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筑彩绘

古建筑彩绘

10月展讯 选择困难症慎进!国庆期间大展看不停

中国古建网2023-04-05古建筑彩绘阳江古建彩绘
通州古建彩绘,阳江古建彩绘,手绘古建筑楼阁,10月展讯选择困难症慎进!国庆期间大展看不停,通州古建彩绘,阳江古建彩绘,手绘古建筑楼阁国庆快乐!这个假期在杭州绝对不用发愁没去处,反而要愁一愁展览太多看不完了。,杭城

10月展讯 选择困难症慎进!国庆期间大展看不停

10月展讯 选择困难症慎进!国庆期间大展看不停,

  通州古建彩绘,阳江古建彩绘,手绘古建筑楼阁国庆快乐!这个假期在杭州绝对不用发愁没去处,反而要愁一愁展览太多看不完了。

  杭城大展连开,百花齐放:省博物馆有“越颂”文物大展,杭博、浙美又有纤维艺术三年展拉开序幕,更有“喜迎二十大”系列展览缤纷上线,同迎国庆;另外,“大地史诗”大运河主题艺术展、“宋韵迹忆”影像展等精彩展览即将在节后闭幕,要抓紧最后的观展机会了。

  在杭州之外,“陈老莲”大展绍兴开幕,海宁、安吉等地也可以看到艺术家纪念展;“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更是从浙江开到北京,正在国家博物馆火热开展。

  展览共分五个篇章十类器物,选取全国各地遗址和墓葬中出土的,来自40家考古文博机构收藏的共计148件(组)具有代表性的浙江元素文物共同展出,还原不同历史时期浙江文物的传播和交流,构建中国文物地图中的浙江脉络,以解读更丰富和广阔的浙江地域文化,展现越人精神的蓬勃生命力。

  净因 Pure Reason:2022年第四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特别项目

  本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主题为“缓存在 /Being Theoria”。这是经2013年“纤维,作为一种眼光”、2016年“我织我在”和2019年“无界之归”三届洗礼后的延续与发展。

  本届三年展打造特别项目“净因 Pure Reason”计划,名称源于杭州博物馆馆藏始建于五代的净因寺石塔基座,以英译的PURE REASON隐喻“纯粹理性”。12位艺术家的20余件作品穿插于馆舍内外、展厅前后,以一种肉眼不可见的哲思串联。

  本届三年展拟定于2022年10月18日在浙江美术馆向公众开放,展期至2022年12月4日,来自全球十数个国家的60余名艺术家/团体将参展。

  展览题材广泛而丰富,根据现场展出的作品分为“回望经典”“群英汇聚”“现实情怀”“生活之美”“装饰皆道”“唐风宋韵”“腐朽神奇”“叠翠新峰”八个篇章。有对传统经典的敬仰、唐风宋韵的崇尚,也有对时代精神的礼赞、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未来梦想的向往。

  全场200余件木雕作品,来自全省木雕艺术界21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5位“名家孵化”人才、16位“新峰人才”以及全省各市从事木雕艺术创作的作者代表共计100余人倾情参展,展现了他们对木雕艺术的执着情怀以及不懈追求,也昭示了浙江木雕艺术传承有序、融合创新、繁荣发展的勃勃生机,是全省木雕艺术界向党的二十大的一次献礼。

  参展艺术家分别从“三吴都会”、“诗画湖山”、“繁华钱塘”、“人间天堂”等四个维度,展开与杭州的历史、山水、风情和市井生活的对话,力图以新的视角为杭州提供新的注解。

  展览特别邀请了白砥、戴家妙、沈岩松、钱伟强等浙江省毛笔名家创作的硬笔书法作品参展。激发了广大硬笔书法家书写浙江、传承经典的创作热情,而且以别具一格的方式和角度对浙东唐诗之路进行了传承与弘扬。

  展览展出作者包括活跃于当今艺坛的老、中、青三代书画名家,作品风格多样,形式各异,国画涵盖人物、山水、花鸟,书法正、草、隶、篆各体俱备,题材丰富,精彩纷呈。内容既有描绘江南大地旖旎风光和浙江辉煌的人文历史,更有反映新时期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和时代变迁。

  本次展览以“刺猬的困惑”为主题,展出其全新创作的系列作品,包括水墨、丙烯、动画影像等不同媒介,相互融合突破各自呈现的空间边界,从女性的视角以充满东方意蕴的叙事表现,打破身体与物体之间的界限,向大众传递更多元的情感及信息。

  展览讨论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关系与情感,运用混合虚拟现实等艺术实践手法,将虚拟角色嵌入我们所处的社会现状,讲述在不同地区、自然状态、社会秩序条件下人类扑朔迷离的命运,最后聚焦到特殊的心智障碍人群,捕捉他们平常生活中的多重情感与表达,关注特殊人群在社会环境中的生存与未来。

  今年展览是自2018年至2022年全球旗袍设计邀请的集大成展览,共邀请多达30个国家和地区的设计师,在中国旗袍的基础上,以各地域文化特点为背景,以各设计师擅长的领域为角度,结合新技,设计创造让中国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的新式旗袍。

  参与的设计师既有国际时装周的全球知名设计大师,又有服装院校毕业班学生,覆盖行业内各个年龄段;地区涵盖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四大洲。各设计师接受邀约后,主动深入研习中国传统旗袍形制及历史,再提炼所在国家文化历史元素,从面料、图案、设计风格上对旗袍进行二次创作。

  在疫情防控环境下,设计师通过多种渠道将作品寄送至国内,最终以面向公众开放的服饰展览作为成果展示,欲体现古今传承,中外互鉴,活化文物,阐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马玉如和高友林都是在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数十年的老教授,桃李满天下。两位教授孜孜不倦地坚持油画创作,对油画语言进行不断地探索,努力使西方油画成为具有东方民族意蕴和中国特色的油画。

  他们为人谦逊低调、生活简朴 ,而且从不随波逐流,具有自己的主见和信念,以及作为一个艺术家的高尚情怀和正直品格。他们很少参加各类展览,平时也很难见到他们的作品。

  本次展览希望通过两位教授油画探索经验及创作成果的展示,对油画界同仁们有所启示。对广大观众来说,这个展览是一次难得的欣赏他们作品的机会,大家可以从中体验油画的多元之美。

  展览集结了50多位潮流艺术家的300多件绘画、版画、雕塑作品,同时将展厅解构重组,赋予不同的风格与意义。

  有方文山历史与潮流的对话《蒸汽庞克风格之毛公鼎》,也有张戈、李西西、陈建周的温柔治愈,还有类似李延的深思。众多艺术家似乎难以用风格划分,可爱的、叛逆的、符号的以及难以定义的,都在量子艺术节中涌现。

  为更全面地呈现陈洪绶“高古奇骇”的一生,绍兴博物馆携手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等国内35家文博单位,汇聚展出陈洪绶书画作品、文献手稿、碑刻拓片,以及其师友、后学书画、版画、古籍等相关文物100件(组),其中一级文物20件,二级文物30件,三级文物25件。

  本次展出的文物中,陈洪绶的书画作品有56件,除了展现陈洪绶“高古奇骇”的人物画,还有他古雅清丽的花鸟画、师古出新的山水画、刚逸相济的版画、清新俊逸的书法和质朴率真的诗文。其中不乏《观音图》《拈花仕女图》《钟馗像》《右军笼鹅图》《蕉荫丝竹图》等精品力作,是对陈洪绶人物画作品的集中展示,也是对其追本溯源、别开生面的艺术精神的深度解读。

  今年正值诸乐三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诸乐三与他的安吉朋友圈”特展精选了与诸乐三先生同时代且有交集的安吉籍或曾寓居安吉有成就、有修为的书画家、诗人、革命先驱以及宗教人士的书画、手札等一百二十件(套),充分挖掘乡邦文献的相关价值。展出作品中的故乡情怀不仅体现在字中、画中、诗中、问候中,更是同声契、求友声,互相促进、砥砺前行,体现了奋发进取、锐意创新的精气神。

  沈红茶(1902—1985)是民国时期享誉一时的书画家。他的整个青年时代都处于风云际会的剧变时代,作为时代的弄潮儿,沈红茶跟随时代,他在汲取传统国画精髓的基础上,积极的、有意识的对传统国画的发展做出自己的探索。中年时期,他更是创造性地发明了“古文字画”

  展览借助现在颇为流行的“朋友圈”语汇作为展题,来展示沈红茶在风云诡谲的20世纪,绘画上“师古人”、“师今人”、“师天地”的心路历程,展出作品除沈红茶先生的大量书画外,还包括丰子恺、徐生翁等友朋的书画作品。

  由国家艺术基金、浙江省委宣传部专项经费、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共同资助,浙江美术馆自主策展的“东方智慧”品牌系列项目“大地史诗——中国大运河主题艺术展”,主要围绕“大运河”这一核心文化意象为主题,分为“天时:春风起棹歌”“地利:锦帆出长圻”“水德:千里赖通波”“人和:万古流不绝”四个版块,旨在综合反映文旅融合时代背景下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的建设成果。

  展览以中国大运河的时空背景、人文故事为叙事基础,结合中国水文化的诗性精神为内核,组织邀请优秀艺术家进行专题艺术创作80余件/组,作品内容涵盖中国画、水印、水彩、油画、书法、雕塑、装置、新媒体等多种艺术媒介,立体呈现中国大运河史诗般的精神文化风貌,实现当代艺术与人文古迹深度融合的传承与活化,彰显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自信态度。

  展览汇集60多位国内外艺术家的作品,通过影像展示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富春山文脉,把宋韵文化在富春的“诗”与“史”,变成线下沉浸式体验的场景,以此激活富春山居的人文基因和精神密码,诠释美美与共的中国山水文化自然美学。

  特展以曹其镛先生夫妇捐赠古代漆器和近几年收藏的漆器为主,沿袭漆器展厅原有的展陈结构,以时代为经,技艺为纬,分为“素彩兼备——宋元漆器”“千文万华——明代漆器”“异彩缤纷——清代漆器”三个部分,期间穿插介绍中国古代漆器的相关知识,呈现了宋元以来的辉煌而精湛的漆器工艺。

  此次特展将从库房精选曹氏藏漆60余件,这批重要的收藏深藏于库房,久未与观众蒙面,工艺门类涵盖一色漆、雕漆、螺钿、戗金等非常珍贵。特展将遴选宋元以来漆器工艺的精品,如宋元四季花卉凤凰纹椭圆盒、宋元黑漆嵌螺钿花卉纹漆盒、宋元剔犀如意纹葵形盘、南宋黄漆攒地戗金云狮纹盒等多件重器。

  舞剧《小刀会》是上海实验歌剧院(上海歌舞剧院的前身)1956年建院后创作演出的第一部大型民族舞剧,其舞台演出服在大量吸收中国传统戏装、武术服及古代服饰的精华和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具有高度的凝练性,风格鲜明。

  此次展览展出的是由上海戏剧服装厂为其制作的演出服的设计稿,此套设计稿包括刘丽川、潘启祥、周秀英等三十余个角色的造型及旗帜等,除线图外,还多附有服装的面料小样,从中可窥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舞台服装设计之一斑。

  展览以苏轼为主角,通过珍贵碑拓,展现其生平、家世、交游和书法艺术以及相关两宋重要文人遗存书迹84件(组),呈现两宋书法的发展脉络,进而探讨宋代尚意书风形成的原因,领略两宋书坛的全貌。

  展览旨在通过对十年以来宋六陵考古成果的梳理与回顾,让观众体会南宋作为浙江最浓彩重墨的历史时期,皇陵作为该时段最具标志性的历史文化遗存,带给今人的那些曾经拥有的庄严肃穆与慷慨激昂。

  宋六陵是大宋王朝强烈的政治与文化认同的象征,也是江南地区分布最集中的皇家陵园,其中潜在的历史文化价值亟需我们通过科学的考古发掘、系统的展示解读不断地深入探讨和揭示。

  展览分为“表里山河”“煌煌都邑”“礼制甫成”“文明承继”四个单元,展出陶寺遗址最具代表性的出土文物百余件,其中不乏朱书陶文扁壶、彩绘陶龙盘、玉钺,以及陶鼓、鼍鼓、石磬等重点文物。展览全面介绍了陶寺遗址产生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地理区位和生业形态,展示了发展鼎盛时期的城址布局和都城气象,展现了四千年前初步形成的礼乐文明,以及陶寺作为传说中尧的都城,其代表性文明成就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绵延不绝的生命力。

  展览旨在进一步挖掘、展示萧山区内优秀传统文化, 提高萧山地域文化的宣传力度和影响范围,助力钱塘潮涌文 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建设,推动萧山区非遗保护工作的转化利 用成果为民所知、为民所享。展览分为六个单元:踏浪溯潮瓷韵映潮在地涌潮节岁乐潮指尖跃潮匠意弄潮。

  展览由BY ART MATTERS天目里美术馆馆长弗朗切斯科·博纳米(Francesco Bonami)策划,在近1000平方米的展厅空间中,通过4个区域,程然以一部由100余部短纪录片组成的全新影像作品,来呈现一个关于当代的中国的故事。

  从濒至国界的荒漠,到膨胀变形的城市,艺术家的个人旅行化为交错的影像碎片与层叠蔓延的照片。

  群展“筑梦”将呈现包括马修·巴尼(Matthew Barney)、贝恩德和希拉·贝歇夫妇(Bernd & Hilla Becher)、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石元泰博(Yashuhiro Ishimoto)、刘韡、张培力、汪建伟等40余位国内外艺术家的作品,以雕塑、素描、绘画、摄影、装置和影像等不同媒介,探索艺术家与构筑的技艺之间的关系。

  展览展出曾在浙江大学求学任教、为学校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91位已故先生们的153件书画作品,内容丰富,集中展示了科学与人文并重的发展理念,在精神文化层面呈现浙江大学的发展简史。

  本次展览集聚多部经典动画的赛璐璐原片,其中有《蜡笔小新》、《聪明的一休》、《美少女战士》、《名侦探柯南》等可以同时触发几代人青春回忆的经典作品。相信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参展的每一位观众都会“深陷”到追梦青春的美好回忆当中。

  展览全面展示了杭州40余年南宋临安城考古发现,组织全国范围内21家文博单位珍藏的青铜器、书画、金银器、陶瓷器共311套1080件(一级文物13件,二级文物14件)。其中,苏州博物馆藏《钱塘观潮图》扇页、浙江图书馆藏刻本《咸淳临安志》卷二十六散页等珍贵文物将限时展出。

  工艺美术是造物的艺术。从史前的彩陶、首饰、礼器、塑像等工艺美术的萌芽,到历史时期门类多样、流派纷繁、工艺精进的生活用品和艺术品,工艺美术见证着生产力水平、社会生活、审美情操和地域文化的变迁,对民族精神和文化认同的构建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展览汇集了15位参展大师的40件(组)作品,并展出若干设计手稿,集中展示本计划的阶段性成果。

  展览通过一个浙江奇人蔡希陶开拓祖国西南边疆,开展植物学研究的故事,展现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神奇与美丽,激发参观者对热带雨林的兴趣与向往。

  同时向公众传递植物学和生态学知识,传递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增强公众对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价值认同。

  展品由徐州博物馆收藏的彩绘陶俑和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的纺织服饰组成。彩绘俑人物角色各异,装束丰富多彩,形象生动逼真,能让我们在欣赏彩绘俑的艺术特色的同时,从另一侧面了解汉魏服饰。

  本次展览系“潮起钱塘”城市文化系列的首展,展出藏品共计63套/件,包括信札、图卷、善本、铜器、丝织品、陶瓷、家具等诸多门类。

  展览以“丁丙与十九世纪的杭州”为主题,以十九世纪后期杭州的城市近代化为主线,以馆藏文物为基础,以浙江省文物局文物科技保护课题《丁丙信札价值挖掘与保护:以杭州博物馆馆藏为例》为依托,以社会转型与士大夫精神为重点,展现一个十九世纪的杭州人——丁丙,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自省与抉择,并以此纪念这位“190岁”的杭州人及其对杭州影响至今的伟大贡献。

  本次展览以唐代长安文明为主题,精选陕西出土的120件(组)唐代代表性文物,包括陶俑、金银器、玉器、瓷器、三彩器、铜镜和佛教造像等,凝聚着唐王朝的发展水平,反映了唐王朝的社会面貌,体现了唐帝国臣民的艺术趋向,彰显了文化自信的时代脉搏。

  展览分为“百年变迁”(照片墙)、“百感交集”(时光隧道)、“百战百胜”(童年游戏)、“百发百中”(VR体验区)、“百花齐放”(镭射灯光打卡区)、“百花争妍”(互动区)六大板块,全方位多角度地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在中国历史征程中的生命印迹和精神追求。

  展览聚焦艺术家吴越之对“古典绘画中静物元素”的深入与泛化,呈现吴越之20余件新的作品

  展览邀请到横跨本世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在艺术前沿保持活跃的三十位艺术家,收录他们在当下这个时代节点里,以不同年龄、视角、创作方式及研究方向,所输出的最新艺术表达,凝炼在时代碰撞中,不断向前的精神共性。

  展览作品涵盖当代艺术雕塑、装置、当代水墨、潮流绘画等多种艺术门类,通过主题展区串联,部分雕塑装置作品将与仓美术馆公共空间展开深度互动,进行一次时代与精神的艺术对话。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