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筑设计

古建筑设计

解放前后及文革期间对故宫的保护和修缮

中国古建网2023-11-07古建筑设计大理古建彩绘
现代古建彩绘,大理古建彩绘,做古建彩绘,解放前后及文革期间对故宫的保护和修缮,现代古建彩绘,大理古建彩绘,做古建彩绘北京紫禁城,今称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最宏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

解放前后及文革期间对故宫的保护和修缮

解放前后及文革期间对故宫的保护和修缮,

  现代古建彩绘,大理古建彩绘,做古建彩绘北京紫禁城,今称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最宏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永乐十八年(1420年)基本建成之后,到1911年,有24个皇帝在此临朝统治。

  1912年清帝溥仪退位后,按照《清室优待条件》,尊号保留不废,居紫禁城后半部分(乾清门以里,包括乾清宫、坤宁宫、御花园等),紫禁城前半部分被辟为古物陈列所。在溥仪等人居住的部分就是一个小朝廷,仍享君主之礼,但设施也有不少的损坏,最明显的就是各宫门的门槛都被溥仪锯掉,以方便其骑自行车玩耍。宫内所藏宝物,更有许多被盗被毁。

  1924年11月,溥仪被冯玉祥国民军逐出故宫后,1925年10月10日成立了故宫博物院。但由于时局动荡、经费紧张,对故宫的保护难以做到面面俱到,文物被盗丢失等现象屡禁不绝。到了抗战时期,故宫再次遭遇浩劫,消防用的大铜缸都有不少被运往天津去冶炼屠杀中国人的武器。

  1949年1月,在平津战役如火如荼之际,为了保护北平文化古迹,专门指示:“……必须做出精密计划,力求避免破坏故宫、大学及其他著名而有重大价值的文化古迹。即使占领北平延长许多时间,也要耐心地这样做……对于城区各部分要有精密的调查,哪些地方可以攻击,哪些地方不能攻击,绘图立说,人手一份,当做一项纪律去执行……。

  在积极筹备围歼平津守敌的同时,找到位于城郊清华大学的梁思成家中,请他在地图上标出北平城内外及准备南下途中的重要文物古迹所在,重点就是故宫。这份有标记的地图随后被发至各部队严加注意,成为以后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选择的目标。

  解放后,故宫被及时妥善的接收,但此时的故宫由于长期无人修理,早已不是原本富丽堂皇的样子。内部杂草丛生,部分房屋失修漏雨,有的墙上和屋上竟长出了数十年的老树。后来,为了清运故宫内自清末就存留下来的垃圾和杂草,仅清运出的垃圾和渣土就达25万立方米,直至1952年底清理工作才完全结束。

  直到1961年3月,故宫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对故宫古建筑的修缮一直没有停止过,其中较大的工程有1955年对端门的修缮;1956年对西北角楼的修缮;从1956年起,陆续为故宫高大建筑物设计并安装了防雷装置;1957年对武英殿进行修缮;1959年做太和门及前三殿的油饰彩画工程;1960年进行东北角楼的修缮工程等等。

  据统计,从1953年到1966年“”前,故宫的大小维修工程达100多项,更大面积的古建筑保养工作也在同时进行。为了保证古建筑维护的施工质量,故宫还组建了专门的施工队伍,成立了修建处和建筑研究室,确定了“全面规划,逐步实施”,“着重保养,重点修缮”,“近期计划和长远规划结合”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方针。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故宫在一些人眼中成了封建皇权的象征,成了破四旧的对象。1966年8月18日,就在、在广场第一次接见的那天晚上,周恩来得知一伙准备第二天冲入故宫去造反,立即作出了关闭故宫的决定。

  当天深夜,故宫博物院的几扇大门紧急封闭,北京卫戍区奉命派出一个营的部队前去守护。第二天一早,一队队齐集神武门下,大叫“破除四旧”,“开门!开门!”故宫工作人员按照周恩来的指示,一方面拒不开门,一方面加以劝说。

  门外的“小将”最后见没有冲入的可能,只好呼喊了一阵口号离去。从此故宫大门一闭就有5年之久,直到1971年7月5日才重新开放。在许多地方名胜古迹惨遭破坏的时候,故宫在周恩来等领导人的关心和干预下,得以幸免,没有落到曲阜孔庙那样的结局。

  在此期间,故宫有的地方还进行了一些局部修缮,如1972年,中央拨出巨款,解决了故宫热力供应问题,还完成了前三殿、后三宫等重点区域殿宇的油饰工程;1974年4月,国务院又批准了《故宫博物院五年修缮计划》,使故宫及其收藏得到了有效保护。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