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文化

古建文化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0095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中国古建网2023-01-11古建文化彩绘古建亭子
古建窗子手绘,彩绘古建亭子,古建彩绘裹布,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0095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古建窗子手绘,彩绘古建亭子,古建彩绘裹布您提出的《关于发挥社区在乡村旅游中的作用的建议》(第0095号建议)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0095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0095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古建窗子手绘,彩绘古建亭子,古建彩绘裹布您提出的《关于发挥社区在乡村旅游中的作用的建议》(第0095号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结合全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就充分挖掘和利用乡村旅游资源,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性建议。经与市人力社保局、市农业农村委、市乡村振兴局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强顶层设计、推进乡村旅游的建设和管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就文化和旅游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重庆市先后印发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利用存量闲置房屋发展旅游民宿试点方案的通知》,市农业农村委、市文化旅游委联合14部门印发了《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实施方案的通知》,市文化旅游委编制《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制订了《“大三峡”旅游发展升级版实施方案》《“大武陵”旅游发展升级版实施方案》,为重庆市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市文化旅游委紧紧围绕打造主城区“都市闲情”乡村旅游发展核心,周末度假、假日休闲,开发城郊短线乡村休闲、游憩和周末度假等旅游项目,建设主城“快节奏、慢生活”乡村旅游目的地。构建渝西“巴渝乡情”乡村旅游发展圈,依托世界遗产、巴渝文化、特色古镇、现代农业园区等资源,发展农业观光、果蔬采摘、农事体验、乡村商务、度假养生、民俗娱乐、科普教育等乡村旅游业态,吸引城市居民前来度假休闲,打造近郊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渝东北“三峡真情”乡村旅游发展带,充分利用江河、湖库、森林、草地、高山等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三峡腹地深度游、滨水生态游、山地峡谷游、森林田园游、库区城镇游,打造原生态三峡风貌和库区山野农家养生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渝东南“民族风情”乡村旅游发展带,发挥高山立体气候和独特民族风情优势,大力发展民族民俗体验游、边城风情游、世外桃源游、森林生态游、古镇村落游,打造高山休闲纳凉、乡村生态民俗文化旅游目的地。

  (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旅游消费。加大政府支持和引导力度,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和经营主体投入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旅游城乡共建,发展效益主客共享。市乡村振兴局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会同重庆市乡村振兴文化促进会,开展了全市乡村餐饮文化专题调研活动,征集了全市名特产品,着力打造全市乡村餐饮文化优质产品、精品、名品,助推全市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渝北区大竹林紫竹苑社区党支部与丰都县高家镇金家坪村党支部、南川区三泉镇窑湾村党支部开展了“扶农到家”“爱心家庭结对子”等帮扶活动,协同参与乡村消费节、赏花节、温泉节等乡村旅游节庆节会。重庆市知行文化旅游研究院发挥城镇社区、小区物业作用,唤醒乡愁记忆、体验乡村文化,邀请广大居民乐于到乡村观光休闲、旅游度假、亲子采摘、乡村体验,购买旅游年票或景点联票。

  (三)注重品牌化培育,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市文化旅游委培育乡村旅游品牌,建立了国家和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创建酉阳阳板溪镇扎营村等共29个村、涪陵区大木乡迎新社区等6个社区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社区),武隆区仙女山街道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3个,遴选武隆区沧沟乡大田村等90个村、黔江区冯家街道办事处寨子社区等4个社区为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社区)。市农业农村委、市文化旅游委开展了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工作,美丽宜居乡村评选推介活动。截至目前,认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乡镇168?个、示范村471个、示范点666?个,美丽宜居乡村1239个。积极引导区县多措并举盘活乡村闲置农房等资源,结合乡村自然风貌、古树名木,推进山水林田湖草共同开发利用,推动乡村民宿可持续发展。垫江县飞茑集—巴谷·宿集获评全国首批甲级旅游民宿,石柱县不舍民宿获评全国首批乙级民宿。

  (四)加强乡村文化旅游人才培训培养,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统筹各级文化和旅游、乡村振兴、农业农村领域培训项目和资源,广泛开展乡村旅游专题培训、技能培训、提乡村旅游人才服务水平。成功举办了2021年“非遗购物节”和第六届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暨老字号博览会、全市非遗大集,展示展销非遗及老字号产品3000余种,开展传统技艺培训3期。在黔江区濯水古镇举办了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庆主场活动,指导重庆师范大学举行了“时尚非遗融合共生”服装动态秀活动。依托鲁渝协作项目,组织脱贫区县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有关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从业人员赴山东、四川等地开展精准交流培训760余人。市人力社保局、市文化旅游委成功举办“巴蜀工匠”杯乡村振兴技能大赛,为广大技能人员提供展示精湛技能、交流技艺的平台,为重庆乡村振兴和重点产业发展选拔优秀技能人才,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多的贡献。依托荣昌夏布传统工艺工作站、奉节县非遗工坊、城口县非遗工坊开展木雕、夔州绣、夏布培训活动,开展巩固脱贫成果、乡村振兴技艺人才培训6期,培训乡村群众200人次。依托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组织实施“秀山花灯”传承人群培训班1期,为30名秀山花灯传承人群学员免费提供为期1个月的培训。新建鲁渝共建乡村振兴非遗工坊4个,帮助92名村民实现就业,全市市级非遗工坊总数达43个。指导区县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通过带徒授艺、教学指导等方式培训非遗传承人群学员2000余人次。开展文化工作者服务支持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个脱贫区县招募文化工作者215名,上派14名文化工作者到市文化旅游委委属单位学习。推荐6名乡村文化旅游人才参评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度乡村文化旅游能人,其中1人获项目支持。发展乡村旅游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市人力社保局,支持区县围绕当地产业发展、乡村旅游需求,积极开发特色工种,纳入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目录,全市已开发康养旅游综合服务、生态康养、康养护理、乡村旅游服务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社区智能运营师等特色工种,2019年以来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1万余人次。

  (五)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坚持以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导向,持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全市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街道)、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免费开放。加强全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应急广播终端覆盖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建立健全应急广播运行管理机制,向群众提供灾害预警应急广播和政务信息发布、政策宣讲等服。加强传统村落、传统风貌街区、革命文物和抗战遗址、古建筑和大遗址、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等保护利用。深入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全面实施《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

  (六)加大乡村旅游的宣传和市场营销,引领更多游客到乡村旅游消费。市文化旅游委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以旅游政务网、微博、微信、报刊杂志等为载体,开设“四季重庆”自助旅游攻略、旅游扶贫、区县风采等栏目,宣传乡村旅游。2021年组织协调新闻媒体和网络对重庆市乡村文化和乡村旅游进行了宣传展示,开展了“唤醒乡愁记忆、体验乡村文化”主题宣传活动,到梁平、铜梁、酉阳等地实地采访报道,视频访谈,宣传报道。收集整理编排了重庆市乡村旅游线余册,印发了区县文化旅游委,反响比较好。收集整理乡村旅游、自驾游、亲子游、研学旅游等100余条乡村旅游精品线条主题线路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出的“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月,第七届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春夏)活动开幕式在重庆市铜梁区原乡中央公园举行,活动心以“都市慢生活.乡村新体验”为主题,以都市与乡村文旅新消费为重点,对全市美丽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休闲旅游精品民宿等进行了创新式现场推介,为广大市民乡村旅游、购买农副产品提供了帮助。

  (一)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深入推进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加大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充分整合功能需求和内容,常态化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创作一批乡村题材文艺作品,策划一批农民喜闻乐见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节目栏目。推出一批导向正确、品类丰富、质高价廉、适农性强的优秀出版物,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举办新年音乐会、春节联欢晚会、文化进万家、广场舞展演等品牌文化活动,开展流动文化服务进村活动,组织精品舞台剧目展演巡演、优秀影视剧目展映展播。抓好公共服务能力提档升级,提高基层文化服务中心使用效能,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开展好乡村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抓好文艺精品力作创作展演,抓好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加强农村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文化旅游服务能力,深入推进文旅融合,深入开展送演出进基层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推进乡村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加强传统村落、传统风貌街区、革命文物和抗战遗址、古建筑和大遗址、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等保护利用,实施一批乡村文物保护利用项目。活化和利用乡村文物古迹、古建筑,持续推动一批“重庆院子”文物建筑保护利用试点示范,实施一批民居大院、古塔、牌坊等乡村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项目,延续乡村文脉,推出一批研学旅游精品线路,助推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三)保护传承好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振兴传统工艺,做大做特传统工艺工作站、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非遗保护特色小镇,发掘具有市场潜力、就业带动强的乡村传统工艺,发展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乡村手工业。成功举办重庆非遗购物节、第七届重庆非遗暨老字号博览会,组织非遗项目、传承人、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展示展销体验活动,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托研培高校、传统工艺工作站、非遗工坊等非遗保护传承平台载体,以乡村文化资源和传承人群为重点,同步实施国家、市、区县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力争全年完成传承人群培训200人次。

  (四)推动城乡文旅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城乡县域经济,用活乡村人文资源为旅游赋能,梳理全市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经验模式,加大优质乡村文化旅游项目的宣传,持续开展系列乡愁记忆活动,开发一批文化旅游商品,建设一批乡村旅游“后备箱”基地,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深入推进“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遴选推广工作,按照节令特点、主题特色,根据市场需求和推广条件,适时分批有序推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产品,加强新媒体和市场平台推广营销,丰富优质乡村旅游产品供给,持续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加强全国、全市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建设,遴选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开展各类乡村旅游节会,唱好“四季歌”,活跃乡村经济。持续举办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区县的文创产品、农副产品、景区项目搭建展销展示平台,吸引城里人到乡村消费,助力乡村振兴。

  此复函已经刘旗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建议升级到Internet Explorer 9及以上版本或者安装Chrome内核浏览器获得最佳浏览体验。

  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会有安全风险且无法正常显示。建议您升级或使用其他浏览器。

  若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模式。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