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文化

古建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之道

中国古建网2023-08-23古建文化古建彩绘绘图
苏州古建手绘,古建彩绘绘图,古建彩绘等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之道,苏州古建手绘,古建彩绘绘图,古建彩绘等级近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既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之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之道,

  苏州古建手绘,古建彩绘绘图,古建彩绘等级近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既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立足于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既着眼于延续中华文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又立足于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希望以系统思维、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工程”形式,并通过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开展,推动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安民、文化利民、文化强民。如何深入切实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路径主要有哪些呢?

  以语言文字为中心。中国的汉语言文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语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汉字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历史渊源、风俗习惯等诸多文化因子。数千年历史的铸炼和积淀,汉字所蓄涵的丰厚文化底蕴,是拼音文字所无法想象和比拟的。汉字本身已形成了一种文化系统书法、碑刻、篆印、诗词、楹联、灯谜,乃至识字、解字、说字、测字等,无不蕴含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离开了作为母语的汉字(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来讲,还包括藏、蒙、维、彝等语言文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习得,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通过汉字、汉语的教育学习来传承传播中华文化,是一条根本的途径。毋庸置疑,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增强世界对中国的认同感,增强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吸引力,汉字与汉语将承担不可替代的责任。

  以文化经典为依托。中华文化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用文字铸就、流传下来的各种历史文化典籍浩如烟海,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价值意义,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为以文化人、化成天下提供了丰厚滋养。以经典原著为依托,大力推进经典作品的整理、翻译、改编、诵读等,让经典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根本性、支撑性作用。推动文艺创作和戏剧表演重回经典,以经典为滋养,以经典为题材,将历史上著名的小说、戏曲、传奇重新改编、演绎,融入时代元素,推陈出新并发扬光大。

  以习俗节庆为纽带。习俗作为人们生活与文化的传承事象,既是各民族不同政治、经济的反映,又是民族传统、文化心态、生活方式的表现形式,其形成与民族生活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经济条件、崇拜心理等有关。传统习俗是一项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蕴含着独特的历史内涵,是每一个民族成员的精神原乡和文化脐带。我国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是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传统习俗和节日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国传统习俗和传统节日是维系民族成员心情、心性、心思的牢固纽带,过好每一个传统节日,传承好每一个优秀传统习俗,能够培养国民的爱国情操,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让每一位中华儿女为中华灿烂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以化育知行为关键。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在于加强认知教育。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教育资源,对不断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明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在国民教育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迫切任务。从基础教育抓起,发挥课堂教育的主导作用,在教学、研究体系中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以化育知行为关键,不分年龄、职业、性别、民族,把“书香中国”建设与传承发展中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践行。

  以文化传播为平台。树立中华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必须加强自身人文道德修养,使传统文化能够与当代社会相适应。把握传承与创新之间的辩证发展关系,探索文化改革发展创新之路,注重将传统文化融进群众学习交流生活之中,针对群众的需求特点,推出各种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群众文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扩大传统文化的接受面。当前,我们进入了新媒体时代,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一系列文化传播的新载体,改变和建构着大众新的阅读习惯。新媒体时代,将中国传统文化转化为数字化存储方式是革命性的变化。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的传播优势,立足本地,将乡贤文化、村规校训、优秀家风、传统民俗等进行广泛传播,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最佳途径。

  以生活方式为目的。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走进生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和物质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承载于思想、文字、语言,还存活于书法、音乐、曲艺等老百姓喜爱的文艺形式中。这一特点决定了学习传统文化不能只采取背诵经典名篇这种相对枯燥的形式,而应将其生活化、大众化、多样化。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传统文化才会变得具体可感、有血有肉,才有生命力,才能为人民大众所接受并内化到自己的生活中。

  以文化活动为载体。群众参与性强、受众面广的文化活动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应因地制宜结合地域特点开展各种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的大型节庆文化活动,因时而变结合日常生活的时间节点开展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的多样化活动。活动,是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所在。离开了文化传承活动,也就失去了载体和活力。各级宣传文化部门可以组织开展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书法、绘画、摄影、对联、剪纸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成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以对外宣传为渠道。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增强国际话语权的最有效方式就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创新文化“走出去”的表达方式,向世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适性宣传,需要将传统文化融入文学创作、影视戏剧、造型艺术等文艺创作活动之中,渗透在网络信息、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中,以国际友人为传播对象,唤起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热情。同时,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传播体系和表达形式,发挥好新兴媒体的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努力构建“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天下归仁、天下大同的“至德要道”。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