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筑设计

古建筑设计

清华康奈尔 建筑大师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悦读分享

中国古建网2022-11-30古建筑设计古建门口彩绘
古建彩绘队,古建门口彩绘,阳光古建手绘,清华康奈尔建筑大师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悦读分享,古建彩绘队,古建门口彩绘,阳光古建手绘林徽因,20世纪的一代才女,著名的建筑学家和文学家,其鲜明的现代女性意识、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

清华康奈尔 建筑大师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悦读分享

清华康奈尔 建筑大师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悦读分享,

  古建彩绘队,古建门口彩绘,阳光古建手绘林徽因,20 世纪的一代才女,著名的建筑学家和文学家,其鲜明的现代女性意识、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典型的知识分子品格、高雅的审美情趣等人格特征,广受社会关注。

  林徽因自幼受到良好的东西方古典文化的教育。丰富的阅历、丰厚的文化素养使她协助梁思成创办东北大学、清华大学建筑系,以及参加中国营造学社,在建筑人才培养、中国古代建筑发掘与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

  新中国成立之初,林徽因与梁思成等参加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使得她与梁思成等人成为当之无愧的国家形象设计师。而她与梁思成、陈占祥等人对北京古城保护的努力,越来越彰显其超越时代的价值。

  林徽因是才情并茂的诗人,有着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她也是诲人不倦的教师,托着病体躺坐在床上为年青教师讲课;她更是一位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在肺病晚期、结核菌已扩散到肾与肠、每天只能进食二两粮食的情况下,她强忍病痛折磨挽救濒于停产的北京传统工艺品景泰蓝。这种伟大的人格,是她始终被人纪念的根本原因。

  在清华大学照澜院家属区中,坐落着一座由三间平房构成的院落,外墙上挂着一块木制牌匾,上头写着:新林院8号。1946年到1954年,这里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手稿的诞生之地。

  时间回到1946年。这一年,清华大学成立建筑系,聘梁思成为系主任,林徽因也在建筑系任教。

  无数个日日夜夜,梁林夫妇和国徽设计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屈身于这间不足十平米的房子,画图、测绘、比较、商定。终于在1950年将国徽设计方案提交至全国政协筹委会。

  那年夏天,当林徽因的女儿梁再冰参军一年后回到家中,见到客厅里的情景大吃一惊:“到处是红、金两色的国徽图案,沙发上、桌子上、椅子上摆满了国徽,好像这里已经成了一个巨大的国徽‘作坊’。”

  林徽因在国徽设计中起了重要作用。 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由于对初选的国徽图案不满意,大会决定,邀请专家另行设计国徽图案。这里的“邀请专家”包括林徽因。

  今天,当人们站在广场的中轴线上,向北看,城楼上的国徽庄严肃穆;向南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底座伫立在广场中心。每天,数以万计的行人、车辆在它们的注视下川流而过。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是,这两件作品,都凝聚了林徽因的心血。

  1920年春天,十六岁的林徽因跟随父亲林长民去伦敦读书。这一次跨洋远行让林徽因开启了建筑的兴趣之门。林氏父女在英国住所的房东太太是一位建筑师,林徽因常常跟随她外出写生、游览。眼光所及之处无不让林徽因深深沉浸于建筑艺术之美中。

  在英国,她暗暗下定决心从事建筑之路。1921年秋天,林徽因跟随结束讲习的父亲回国,次年,在父辈的安排下和梁思成恋爱。在二人恋爱期间,林徽因对建筑的兴趣也渐渐影响到了梁思成。于是在1924年,二人一同前往美国学习建筑学。

  海船一路历经风浪,7月6日,年轻的林徽因与梁思成抵达了纽约绮色佳(Ithaca)的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梁思成与林徽因先在这里补习几门课程。于9月正式入读费城宾州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Ivania),由于宾大建筑系那时不收女学生,林徽因没能如愿去建筑系学习。

  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与林徽因举行婚礼。婚礼一完成他们就启程到欧洲度蜜月,转而回到祖国投身建筑事业。

  1930年,她与梁思成一同加入中国营造学社,携手调查古代建筑。此后的15年中,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一人身有脚疾,一人身患肺病,却走遍了中国各地,考察古建筑,画下图纸,为了中国的古建筑不遭日本侵略者的毁坏而不辞艰辛。

  1933年第一次到山西考察时,林徽因曾感叹:“现在唐代木构在国内还没有找到一个!”日本人更是断言:“中国已不存在唐代的木构建筑,要看唐制木构建筑,人们只能到日本奈良去。”但夫妇二人不愿放弃,终于在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山西之行中,他们如愿以偿,发现了纯正的唐代木结构寺庙——佛光寺。

  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生前回忆说:“直到许多年以后,母亲还常向我们谈起他们发现佛光寺时候的兴奋心情,讲他们怎样攀上大殿的天花板,在无数蝙蝠扇起的千年尘埃与臭虫堆中摸索测量。” 清华大学建筑系第一班毕业生张德沛回忆说,林徽因在佛光寺测绘时,与当地老百姓和教书先生相处极为融洽,“他们主动帮她拉皮尺、拓碑文”。

  瘦弱的林徽因不顾一路泥泞在田野勘察,爬柱上梁做精确的分析比较,拍照、画图、整理资料,为中国大量古建筑留下了第一批科学记录和历史资料,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

  林徽因的学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钱美华曾回忆到:林先生这一辈子一心痴迷于民族传统文化,抢救景泰蓝的时候她已经病得很厉害了,可又坚持了那么多年。她总说:景泰蓝是国宝,不能在新中国失传。

  当年,在北京海王村旧古玩摊闲逛时偶然遇到的一只景泰蓝花瓶开启了她与景泰蓝的不解之缘。摊主说,北京的景泰蓝热闹了几百年,到这会儿算是快绝根了。这引起了梁、林对景泰蓝的关注。经过多次走访调研,他们决定成立清华大学营建系美术小组抢救景泰蓝。

  梁从诫曾回忆:“母亲曾和几位年轻的工艺美术工作者一道,亲自到工厂、作坊中去了解景泰蓝等的制作工艺,观看老工人的实际操作。”林徽因设计了一批新的构思简洁、色调明快的民族形式图案,还到作坊里去指导工人烧制样品,并写出了一系列论文。

  林徽因在身体每况愈下的状态下,却坚持在梁思成陪同下,带着她的助手莫宗江、常沙娜等人,多次跑到景泰蓝工厂去调查,了解它的工艺程序及材料特点。

  最终,在梁、林二人的合作努力之下,他们将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创新与传承兼收并蓄,艺术与文化兼而有之。

  建国之后,北京的城市规划随即展开。林徽因根据国外的经验和教训,预见到如果北京城“大量现代高层建筑硬塞进这古城的框框,结果一定两败俱伤。因此,她主张在保留古建筑的基础上对城区进行改造。然而,正当他们对中国古建筑的保护满怀愿景的时候,毛主席却站在城楼上说:“要从这里看过去,是一片高耸入云的烟囱……”

  领袖的意志是不容改变的,尽管林徽因和梁思成一次次地在研讨会和其他工作会议上据理力争,但他们依旧阻挡不了历史的大势。

  眼睁睁看着这些古建筑的覆灭,林徽因十分痛心疾首:“一座座古老建筑物被铲除,一处处富有民族特色的王府和充满北京风味的四合院被拆平,有500年历史的古城墙,包括那被多少诗人画家看作北京象征的角楼和城门,全被判了极刑。”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因肺结核病逝于同仁医院,一代才女精彩的人生在那个初夏落下了帷幕。

  毋庸讳言,提起林徽因,大多数人都会想起她在1934年创作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集理性和感性于一身的她常常将诗歌和建筑相融合。如《深笑》一诗中,就以古塔檐边无数风铃转动的声音,比喻笑声的清脆悦耳,直上云天,既贴切,又新颖,别具一格。都说建筑是固定的诗歌,或许这便是林徽因终其一生追求建筑事业的情怀。

  今天,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里,林徽因墓简洁、朴实,无需多余文字的介绍,“建筑师林徽因”就是与其相守一生的丈夫兼同事梁思成对她最知心的定义。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