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守护联盟”在行动 没有“身份”的历史遗存该如何保护?
“公益守护联盟”在行动 没有“身份”的历史遗存该如何保护?
“公益守护联盟”在行动 没有“身份”的历史遗存该如何保护?,古建凉亭彩绘,古建彩绘规矩,古建测绘标高江南水乡桥亭密布,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然而如今仍有一些处于尴尬境地
近日,一条题为“苏州楹联最多的一座古亭”的短视频,引发了不少古建爱好者的关注。这座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古亭内刻着三副不同的楹联,既彰显了苏州地区的文化底蕴,又生动记录了当年人们的生活场景。有文史学者表示,“一亭三联”在苏州地区极为罕见,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然而,随着世事变迁,当年车来船往的水陆通道如今已人迹罕至,这座古亭已是一派荒芜景象,亟待保护。
景晨在苏州地区做导游已有十多年。因工作关系,他对古建的兴趣越来越浓。之前,他曾在文献资料里看到过有关吴江大有亭的记录,但从没找到过,以为早已不在。前不久,盛泽地区的古建爱好者告诉他大有亭的大概位置,他立即找了过去。“大有亭在路边,也在桥堍,既是路亭也是桥亭,相当特殊,极具价值。”景晨说。
但找到亭子的那一刻,景晨心中稍有遗憾。现场荒芜一片,亭子破败不堪,亭身已被杂草野树包围,唯有亭内梁上“大有亭”三字以及柱子上的三副楹联清晰可见,分别是“夏遮烈日冬遮雪,远便行人近便农”“行程远大姑停足,世路崎岖且息肩”“植杖而耘,炎日当空堪小憩;荷锄以待,寸阴宜惜莫畅谈”。前两副楹联表明了此亭的功用,最后一副则是劝人珍惜时光的提醒。
苏州市政协文史委研究员倪浩文早在两年前就发表过关于大有亭的文章。他介绍,亭内一根柱上另刻有:“民国十五年夏五月,目连桥重建工竣,复集款筑亭,计银三百圆有奇,里人陈言志。”说明了此亭的建造年份及由来。
在“吴江通”网站刊发的《野河荡》一文,对目连桥及大有亭有相关描述:目连桥初建无考,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重建;1925年仲夏,全部坍塌。是年,由南塘港人程家瑞发起募筹资金。1926年夏末竣工,余三百余元在边上建大有亭,让行人避雨休息。亭子与桥梁间立有一块石板,上面刻着“禁止牵牛过桥近亭”。而目连桥的桥联是:“策杖闲听,两岸机声连牧笛;临流远眺,一泾帆影伴渔舟”。可见,当时目连桥附近早已发展丝织业。
可惜的是,如今大有亭破败不堪,而2001年重造的目连桥,文中记载的石板、桥联均不见踪影。今年86岁的陆阿婆从出生到现在,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她的家就在目连桥西侧不足百米的地方。她的回忆印证了文献所述。“以前亭子里还有两根石条,可以坐着休息,当中还有一块碑,上面刻着字。”陆阿婆说,亭子主要是给过往的路人歇脚用的,正如楹联上所说:夏遮烈日冬遮雪,远便行人近便农。她从小就在那座亭子边玩耍,如今饭后散步也会走到那里去。
大有亭的价值,不仅仅是一代人的生活记忆。苏州市政协文史委研究员徐欣晔认为,大有亭位于路、桥、渡界处,有可能既是路亭、桥亭,也是渡亭。这处历史遗存生动反映出近代盛泽地区的交通变迁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极具历史价值。亭中刻有三副楹联则更是少见,充分体现了当年吴江的乡绅文化。“苏州地区向来文风鼎盛,当时的商人被称之为儒商,是很有文化的。他们经商致富后,纷纷为家乡造桥修路,然后作对、题诗。”徐欣晔说,从楹联这个角度来看,大有亭是极具文化价值的。
然而尴尬的是,大有亭既不是文保建筑,也不是控保建筑,连第三次文物普查也未被记载。没有“身份”,就很难引起关注和保护。
其实,苏州吴江地区作为水乡泽国,桥亭并不少见,但如今桥与亭均“健在”的并不多,能加以保护的就更少了。倪浩文举例说,吴江桃源的九里桥是幸运的,这座桥原来属于吴江控保单位,后升级为苏州市文保单位,近年刚修复。而震泽的长渠桥,虽然桥、亭都在,但都属于无保护状态;再比如震泽万福桥,桥还在,亭子不在了;吴江铜罗的原栖凤留仙桥两堍,亭子还在,桥已不存;震泽高义桥、亭,则是桥、亭均已毁。
倪浩文在十多年间走遍了苏州大市范围8000多处古迹,其中苏州古亭超过100处,除了沧浪亭、诸公井亭、后埠井亭等少数知名亭子被列为文保单位外,还有大量亭子没有被重视。例如曲岭石亭、镇湖通福茶亭、金庭双塔茶亭、运河齾塘口渡亭等,与大有亭一样,没有任何“身份”,更谈不上保护。
“苏州的古建遗存确实不少,这些东西都是不可复制的,毁了就再也没有了。”倪浩文说,就如大有亭里面的三副石雕楹联,而现在大多是机器雕刻,少了韵味。因此,如何保护这些没有“身份”的历史遗存,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要保护,首先要发现。徐欣晔近年来在做一件事:依托数字化技术,打造古建数字平台。古建爱好者一旦发现疑似历史遗存,即可将位置、图片等信息上传该平台。他们经过实地核实后,会进行梳理归类。但考虑到一些井圈、牌楼等古建容易被盗,所以他们核实后的信息并没有全部公开。“我们希望发动广大古建爱好者,尽可能多地去发现古建,这是保护的第一步。”
针对已发现的古建,倪浩文认为,关键是要“有人管”。现在类似的历史遗存大多没有明确的管理方,任由它们自生自灭。其实,“苏报公益守护联盟”专栏曾报道过不少类似的现象,比如姑苏区环秀山庄外的海棠亭、高新区横塘地区的“吕栢康纪念坊”等,都是因为没有“身份”、管理方不明确等原因,导致漏管失管。
倪浩文建议,可以借鉴河道管理中的“河长制”,责任落实到人。“古桥、古亭这些古建要比古宅好管得多,都是在公共道路上,不太会涉及产权问题。”倪浩文说,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责任落实到位,身边的古建才能真正被保护起来。
苏ICP备12032443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571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518
中小学作文投稿:苏州日报《沧浪》副刊投稿: 苏州日报小说版投稿:szrbsiaoshuo#163.com 姑苏晚报《怡园》副刊投稿:chuxinsz#126.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邮箱:jubao#subaonet.com本网举报电线新闻行风监督电话
相关文章
- 中国神话中的四大神树最小几千米最高可直上天庭
- 江西婺源多部门联合行动 强化源头监督 推动古建“重生”
- 耗资139亿浙江打造了一座“假”古镇占地1679亩可比肩乌镇
- 古建筑里最基本的知识点 ——面宽的确定依据
- 建筑知识小百科——第五期
- 鲤城这个项目竟“搬来”3栋闽南传统建筑原因是……
- 中国十大自然灾害排名 全国十大自然灾害排行
- 建议收藏建筑给排水专业知识100问
- 著名画家郭怡孮的色彩“开发区”:在传统笔墨的“四合院”旁建设起新的色彩殿堂
- 中海晋安湖叁号院好不好中海晋安湖叁号院古建筑影响大吗
- 大慈岩镇投入740万元保护古建筑
- 兴衰存废几经波折寻访杜行老街的传统古韵丨老底子
- 丹陛桥、圜丘、棂星门—天坛内主要建筑名称的由来
- 广东投资近20亿的仿古建筑群汇集七朝风格已跟游乐园相结合
- 躲过战乱兵燹穿过岁月沧桑!四川这12处古建依然是宋元时的模样
- 在运河边构建扬州新文化地标
- 2021建筑时事要点大全来划重点了!
- 山东古典中式四合院装修设计美出新高度
- 体验门窗变迁 感受科技进步
- 脚手架成巴黎圣母院重建隐患 或危及教堂三个拱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