据库既可为一般古建爱好者提供一个虚拟参观、游览古建筑的网络平台,也可为学术研究提供实物史料依据。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古建中心副主任蔡宇琨介绍,此次古建中心在田野调查中使用了红外相机,将红外摄影技术用于古建筑调查,在川内还是首次。“利用该技术,我们在眉山报恩寺大殿首次发现题记。”
眉山报恩寺大殿建于元代,因年代久远,构件上的墨迹和彩画早已模糊不清。调查人员利用红外相机对屋梁进行拍摄时,通过取景框,清晰地看到屋梁上出现黑色字迹,那正是通过红外线过滤的年代久远的毛笔字——题记显现出来了。
此后,古建中心专业人员陆续对省内其他几处早期古建筑进行红外摄影,也都在建筑构件表面发现了此前未曾注意到的文字信息。
2015年,古建中心专业技术人员赵元祥带着红外相机,再次到位于绵阳市盐亭县的花林寺大殿进行调查,拍摄到了大量的墨书题记。根据建筑形制、题记和碳十四测年结果,蔡宇琨、赵元祥二人在国内权威期刊《文物》上发表了《四川盐亭新发现的元代建筑花林寺大殿》,明确这座建筑的主体结构修建于元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比当时文物资料里公布的时间提早近300年。这也是国内首次发表的将红外摄影技术用于古建筑调查的学术报告。得益于古建中心的调查成果,花林寺大殿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本体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更好的保护。
蔡宇琨介绍,古建中心利用古建筑年代学和红外相机,重新确认和修正了包括花林寺大殿、青龙寺大殿在内的省内一批古建筑的建筑年代,这批建筑共23处。
“从上个世纪至今,我们对四川古建筑的调查和研究一直在进行,已有不少成果。”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蒋成介绍,21世纪初,古建筑的形制年代学和单体建筑断代方法有了一定的发展,并在华北地区修正了不少古建筑的年代判定。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古建中心也想将这种新的、科学的断代方法应用到四川古建筑研究保护中去,于是决定对四川现有的古代木结构建筑,尤其是年代偏早的木结构建筑进行一次尽可能全面的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一个四川地区适用的木构建筑断代标尺。
“在古建中心的数据库中,现已积累了一批年代确凿的标尺建筑,研究人员已经初步掌握了四川地区元代至清代早期的形制变化特点,对多处古建筑的年代做出了更加精确或不同于以往认识的新判断。”余书敏介绍,四川古建筑调查的首期成果《四川古建筑调查报告集》第一卷已经出版,预计今年将出版第二卷。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颜劲松表示,四川作为文物资源大省,建立古建筑(特别是早期建筑)的数据库意义重大。“古建中心坚持田野调查,不辞辛苦,勇于尝试新的科技手段,积累了大量的古建筑基础数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四川地区文物建筑的有效保护、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晓铃)
相关文章
- 近现代文物建筑能否异地保护
- 黄山市赴亳州参加全省城乡历史 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会议作经验交流
- 沁县文物旅游发展中心护国显济王庙保护修缮工程竞争性谈判公告
- 泉州手工水磨石地板砖
- 济南两家燃气企业提前完成58万根软管更换
- 保护好弥足珍贵的中国古建筑
- 临猗县文保中心召开文物保护业务培训会
- 千年古村焕生机保护古建筑保护
- 山东:聚焦“活起来” 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
- 返黔不报备、翻越防护装置绕道回家贵州这3人被依法查处!
- 古建油漆工证如何报考呢?有哪些条件呢?
- 做好古城保护“三篇文章”
- 徽派古建筑将有“身份证” 防止损毁流失(图)
- 建筑文化遗产活态保护著名专家理论与实践的新探索(上)
- 全国两会声音:代表委员热议古建保护与利用
- 央广网:跨省迁建、倒卖古宅 谁给古建筑装上了非法的“翅膀”?
- 为文保修缮建言 促古宅重焕新颜
- 落实保护工作别让更多“万安桥”毁于大火
- 广西崇左江州消防三个不放松紧盯三大类场所消防安全【3】
- 文物、古建筑应该如何保护修缮?这场讲座干货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