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古建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古建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古建手绘图,古建门绘画,全国古建彩绘从符号学角度分析,现代建筑设计能够从符号形态转变的思维入手,借鉴地域古建筑文化中的符号象征和文化内涵,表现出新时代我国建筑设计的文化底蕴和另类创新。从传统继承和现代创新的两个角度交替思考,创造具有内涵价值和独特审美的现代建筑艺术作品,让我国建筑设计在全球建筑设计文化交融发展的今天,既能守旧也能革新。
地域古建筑文化中传统文化的意义表达是基于具有象征性符号的设计和表达实现的,由文化本身过渡到建筑文化需要历经思维的转换过程,该过程中涉及到意识、思想以及表达方式的转变。[2]地域古建筑文化对传统文化的表达一般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外延层次,该层次将地域传统文化中的显性文化因素表达出来,借助能够直接表达传统文化内涵的纹样图案或者以具有鲜明符号特征的建筑意向等手段,建筑群能够直接以视觉冲击或感受的形式让观看者了解建筑内涵,如图1所示,故宫建筑群中的嘲风就充分代表和象征了皇城的威严与肃穆。
这种传统文化信息的表达方式是直观的,通过传统文化象征物形态在建筑物中的再现表达某种内涵和意义;[3]二是内涵层次,在地域古建筑文化中,内涵层次的信息表达较为隐晦,往往是将传统文化中抽象的理念、体验或者价值观等通过转换再现到建筑物上。隐喻指代的文化表达让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审美意识等抽象内容成为建筑表达的一部分。[4]如图2所示,紫禁城全貌色调以红黄为主,两种颜色暗合古代五行中的土与火,以示对帝王的尊崇。
传统文化在建筑群中内涵式的转译表达需要借助具有象征性的形态、文字形态以及图样形态等具体形态,才能够将传统文化的“虚”转译为古建筑群中的“实”。
基于地域古建筑文化的信息表达方式,可以了解到传统文化要通过符号学将文化信息转变为某种特有的载体,呈现在古建筑中,因此解读古建筑文化中的信息可以借助三大元素———建筑元素、艺术元素、思维元素。如图3所示,三大元素交错下的古建筑文化形成独特的语言系统,历史沉淀让古建筑文化的语言体系更加完善。
地域古建筑文化中的建筑元素包括形象符号元素和空间符号元素。[5]形象符号是从地域古建筑文化的外延层次入手,探析不同地域中以特殊材料形成的极具本土化特征的图像符号。诸如图4(a) 、4(b) 中的江南小筑、陕西窑洞就是不同地域文化下诞生的两种截然不同风格的建筑群。江南小筑的主材料是砖瓦,而陕西窑洞的主材料是黄土。空间符号元素在地域古建筑群的运用也较为频繁,一般空间符号元素的运用方式有两种: 第一类是以建筑物限定空间,譬如天井式的布局设计就是通过墙面和建筑物限定设计空间,建筑物布局影响空间的运用; 第二类是院落组成空间,在该种空间布局方式中,建筑物是空间的视觉焦点,譬如园林设计就是该种空间形式运用的最佳体现。
地域古建筑文化中艺术元素的解读往往需要结合中国的汉字学、审美学、形态学、历史学等内容。艺术元素是我国传统文化元素传承延续的体现,古建筑文化中的艺术元素都具有典型的特征,如福建广东一带宗祠设计中的门匾上的书法,抑或是北京天津一带建筑屋脊上规格和个数不同的瑞兽等都是艺术元素传承的象征。
地域古建筑文化中思维元素的解读可以从地域自然观、审美意识、思维差异入手,如图 5(a) 、5(b) 所示,是南北地域文化差异下古建筑建设思维元素差异的最佳体现。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地域文化遗留在古建筑中的审美意趣、线性与非线性思维模式等都存在较大差异。
在地域人文文化的影响下,材料与地域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关联性。如冬季北方有料峭松柏、南方有傲然腊梅,说起松柏自然想起北方雪国,谈起腊梅自然就是南方寒冬,该种地域文化与思维、材料之间的关联性自然而然地产生。同时地域文化根植于建筑文化中,因此不同地域建筑设计中的主材料具有差异。[6]地域古建筑文化常常会将极具地域特色的建筑材料或者意象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当代部分建筑设计师在现代作品的设计中采用同样的方式,借助材料再现古建筑文化遗风,如图6所示,宁波滕头博物馆的设计中就利用宁波当地的竹子作为材料,采用宁波当地传统竹子加工技法编制出竹墙。
江南地区古建筑中,竹筑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传统筑屋手法。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涵较为丰富,竹林是地域文化下的传统审美情趣之一,君子如竹、宁折不弯是竹子在传统审美下衍生出的另一层寓意,因而竹不单单是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材料,更是地域审美文化遗留的重要象征。瓦是江南一带筑屋的基础材料,瓦房也是江南建筑最具有特色的古建筑。现代部分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会将瓦作为建筑主材料,将江南瓦屋的意象与现代建筑新材料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建筑意象,如图7所示的下沉广场中的瓦院,瓦就是建筑的主要材料。借助传统建筑材料展现传统建筑艺术审美意趣的现代作品并不匮乏,且在建筑作品中融入现代建筑材料,实现现代建筑理念与传统建筑精神的完美契合。[7]
地域古建筑文化的标志性特征之一是色彩,不同地区对色彩的崇拜和解读具有差异,色彩在建筑上的使用也存在显著差异。色彩的使用不仅具有鲜明的情绪和情感特征,更具有浓重的文化意味,如西藏地区的古建筑群多以黑、白、红三色为主,西藏地区的地标性建筑物布达拉宫就是以黑、白、红三色为主色。西藏地区身穿的僧袍为红色,的服饰多为黑色,天空多以青白色为主,以三色为基础色的建筑物能够充分反映出藏族地区的核心价值观与文化核心。西藏地区的建筑物色彩风格不仅仅体现出浓厚的地域宗教、服饰文化特色,也凸显出色彩对地域文化的深刻影响。[8]色彩与建筑物相呼应能够让地域文化与建筑文化形成审美的通感效应。当代部分建筑设计师继承地域文化中色彩文化的特征,通过现代建筑理念,再现古建筑文化遗风。如图8所示,西安威斯丁酒店就继承了盛唐时期的色彩风格,将灰、红作为主要的色彩基调,再现古建筑文化的遗风。
如图9所示,苏州同里泰来桥望水楼客栈以灰白色调为主,传递地域色彩审美信息,并与苏州老城肌理相融合,让游客能够通过传统色彩,找回现代化都市中的江南水乡之感。
纵观当代中国建筑设计师对地域古建筑文化元素的借鉴和吸收方式,仅仅在材料和色彩借鉴对传统建筑地域文化艺术略显不足,地域古建筑文化中可借鉴的建筑文化内容也不止如此。现代建筑在传统与创新融合发展过程中,可借鉴的地域古建筑文化元素亟待挖掘。
建筑文化语汇极为丰富,不同语汇的组合表达能够得到不同效果,地域古建筑中文化、哲学、审美的组合能够为现代建筑设计带来新的发展方向。地域古建筑文化、哲学以及审美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组合运用,需要从地域古建筑文化元素、地域哲学文化元素、地域审美文化元素三个角度出发,根据建筑物的设计需求,将不同元素以不同比例融入到建筑作品设计环节中。
从前文的分析中可以了解到,现代建筑作品对地域古建筑文化元素的借鉴形式较为多样,色彩、材料、结构、空间、意象等多种地域古建筑元素内容均可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且应用形式和应用形态不受拘束。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设计者应该考虑的是现代建筑作品要表达的内容是否与地域古建筑文化元素相契合。如在南京设计酒店,设计师欲借鉴地域古建筑文化元素,第一需要考虑到建筑物设计用途,所借鉴的地域古建筑文化元素是否符合建筑物用途,设计师要仿照贡院制式设计酒店就有所勉强,色彩上如果以传统的中国红为主色调则略显突兀,与南京城市本身的文化色彩有所冲突;【9】第二要考虑建筑物设计理念是否与地域古建筑文化借鉴元素相契合。在酒店设计过程中,或前卫或大胆或复古的理念需要同地域古建筑文化的元素理念一脉相承。只有理念如一的建筑作品,才能如实反应出建筑艺术的价值。当前不少建筑设计师在建筑作品设计上一味追求新颖独到,忽视建筑设计理念的功能性和实用性,造成建筑作品华而不实、徒有其表。
现代建筑作品借鉴地域古建筑文化元素,哲学和审美意识元素的进程应该保持同步性。古建筑文化元素的在历史的发展下已经具有一定的哲学意味和审美情趣,该类哲学内涵与审美情趣也在历史的沉淀下成为既定事实。如图10所示,在中国地域古建筑群中,塔的意象是既定的,塔通常象征庄严肃穆不可侵犯的形象。从哲学角度分析,塔的哲学是阶层的哲学,层层上升的节奏与韵律感所带来的审美情趣也是固定的。因此现代建筑作品在借鉴地域古建筑文化元素的过程中,文化、哲学、审美三者的基本内涵应该具有一致性。[10]
对地域古建筑文化、哲学、审美元素的借鉴,并不意味着现代建筑作品中古建筑文化、哲学、审美元素需要占核心比例。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古建筑文化、哲学、审美元素的借鉴更多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图11所示,长沙一家以窑餐厅中利用窑瓦碎片装饰墙体,从而成为该餐厅的点睛之笔。由此可见,地域古建筑文化元素在与现代建筑设计融合过程中,并非要以某种巨大化的呈现方式将地域古建筑文化色彩充分表达出来,以另类的视觉呈现方式展现出来也无不可。
现代多数建筑设计中空间感的单一和缺失表现出当代建筑作品设计中对古建筑文化中空间继承的缺失。不同地域古建筑文化通过简单的台基、屋身、屋顶组合形成繁复的建筑群,现代建筑设计可以借鉴地域古建筑文化中的空间形态变化,同时结合当代数学拓扑理论,通过变形的拓扑变化实现现代建筑空间上的创新。
在当代建筑空间形态设计中,创新和继承尤为重要。一是人口的大量聚集对空间的需求极度紧张,建筑设计师能够通过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安排,让建筑物在不同区域内发挥最大功用; 二是建筑设计的核心与本质就是进行空间布局和安排,空间的合理重组与设计,能够凸显地域建筑文化色彩,从而让建筑作品的地方文化认同感更强。
地域古建筑文化中诸多的空间设计形态与布局都值得借鉴,如四合院的设计就是利用了庭院化的空间设计形式,将建筑的功能性与日常生活起居融合在一起; 江浙一带的园林设计就是利用空间的错落与建筑内容物的不同安排达到“移步换景”之效; 福建漳州的土楼设计就是利用独特的空间形态“圆”,将空间、审美、功能结合在一起……空间形态设计的借鉴和延展与古建筑文化元素、审美元素以及哲学元素的借鉴有所不同,空间形态设计的借鉴更具有灵活性,在设计变化过程中也更有难度。现代建筑设计者需要从建筑的功用、地域文化下人民的生活习惯等角度入手变化空间形态,从而展开设计。
当前,现代建筑文化对古建筑文化材料、色彩的借鉴较为常见,但是对色彩、结构、材料的创新运用却较为罕见。一般而言,成熟的地域古建筑结构形式都代表对当地自然环境中的材料有充分的理解并能合理运用。通常会运用当地建筑材料,以特殊的材料加工和制造手法,用极本土化的砌筑方式,再加上与材料相迎合的色彩和肌理,形成本土气息浓厚的建筑作品。
在建筑材料不断更新的当代,现代建筑设计为了达到更高的质量要求和使用要求,并非要全部采取古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尝试将新兴材料与古建筑材料相融合,从而形成更经济实用的材料。譬如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傣族竹楼理念,欲将竹子作为材料构筑房屋,在选择材料时可以将竹子作为建设设计的部分材料,竹帘、竹窗等建筑设计的部分材料用竹子制成,其他材料仍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再通过色彩调和使建筑整体风格保持一致性,让现代材料与古建筑材料更好地融合。同时古建筑文化中不同地域的建筑构造存在差异性,现代建筑设计可以借鉴古建筑文化的结构差异,与色彩、材料相调和,从而设计出更好的建筑。
建筑设计如艺术创作,在借鉴经典优秀元素的同时能够让建筑理念与借鉴内容暗合,能够让文化与意境融合,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建筑物的功用性、审美性和文化性。
相关文章
- 山西一大院堪称古建彩绘情
- 图记|点亮“世界屋脊的屋脊”
- 河大建筑系教学系列之2017级居住区设计太惊艳了吧!
-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了解榫卯结构的结构方式古建木结构加工安装图纸设计公司
- 古建藏在屋顶上的故事。
- 妈妈式“鸡娃”教育喜忧参半古代建筑木雕暗藏教子风水!
- 河北省古建所贡献力量 尼泊尔“国宝”重焕生机
- 保护山西古建!“三晋文明守望专项基金”已收到捐款645万元
- 王澍的结构密码—中国古建中断近千年的贯木拱技术复兴过程
- 临沂农村中式自建房设计图能挣钱的别墅
- 临沂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技术导则
- 中国古建筑文化匠心传承公益行动将改造故宫、敦煌等处厕所
- 雨燕伴古建是北京一张独特文化名片
- 北京大学文物保护研修班招生
- 宁波中起古建筑设计公司 宁波不可错过的古建筑二
- 国宝“回家”!9月带上这份指南约起!
- 看明清古建筑、拾步乌溪江畔!衢城南部路网升级不要太方便
- 这个国庆不来山西太可惜了!“重走梁林路”让你感受中国古建精华
- 广东省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