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筑设计

古建筑设计

24座古建筑让我们看到更真实、更古老的陇南!

中国古建网2022-11-08古建筑设计乌海古建彩绘
古建测绘地点,乌海古建彩绘,徽州手绘古建筑,24座古建筑让我们看到更真实、更古老的陇南!,古建测绘地点,乌海古建彩绘,徽州手绘古建筑没什么地方比这些古建筑,更容易体现我们的生活内涵和文化底蕴;古建筑就像是一个缩影,,

24座古建筑让我们看到更真实、更古老的陇南!

24座古建筑让我们看到更真实、更古老的陇南!,

  古建测绘地点,乌海古建彩绘,徽州手绘古建筑没什么地方比这些古建筑,更容易体现我们的生活内涵和文化底蕴;古建筑就像是一个缩影,

  成县柏湾村民居位于黄渚镇柏湾行政村,两面坡屋顶,坐南朝北,前后栏板为长方形透木雕花卉图案,雀替为透木雕缠枝纹。

  枋梁分为三块,正中为正方形,前为彩绘图案,后为圆形“福”字,周围为蝙蝠浅浮雕。

  成县李明武民居位于黄陈乡石榴湾行政村,四周皆为农户民居。坐东朝西,土木结构,五间开,四架梁。

  康县黎家大院,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修建,位于康县白杨乡金钗峪村上坪社。

  穿斗式土木结构,占地707平方米,单层建筑面积577平方米。为四合院建筑,坐北朝南,院内门窗雕有花鸟人物等图案。

  西和孔家宅院修建于清代光绪年间,坐落于西和县城关。土木结构悬山顶,房屋12间300多平方米,加院落共占地600平方米。

  相传该宅院是清代晋商富豪修建的私宅。建筑布局合理,建筑精致,门窗雕刻及建筑整体保存完整,是西和保存状况较好的一处清末四合院。

  宕昌王家大院建于清朝末年,二层四合院转角楼建筑,二层窗户,檩柱间及护栏上有雕刻、镂空花纹。保存较完整,是白龙江流域,明、清时期的典型建筑样板之一。

  武都周富银民居位于五马乡五马街村中,为四合院布局,二层,坐西朝东,原为五马周富银于20世纪30年代修建。

  康县朱彦杰民居是清末建筑,位于康县岸门口镇街道村朱家沟社,穿斗式土木结构,占地640平方米。

  徽县尹家老宅位于嘉陵镇三联行政村谢坪自然村,四合院布局,门厅、照壁、上房结构依存。

  门厅保存较好,斗拱结构,斗拱上有清代彩画痕迹,方椽,青瓦上盖,四个墙头分别有精美的砖雕。

  礼县何氏宅院是清晚期建筑,坐落于祁山乡何台村,土木结构硬山顶,现存11间,加院落共350平方米。

  该宅院完整时为前后两院,坐南朝北,整个宅院加风水林共占地约500亩,俗称“新院”。

  建于光绪15年(1889年),是清末、民国时期礼县东路著名的乡绅“何老爷”私宅,砖雕、木雕均极精美。

  文县王家老宅位于丹堡乡吕家坪村陈家坪社。始建年代不详,据房主介绍,清光绪七年(1882年)其先祖入住王家宅。

  该院由正厅、回厅、东西厢房及回厅南侧厢房、大门构成四合院。门窗及院内石壁雕刻精美,是文县境内清代传统民居的典范。

  礼县刘氏宅院属清晚期建筑,坐落于城关镇潘家街,土木结构悬山顶,房屋21间390平方米,加院落共占地420平方米。

  该院落是清代宣统乙酉科(1909年)拨贡生刘宝钧的私宅。布局合理,建筑精致,是礼县保存状况较好的一处清末四合院。

  宕昌哈达铺红军长征一条街位于宕昌县哈达铺镇,一条街包括上街、下街两个行政村,街道全长1200米,房屋全部为清未至民国建筑风貌.著名的毛主席住室“义和昌药铺”位于这条街上。2005年11月被国家文物局、建筑部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建筑多为一檐水土木结构灰瓦,主要用于居民居住和开设铺面。

  两当杨店古建一条街位于两当县杨店乡杨店村内,整个街南北长285米,东西宽145米,总占地面积为41325平方米。

  始建于明代,为一处古建筑群,砖木混合结构或土木混合结构,该街道曾为西汉故道县城址。

  文县石鸡坝乡哈南村是文县四大边寨之一,土地富饶,气候温润,历史悠久,远在寺洼文化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迄今约有3500多年的历史。哈南文化积淀深厚,特色鲜明,2012年12月被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列入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两当县左家泰山庙位于左家乡大庄村太平场组,占地面积为2748平方米,坐东朝西,土木结构。

  现有建筑5座,现存清代修缮大殿3间,镶板12门,雕梁画栋、彩绘图案精美。

  两当县香泉寺位于城关镇香泉村香泉组,占地面积273平方米,坐东朝西。砖木结构,四合院建筑格局。

  始建于明代,于清代顺治八年(1651年)八月重建,清雍正、乾隆时期增修,光绪癸巳年(1893年)重修,由大殿,南厢房,北厢房,山门组成。

  武都广严院位于三河镇柏林村中,俗名柏林寺,始建于宋代,清代扩建,占地2000平方米,现存前殿、山门、两侧僧房。

  广严院是甘肃现存宋代木结构三大建筑之一,199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徽县寺(姆拉楼)位于东关回族乡东关行政村寺内,现存“姆拉楼”为民国三年所建。

  木质结构,高19.86米,该楼三檐四层歇山顶,上覆灰筒板瓦火珠兽,各层檐下均施透雕,挂彩,斗拱,刻工精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康县对对山咸丰塔位于迷坝乡马莲山的对对山山腰上。该塔建于清咸丰五年(1856年)七月三日,一说建于咸丰二年,因建于咸丰年间,故名。

  此塔八角五层,高约十三米。第一、二层为空心,其上均为实心。整个塔身用砖石砌成,优雅壮观。

  咸丰塔是康县境内唯一幸存的一座古塔,虽经150多个春秋,仍保存完整,秀丽玲珑。

  徽县栗川白塔坐落在栗川乡郇家村,始建于宋代,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建。

  白塔为八角形九层楼阁式砖塔,高约25米,现存九层,通体砖砌。该塔风格古朴,对研究宋代建筑艺术具有较高的价值。2007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康县窑坪廊桥位于大南峪乡窑坪村街道(茶马古道重要的驿站),架设在横穿窑坪街的河沟上。

  该桥为亭廊式结构,由桥体和走廊两部分组成,对研究陇南交通史和古代桥梁建筑技术有重要价值。

  康县平洛龙凤桥位于平洛镇团庄村。经考证龙凤桥始建于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曾遭水灾,据桥房横梁题记,清光绪甲辰年(1904年)修缮再建。

  桥全长为16米,宽3.3米,桥房高3.6米。2003年7月15日被列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县康壮桥位于文县白马河流域,是氐羌民族建造的木质风雨廊桥的代表作之一。

  该桥始建于1900年前后,桥身长约20米,宽4米,高4米,历经100多年。

  因三国邓艾伐蜀时,在氐羌民族的握臂式桥梁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在长度、宽度上有了更高的技术含量,故而称之为邓邓桥。

  有的坚守原地、保持原貌;有的随着人的搬迁,而渐渐荒废;有的则,整体拆除;有的随着城市化的步伐焕然一新。

  当然,这篇文章统计的也许不够详细,也未能了知它们背后的故事。如果你知道,它们背后的故事,或者知道其他的老建筑,文末留言,我们一起记载陇南古建筑和它的传奇故事。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