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筑设计

古建筑设计

徽派建筑只是东阳建筑的分支流派

中国古建网2022-11-22古建筑设计舞台古建彩绘
古建歇山彩绘,舞台古建彩绘,古建彩绘收费,徽派建筑只是东阳建筑的分支流派,古建歇山彩绘,舞台古建彩绘,古建彩绘收费“徽派建筑”在南方各地被大量仿建,徽州古村落宏村、西递双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就在皖南徽州民居引来越来越多的人的兴趣的时

徽派建筑只是东阳建筑的分支流派

徽派建筑只是东阳建筑的分支流派,

  古建歇山彩绘,舞台古建彩绘,古建彩绘收费“徽派建筑”在南方各地被大量仿建,徽州古村落宏村、西递双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就在皖南徽州民居引来越来越多的人的兴趣的时候,中国紫禁城学会会员、北京市东城园林局总工程师王仲奋提出:皖南古建筑既非徽州本土文化,也非北方中原文化,而是东阳的建筑文化。

  今年8月,体现这一观点的论文《探索皖南(徽州)古村落建筑的身世源流》发表在《华中建筑》增刊上。

  王仲奋是东阳人,曾在东阳中学就读。为了使这一观点更让人信服,今年72岁的王仲奋上星期又一次专程来东阳考察。

  “至今没有人能提出反驳我的观点。”王仲奋说,他的观点得到了国家文物局老专家杜仙洲和中国建筑研究所专家们的肯定,徽州那边也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我倒是很希望有人站出来辩论。”

  得出这一结论前,王仲奋经过了近十年的调查研究,耗资3万多元。他曾经三次南下考察皖南、东阳等地对外开放的古民居建筑,寻访了许多70岁以上的老人和老木匠的家庭史,并广泛查阅了明清时期徽州地区各县的《方志》。

  王仲奋认为,一种成熟完美、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群落的形成,至少应该具备三个条件:一必须有强大的财力,二应有发展的历史进程,三必须有一支阵容强大、技术全面、手艺高超的建筑队伍。但是明清时期徽州本土人氏中,除了擅长经商外,并不擅长建筑、木雕业,更没有强大的能形成帮派的建筑队伍。

  那么徽州地区这么多的明清建筑是谁建造的呢?无疑是徽州人出钱聘请外来工匠建造的,而这些工匠就来自东阳。

  东阳素以建筑之乡、木雕之乡、百工之乡闻名遐迩,自元代把东阳木雕应用于建筑装饰后,独树一帜的东阳建筑体系基本形成,至明清,随着“三雕”技艺,特别是木雕技艺的不断提高,迎来了东阳民居建筑向境外发展的辉煌时期。

  明中叶以后,正是徽商崛起的鼎盛时期,他们衣锦还乡,需要大批工匠为其修宗祠、建住宅,这给东阳建筑业向皖南发展带来机遇。东阳位于皖南的东南方,境内的东阳江和发源于徽州地区的新安江,同为富春江的支流,相互间可常年通航。

  王仲奋说,皖南古村落的选址原则、平面布局、建筑外形、结构用材、装修手法、雕饰部位、图案设计、题材节取、刀工技法等都与东阳民居一脉相承,具体到砖的型制尺寸,灶台的垒砌都是一模一样。“这足以说明,皖南古村落建筑属于东阳民居建筑体系,同是东阳师傅按东阳民居模式建造的。”

  但令王仲奋遗憾的是,东阳没有完整的古村落保留下来,而徽州有。原因可能是东阳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旧房改造,而徽州许多村落一直没有进行旧房改造,到了开发黄山时又开始进行保护,所以保存比较完整。

  据记者了解,东阳境内,至今仍矗立着上百幢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的明清古民居、厅堂,部分村保存有比较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但这些古建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亡。

  东阳民间热爱古建筑的人士在今年9月、10月曾做过一次调查:目前东阳尚存古民居“十三间头”、“二十四间头”及门楼、祠堂共120余处,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减少了80余幢。一些大村庄的祠堂用来做仓库或改做学校、小工厂、小作坊;有些古民居因长期无人居住、修缮,受风雨侵袭而倾倒。

  画溪村一位姓王的老人说,十几年前,文化部门工作人员就多次来看过他家的房子,说这是有代表性的明代建筑,要搬迁保护,可是一直没有兑现。现在他家的房子破损严重,住在里面很不安全,但拆又拆不得。

  “按照目前的毁损态势,估计再过三五十年,东阳古建筑将不复存在,即使幸存几幢也不成气候,整体价值将大打折扣。”这些民间人士担忧地说。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