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筑设计

古建筑设计

潮汕古建筑物简介斗拱古建彩绘

中国古建网2023-05-08古建筑设计古建筑梁彩绘
斗拱古建彩绘,古建筑梁彩绘,古建横梁绘画,潮汕古建筑物简介斗拱古建彩绘,斗拱古建彩绘,古建筑梁彩绘,古建横梁绘画潮汕的建筑艺术颇具特色。承袭历朝建筑形式,推陈出新,古朴典雅。以巨木、贝灰、岩石、陶瓷等为材料,有防热、防风、防湿、防寇

潮汕古建筑物简介斗拱古建彩绘

潮汕古建筑物简介斗拱古建彩绘,

  斗拱古建彩绘,古建筑梁彩绘,古建横梁绘画潮汕的建筑艺术颇具特色。承袭历朝建筑形式,推陈出新,古朴典雅。以巨木、贝灰、岩石、陶瓷等为材料,有防热、防风、防湿、防寇的功能,并突出南方木雕、石雕精致艺术品作为建筑物构件或装饰,美观巩固。唐宋建筑历经改建,仅存基础或构件,明代以后,则有些保存整体。

  【潮州广济门城楼】在潮州市东城垣东门之上,面临韩江,直对广济桥。明潮洪武三年(1370)建。系宫殿式建筑,灰、沙、砖、石、木、瓦结构。分三层,各层皆五开间。鼓磴式柱础,抬梁式屋架,桁数较密。底层檐下拱头有木雕装饰,屋面为歇山顶形式,四面重檐,铺琉璃瓦,顶层栋脊两端饰卷草图案。原楼内雕栏画栋,因历代修葺改建,今佚。全楼仍保留明代宫殿建筑形式。

  【揭阳进贤门城楼】在揭阳榕城镇新兴路口。进贤门是县城第五个城门,可通抵县学宫,故名。城楼是全城更楼之一。明天启三年(1623)六月落成。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重建。民国26年(1937)建环城马路,城墙毁,残楼尤存。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修复原貌。城楼高20米,宽19米,门深8米。1985年在城楼前置石狮2只,围以花圃。

  【古巷象埔寨】在潮州古巷镇古一乡。寨方形,宽162.4米,深154.4米。总面积约1.9万平方米。有“三街六巷七十二座厝,座座格局不相同”之说,寨内四通八达。石拱寨门匾额“象埔寨”,上款:“壬戍之秋”,下款:“颖川群立”。寨规模浩大,布局合理,保存宋、明、清年代建筑风格,其中陈氏大宗祠有宋代建筑特点。

  【普宁县衙】在普宁洪阳镇。明万历三年(1575)知县刘钝卜营建县城于厚屿,同时在此建衙署,后经多次修葺扩建,至民国时期还沿用为县政府。县衙主体系三进九厅式建筑物,系清代所建,风格庄重朴素。

  【三饶道韵楼古寨】在饶平三饶镇南联村。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系八角形古堡式楼寨,土木结构,周长328米,内围周长135米。面积约1600平方米。三进堂屋式,后进三层楼高11.5米。寨内56屋门,门门不相对。建筑规模壮观。

  【惠来石寨】在惠来城东3.5公里处。明万历年间建。花岗岩巨石垒筑,墙围高3.5米,寨后有了望台,寨内一直街三横巷,有石井一口。

  【尚书寨】在潮州铁铺镇尚书村。明末清初建,寨内有清顺治九年(1652)石碑一块。寨圆形,居民近百户。建筑规整、匀称。

  【葵潭葫芦寨】在惠来葵潭东1.5公里处。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建。墙高一丈二尺,周一百二十丈。

  【官塘长远楼】在潮州官塘镇象山村。清康熙五十四年建(1715)系圆形楼寨,直径56米,房28间,二层楼式。寨中心有族人公厅。

  【磷溪世德寨】在潮州市磷溪镇溪口八村。圆形,直径40米,墙高7.2米,房24间,大门有“世德寨”匾额,落款:“雍正十年岁次壬子仲秋谷旦”。

  【隆都永宁寨】在澄海隆都镇前美村。清雍正十年(1732)建。寨正方形,墙高8米,寨外有沟渠,构成水乡特点。寨保存完好。

  【磷溪保定楼】在潮州磷溪镇岗湖乡。清乾隆七年(1742)建。寨圆形,直径56米,房8间。

  【官塘仪凤楼】在潮州官塘镇奕东村。清乾隆十三年(1748)建。寨圆形,直径47米,墙高7米,房24间,二层楼式。

  【三饶里秀楼】在饶平三饶镇。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建。寨圆形,外周长183.6米,内周长73.5米,贝灰结构。为二进三层楼,高崐10.75米,深18.5米,共有房32间。

  【铁铺八角楼】在潮州铁铺镇八角楼村。据寨居民称,建于清嘉庆年间。系八角形,三进楼寨,共有房27间。寨门处立有清光绪三年(1877)的寨规碑记。

  【饶平东山墟】在饶平东山镇。始创于明朝。原有商店30多间,每日有来往运货的竹筏近百只。逢一、四、七为墟日,有柴炭墟之称。

  【葵潭牛皮寮墟】在惠来葵潭镇五十三坎桥处,也称葵潭墟。明清时一、四、七为墟日,有布、米、缶、薪、菜等街。

  【西胪乌岩石桥】在潮阳西胪镇乌岩寺前。系石板筑成,基本完好。明林大春《潮阳县志》载:“唐大颠曾居乌岩寺,筑石梁架两山之间,高数丈。

  【贵屿桥】在潮阳贵屿镇华美村与南安村交界。《潮阳县志》载:贵屿桥始建于北宋大观二年(1108),南宋隆兴二年(1164)重建。现桥面扩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长10米,宽3.8米。

  【和平桥】在潮阳练江下游和平镇。始建于宋宣和二年(1120)。相传宋大峰禅师首建桥16孔,乡人蔡贡续建2孔,全长30余丈。原为石木结构,民国18年(1929)改建成公路桥。1982年在北面加建的和平大桥,旧桥不再作公路桥用。

  【潮州广济桥】在潮州市区东门外韩江上。原名济川桥,相传韩湘子曾在桥畔书刻“洪水止此”石碑,故又称湘子桥。宋乾道六年(1170)潮州知军州事曾汪倡建,历50多年而成,名济川桥。系一座梁桥和浮桥并存的平桥,久圮。明宣德十年(1435),知府王源集资重修,易名广济桥。桥全长545.3米,分3段,东梁桥13墩,西梁桥19墩,中段造舟24只为浮梁,全桥面上立亭阁24座。明弘治年间桥复圮于水,重修时增筑西梁1墩,减少浮桥6舟,重建亭阁20间,故有“十八梭船廿四洲”之称。明崇祯十一年(1638),桥遭大火,石梁折,亭阁烬,梭船焚。清雍正二年(1724)知州张自谦主持重修,铸牛列镇浮桥东西两墩,该桥历代较大修葺活动有24次以上。1958年4月因交通需要进行改建,加固旧桥墩,新架19孔预制钢筋混凝土丁形梁,改去浮桥,增建3孔钢桁架及2个高桩承台式桥墩,作为公路桥。1976年12月将桥面7米拓宽为11米。

  【凤塘万里桥】在潮州市凤塘镇东龙村前。旧名李浦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清光绪六年(1880)重建。桥有4墩5孔,长42米,宽2.5米。

  【莲下雕刀桥】在澄海莲下镇槐泽村与槐东村交界处。南宋年间建。系5米长0.5米宽的花岗岩石桥,因形似雕刀,故名。

  【彩塘仙济桥】在潮州市彩塘镇乐村王公宫前。元至大二年(1309)建,明万历四十年(1612)重修。桥4墩3孔,长26.4米,宽1.5米。

  【惠来武宁石桥】在惠来县周田镇东武宁村附近。元至元五年(1339)僧竹林建。桥长19.5米,宽2.9米,由花岗岩石板筑成。

  【惠来公墟石桥】在惠来华湖镇东福村南,明成化十三年(1477)建。桥13墩,长82米,宽1.6米。

  【惠来虎头山石桥】在惠来虎头山之东。明成化十三年(1477)建。桥长16.7米,宽1.31米,花岗岩石板构筑。石桥为古道通衢,从潮州经潮阳出葵阳门至广州,正走此道。

  【金石神仙桥】在潮州金石镇辜厝村鸟巢铺。明嘉靖十一年(1532)建。石桥长约13米,宽1.7米。有“神仙桥”碑记,可辨“嘉靖壬辰春三月……”字样。

  【登塘永平桥】在潮州市登塘镇枫树员村神头宫前。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建。碑记刻“乾隆三十二年岁次丁亥十二月吉旦立”。石桥长约6.2米,宽1.7米。

  【冠山跃龙桥】在澄海上华镇冠山村北。明崇祯十一年(1638)建。为5拱石桥,长80米。桥西有“接龙桥”碑刻。桥东有碑亭,碑记末刻“大明崇贞十一年辛已谷旦立”(碑有误,辛已为崇祯十四年)。

  【华湖市上下桥】又名马溪桥。在惠来华湖镇堡内村东,上下桥相距50米,长各16米,明崇祯年间建。

  【文祠婆姐岭古道】在潮州市文祠镇下赤村婆姐岭上,岭腰古道上有永安门,系清光绪十三年(1887)建,岭下有石阶170多级,阶面刻许多神态各异、优美生动人物、动物、花卉图案。建道年代佚。

  【凤岭港遗址】又名岐岭港、旗岭港。在澄海莲下镇西北,在凤岭之南。宋代是约5000米长的弧形港湾。现淤积为良田。《潮州府志》载:“凡来往客舟多泊于此”。港岸有北宋的“永兴街”集市遗址,街上石匾刻“兴国丁丑”4字。民国35年(1946)、1955年、1958年和1975年4次在港湾及附近发现大船桅。1960年在港湾附近建炎大道出土1吨多重的生锚。1982年发现宋瓷片。

  【樟林港遗址】又称南社港。在澄海东里镇。明天启三年(1613)辟为商埠。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弛海禁,樟林港逐步兴盛。雍正七年(1729)设樟林巡检司。船只来往频繁,航通福建、台湾、杭州、宁波、上海、山东、天津、日本、广州、雷州、琼州、越南、暹逻、马来亚、婆罗州和印尼等地,海船载重约150—200吨,樟林港是清代粤东商贸的最大港口,华侨多从这里出国。樟林港全盛时有“八街六社”,面积约1平方公里。清代建的藏资楼、观海楼(永定楼)、天后庙、风伯庙、巡检司等遗址及樟林扩埠的碑记石刻,至今仍在,1971—1972年在樟林港旧址的南洲、和

  洲河床出土2艘双桅红头船,一艘长39米5层,另一艘残长28米,舷旁刻“广东省潮州府领□双桅一百四十五号蔡万利商船”等字样。

  【樟林藏资楼遗址】在澄海樟林河尾仙桥街蔡厝内。是明清时期樟林古港红头船停泊区。

  【潮阳龙津港遗址】也称前溪港口。在潮阳棉城镇南端。沿岸长约600米,包括新、老码头和龙进渡头3处遗址。明代就有大船通往各地。1968年围海造田,原港址废,港口外移。

  【饶平龙须港遗址】在饶平上浮山与紫云两乡交界。明清时期港口水运货物进出甚多。1957年围海造田,港口遂废。

  【妈屿潮海关遗址】在汕头港口妈屿岛。清咸丰十年(1860)设址于现在妈屿宾馆,现存潮海关碑。

  【开元寺四界古井】在潮州市区开元寺附近。昔开元寺占地近百亩,四界有井为记。四井为:开元古井(在开元寺街口)、新街头井(在新街头市场内)、弥勒佛井(在弥勒佛井巷)、广源街井(在广源街口)。

  【开元寺内古井】有二。一在开元寺大宝殿东侧。花岗岩石砌成,圆形,刻“道光癸已年(1833)重修”。二在观音阁北侧后方。圆形,经修葺原结构被复盖。

  【磷溪宋井】在潮州市磷溪镇。井为石圈八角形,阴刻“至和三年丙申正月二日题”,北宋至和三年即公元1056年。

  【东门大井】在潮州东门街。宋熙宁八年(1075)、元至正甲戍年(石碑记载)、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清乾隆四十八(1783)、清同治六年(1867)、清光绪十一年(1885)多次重修,皆有碑记。原石井栏内圆外八角形,后加水泥盖板成三目井。(考证,元至正没有甲戍年,元至元才有甲戍年)。

  【义井】在潮州市太平路义井巷口。明永乐元年(1403)建。井内圆外八角形,现加盖4孔水泥板。井栏阴刻“义井第一泉”5字,井边有嘉庆二十三年(1818)立碑,刻“海阳县正堂禁止军人等在义井之旁污洗严示”。

  【目镜井】在潮州市太平路梁厝港口。井栏六边形,有双孔石板盖,又称二目井。

  【古莲花井】在潮州市西马路与西平路空叉处。圆形,井栏镌“古莲花井”,井旁墙上石刻“光绪二年莲花井重修”。《海阳县志》记该井“水涨时映崐日,俯瞰有莲花影”,故“莲井浮影”列为潮州内八景之一。

  【柘林七夕井】在饶平柘林镇海湾新围海滩上。《饶平县志》载:“七眼石,在柘林海中,有泉七眼,潮大则弥漫不可见。潮退则泉涌出,其味绝甘”。今日夜喷泉,实为温泉眼。水温达100℃ 。

  河溪十八古井】在潮阳河溪镇牛田洋西南岸畔的峡谷间。建于宋代,清乾隆十一年(1751)重修。为地下引水渠道的18口竖井,现存地下渠道110米,竖井8口。

  【龙泉古井】在澄海塔山寺。宋绍兴二年(1132)建塔山寺时已有。井内宽1.42米,井旁有“龙泉古迹”石刻。

  【饮马井】在饶平下浮山乡南侧山下。宋景炎二年(1277)许夫人率义军与元兵大战于百丈埔,此井为义军饮马处。井宽0.8米,呈梭形。

  【饶平饶洋八角井】在饶平饶洋镇石井村前。井呈八角形,井栏8块石板有浮雕8幅,井旁石碑刻“一鉴清泉”4字。

  【棉城九龙吐水井】在潮阳棉城镇。据隆庆《潮阳县志》载:“城中旧有古井九口,号九龙吐水”。九井名衙前井、水门井、桃花仙井、东门井、塔馆井、旧街井、双忠井、甘泉庙井、市内井,均为元朝至明朝年间建。除东门井现埋于中山路基下面外,余尚存。

  【神泉通溪古井】在惠来神泉镇内,原盐知事衙署旁。人们传说“古井通海”,即指此井。

  【神泉海角甘泉】在惠来神泉镇东南角。系宋代海滩泉眼,明时为三面环海的陇滩泉井,水淡而甘,秋冬不竭。环井有台阶18级,旁建碑亭。

  【小神泉】在惠来岐石镇南鸡仔山,孤立海上。泉与海水只一小之隔,海水位又高于泉水,而泉淡且甘。

  【西湖处女泉】在潮州市西湖公园内。原井旁摩崖石刻“处女泉”三字,“”时被毁,后于原处改刻“凤栖泉”。井现保留。

  【子母泉】在潮州市环城西路桥头。井面复八孔水泥盖板成八孔井,井面壁嵌石刻“永龙泉”。为潮城制腐的最佳泉水。

  【君子泉】又名瞰南泉。在惠来靖海镇北瞰南山麓。泉从石缝溢出,秋冬不竭。水清甘润滑,久煮无锅垢。

  【涑玉泉】在饶平县黄岗镇北郊栖云山的天然石洞内。清泉从石缝冒出,象卧龙吐水,四季清澈,洞顶有明嘉靖年间石刻“涑玉泉”和清乾隆、同治年间赞涑玉泉的石刻诗文。

  【灵汇泉】又称雨堂古井。在普宁洪阳镇雨堂村。井方形,边长4米。井旁有清乾隆普宁知县萧麟趾撰并书的“灵汇碑记”和“灵汇泉”石碑。

  【河婆东心埔温泉】在揭西河婆镇东心埔村中心,周围系温泉区。村寨外坑旁有大汤泉,用石铺盖成2米宽3米长的汤井,温高达摄氏83℃。

  【棉城赵厝祠堂】原称双忠祠。在潮阳棉城镇中华路赵厝巷口。始建于宋朝熙宁十年(1077)。祠长52.4米,宽18.04米,三厅二天井加拜亭。内有樟木雕、石雕。保存完整。

  【和平报德堂】在潮阳和平镇。始建宋朝绍兴年间(1131—1162),为报名僧大峰建和平桥之说,故名。内有元至正年间惠州路总管府从事官徐来撰文碑刻,以及宋青瓷香炉1只,清乾隆年间香炉1只。

  【韩文公祠】在潮州市韩江东岸笔架山麓。宋淳熙十六年(1189)始建,元、明屡经兴废,清代修复,1984年全面重修。祠为二进厅堂建筑,简朴端庄。由山下拾53级而上,门亭有题“韩文公祠”。祠内有历代碑刻36块。 正堂祀韩愈塑像。祠后有新建陈列馆。

  【官塘陈氏大宗庙】在潮州市官塘镇巷下村。始建于宋,明、清二朝重修。特别是木瓜肥大,斗拱无饰,墙用砖砌,砖块尺度大,具

  【峡山胡氏祖祠】在潮阳峡山镇华侨村。始建于宋末元初。祠堂约1133平方米,三厅二天井,贝灰夯土建筑。三山门内外。石刻精工,正门石壁为通雕石刻。

  【沙溪刘氏家庙】在潮州市沙溪镇刘畔村,系明代建筑,明进士刘斐之祖祠。二进格局,宽12.2米,深23.4米。保存有明清二朝牌匾5块。

  【枫溪别驾侍御宗祠】俗称四房祠。在潮州市枫溪镇塘美村,为明弘治进士、广西待御史马世乔建,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重建。

  【沙溪名宦宗庙】在潮州市沙溪镇上西林村。三进格局,宽17.3米,深39.8米。

  【磷溪丁宦大宗祠】在潮州市磷溪镇仙甲村。明朝建筑。三进格局,宽15.9米,深40.6米。系丁氏崇祀先祖贬潮名宦丁允元之祠堂。

  【棉城世魁大厅】在潮阳棉城镇世魁直街,相传是林大春六世孙所建。三进府第建筑,檐梁装饰具有明朝建筑特色。

  【凤塘中兴祠】在潮州市凤塘镇洪巷村。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建,清雍正五年(1727)重修。祠为前、后二进式,内天井建坊1座,题额为“碧湖洞天”。

  【榕城东门郭厝祠堂】在揭阳榕城镇城东中学,建于明末。三进厅式,雕梁刀法明快雄健,门口石狮刻工细腻。

  【大埕黄氏家庙】在饶平大埕镇。建于明崇祯十六年(1743),系明朝南京礼部尚书黄锦私轩,面积约2000平方米。土木结构,二进堂府第式,内有崇祯帝御赐“累朝元老”,吴殿邦书“当代龙门”扁额。

  【波美黄氏宗祠】也称始祖祠。在潮阳西胪镇波美村。明末清初建。二进厅,二天井,有通廊、拜亭、阳埕、照壁和旗杆石。

  【古溪陈氏家庙】在揭阳仙桥镇永东村。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1723),灰、石木结构。建筑宏大,梁柱间多嵌雕屏及其他花鸟图象,雕刻精细,反映清代建筑风格。

  【铺坑鸣鸾祠】在揭西钱坑镇顶联村。清雍正年初建。大门石匾镌“大夫祖祠”4字,建筑富丽堂煌。

  【官塘文昌祠】在潮州市官塘镇苏二村。清雍正十三年(1735)建,民国重修。

  【神泉苏福家祠】在惠来神泉镇内,清乾隆三年(1738)知县杨宗秉为祀明代神童苏福而建。有明间、次间和卷蓬式拜亭、天井门楼及库房。

  【深澳康厝祠】在南澳深澳镇北侧。清嘉庆年间建。面积1530平方米,有房屋52间,主宅共三进,有木雕梁斗拱、通花石雕及清书石刻等。

  【彩塘从熙宗祠】在潮州市彩塘镇金砂村。清道光十七年(1837)始建,咸丰九年(1851)竣工。旅马来西亚柔佛华桥陈旭年兴建,耗资26万多元。祠二进式,两边有通巷。有精细石雕,金漆木雕及大理石地板。

  【潮州已略黄公祠】在潮州市义安路铁巷。清光绪年间建。二进式祠堂,明间较大,大门、正式抬梁式屋架精雕狮、凤、龙等吉祥物,梁、桁、柱间饰有人物故事、花木鱼鸟等金漆木雕。

  【彩塘以成公祠】在潮州市彩塘镇华美村。清光绪年间建。三进式,两旁配通巷。祠内有家传碑刻。

  【莲阳孝天公祠】在澄海莲阳乡。清光绪二十三年(1896)建。墙上和屋顶有精美嵌瓷,嵌贴丹凤图、动物、草虫、花鸟和文武人物等图案。有部分精品存在广州陈家祠广东民间艺术馆。

  【林连登祠】在惠来溪西镇鲁洋村。民国26年(1937)建。墙壁有石刻花鸟、龙凤、狮象、骏马浮雕。

  【许珏府】俗称许驸马府,在潮州市中山路东府埕。始建于宋治平元年(1064)。面积约1800平方米,三进式,两边通巷,木、灰、砖、石结构。建筑古朴、深厚、坚实,具有宋代住宅建筑特点。现建筑物残破,为许氏子孙居住。

  【黄门第】又称贵屿国舅府。在潮阳贵屿镇华美村,面临练江。明朝嘉靖六年(1527)黄门侍郎陈建。现存石门圈、大门前石柱。

  【隆都状元先生第】在澄海隆都镇陇美村。明嘉靖年间潮州状元林大饮为老师黄石庵请旨敕建。为硬山顶三进土木建筑。

  【黄尚书府】在潮州市西平路。明崇祯年间黄锦所建。系灰、沙、砖、石、木结构,屋内木石梁柱相间,有圆有方,门窗屋瓦皆有装饰花纹。

  【金石辜朝荐太卿第】在潮州市金石镇辜厝村。明崇祯年间进士太常寺正卿辜朝荐府第。三山门二进式。外埕有旗杆石,大厅悬挂清代牌匾2块。

  【榕城郭之奇进士府】在揭阳榕城东门莲花心。为明进士郭之奇府第。三进厅,四马套车式建筑,门为仿宋木门框、门簪,屋顶红瓦经修成灰瓦,屋脊为明代三叉火局。

  【棉湖林景拨翰林第】在揭西棉湖镇兴道书院右侧。清康熙年间进士、翰林林景拨府第。一厅五房,中有天井,原大门横额书“翰林家庙”,后改“林氏祖祠”。

  【武状元林德镛旧居】在揭西棉湖镇住米街中段。林德镛系清康熙六十年(1721)科武状元。

  【彭氏兄弟进士第】在揭西五云镇龙江村下岗寨。清乾隆三十年间同登进士的彭如干、彭如怀兄弟府第。俗称“九厅十八井”,长48.9米,深41.4米。

  【枫溪刘起振太史第】在潮州市枫溪镇田头村。清乾隆元年(1736)科,88岁中进士的刘起振旧居。

  【世将军第】在潮州市沙溪镇五嘉陇村。系清金门总兵李芳园故居。内有李芳园藤漆帽盒,“都督府”牌位和练武石1块。

  【郑大进府】在揭阳玉窖乡仙美村。分新老二处:老府府前有显示官阶品级的石狮和旗杆斗座。

  【潮州卫分府】在潮州市官塘石湖村。清嘉庆年间海阳鹳塘人陈式建。一厅二房,厅前天井,两侧通巷,深16.2米,宽30米,灰塑“卫分府”匾额。

  【洪阳分司公馆】即文昌阁。在普宁洪阳镇北门。清康熙六十年(1721)建。三进九间二天井,前为敝堂,后为高阁。使节经临皆驻于此。清道光三十年(1850),原两广总督林则徐住于东厢房病逝。

  【丁日昌府】在揭阳榕城镇西马路。清光绪初年建。总面积约6100平方米。驷马拖车布局,分四直巷,三进厅两天井,对衬建筑。

  【前美郎中第】在澄海隆都镇前美村。系著名华桥实业家陈慈黉建。总面积1.6万平方米,包括大屋3座、别墅1座,皆是近现代中西结合的楼房。中心大屋郎中第,四进建筑,龙虎门硬山顶,房97间,厅20间,为双层四马拖车加后包并四角城楼建筑群。第二座善居室,硬山顶,四马拖车加角楼,厢房以中式建筑吸取西洋阳台、敞窗形式,楼上设天桥,有厅26个。第三座寿康里。与前二座相似,还有别墅三庐,系二层楼房,天台宽广,可凭栏远眺。

  【凤塘淇园新乡】在潮州凤塘镇淇园村。系旅泰华侨郑智勇(二哥丰)所建的庞大建筑群,南面以荣禄第为主体的四马拖车结构巨宅,东面海涛公祠左右伸展4个单元院宅,并有洋楼二座,周围筑墙,有罗马式拱门,整个建筑中西合壁,独具一格。抗日战争时部分房屋遭日机炸毁。

  【潮州西湖】在潮州城西部,西倚葫芦山(旧称银山、湖山)。南宋嘉泰以后不断辟建,与葫芦山联成一个景区,统称西湖,或称西湖山。据《永乐大典》载,宋代潮州西湖为天下36个古湖之一。园中曲径迂回,亭阁通幽,胜迹无数。湖畔有南昌起义军事指挥部旧址涵碧楼。葫芦山奇石突兀,唐以来历代名宦鸿儒留下众多摩崖石刻,至今尚余168处,为研究书法艺术和地方历史的珍贵资料。

  【棉城西园】在潮阳棉城镇西环城路东侧。系潮阳人肖钦创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竣工。总面积1330平方米,分书房、天井、房山山房等。书房为泥木结构,二层楼,有24房2厅2回廊。房山山房中西合壁,其中楼台亭榭和假山水池奇景纷呈,有水晶帘、钩矶、螺经、播隐、引鹤等胜景,游水晶帘如置身水宫游鱼之中,为潮汕园林之珍。

  【棉湖李氏花园】在揭西棉湖镇东侧。俗称武馆。花园内有武馆2座,以长廊相接。正馆建筑雕栏画栋,清雅绝俗。北门植双榕,枝干相接成拱门。馆前两侧有石六角亭和四角亭,中有假山、鱼池、花圃。园南侧有鸳鸯树大盆景。

  【樟林西塘庭园】在澄海樟林镇内。清嘉庆四年(1799)八月建。系苏州庭园式建筑,内有楼台、水阁、亭榭、小塔、假、明形石、荷池、石刻、诗碑等。

  【棉湖云湖】在揭西棉湖镇东南永昌门外。依原古溪寨墙,有一长形湖泊相续里许,广80亩。昔时湖边木棉成排,故称“棉湖”。湖边有永昌祖庙,有十弯八曲之蛇形平桥横湖而过,湖中有各种奇形小岛棋布。现为云湖公园。

  【揭阳学宫】在揭阳榕城镇韩祠路口东侧。始建南宋绍兴十年(1140),历经几次毁后重修,至清光绪二年(1876)重修,遂为清代风格建筑。有照壁、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庑、东

  西斋、明伦堂、尊经阁(已拆除)。采用中轴线布局,高台基堂殿式斗拱结构,造型雄伟,结构严谨。

  【海阳县学宫】在潮州市昌黎路西段。始建于宋,明洪武二年(1369)重建,明清时屡有修葺增建,今仅大成殿保留明代建筑风格,为宫殿式木、灰、沙、石砖结构,宽5间27.85米,进深23.3米,抬梁式屋架,斗拱重檐,古朴典雅。

  【三饶孔庙】在饶平三饶镇。始建明成化十四年(1478)。有大成门殿、东西庑,正堂有孔子石雕像。

  【普宁学宫】在普宁洪阳镇。明万历三年(1575)始建,清康熙六十年(1721)大修。面积2262平方米。有照壁、棂星门,

  泮池,大成门、两庑、庭院、庭院、大成殿、后院与崇圣祠等,建筑风格庄重,古朴大方。

  【棉城东山书院】在潮阳棉城东。明隆庆六年(1572)在原东岩庙旧址改建为韩祠。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增建厢房60余间,并改称东山书院。

  【黄冈瑞光书院】在饶平黄冈镇凤江河南岸。明天启年间建瑞光台,清乾隆年间扩建瑞光书院。系方形寨围式,占地约10亩,四周平房连接,中间是大厅堂。堂后为耸立三层八梭形的瑞光台。

  【冠山书院】在澄海上华镇神山北边。明隆庆年间建。天启五年(1625)重修。单层歇山顶土木结构。

  【绿波书院】在澄海莲下镇虎丘山南麓,建于明嘉靖年间,面积约400平方米,后坍塌,改建成许氏宗祠,仍为书院格局。

  【五经富云岭斋】在揭西五经富镇公路旁。俗称大书斋,清康熙年间建。因办学显名,其地也名五经富(五经为儒学经典)。

  【棉湖鸿溪书院】在揭西棉湖镇。清乾隆七年(1742)建,同治十一年(1872)改建,易名兴道书院。

  【洪阳昆岗书院】在普宁洪阳镇。初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乾隆八年(1743)拓建。有门楼、蕴玉堂、琢玉轩及厢房27间。

  【三饶琴峰书院】在饶平三饶镇琴峰山东南麓。始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依山而建,前厅及两廊为二层楼房,称雨化楼书院左有义举祠,右有三公庙,祀孔夫子、关帝君、岳武穆塑像。

  【钱东乙峰书院】在饶平钱东镇东南侧。清乾隆年间建。面积约1300平方米。三进祠堂式平房,左右两通巷。

  五经富三近轩书院】在揭西五经富镇东石印村。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建。设计小巧雅致。

  【海门莲峰书院】在潮阳海门镇莲花峰东侧。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为纪念宋丞相文天祥和元隐士张鲁庵而建,称忠贤祠。清道光四年(1824)扩建为莲峰书院。三厅二天井,原为土木砖瓦结构,现重修改为钢筋水泥盖顶,仍供奉文天祥、张鲁庵塑像。

  【三都书院】在普宁占陇镇下村与玉溪村交界处。清道光十年(1830)建,同治十年(1871)方耀主持重修。为方形建筑群,由主座、左右两排厢房及后厢房组成,面积约2100平方米。现为占陇镇三都联中校舍。

  【峡山六都书院】在潮阳峡山镇蝴蝶山南坡。清同治十二年(1873)方耀以清乡“罚款兴学”为名建,以后多次扩建。民国9年(1920)更名六都中学。

  【蓬砂书院及方公讲院】在澄海外砂镇蓬中村。清代潮州总兵方耀建。二院相连,三进硬山顶祠堂式建筑,面积2046平方米。一二进为书院,三进为讲院,原有方耀武甲坐相。

  【六邑会馆】在汕头市商平路。初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光绪三年(1877)重修,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建。潮汕6县合建。前院有拜亭供妈祖神位,对面有戏台(已作民居)。光绪二十七年(1901)立石界碑刻“直至海心深流”。民国期间曾为汕头市商务总会会址。1984年失修部分倒塌,拆除后重建为校舍。

  【潮剧老玉堂春戏馆】在揭西东园镇东园村后畔园。清同治初创办潮剧老玉堂春戏班,把将军第书楼改为戏馆。为三进式建筑,有大厅、天井、小花园、假山,还有档杉木结构小阁楼,名为望月楼。

  【潮州外江戏梨园公所】在潮州市上水门街头。清光绪年间建。系潮州外江戏班和潮音班艺人集会场所。三进式精致建筑,屋脊装饰嵌瓷,门楼镶嵌有精美石雕方肚,大门浮刻“外江戏梨园公所”。现存碑刻7块。

  【英国领事馆】在汕头市石海旁路5号。始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面积997平方米。有主楼和附属建筑物。主楼系砖木结构,最高处3层,两侧2层,地下墙体为石砖,二、三楼为青砖,楼面铺硬木。附属建筑物被改建为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棉湖古戏台】在揭西棉湖保生大帝庙对面。清末年间建。亭阁式二进建筑,上盖琉璃绿瓦,雕梁画栋。

  【西岩寺】原名海潮古刹、西山海潮岩。在潮阳棉城镇西之塔山半山腰,依山而建。面积2000平方米。主要建筑物有力堂、萧端蒙读书处、天地坛、北帝阁等4处。相传古刹建于晋代,是潮汕最早的寺观。唐大历元年(776)名僧惠照居于此,大颠、药山、维俨禅师曾至此拜惠照为师。有大石室、狮腮须、狮角石、打座石、一板桥、和荫树、问潮井、酿泉阁等8景。

  【开元寺】在潮州市开元路东段,原名荔峰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改名为开元寺。宋代曾称开元万寿禅寺。明时称开元镇国禅寺。宋代以来多次修葺。1980年由华桥捐资重修。是宫殿式四合院建筑群,现存主要建筑有:照壁、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阁、马音阁、藏经楼、方丈厅等,有宋、明、清建筑风格。珍贵文物有:唐代石经幢、宋政和大铜钟、元石香炉、青铜云版和清乾隆皇帝敕赐的《大藏经》。

  【虎头岩】在惠来鸡心屿西北面,原名普陀岩禅寺、普陀山堂。环山筑建,僧舍数十间。唐元和初(806),唐大颠和尚曾驻此处,现有丝线吊金钟、一洞天、出米石、金鱼池等遗迹。岩内有重修碑记和摩崖石刻6处。

  【西来古寺】在惠来溪西镇上村。始建于唐代,清代重建。内有木刻牌匾唐元和五年(810)大颠和尚居留此寺。

  【灵山寺】在潮州铜盂镇灵山湾。唐贞元七年(791)高僧大颠创建。唐长庆二年(822)穆宗李恒钦赐名灵山护国禅寺。宋祥符五年(1012)重建,上赐新译成经270卷。宋天圣七年(1029)改称开善禅院。明洪武二年(1369)、正统年间(1436—1449)、景泰年间(1450—1456)、成化年间(1465—1487)多次重修。正德十六年(1521)废。万历二十三年(1595)、崇祯六年(1633)重修。面积3000平方米,为3厅9天井木架结构,东楼西阁,房舍40间,山门两旁有种鼓楼。寺有八景:拨木坞、白石槽、留衣亭、写经台、祝圣碑、舌镜塔、千丛果、开善藏。

  【东岩寺】在棉城东南约3公里处。有卓锡寺、金顶寺和石岩寺。面积3崐000平方米。卓锡寺原称白牛岩,唐大颠和尚拓建,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扩建为卓锡寺。金顶寺建于明代。周围历代摩崖石刻甚多。

  【马嘶岩】在普宁池尾镇马山。系一巨石室,深7米,宽3米。室左有寺,上接悬崖,下临深涧,老树古藤参天蔽日。县志载:“建自唐,大颠初创道场,有敕赐马山禅寺额”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重修,乾隆六年(1741)重建。

  【洪山岩】在普宁洪阳镇水吼村洪山,原为华岩寺。县志载:“相传为唐僧大颠所肇址”。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重修,后再建慧花岩,称新庵,现照壁、围墙、大雄殿、后殿犹存。

  【庄严禅寺】在惠来城东12.5公里百花山腰。唐高僧大颠自海丰东来,曾搭茅舍于此。始建于唐元和五年(810),清代重建。是上下层傍山而筑的八组单体建筑群落,共46间,有历代名人题刻。

  【林姜寺】在饶平钱东镇大月同南麓。始建于宋淳熙四年(1177),清代重建。为邻近林、姜两姓村民合建。两进寺院,建筑古雅朴实。寺内有1米高莲花座石香炉,刻“淳熙四年造(1177)”。

  【白雀寺】在饶平柘林镇。宋时原有茅山庵,后毁,于北面建柘林寺。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重修,易名白雀寺。寺内珍藏明代浙江天惮寺主僧德祥和尚所绘制的十八罗汉像、明代千斤铜钟等。

  【赤山古院】在惠来城东南2.5公里处。元朝至正二年(1342)道人毛冲玄创道院。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重建。左有真武庙,右为方氏祖祠。

  【古雪岩】在潮阳西胪镇虎山北麓,始建无可考,据波美乡《增修黄氏宗谱》记,元至正年间(1341—1368)已有古雪岩。是一座利用天然洞穴构建三进二天井,面积约1400平方米,有后库、厢房、通廊的古岩,有铸钟、醴泉、石槽及碑刻等。

  【翠峰岩】在潮阳仙城镇深溪村金竹林岭。元至正三年(1343)始建。正室及天然岩洞,称西华石室,下有龙泉古井,岩内碑刻10多处。

  【证果寺】在汕头市下蓬镇,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八年(1669)重修,原名崇福庵,面积2700平方米,寺内有特大古菩提树。

  【铭湖岩寺】在惠来前占镇铭湖村。岩前由三巨石垒成山门,有摩刻“香凤洞”三字,不远处有庙宇。有明洪武年间进士林逊的题刻。

  【仙井古岩】在惠来东陇镇槐园村。始创于明初。傍山筑舍,分前后座,由二组单体建筑组成,有泉流经岩内,岩西有蚶蚌寨,系明末林学贤、罗英纠众举义据点。

  【天竺岩寺】在揭西河婆镇西南明山山腰。依岩建寺,大殿为天然石洞。始建于南宋明成化八年(1472)。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重修。

  【丹砂古寺】在澄海莲下镇程洋岗乡虎丘山西侧。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天启四年(1624)至清代屡次修建。二进建筑,后殿供奉玄天上帝,中座及后座供奉释迦及文昌帝君(文曲星君),系道、佛、儒三教合流的院观。

  龙泉岩】在汕头市郊区浦镇蓬州居委会西山麓。由一巨石覆盖而成,内可容数十人。明以前已有僧人在此建寺,分上下岩:上岩有龙泉岩、紫东岩、翁公书院;下岩有龙泉寺。佛殿僧舍已毁,翁万达读书处(翁公书院)已重修。还有摩崖题刻多处。

  【观海寺】在饶平东界镇碧岗村西庵山西麓,濒海依山。明嘉靖年间建。寺前有花果园。寺后有石洞,称“小洞天”,石壁刻“试剑”二字。

  【青云岩】在汕头市达濠区大望峰山腰。岩洞始辟于明嘉靖五年(1526),寺庙历代均有重修。1984年全面修复。有云夺禅林、大峰祖庙、龙泉琴韵、古榕绿荫、牛渚西江、祗园石刻等胜景,并有九曲幽径、亭台和历代题刻,被称为“海国风光第一山”。

  【甘露寺】在潮州市桑浦山狮子岩。原为玉简书院,后改为甘露寺。始建年代不详,明、清、民国屡次重修。该寺为石窟寺,内有高2.55米,宽4.15米的巨型弥勒佛石雕像,及万寿云宫、甘露洞天、威灵保障等多处石刻。

  【上饶西岩寺】在饶平上饶镇西片村西岩山。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崐600),清乾隆十九年(1754)、1981年多次重修。

  【南岩寺】在普宁南溪镇旧厝斗村飞凤山。明天启元年(1621)建。寺前寺后多古木奇花,寺内有古树名红豆,传为清代惠宗师手植。

  【清水岩寺】在惠来城东15公里处,始建于明朝,清朝至民国年间多次修建。岩洞相连,分前后厅,后厅巨石复盖,可容数十人,佛龛石宝清泉罅涌。有明清题记石刻。

  【北岩寺】在潮阳棉城东山北麓,有大小北岩。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清末重修。大北岩主要建筑有凤音阁、般苦寺、皈化塔等,般若寺依岩构筑,可通石室、石洞,别有奇观。小北岩系四合院建筑。

  【神泉水仙宫】在惠来神泉镇海滨。始建于明朝,清嘉庆八年(1803)和光绪二十年(1894)重修。祀夏禹王。

  【别峰古寺】在潮州市意溪镇头塘村别峰山东面。明代始建,原名天湖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重建,同治元年(1862)重修,改名别峰古寺。三进式,前座为门楼亭,中座圆通宝殿,后座大雄宝殿。

  【普陀岩寺】又名上湾岩。在饶平所城镇龙湾村西北。始建于明末,清乾隆三十七(1772)重建。正座有前后厅,后面是观音阁,阁右有石井,井底有石龙,称龙井。

  【云石岩寺】在普宁大坝镇云石岩山麓。寺门书“云石岩”,前座为藏经楼,楼后有秘泉,称“云泉”,直上为大殿。庭左有石塔墓,为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重修。

  【莲花古寺】在澄海十五乡镇莲花山南麓。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清嘉庆十二年(1807)、民国26年(1937)重修。为四合院建筑,寺东山坡有至元二十六年(1289)“开山立石”题刻。

  意溪石庵】在潮州市意溪镇桂坑村。坚石嶙峋,洞穴幽邃,构筑殿堂僧舍,有摩崖石刻,总面积达300平方米。

  【圆通庵】在普宁后溪林场峨嵋嶂。创建于南宋,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重建。依山建庵,有大殿、后院。庵里保留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光绪等清代碑刻。

  【古竺庵】在潮州意溪镇东郊村。清康熙年间建。嘉庆二年(1797)重修。二进式建筑。

  【广德庵】在揭西河婆镇东老虎岽山腰。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建。筑于巨石上,一厅四房一天井,庵北有注生娘庙,南有米瓮石,下有石洞称“广德洞天”。

  【神泉广利圣王庙】在惠来神泉镇中心。创建于唐代,祀广利王(南越王)、面积220平方米。庙内有广利圣王香灯田租碑记。

  【妈屿天后古庙】即放鸡山天后圣母。在汕头市妈屿岛北面山麓,分新老二庙。老庙建于元代,后毁,清咸丰十一年(1861)重建,民国17年(1928)重修,系石木结构,建筑装饰具有潮汕雕刻的特点。新庙始建于清代后期,规模较大,内有拜亭、正殿、天井、花巷和厢房,建筑木雕、石雕精工细腻。庙门左边有碑记。

  【揭阳城隍庙】在揭阳榕城镇。南宋始建,历经兵燹,明洪武二十年(1369)重建,系石、木结构。正殿梅花金柱,栋梁装饰雕刻刀法简练明快。具南宋建筑风格和地方特色。几经地震,仍保存完好。

  【陈元帅爷庙】在饶平新圩镇长彬村头。明初建。面积约350平方米。二进府第式,土木结构,塑有宋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吊眼及其妹陈吊花泥像。

  【河婆明贶庙】即霖田祖庙、三山国王庙,俗称大庙。在揭西河婆镇西1.5公里处。据《明贶庙记》载,建于隋,显于唐,封于宋。现在庙宇为宋代改建。。1958年拆毁。设前石桥、石门、墙基及后堂犹存。

  【深澳天后宫】在南澳深澳镇北侧。明万历四年(1576)建,后多次重修。三进式夯贝灰沙土石结构,有立体“龙柱”及“双龙戏”、“以凤朝牡丹”等卵石浮雕图案。

  【饶平三山国王庙】在饶平大埕镇程南村。建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三进式庙宇,有正殿、偏殿和后殿。正殿三山国王泥塑神像高4米。

  【樟林妈祖新宫】在澄海东里镇布袋围。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兴建,系中细线宫殿式建筑,有大殿、阁厅及梳妆楼,有彩瓷龙凤图和碑刻。宫前是当年潮梅华侨出国口岸,也是粤东对外贸易港口遗址。

  【北门关帝庙】在揭阳榕城镇北门街。始建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扩建、光绪元年(1875)重修,并在庙前建一戏台。正殿有脊兽和石湾陶塑人物、花鸟屏嵌瓷,澡井木刻图案,天井两壁嵌有碑记。

  【汕头娘妈宫】俗称夏岭妈宫。在汕头市光华路夏岭路。明代建筑。创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清宣统三年(1911)重建。为硬山顶,四柱穿斗式梁架结构。系海边渔民修建。

  【永昌祖庙】在揭西棉湖镇云湖之滨。建于清雍正初年,光绪九年(1883)重修。庙内雕栏画栋,有石狮、灰泥雕塑,祀玄天上

  【雨仙庙】在潮州浮洋镇斗文村。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建,有《新建县雨仙庙碑记》。

  汕头天后宫(含关帝庙)】俗称老妈宫。在汕头市升平路口。清嘉庆年间建,清光绪五年(1879)重建。建筑为硬山顶、穿斗式梁架结构。

  【玄帝庙】在潮州浮洋镇庵后村,清代建筑。二进式格局。庙侧有观音寺、太和门,庙内有清代碑刻、石雕图案共10平方米。

  【盐灶中华基督教堂】在澄海盐鸿镇上社村。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德国传教士黎力基到此传教,创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哥特式建筑。主堂面积420平方米,底层礼拜堂,上层镜楼、望海阁,附座是教会学校、受灾儿童教养院、修士宿舍。总面积1500平方米。

  【五经富基督教堂】在揭西五经富镇大北山下。清光绪六年(1880)建。系西洋式建筑,内设礼拜堂、小钟楼、姑娘楼、地下室、牧师楼、医师楼。办观丰神学院1所,内有亭阁式牧师楼。

  【揭西上山子天主教堂】在揭西上砂镇上山村。清咸丰五年(1855)法国天主教传入上山村后,民国4年(1915)扩建,1984年重修。有钟楼、唱经场、神甫宿舍楼、会客厅、神甫寝室、办公室招待房。

  【古溪天主教堂】在潮阳两英镇古溪居委会。光绪八年(1882)建老教堂,宣统二年(1910)新建教堂。新老两堂相连,系土木砖瓦圆锥形五层建筑,有钟楼、姑娘堂、仁爱会场、花园、神父楼。总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

  【澄城天主教堂】在澄海海城镇小北门外水鸡池畔。光绪二十五年(1899)建。总面积400平方米。有礼拜堂、洗礼堂、忏悔室、经堂牧师室。

  【黄冈基督教堂】在饶平黄冈镇霞西村寨仔头。光绪十八年(1892)始建小礼堂、神父楼。后再建圣堂、大礼堂。

  【古溪基督教堂】在潮阳古溪居委会北畔。面积约260平方米,高约10米。有钟楼。

  【汕头存心善堂】在汕头市外马路。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建。平面为两进院落四合院式建筑,嵌瓷、木雕、石刻、漆绘画等十分精致。1960年市政府拨款重修屋顶嵌瓷,公布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期间屋顶装饰艺术被当作“四旧”毁掉。但主体结构仍保留完整。

  【祥符塔】在潮阳峡山镇龟山峰顶。明嘉靖二年(1523)修,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重修。塔9级,八棱椎体,砖石结构,实心,高21.06米。塔尖雷击受损。

  【文光塔】在潮阳棉城镇中心。始建宋绍兴元年(1131),宋咸淳崐二年(1266)重建。置千佛于塔内,称“千佛塔”。明崇祯八年(1635)复建,时因地震放毫光,更名文光塔。后几经修缮,1981年重修,保持明朝砖石结构,空心,八面七层,高40米,内有旋形石阶。

  【镇风塔】在饶平柘林镇风吹岭西麓。元至正十三年(1353)建。7层8面石塔,高22米,基围16米。有塔栏也有旋形石阶可登各层。

  【田宝塔】原名文峰塔。在澄海上华镇龙田村。明万历七年(1579)建。塔高11米,5层6面,用青砖砌筑,二、三层中空,余实心。1981年重修易今名。

  【凤凰塔】俗称涸溪塔。在潮州城郊涸溪居委会。明万历十三年(1585)始建,清康熙三十年(1691)重修。高45.8米,基围46.6米,7层8面空心,砖石塔,下两层为石砌,3层以上为砖砌,有旋梯可登至8层,塔顶有铁葫芦。塔基雕刻花卉走兽,有明代特色。系研究明代建筑艺术宝贵的实物。

  【三元塔】又称急水塔。在潮州市江东镇鲤鱼山上。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建,万历三十五年(1607)竣工。高50.5米,基围46.7米,7层8面空心塔,斗拱出檐,砖石结构。内有旋形石阶,各层有石刻浮雕图案。民国7年(1918)地震,震坏塔刹葫芦和最高1层半。

  【涵元塔】在潮阳灶浦镇港内村龟山顶。始建于明天启七年(1627),落成于崇祯十二年(1639)。8面7层空心塔,高约43.3米,有旋形石阶。旁有5块石碑刻。因遭雷击,上3层受损严重,下4层多处破裂。

  【鳌头塔】在惠来神泉镇鳌头村东鳌头山上。明崇祯元年(1628)建。7层5面实心青砖塔、高16.5米,围基27.8米。

  【黄岐山塔】在揭阳榕城镇东北黄岐山上。建于明代,清同治十年(1871)元月初八夜上部被雷击坏,民国22年(1933)重修,属6层8面中空石塔,无梯登临,基围32米,高20米。

  【三饶文明塔】在饶平县三饶镇东南塔山上。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始建,1956年重修。7层青砖塔,高约18米,底层基围16米。

  【文昌祠塔】在惠来惠城镇学井巷。清雍正十三年(1735)建。7层8面中空,高16.5米,基围9米。

  【培风塔】俗称乌犁塔。在普宁洪阳镇乌犁村附近。清乾隆七年(1672)建,1959年重修。三合土夯筑,7层8面,高36米,基围31.2米,内旋形石阶120级,塔顶置葫芦。

  【腾辉塔】在汕头市郊区下蓬镇鸥下村。清乾隆三年(1738)建。塔7层,高约21米,基围17米。民国7年(1918)2月13日(农历正月初三)地震,塔尖震歪,塔身有几处裂痕。

  【玉华塔】在惠来神泉镇南端。清乾隆十八年(1753)建。贝灰夯筑实心,塔7层8面,高26.4米,基围25米。

  【河婆塔】揭阳河婆镇北横江河旁。清嘉庆十年(1805)建。7层8面青砖塔,高28米,空心,内有石阶,最高层有塔廊。

  【蛇塔】在饶平柘林镇海边礁石上。始建于清代。7层8面石塔,高5.5米,基围5米。底层有门,不能登临。

  【龟塔】在饶平柘林镇海港小门水边,始建于清代。高12米,基围10.5米,7层8面,每层有狭小塔廊,可登至3层。

  【龙门塔】在南澳深澳镇海面虎屿上。清道光十六年(1836)建。7层石塔,高20米,基围30.4米,有石阶,可登高。塔刹石葫芦及第7层已崩倒。

  【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在汕头市郊区浦镇鸡笼山南麓。东经116°35 ′8.78″,北纬23°26′32.49″(1985年1月1日测量)。1986年6月22日建成。塔上部是直径5米空心地球模型,球心装有直径40厘米、长5米的不锈无缝钢管垂直地面。,夏至日正午可见管道日影直射地面。塔基是天坛式的两层圆形平台,四面可见“北”字变形,大理石贴面的钢筋混凝土方形柱捧托着地球模型。

  【跃禹门坊】在揭阳县炮台镇桃山村。建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为当地举人谢天经建。3间4楼牌坊。1922年8月2日强台风毁坏最高一层。残高约7.5米,宽5米。

  【登瀛五马坊】在揭阳渔湖镇京南村。明正德十四年(1519)为永乐京岗举人孙齐及正统岁贡生孙禹而建。

  【宗山书院坊】在潮州市金石镇塔下村桑浦山麓。明正德十二年(1517)薛侃为其师王阳明而建。高6米、宽7米。

  【忠节坊】在潮州市北门金山巷口。明嘉靖十六年(1537)为纪念马发抗元殉节而建。高5.02米,宽3.9米。

  【碧湖洞天坊】在潮州市凤塘镇洪巷村中兴祠内天井。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建。两层石砖结构。

  【深澳郑芝龙坊】在南澳深澳镇石亭街。明崇祯十六年(1643)朝廷为 表彰南澳镇副总兵郑芝龙剿寇拒夷军功而建。8柱3间5楼,高8米,宽10米。顶盖因地震断落,现存残坊。

  【大场天褒节孝坊】在汕头市郊浦镇大场村。清乾隆八年(1743)为旌表节孝林文辑之妻郑氏所建。系三间四柱三楼石质结构。完好。

  【百岁坊】在普宁里湖镇乌石村。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建。高6米,面宽4.88米。

  【深澳节义坊】在南澳深澳镇东门外。清嘉庆六年(1801)为在台湾阵亡的南澳镇标左营兵丁廖国高之妻周氏而建。3开间,高4米,宽4米。现外侧2柱已倒。

  【龙章宠锡坊】在潮州东凤镇东二乡景山居天井。建于清朝隆十四年(1749)。3间2楼4柱石碑坊。

  【升平人瑞坊】在揭阳炮台镇桃山村。清乾隆十九年(1754)为旌表乡贤谢天宦享寿101岁而建。高8.5米,宽5米。

  【东山牌坊】在潮阳棉城镇东山,有2处:一为引人入胜牌坊,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建,3门4柱,宽6.米,高1.6米;一为万壑争流牌坊,清乾隆年间建,宽1.8米,高2.5米。

  【新陇节孝坊】在澄海东里镇新陇居委会七巷口。清嘉庆十年(1805)为旌表监生陈肃之母林氏孝养翁姑而建。石结构,现完好。

  【凤凰台】在潮州市区东南韩江沙洲上。明隆庆二年(1568)建,几经修葺,民国初年改建为水泥结构,台3级,上奉古佛,下祀龙神,塔式台基上有四角方亭,单檐歇山顶,亭前悬匾正面书“中流砥柱”,反面书“凤凰时雨”。台基正面镌“洪水止此”。占地约30亩。

  【深澳关帝庙戏台】在南澳深澳镇关帝庙大门前。明万历七年(1579)建。后经多次重修。三进沙土夯筑木顶棚结构,分前台、后台、侧厢。主台宽6.7米,深8.5米,后墙高5.2米,总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

  【瑞光台】在饶平黄冈镇瑞光书院内。始建明天启二年至六年(1622—1626),清雍正十三年(1735)重建,1984年冬大修葺。系3层8角形亭阁式楼台,土木结构,高约18米,周长约50米,有回廊。

  【文昌阁塔】又名奎光阁塔,在惠来惠城镇南郊。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建塔,清顺治元年(1644)毁于火,乾隆二年(1737)在旧址建阁,高3层。阁旁有碑记。

  【敕书楼】在澄海莲下镇许厝村。清朝康熙年间,朝廷为水师右都督许龙平海寇有功赐建。现存楼后许府及金银库残垣4间。

  【郭氏楼】世称大楼。在揭西棉湖镇翰林府右侧。清康熙五十一(1712)始建。宽52米,深74米,仿宫廷式建筑,2厅堂1后楼,楼高14米,有房共99间。

  【云香斋】又名魁星楼。在揭西五经富镇老寨肚村公路边。清乾隆三十年(1765)建,2层楼房。

  【外砂风台(灾)楼】在澄海外砂镇。民国11年(1922)8月2日海风潮袭击沿海,澄海新溪、外砂、受灾特重,乡民死难及毁屋无数,海外侨胞捐款赈济家乡、建风台楼4座,供乡民避风时居住。

  【海角甘泉亭】在惠来神泉镇东。始建于宋,清乾隆十七年(1752)重建。8柱9脊歇山顶抚殿式亭,宽8.6米,深4.6米,廊深0.9米。亭为泉而建,在碑记。右柱有“抉取兮而不竭任卤浸咸蒸独漂平淡”独联,为神童苏福作。

  【中山公园牌楼】在汕头市中山公园内。建于民国15年(1926),系钢筋混凝土结构。牌楼高20米,3开间2重楼6大柱,顶盖出檐绿色琉璃瓦盖顶,檐下有斗拱和3道横枋与额面。牌额正面塑谭延书“中山公园”,牌额背面塑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

  【汕头海关钟楼】在汕头市外马路2号。始建于民国8年(1919),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楼高12米。二楼向海,楼面有大理石壁钟1座。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