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国审美先看懂中国古建筑中的智慧密码
了解中国审美先看懂中国古建筑中的智慧密码
了解中国审美先看懂中国古建筑中的智慧密码,古建彩绘紫色,武汉古建测绘,北京彩绘古建中国的古建筑已经成为一个象征,任何人都能轻而易举地分清中式建筑和欧式建筑,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区别。它着实太具特色,以至于和欧式的哥特式教堂、现代的钢筋水泥建筑成为泾渭分明的两个世界。一看到雕梁画栋、飞檐挂月、黑瓦白墙,便能想到中国,及其蕴含的厚重文化。
不过,中式建筑到底是什么呢?恐怕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在外观上,它有种种独特的零部件,窗棂、卷帘、斗拱、瓦片、凭栏,翼展的屋顶,崇厚的阶基,形态各异而又带着文人的逸趣。就在内部结构上,中国匠人惯用木料,以立柱和梁枋的牵制来稳定整间房屋,与欧洲的石质建筑殊不相似。后者自古罗马以来,就在石缝里垫灰,以避免石面因支点受力不均而破裂,但中国似乎仅将垫灰作为黏滞物,因此石建筑便常常崩坏。
中西方不同的建筑构造,也暗含着各自的世界观。中国古建筑中,中轴线所代表的是中正和谐,弧形屋顶所指代的是天圆地方,位置风水所表示的则是天人感应,甚至柱子的数目,或许都体现着一年四季或是二十八星宿。而材料又显示了不同的保护理念:石质建筑易保存,欧洲人便极为重视物质的原真性;木质易腐坏,中国人便不那么重视原物长存,而更在乎修复建筑的手艺。现今欧洲各国汲汲于物质遗产,而中国则在非物质遗产名录中独领风骚,原因大抵如是。
以一两个元素简单概括为中式古建筑,未免又忽略了空间和时间的复杂性。幅员辽阔的国土面积让古建筑像细胞分化一样形态各异,北京皇城的雍容和江南园林的含蓄大相径庭,河套佛塔的险绝和福建土楼的稳重也迥乎不同,无论到哪儿,都不得不赞叹古时匠人的因地制宜。在历史长河中,文人墨客和百工百业不断产生新的想法,令每个时代的古建筑都各有风格。
建筑大师梁思成曾经说过:“没有到现场看到应县木塔,就不晓得中国古建筑中,木头的可能性有多么千变万化。”台湾古建筑画家李乾朗,选择重走梁思成之路,用画笔代替眼睛,领略中国古建筑的美妙。
建筑凝固了时空,要躲过无数劫难才能留到今天,它们是现代人通往历史的桥梁。
在追随梁思成脚步的中国古建筑绘画大师李乾朗看来,梁先生在八十年前就已经把基本技巧都交给后人了,今天的中国建筑师都是踩在他的肩膀上,用新的方式进一步研究古建筑的构造。他花了二十年时间,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将自己看成是一个中间人,希望读者能透过他的剖面图,去欣赏建筑本身。他希望自己可以像外科医生一样,把古建筑的内部剖开来,让大家看穿房子、理出结构,用剖面、掀顶及鸟瞰等透视角度,看看里面的梁柱、走道和房间的分布,用一张图将建筑的内里乾坤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中国人了解中国建筑,是梁先生一辈子的心愿。李乾朗顺着梁思成的脚步继续透视建筑,并为后人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李乾朗说:“我跑遍大半个中国,画下了各种各样的古建筑,就是为了证明中国的审美不是没有,而是不小心被遗忘了。”
2020年3月,《三联生活周刊》曾推出《营造学社:在古建筑里发现中国》,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营造学社在华北地区的古建筑调查。而这一次,我们聚焦1939~1940年,重新踏访中国营造学社在西南开展的川康古建筑考察之路。
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等学社成员,是如何在战争岁月中完成了他们持续时间最长、筹划最为周密的一次学术考察?在偏远的西南,有哪些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遗存吸引了他们的注意?以及在更大的历史背景中,我们该如何理解这样一次深入边地的学术实践?跟随2022年8月刊《发现边地:营造学社在西南》,一起回顾这段八十余年前的发现之旅。
本文节选自《手艺里的中国》一书。手艺,凝聚着中华文明与先人智慧,于世代相传中,塑造华夏子孙特有的文化素养和民族气质。制瓷、剪纸、竹编、木雕……这些承载着千百年历史与情感的手艺,是中国人对绵延数千年文化的自信,反映着中国人与古为新的生存智慧和生命力。本书将带领大家走进历史长廊,用手艺描摹中国,寻访指尖上的华夏文明之美。你将会从105件文物瑰宝中,穿过22种古老手艺的历史记忆;了解150余道工序细节,读懂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精髓和终极浪漫;体悟24位匠人的守艺人生,感受独属于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与处世哲学。手艺里的中国,质朴、坚韧、广博、灵性,有着无穷的生命张力。
【活动说明】欢迎在评论下方留言,并务必在app内填写收货地址——【填写路径】三联中读app底栏“我的”-右上角“设置”-“收货地址”-填写后点击“保存”(两周内未填写地址即视为放弃奖品)。
【开奖说明】我们将在所有留言里通过随机数工具抽取3名锦鲤,各赠送图书一本,留言区内置顶的精选留言即为中奖用户,赠书将在地址集齐后两周内寄出(由于疫情管控,部分图书库房暂时封禁,我们会第一时间寄出,请耐心等候),也欢迎中奖的朋友们收到赠书后到评论区晒书留言哦~我们将在每周末开启留言赠书活动,祝你拥有这份幸运!
生长在苏州的我,曾经不明白为什么苏州园林那么吸引人,总有来自各方的游客来一睹它的芳容。自从很多园林里建筑旁出现了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就会有一段小小的讲解,里面告诉我们如何欣赏这一...
关于古建筑中蕴藏的智慧密码,我想起王澍老师在2022年三联邀请的中读五周年讲座活动上用《千里江山图》去讲中国建筑审美。当中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江南的建筑用色,江南大多是白墙黑瓦,...
还记得之前在重庆野生动物园游玩的时候,正好有非遗展示,每个人还可选择一样物品让匠人们现场制作。记忆中有竹蜻蜓、剪纸、糖画等的手艺展示,我当时选择的是剪纸,一只蝴蝶剪得非常精美!由...
提到中国古建筑,不免要提到梁思成和林徽因,他们对所选择的事业和艺术都有一种对境界的追求,他们的建筑研究充满着人文关怀。梁思成用严谨的工程制图准确地为中国建筑图标解析,图说一部中国...
建筑超越本身的时空感令人着迷,中国古建筑的传承与发现之路更是工匠与学术精神的汇集之地,向其中的美学内涵致敬,也向学者的坚韧致敬。
相关文章
- 建筑传承历史 文化彰显自信
- 广东肇庆:对中国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和重要贡献
- 第六届中国工业大数据大会在杭召开 长三角(杭州)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中心启用
- 首开房地古建匠心修缮北大红楼焕发时代光彩
- 高精尖产品亮相丝博会 见证西安制造高光时刻
- 浙大文言文公告 展現古典文學風采(組圖)
- 苏州古建筑“活化利用”样本报告 :古城满庭芳 老宅燕归来
- 叶县岳楼村:古建筑群13处90余间为明清典型乡村民居建筑
- 北京创意文化墙设计案例图
- 文化石贴图图片免费下载_文化石贴图素材_文化石贴图模板-千图网
- 太赞了!他们把120栋福州古厝装进一台留声机
- 优秀的数字化人才都具备这 3 个特征
- 荐书|漫画中国古代科技:画给全世界孩子看的中国古人智慧
- 上海赫德双语学校培养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全球化中国人
- 重磅!房山这件大事入选“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1年度十件大事”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之道
- BIM古建建模综合应用--六角屋顶模型创建
- 古色古香!雕梁画栋!商丘古都城周边再添一座大景点!
- 成都玻璃钢供排水管生产厂家
- 杭州文化观察:什么时候能看见南宋“大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