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筑设计

古建筑设计

赓续文脉传承历史 武威“原汁原味”保护古建

中国古建网2023-04-23古建筑设计古建彩绘卷花
古建筑手绘简介,古建彩绘卷花,仿古建彩绘,赓续文脉传承历史武威“原汁原味”保护古建,古建筑手绘简介,古建彩绘卷花,仿古建彩绘原标题:赓续文脉传承历史武威市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项目纪实,武威有着千年建城史的“五

赓续文脉传承历史 武威“原汁原味”保护古建

赓续文脉传承历史 武威“原汁原味”保护古建,

  古建筑手绘简介,古建彩绘卷花,仿古建彩绘原标题:赓续文脉 传承历史武威市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项目纪实

  武威有着千年建城史的“五凉”古都,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遗存丰富。

  随着城市发展,人口增多,武威面临历史城区格局风貌特色不突出,历史文化古迹规模减小,传统建筑拆毁等问题,曾经的“五凉京华、河西都会”在现代化进程中急需找回本色。近几年,武威市大力实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项目,古城正一步步改变着的外在面貌和内在肌理,实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人居环境双赢。

  武威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漫漫历史长河里,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一批个性鲜明的文化资源。

  如何让历史文化变为看得见、可触摸的宝贵财富?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缮保护,无疑为此提供了载体。

  “保护好古建筑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武威市政府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鸟瞰武威城区,文庙、古钟楼、鸠摩罗什寺古建筑群分布呈“L”型布局,构成三大历史文化街区。

  2019年,武威市投资36亿多元,高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PPP项目。全面梳理老城历史记忆、古城符号和凉州元素,突出凉州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合计公布3处历史建筑和32处历史建筑群。该项目以弘扬三大历史文化街区的“儒”“俗”“佛”特色为目标,着力打造凉州古城“L”型金腰带。传承凉州历史文脉,彰显千年古城风貌。

  不久前的“十一”假期,武威文庙成为不少游客和新人拍摄婚纱照的“打卡”地。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孔庙,被称为陇右学宫之冠,是西北地区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也是全国三大孔庙之一。

  “武威文庙历史文化街区建设项目重点保护文庙建筑群等历史街巷格局和空间,修缮与整治民居建筑,引导形成以挖掘弘扬传统儒学文化为主,辅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的传习、馆藏文物研学为主要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武威市住建局工作人员介绍,文庙历史街区以“儒”为主题,突出“书城不夜”文化区,重点对规划范围内的建筑、市政设施和景观进行保护、恢复和更新以及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修复保护、不断升级,武威文庙历史文化街区的巨变,正是武威推进古建筑保护修复的缩影。

  古民居新生,修复保护不是最终目标,挖掘当中蕴含的文化底蕴,才能找到一座城市的宝贵财富。在发掘文化内涵、传承千年文脉上,武威市在不断探索与创新。

  拆,拆除违章建筑和不协调建筑,还原古迹原有风貌。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项目建设过程中,武威市严格控制项目范围建筑的体量、高度、风貌等。扫清历史文化街区视觉通廊,对建筑高度未落实规划管控要求的文化南广场商业楼、金海盛宴等违法建筑进行了,又开展了对城区480个小区楼院“拆小建大”的专项整治。

  建,建真设施而不是建假古董。武威市对破损严重、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物进行保护性修缮,对传统街巷肌理进行梳理和恢复,尽可能保护各类文化遗存及其历史环境,保持传统的空间格局和风貌。

  “建”还包括“修旧如旧”融入城市建设。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在保留凉州特色风貌的同时,全面提升硬件环境,治理背街小巷13.73公里。疏通老城街巷步行系统,打通“断头路”9.81公里。通过拆迁建绿、破硬复绿、见缝插绿,推进绿廊、绿环、绿楔、绿心等绿地建设,拓展绿色空间,累计新增城区绿化面积107.4万平方米,凉州城区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0.08%,再现了古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的绿色盛景。

  鸟雀次第起,鼓钟更迭鸣。大云寺古钟楼周边建筑群鳞次栉比。这片区域将修建以民俗为主的历史文化街区,分为民俗文化衔、古文化步行街、文化主题酒店等类功能区,让市民、游客近距离感受历史文化。

  “保存老院落的街区特色,关键是环境塑造。我们在修建时非常注重掌握细节,一棵树、一口井都不忽视,让老街区更有生活氛围,恢复历史的延续性。”

  “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破坏,其损失是不可逆的,即使可以重建,历史信息也荡然无存。”武威市住建局负责同志这样解释“原汁原味”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性。

  为了确保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武威市在综合分析研判的基础上,按照市、区联动和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研究成立了武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统筹领导、指导协调武威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管理、利用工作,高位监管落实名城保护责任担当。市政府还聘请国家和省级专家组成武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咨询专家组,为名城保护工作提供咨询指导、会诊把脉,确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更加科学保护和规范管理。

  随着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仅强化了武威的历史文化底蕴,助力文化旅游产业振兴,而且对于新增本地就业、带动投资增长和相关产业发展、激活当地经济社会活力具有深远影响。

  “在原汁原味保护的基础上,也盘活了古民居、古建筑,让它们融入现代化生活中,继续为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发挥作用。”武威市政府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融,意味着“见屋还要见人”。“让历史文化街区融入现代生活,必须延续其原有生活功能,居住在其中的人是活态文化的一部分,让他们更安居乐业才是保护初衷。”凉州区文化馆工作人员陈亚琴说,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工程在改善民生、满足居民现代生活需求之外,也让居民、社区和社会力量自发进行持续的区域更新,形成良性循环。

  活,活化利用而不是呆板死守。保护历史文化,并不是将古迹封存,放在玻璃橱窗里。盘活历史文化资源,将其与现代社会功能衔接,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今年,武威市为了抢救性挖掘保护天梯山石窟景区“凉州宝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天梯山石窟山脚下张义镇灯山村七组农村“三变”改革推进,确定了“合作社+国司+农户”的投资建设运营模式,通过张义镇成立旅游合作社,村民以自有宅基地、房屋及现金入股,市文旅集团以国有资金入股,村委会以集体资产入股,资金委托合作社统一管理使用,改造后精品民宿委托合作社统一经营,实施了武威市首个乡村振兴精品民宿示范项目。新建和改建5户民宅形成集群民宿,并配套游客接待、休闲娱乐、餐饮服务、文创产品销售等设施。

  “通过合理的旅游红利分配,调动起了百姓参与保护的积极性。”陈亚琴坦言,非遗加文旅的保护利用模式,也为武威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