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将高标准重建东坡祠
惠州将高标准重建东坡祠
惠州将高标准重建东坡祠,招聘古建彩绘工,古建彩绘山花,古建彩绘费用上月,惠州市政府常务会通过了《重修惠州东坡祠建设方案》,决定高标准重修东坡祠,传承惠州文脉,凸显城市文化底蕴。已于抗日战争期间毁于战火的东坡祠,该如何重建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日前,记者从惠州市文广新局了解到,对于东坡祠的重建,将依照文物标准进行。所谓“文物标准”,是指根据原形制、原结构、原工艺、原材料进行建设,这要求重建者必须掌握详实丰富的资料史实,能够还原建筑的细部和工艺手法。
无疑,东坡祠是惠州的人文地标,数百年来文字记载与图画资料都有不少。900多年前,苏东坡被贬岭南,于白鹤峰上修葺新居,听风东江之上,饮酒林婆庐下。东坡去世后,州县官吏、往来文人仰慕其文华风采,白鹤峰旧居就成了东坡祠,既是追思怀念之地,也是文化交流的场所。文人墨客在此留下大量游记诗赋以及绘画作品。
“但是,这些资料都是文学性的,是大格局的、大致的,只能是参考资料。要依照原样重建,必须找到东坡祠原来的结构,做到严谨、有据可依。具体的位置是怎样的?房屋的风格是宋代的还是明清的?房屋的梁柱是何种架构?这些问题都尚待解决。”惠州市文广新局副调研员李杰说。
目前,惠州市规划和城乡建设局正在制定东坡祠的总体规划,而市文广新局正在筹备发掘东坡祠地基的工作。“我们期待通过有效的考古工作,找到尽可能多的资料,将重建工作做好。”李杰说。
这几年,为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惠州重建、修复了部分历史建筑,合江楼、丰湖书院、陈炯明墓等都以新颜面对市民。惠州市园林局施工科科长蓝德炎参与了合江楼和丰湖书院的建造工作。“这两座仿古建筑在设计时,都参照了史料,如图画、照片、文字记载等,以求尽可能反映原建筑的格局风貌。其在外形上与古建筑是相似的,远看着线条轮廓都没问题。但是,你要是走近看,它却是现代建筑了。要依照原样重建,难度很大。很多工艺手法失传了,或者只有很少的几个人能做。比如木雕,如今多是电脑雕刻,要想找到手工雕刻,费时费力。”蓝德炎介绍。
合江楼本是惠州古县城城墙的门楼,位于桥西,解放初期因破败不堪而被拆除。2006年,合江楼在桥东重建,是9层混凝土高塔,内有电梯。不少市民认为合江楼的选址和内部设计都有不当之处。对此,蓝德炎解释,因合江楼原遗址上已经建有新房,拆迁困难,故只能在桥东重建;且考虑老人参观的需要,所以加设电梯。
丰湖书院则建于宋代,原址在桥西银岗岭,清康熙年间迁到西湖内,1922年损毁。重建工程第一期于今年年初完成,是清代岭南园林式样。蓝德炎认为,尽管难以做到依照原工艺重建,但市民仍然可以通过这些建筑感受当年的社会民俗生活,并获得公共活动空间。“我们正在尽力丰富合江楼和丰湖书院的历史内涵,包括布置与其历史有关的文物、书画展览等。相应的配套设施,如停车场、饮食店等也在筹划中。另外,这些建筑周边的广场空地,也给市民活动提供便利。如丰湖书院的院子里,每天早晚都有不少居民在跳舞、锻炼身体。”
重建东坡祠,在民间的讨论由来已久。一方面,诸多民俗学者希望能尽快重建,以张扬文化;另一方面,他们又担忧重建工作不能反映历史,最终造成一个挂着历史名号的全新建筑。
这种忧虑有其现实根源。2009年,“东坡园”在西湖孤山落成,内有仿古建筑“德有邻堂”和“思无邪斋”,而这恰好是东坡祠客厅与书房的名称。不少人认为这是擅自将东坡故居从白鹤峰搬到了西湖边,不符合历史,并不妥当。“最直接的影响是你没办法理解苏东坡在惠州的生活了,一读他的诗,你找不到北。他说‘前年家水东,回首夕阳丽。去年家水西,湿面春风细’。如果孤山是他的家,那你就解释不了这首诗。”李杰说。
就如何依照文物标准重建东坡祠,记者采访了广州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汤国华。汤国华教授曾于去年接受惠州市文广新局的邀请,考察惠州市主要文物、历史建筑以及历史街区,并就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给出专家意见。
汤国华:要想成功,必须依照原布局、原结构,采用原工艺、原材料,遵守古建筑的章法。这首先要求有充分的依据,没有依据,就是新建筑、景观建筑。你可以做得很美,但是,却难以成为历史建筑。
就东坡祠而言,即使能够挖掘到地基,确定布局,也还要进一步寻找地上部分的依据。其次,是工艺、材料,这些都是问题。以前的房屋是木结构的,现在基于安全、消防等原因,木结构很难经过审批。而一旦以混凝土建设,哪还谈得上历史建筑?
汤国华:主要是考虑历史文化、工艺技巧的传承。具有代表意义的古建筑的重修,可以传承古代文化,再现古代生活,传递古代信息,避免工艺技巧的失传。
这方面,香港的志莲净苑是极其成功的例子。这座佛寺在上世纪80年代重修,设计图稿参照敦煌壁画第172窟所绘画的西方净土经变图及中、日现存唐式寺院的样式,采用全木制结构建造,再现唐代建筑的雄伟古拙。2012年底,志莲净苑列入国家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汤国华:绝大多数仿古建筑,都只是新建的景观建筑,就跟公园差不多。它们仍然叫着古时候的名字,但本质已经全然不同。他们本身已不负载任何历史信息。比如合江楼,位置与古时已经不同;建筑布局、建筑材料,也俨然是今天的。当然,它在江边,也算是一道风景。
相关文章
- 像这样的古建设计师给我来上一打吧
- “爱与传承·创意世遗”文创设计方案征集
- 民族建筑传承与创新设计之洛阳龙凤山古镇
- “土专家”黄大树:我为古建续春秋(5)
- 湖北一山村遗落着大汉皇室血脉村子保留着众多古迹
- 上海历史保护建筑华丽变身为洲际亚洲区必住酒店尽显雍容华贵
- 面对面 非遗传人薛林根: 匠心在于“3cm的坚持”
- 北京胡同里的小院北方古建改造的一次挑战
- 您知道古建筑的照明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吗?
-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22CD202-6《飞轮储能系统选用与安装》正式出版发行
- 华采堂设计集团 以匠心让西昌古建焕发活力
- 中意论坛 第二期:古老建筑与现代设计结合在博物馆空间中延续城市发展
- 关于对定西市第二届“陇中工匠”“提名陇中工匠”人选公示的公告
- 行走阿姆斯特丹的50道风采
- 安庆:守护古建筑哈密古建彩绘
- 扬州:大运河非遗文化园一期工程 建筑全部建成!抢鲜看
- 活化利用是对古建筑最好保护
- 圣钟:风水考察云南名胜古迹
- 厦门再添19处历史风貌建筑
- 巧手筑岭南·古建守护人 青砖里的广阔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