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筑设计

古建筑设计

为古建筑注入现代之魂

中国古建网2022-11-29古建筑设计北京古建筑绘图
古建大门手绘,北京古建筑绘图,古建手工彩绘,为古建筑注入现代之魂,古建大门手绘,北京古建筑绘图,古建手工彩绘,从黄浦江边的美丽上海悦榕庄,到把一群古建筑打造成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中心,完成了他在古建筑创新再利用的探索与实践的又一次

为古建筑注入现代之魂

为古建筑注入现代之魂,

  古建大门手绘,北京古建筑绘图,古建手工彩绘,从黄浦江边的美丽上海悦榕庄,到把一群古建筑打造成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中心,完成了他在古建筑创新再利用的探索与实践的又一次跨越。他的下一个目标,将是江南著名水乡古镇朱家角。

  “黔元傩”内有200多年历史的英华楼,外观的重新设计体现了李建忠的独特创意

  十多年前,因为著名贵州餐厅黔香阁的采访在上海结识了这家独特餐厅背后的主人一中国十大收藏家之一的李建忠。这位对中国古建筑达到了几乎痴迷程度的上海人告诉我,他跑遍了大江南北,足迹遍及9省100多个县,迄今为止,李建忠收藏的古建筑数量已多达200多栋,其中绝大部分经过完整记录、精确编号和专业拆卸后存放在位于上海黄浦江畔的库房里。当时令我好奇的是:这位收藏大家、古建筑再应用专家将如何让这些具有相当高历史和艺术价值的百年老宅重获新生?

  2000年,李建忠在上海虹桥地区把一栋他在安徽收来、体现徽派建筑精致木雕工艺的古宅创造性地解构重建,将其规划为专供中外专家研究“古建再生”的实验基地。这栋建筑在重建过程中,根据现代生活方式的需求,对古建筑增加了补充室内采光的窗户,彩绘玻璃的使用让原本色调比较单一素雅的室内空间不再显得那么沉闷,两进的天井部分加盖了玻璃天窗,不仅避免了雨天湿气的入侵,也保留了必要的自然光照。这种在古建筑原有结构布局中,重塑中华美学生活的方式,为李建忠之后继续一步步将仓库里的“宝贝们”赋予新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也体现了自开始古建筑收藏以来,李建忠对历史建筑如何进行“应用性收藏”和“开发性保护”的长期思考。

  李建忠对中国古建筑再应用的实践可以说是经历了四个阶段的跨越式发展:从迄今为止全球体量最大且最早以中国古建筑为主体的现代商业综合体一黄浦江畔的“美丽上海悦榕庄”,到上海浦东地标性建筑一卓美亚喜玛拉雅酒店大堂内的古戏台(与著名建筑大师矶崎新共同创意的一个新概念作品),再到2010年与上海世博会合作,以九幢精美绝伦、风格迥异的古建筑搭建了“运河城曲”主题展区,还原了明清时期大运河两岸的城市风貌;三年后,李建忠把三栋清代建筑整体性“搬迁”到了距离上海约2,000公里的西南腹地城市一贵州省会贵阳,打造了独一无二的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沉浸式全息体验中心一黔元傩。

  迄今为止,李建忠收藏的古建筑数量已达200多栋,专业拆卸后存放在位于上海黄浦江畔的库房里。

  桢檟阁被李建忠改建成一个沉浸式体验贵州非遗美食、民俗文化和地方表演的场所

  李建忠与贵州结缘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当时,6岁的他随支黔的父母从上海来到了贵阳“落户”,在那里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直到19岁去了云南当兵。他强烈的“贵州情结”可以从他对贵州当地的文化、历史、民俗和美食的钟情里看出,这也正是促成他于2001年在上海创办了第一家黔香阁餐厅的原因。能说上一口地道贵阳线多年一直频繁入黔,与贵州保持着紧密的关系。2012年启动的大型政府旅游开发项目“多彩贵州城”向李建忠发出了邀请,请他在距离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仅十几分钟车程的“多彩贵州城”毗邻的香樟园内用他收藏的古宅来打造一个全新概念的文创旅游项目。于是,机缘巧合促成了“黔元傩”。

  “我这个项目是希望做到增强贵州人的文化自信,让外地人对贵州刮目相看,”李建忠在介绍自己创办“黔元傩”的初衷时这样解释道:“贵州并不是像人们过去认识和理解的那样一‘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是一个缺少文化的南蛮之地,其实并不是这样一个概念。”于是,对贵州的历史、人文、民俗和美食等都已能如数家珍的李建忠,决定利用他收藏的古宅来深度挖掘和创意呈现。

  李建忠在古建筑再应用领域的成功,其本质是对人文的积淀,对艺术的理解,对跨界的游刃有余......任何形式上的复制,都无法得其精髓与要领。首先,从200多栋历史建筑的珍藏中挑选哪几栋,李建忠的思路非常明确:“我们的收藏,必须是极品、精品、绝品,必须兼顾人文价值与艺术收藏的并重。同时,我们的能力和精力更多的是体现在古建筑的再应用上面。”

  2014年初夏正式完工的“黔元傩”所包含的三栋具有典型徽派建筑风格的清代古宅,每一栋都是一部与黔文化有着颇深渊源的历史篇章。这些建筑背后的历史与人物必须与贵州有关。是否有丰富的人文故事以及古宅的拥有者在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力,是李建忠收藏古建筑的选择标准之一。

  英华楼这栋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古宅,曾是晚清著名外交家和散文家黎庶昌位于江苏吴江的一栋私宅。祖籍贵州遵义的黎庶昌是一位黔中著名的墨客,也是贵州文化史上的奇迹“沙滩文化”三杰之一,曾国藩四大弟子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位,门楣上的“英华钟秀”四字即出自其师曾国藩之手,英华楼的名字也由此而来。据说当时黎庶昌花重金买下此楼后进行了重修,这栋雕花楼的木雕、石雕和砖雕都达到了当时建筑工艺的最高水准。位于英华楼右侧的桢檟阁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曾是广东布政使丁体常的公署,他不仅为官颇有作为,也工书善画,其父是曾任山东巡抚和四川总督的贵州织金人丁宝桢,是一位敢于担当的晚清名臣,曾被曾国藩称为“豪杰士”。桢檟阁的门额上是康熙御笔所题的“厚德载福”四字。位于英华楼另一侧的都统楼建于康熙七年(1668年),这栋建筑曾是清军副都统谷丰的夫人晏卿一宋朝一代词宗晏殊之后代的琴房,原址位于江西。武艺高强的谷丰是贵州习水人,曾在与吴三桂的作战中屡建战功。这栋古宅所用木料精良,尤其是木雕鱼龙和双重卷棚都极有霸气。

  站在以陈列和展示贵州历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功能的英华楼里,李建忠指着大厅中悬挂着的一位位创造和影响中国历史的贵州名人介绍感叹道。“贵州的人文历史和贵州美好山川值得被更多的人所了解。”这些名人包括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张之洞、学者王阳明、晚清维新派代表李瑞棻、诗人周渔璜、“沙滩文化”三杰中的另两位一郑珍与莫友芝。在筹备“黔元傩”这个项目的过程中,李建忠把这些名人的历史都仔细地梳理了出来,作为英华楼展示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

  “黔元傩”的一个核心内容是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呈现与体验。因此,它有着另外一个更体现其功能的名字—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由于地处中国西南腹地,贵州省居住着除汉族以外的49个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比例超过了三分之一,其少数名族的数量仅次于云南。多民族的文化与历史给贵州留下了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黔元傩”所呈现的20多项贵州非遗项目,就是李建忠从近600项贵州非遗目录里精挑细选出来的。“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吃得到、闻得出,”这是李建忠选择非遗内容的一个标准,他希望达到的目的是:“要让你来感受和体验。”因此,被挑选出来后加以整理和创意性呈现的贵州非遗项目极具多样性,可以说是全方位涵盖了音乐、舞蹈、服饰、美食和家居等各个领域。而“感受”与“体验”,决定了李建忠和他的团队需要以突破性的创新思维来策划和设计“黔元傩”这一看似非常“传统”的项目。

  在英华楼,我们可以从不少细节看到在室内装潢设计领域有着30多年丰富经验的李建忠,如何巧妙地将贵州非遗项目借助高科技的手段与摩登的审美,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和空间效果。底楼厅堂四角分别竖立着四组类似门幅大小的玻璃,以3D像素移位技术分别呈现了贵州非遗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四项内容—苗绣百鸟衣、苗族银饰压领、傩戏面具和贵州铜鼓。细节的放大、高像素的摄影、玻璃的通透,让这几样早已为人们熟知的物件呈现令人出乎意料的美感。抬起头,我看到了大厅里悬挂着两盏硕大的球形银制吊灯,其摩登的造型与金属的光泽,与古朴素雅的画梁雕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李建忠告诉我们,这是从苗族银器头饰的工艺和设计中获得灵感设计的,构成吊顶外壳的上千片圆形银饰都是采用了苗族传统银器工艺手工打造的,耗费工时之巨非常人所能想象。“这都是我们自己扎的,”李建忠自豪地说道,“我不希望看到在建材市场能买到的东西,这里每一件东西都是你在建材市场看不到的。”当我们在桢檟阁内体验由十二道贵州非遗菜肴和一台精心编排的现代傩戏组成的五感盛宴时,看到每一位客人的餐位上都摆着这一华丽苗族头饰的原型。

  李建忠想做的就是“首创”。以这样的方式和形式来做一个文旅商业项目,把贵州的历史文化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去呈现,这在国内的确是前所未有。

  在“黔元傩”,不少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被李建忠非常巧妙而不经意地融入了诸多设计细节里。比如在香樟园大门入口处的墙上,在大书法家范曾题写的“黔元傩”三个字边上,能看到比甲骨文还古老的“水文”,这一古朴的文字是水族用来书写他们经典“水文”的文字;走进大门,沿着通向三栋古宅的一条长道旁整齐地排列着九尊半人高的贵州铜鼓,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古老图纹;餐桌上每一位客人面前的那份精美菜单,则是由起源于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的古法皮纸制成,据说故宫博物院的古字画用的就是古法皮纸。

  在李建忠眼中,贵州非遗名录里的不少项目,其独特的艺术性还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认识,它们的商业价值也有待开发。比如拥有600多年发展历史中国十大名陶之一——牙舟陶和源自贵州台江施洞苗族的“破线根来绣)。国际奢侈品牌对苗绣的认可,让李建忠对此更有信心。2011年,爱马仕旗下所属的“上下”品牌与贵州太阳鼓苗侗族服饰博物馆建立了合作关系,将来自黔东南州不同苗乡侗寨民族妇女的手工刺绣精品用于“上下”的产品中。

  被重建成一个沉浸式体验美食、文化和表演剧场的桢檟阁,可以说是“黔元傩”项目中最体现李建忠大胆创意和古建筑再利用超前理念的部分。古宅中庭的中央摆着一张可同时容纳36人用餐的长桌,餐桌上方的梁柱上挂放了24台高清专业投影机,餐桌周围的梁柱之间设有20块升降式幕布和立体环绕音响。

  当我们在逐道品尝一整套精心设计和烹制的贵州非遗菜肴的同时,通过投影仪投射在幕布上的影片,随着菜单编排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篇章,用电影艺术的叙事手法娓娓道来12道菜肴每一道背后的历史与民俗故事。穿插于每两道菜间隙的,是对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和自然名胜的介绍,其中也包括了不少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传说。比如在第一篇章“春”的部分就有一段苗族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

  贵州德江的傩戏,也正是李建忠在贵阳独创的这个非遗体验项目的灵感源头,因此项目的名字里少不了这个“傩”字。“‘黔元傩’里的‘元’字就是‘首创’,‘元’字的原意就是‘第一’,”李建忠在回忆“黔元傩”三个字的由来时说道,他想做的就是“首创”。以这样的方式和形式来做一个文旅商业项目,把贵州的历史文化用这样一种全新的方式去呈现,这在国内的确是前所未有。

  据说,曾有一位上海的政府官员在贵阳参观和体验了“黔元傩”后,带着有些羡慕又有些惋惜的口吻对李建忠感叹道:“这个项目要是能在上海落户,其影响力将难以估量。”

  从上海的黔香阁,到贵阳的黔元傩,收藏家李建忠对于中国传统古建筑的开创性利用在不断升级,其影响力也从一座城市、一个省,扩散到乃至全国,甚至海外。在独家专访中,他透露继“黔元傩”之后的一个大项目将落户在上海青浦的千年水乡朱家角,他所热爱的“古建再生”事业也将随之迈入第五个“新阶段”,这可能是一个目前仍无法用文字描述的超前构想,一个诠释“新生活方式、新度假体验、新人文鉴赏”的多元艺术综合体。

  在被李建忠规模惊人的古建筑收藏打动后,目前,日本著名建筑大师隈研吾已基本完成了这个项目的设计。谈起这个项目,李建忠颇为兴奋:“没人比隈研吾更合适了,他设计过酒店、博物馆、奢侈品商店......甚至奥运场馆,我相信他的设计能很好衔接传统与现代、建筑与环境。”项目施工于今年8月才刚刚起步,这将会是继谭盾的水乐堂、张军的牡丹亭之后,又一个为水乡朱家角赢得世界关注的文化项目,也将是李建忠又一次的梦想实现。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