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百科

古建百科

如果当年听从梁思成的建议或许今日我们会看到更不一样的北京城

中国古建网2023-05-07古建百科天正 绘制古建
苏州古建筑彩绘,天正绘制古建,古建屋檐彩绘,如果当年听从梁思成的建议或许今日我们会看到更不一样的北京城,苏州古建筑彩绘,天正绘制古建,古建屋檐彩绘那时的北京城外有一圈绵延伸展的古城墙,古老的砖墙呈“凹”字形,始创于元代,建成于明代,

如果当年听从梁思成的建议或许今日我们会看到更不一样的北京城

如果当年听从梁思成的建议或许今日我们会看到更不一样的北京城,

  苏州古建筑彩绘,天正 绘制古建,古建屋檐彩绘那时的北京城外有一圈绵延伸展的古城墙,古老的砖墙呈“凹”字形,始创于元代,建成于明代,沿用于清代至民国,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关于这古色古香的建筑是否应该存留,各界人士们意见不同,引发许多争议。

  1948年,人民已经以摧枯拉朽之势一次次打败了的军队,傅作义的部队驻扎北京,也陷入的重重包围。

  眼看战争一触即发,一方面派人劝说傅作义,希望他能和平起义,一方面秘密联系建筑学家梁思成。

  北京城是一座拥有古老历史的城市,一旦开打,那些著名建筑与文物古迹难免会遭受损坏。所以1948年的北平清华园,梁思成的家中迎来了一位客人。

  那人说:“梁教授,我受人民攻城部队的委托,前来向你请教。城里有哪些著名建筑和文物古迹需要保护,请你把它们的位置准确标注在这张地图上,以便我军在攻城时避开。”

  他忧心忡忡:这傅作义是战?是降?如果真打起来了,那这座精美绝伦的古城岂不是要被毁掉了。梁思成每天就在这样的担忧着煎熬着,时时关注着战争的形势。

  他不仅将北平重点文物的位置准备地在北平上详细标注出来,还拿出之前与学生们收集的《全国建筑文物简目》,将它交到干部的手里。

  经过梁思成标注的北平,变成了北平重点文物图,被带回西柏坡,被挂到指挥所的墙壁上。

  毛主席看着那幅图,以坚定的目光作出指示:“把这幅图,交给围城部队,一定要他们注意保护这些重要的文化古迹。”

  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全面保护北平的文化古迹成为部队练习时的重要任务。

  梁思成很感动,他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也终于落了地,内心在诉说:“人了不起啊!”

  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大概描摹出梁思成是一个怎样的建筑学家形象。他不仅是一个学识渊博的建筑学家,更是一个对中国古典建筑情有独钟的建筑学家。他深切地热爱着雄伟壮丽的古建筑,并愿为保护这些建筑,倾尽所有希望与精力。

  让人庆幸的是,1949年初傅作义率部投诚,北京和平解放,北京城的文物古迹得以幸免于战火的摧残,完整地迎接新中国的成立。

  1949年3月,中央进驻北京前夕,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中央机关食堂召开。接下来如何建设北京城,成为会议的一大议题,毛主席在报告中明确提出对建设城市的意见:

  “只有将城市的生产恢复起来和发展起来了,将消费城市变为生产城市了,人民政权才能巩固起来。”

  彼时的北京城历经时间的斑驳、以及连年战乱之苦,从清末开始,北京城墙在不断的战争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但直到解放前夕,城墙基本还是完整的。

  作为首都,北京的规划与建设与其他城市的规划不太一样,它必须全方位地考虑到新旧城、文化、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问题。

  徐悲鸿曾向傅作义直言:“北平,是一座闻名世界的文化古城,这里有许多宏伟的古代建筑,希望傅作义建军能顾全大局,服从民意。”

  古城墙是北京城的骨架与见证,古城墙的建设是在新中国成立前,有关部门就对古城墙进行查勘,并撰写专题报告,以及修复城墙的办法,向人民政府进行汇报。

  1949年5月,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成立,负责北京城规划与建设方面的工作,主任先后为、、彭真,副主任是梁思成、薛子正。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毛主席站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的成立。梁思成受邀参加开国大典,深受鼓舞,并满怀壮志,要为接下来首都的规划建设努力。

  如何建设首都北京,规划利用旧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1949年9月,苏联派出一个市政专家小组来到北京,帮助我们进行北京的市政规划。在对北京里了解调研后,苏联专家做了《关于北京将来发展计划的问题》的报告,提出建议:

  第一,控制城市规模,发展大工业;第二,以广场为中心,设置政府行政中心区。

  梁思成认为,历史文化名城是不容毁损的。他建议将行政中心设立在西郊,倡导“新旧两利,古今兼顾,平衡发展”。

  为此,梁思成与规划专家陈占祥一人做规划,一人写文章,共同完成《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议》,并附上十余张图纸。

  梁思成自费刊印了上百份《建议》,并将其报送中央人民政府,以及北京市人民政府的各位有关领导,还亲自致信周恩来总理。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关于古城墙存留的问题争执不下,政府的领导们也进行了多方考虑。

  1953年,市委专门成立一个规划小组,综合考虑苏联专家、梁思成等人的建议,修改完成《关于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的要点》(下文称《要点》)。

  “将广场加以扩大,东起原东三座门,西起原西三座门(现有11公顷,需扩大两倍至三倍左右),在其周围修建高大楼房作为行政中心。”

  这意味着,北京行政中心的位置被确定下来。而关于北京古城墙也面临着留还是拆的严峻抉择。

  《要点》是关于新中国的第一份首都城市规划,规划中提出北京建设规划的一个重要原则:北京市的建设要为中央服务,要为生产服务,要为劳动人民服务。

  也是在这一年的国庆节,毛主席站在广场上检阅群众队伍,他细心地注意到,队伍里的工人的数量并不多。

  要知道,取得革命胜利的一大功臣就是广大工人群众,而这些人民群众正是我们国家的主人。

  刘仁直呼“没有”。而毛主席这一句问话,也给了他极大的震动与思考。建设首都北京,不仅要考虑历史建筑,更要考虑广大的人民群众.

  北京要建设成为工业大城市,就要改变城市布局,要坚持为中央、为生产、为劳动人民服务的建设方针,要拆除那些有坍塌危险、有可能危及人民生命安全、阻碍交通、影响生产和工作的古城墙。

  他提出要对旧城墙进行改造和利用。早在《北平文化必须整理与保存》一文中,梁思成就曾表示:

  “北平的整个形制既是世界上最可贵的孤例,同时又是艺术杰作,城内外许多建筑物却各个是在历史上、建筑史上、艺术史上的至宝。”

  他主张在原有城市风貌上加以改造:保留内外城墙以及护城河,将城外的护城河加以修砌,城楼、角楼可以开辟为陈列馆、阅览室、茶点铺,城墙顶部可以种花养草,敌台上修建凉亭。

  郭沫若认为,修建古城墙的目的是为了御敌,且这是封建时期的旧物,如今国家安定,进入全新、安定的时代,自然不需要城墙的存在,因此他建议拆除。

  第一,拆除城墙是为了北京城的整体规划,便于城内外建筑风格的统一;第二,打通内外城,也可以消除城乡隔阂;第三,拆除城墙有很重要的经济意义,它可以腾出许多建筑面积,对建设中的北京很重要。

  从1952年起,北京市有关部门、人民日报等也收到了很多封来信,人们踊跃表达关于旧城墙的意见。

  当然,这些建议各执一词,有人主张全部保留,有人主张改造利用,也有人主张拆除。

  一时间,北京古城墙的存废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政府、专家、人民群众都在关注这一问题。

  梁思成是尤其在意北京古城墙的问题,他定要尽所有的努力,保留旧城墙,为此一向性格温和的梁思成还遇到“争论”的事情。

  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主张拆除旧城墙,一次参加国务院办公会议时,吴晗、梁思成都参加了,二人意见相左,不免引发争论。

  吴晗急了,直接站起来毫不留情地对梁思成说:“您是老保守,将来北京城到处都建设起高楼大厦,您那些牌坊、宫门在高楼包围下岂不都成了鸡笼、鸟舍,还有什么文物价值可言。”

  后来梁思成见周恩来时,还曾表示:“老实说,我对吴晗、薛子正这两位领导是有意见的,他们不重视城楼的保护。”周恩来总理赶紧安慰梁思成的情绪。

  与梁思成一样,同为建筑学家的夫人林徽因也将中国的古建筑视为珍宝,那些承载着古代记忆的古建筑们,在梁思成、林徽因的心中有着非凡宝贵的意义。

  一个夏天的晚上,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举办欧美同学的聚会,吴晗、林徽因都受邀出席。

  林徽因不是不知道梁思成与吴晗的争论,但他们并不是对彼此有意见,只是就古城墙存废的意见不同而已,所以,起初林徽因与吴晗并未有太多交流。

  聚会上,郑振铎想到古城墙,不禁感慨地对大家说:“等推土机一开动,我们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物,就此寿终正寝了。”

  郑振铎的这句话瞬间触动了林徽因的心,她和梁思成多么想保留下这些古城墙,但大家考量不同,意见也不同,再加上看到主张拆除古城墙的吴晗,林徽因情绪激动,直接当中骂起吴晗来。

  不论是梁思成、林徽因、还有吴晗,他们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建设好北京,只是出发点不同,因此想法不同。

  出于对经济、对安全、对群众的各方面考虑,1957年,北京市领导们对城墙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1958年3月,人民领袖毛主席在成都会议上表示:“拆除城墙,北京应当向天津和上海看齐。”

  梁思成从未改变过自己的坚持,周恩来总理曾专程去劝说过他。梁思成对周恩来总理表示:“拆掉一座牌楼,就等于挖掉我的一块肉,拆掉北京的一段城墙,就像割掉自己的一层皮。”

  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谈话里,梁思成向周恩来总理描述着自己心里的美好画面:夕阳照耀,那些牌楼是北京城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画面。

  各人所想,出发点不同,但都是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但在这样的形势下,似乎已经注定了梁思成的“遗憾”!

  “要对北京旧城进行根本性的改造,坚决打破旧城市对我们的限制与束缚,城墙、坛墙一律拆除。”

  此说明一出,使整整持续了9年之久的北京古城墙拆留问题有了最终决定。此后,城墙拆除工作开始有序展开。

  1950年,东公安局街和司法部街牌楼被拆;1953年5月朝阳门和阜成门的城楼及瓮城被拆;1954年,中轴线年,永定门城楼箭楼被拆....1958年起,大部分城墙、城楼被拆除。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