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城市风貌管理相关案例解读
城市更新|城市风貌管理相关案例解读
城市更新|城市风貌管理相关案例解读,古建筑保护法规,农村古建筑保护,传统农业文化研读西安历史,记述城市变迁;挖掘场所潜质,唤醒文化意识;着眼社区精神,倡导公众参与;关注街区更新,提升空间品质。旨在焕发大众的文化意识、参与意识、设计意识;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空间品质、生活品质。
上期对城市风貌管理相关概念进行普及,介绍了现阶段城市风貌管理的现实问题、重要抓手和有效路径。城市风貌管理一直是地方政府的工作重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作方法和管理路径,本文从中选择三个代表性城市进行解读。
上海为1986年国务院颁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经过近3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形成了“点—线—面”要素全覆盖和最严格的保护体系。目前已划定了中心城12片、郊区和浦东新区32片,总计44片历史文化风貌区,分二批公布了250处风貌保护街坊分类保护,确定了3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7条风貌保护道路、79条风貌保护河道。
1991年上海市政府颁布了中国第一部有关近代建筑保护的地方性政府法令《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管理办法》。
2002年7月,上海市人大通过了《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将立法范围由单个建筑或建筑群扩展至历史文化风貌区。
至今形成了以《历史风貌保护条例》《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和《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上海市城乡规划条例》《上海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为主要定位城市风貌法规的地方性保护传承法规体系。
1)分析—评估风貌价值:在现状踏勘调研的基础上,对历史要素进行梳理分析,包括风貌特征、建筑保留情况、建筑现状质量等方面;
2)判定—核心风貌价值:包括本地区的历史沿革、重大历史事件、人文典故等社会人文信息,以及历史肌理、历史景观、历史建筑等空间形态信息;
3)明确—保护要素:以整体保护为原则,明确构成风貌保护街坊形态的各项要素,可分为建筑与构筑物、空间格局、景观环境、非物质要素4大类;
4)导控—风貌导控核心:以人为本,传承与保护的核心是居民生活和交往的历史。不仅要保护散点分布的建筑,更要保护承载城市历史记忆的整体环境。
整治空间——街区可漫步:打破行政区划边界,实施全路段管理;打破公共区域红线内外的边界,实现全区域管理;
丰富景观——城市有温度:制定统一管理标准,落实绿化养护、道路保洁、滨水空间修而不饰,以既有生态为依据充分保护遗存,处处以人为本;
框定格局——建筑可阅读:城市更新要守得住历史记忆,记得住乡情乡愁,加强历史建筑外立面修缮、承重结构加固,整修建筑公共空间,维护给排水等基础设备。
作为自然山水和历史人文环境并存的城市,杭州为1982年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世纪90年代起,杭州先后对西湖、钱塘江、运河和西溪湿地周边持续开展景观保护和控制研究,形成了较完整的工作框架。
至2025年,浙江全省首批城乡风貌样板区试点建设名单,杭州共计37个风貌区上榜,处全省首位,其中城市新区类样板区14个、传统风貌区类样板区5个、特色产业区类样板区7个、县域风貌样板区11个。
2007年杭州市政府城市管理办公室、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印发的《杭州市城市容貌规范》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建(构)筑物进行了初步规定。
2016年《关于加强杭州市城市特色风貌和建筑景观管理的指导意见》出台,意见划定9个城区的重点地区,制定了相应重点地区规划管理方案。
2021年前后发布《杭州市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关于进一步加强杭州市城市特色和建筑景观管理的指导意见》,意味着杭州风貌整治提升行动工作将进入全面实行新阶段。
目前,杭州城市风貌《实施方案》与长三角区域战略规划、杭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及各类风貌导控规划等相衔接,总体定位注重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融合,以保护整体风貌格局,提升城乡风貌的和谐性、整体性和系统性为城乡风貌整治提升的出发点。
1)从构建大遗产区、组织文化景观网络、提炼人文骨架的文化角度,突出“依山傍水、显山露水、望山见水”风貌保护总体要求;
2)加强重点风貌地区管控,提炼出“杭州三廊串多片,五图展画卷,双核映水岸”的城市风貌结构;
3) 营造“山水文”格局,“山”是背景、“水”是脉络、“文”是灵魂。杭州市总体城市设计保持并延续“三面云山一面城”历史风貌;
4)构建三维城市管理“一张图”和城市设计工作平台,通过合理规则的建立,实现杭州城市风貌特色的保护和延续。
抓手——统筹融合:以城市风貌特色为抓手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获得创新发展的持久动力;
路径——因地制宜:以物质空间营造为手段促进环境的诗意栖居,获得美好生活的幸福感悟;
宗旨——以人为本: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人文脉络保护为宗旨促进精神的凝练提升,获得集体记忆的传承发扬。
武汉为国务院1986年颁布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同时又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包含了三大古城历史风貌区——武昌古城、汉阳古城、汉口历史风貌区。2004年公布16片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先后4批确定了124处优秀历史建筑,其中,传统里份就占了20处。
2019年5月22日,市政府公布了第十二批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目录,其中包括一级保护历史建筑5个,二级保护历史建筑11个。武汉的“旧”与“新”在这里碰撞,不仅让古城的面貌得以焕新,也让城市焕发出别样的魅力... ...
2004年4月实施《武汉市旧城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确定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等4大历史风貌区、16片历史文化街区;
2014年,《湖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14-2030年)》颁布实施;
2021年9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武汉市新城区(开发区)建筑色彩规划指引》
至今形成了以《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年)》《武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武汉市新城区(开发区)建筑色彩规划指引》《武汉市主城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体系规划》为主的地方性保护传承体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结合武汉城市形象定位,以“华夏汉派、江风湖韵、包容创新”为总体定位。
1)风格定位——“华夏汉派、江风湖韵、包容创新”:划分为历史文化片及重点发展片,整体把控,塑造特色城市意象;
2)突出特点——拒绝平庸,引进大师作品,点亮重点区域:按照规划,武汉市将按照三大类型对武汉市新建建筑文化属性进行指引;
3)色彩搭配——发布城市色彩总体定位:对少量因违法搭建、立面装修改造形成的城市“噪色”等问题,进一步加以规范;
4)细节精修——三年内对954处微型公共空间改造提升:对位于城市重要干道、节点地区打造为供市民开放使用的各类公共空间;
5)气质提升——街道全要素设计,打造以人为本品质街道:通过对街道空间、临街建筑立面等要素的统筹设计,践行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强调整体保护:静态保护与主动利用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旧城有机更新和整体功能提升;
还原历史原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相结合的定位和保护方式;
功能置换、风貌重造:划定五片历史文化街区和五片历史地段,从3个方面19项指标综合评价;
实现精细化保护:通过普查建库工作建立历史文化风貌街区资料档案,提升精细化保护水平。
“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伊利尔.沙里宁。一个城市的风貌不只是城市风光,还可以从中看出这个城市特有的传统文化、现代风情、经济发展状况,更能体现一个城市的精、气、神。城市风貌管理是建立在城市文化认知上的持续性引导和适宜性管控,需要深入理解城市自身的历史特征、风土民情、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并在求真、从善、尚美的价值引导下达成城市空间环境与自然及人文环境的和谐。
3.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2021年
4.林林.基于历史城区视角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新常态[J].城市规划学刊,2016年
5.朱子瑜:塑造城市建筑风貌特色 提升城市风貌管理水平[J].中国建设报,2020年
6.王然,姜晶晶.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上海是怎么做的?[E].2019年
7.毕书卉,黄文柳,杨毅栋.城市风貌景观管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杭州总体城市设计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18年
8.武汉市主城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体系规划:16片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基本情况.[E].武汉地理.2019年
相关文章
- 【黄山】抢救千幢濒危古建 平均每幢需1305万元_楼市资讯
- 寺庙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科普知识
- 历史古迹需保护山艺古建筑保护
- 一场大火再次敲响文物保护警钟……
-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
- 保护古建筑 关注人文精神
- 香港历史建筑的保育与活化
- 历史村落焕生机显活力 大堰古建老宅“活态保护”续乡愁
- 昆明出台方案保护传统村落和建筑风貌
- 山西正在破解古建保护“瓶颈”……
- 高价插座竟是设备 武汉警方破获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案
-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让文物和文化资源焕发新时代风采
- 山西暴雨致多处古建筑受损文物保护难题何解?
- 全力维护全省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
- “民生议事堂”话“浙里办” 让数字化走进百姓生活
- 镜头瞄准古建筑保护者 《指尖上的梦幻2》花絮曝光
- 维也纳工业大学开发立体光刻3D打印新树脂材料可仿象牙完成古建修复
- 市属公园中文物古建修缮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谬误
- 建文软件签约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再次领跑高校教学软件
- 国家文物局推介文物建筑保护利用典型案例 泉州府文庙保护利用案例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