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筑彩绘

古建筑彩绘

连达:与时间赛跑只为画遍山西古建

中国古建网2023-01-15古建筑彩绘古建筑彩绘图
古建测绘作用,古建筑彩绘图,南宁古建彩绘,连达:与时间赛跑只为画遍山西古建,古建测绘作用,古建筑彩绘图,南宁古建彩绘在过去的18年中,连达远离东北家乡来到山西,千里独行只为遍寻山西古建,用白纸、钢笔手绘古建筑风貌,至今他手绘的古建已

连达:与时间赛跑只为画遍山西古建

连达:与时间赛跑只为画遍山西古建,

  古建测绘作用,古建筑彩绘图,南宁古建彩绘在过去的18年中,连达远离东北家乡来到山西,千里独行只为遍寻山西古建,用白纸、钢笔手绘古建筑风貌,至今他手绘的古建已超过千幅。

  “这有可能就是最后一眼了。”几天前,连达抱着遗憾的心情,将他在山西祁县所见的破旧古建,拍成照片发布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呼吁人们关注。

  因为这座位于村落之中的古建筑,由于年久失修已经出现坍塌,以至于连达在对它进行绘画时,都不敢离得太近。

  他说,自己现在要做的,就是和时间赛跑。一次山火,一场雨水,都可能埋葬一处三四百年的古迹。

  “我见过很多古建,说实话政府连定级的古建有时都顾不过来,这也是一件无奈的事情。”对于古建筑的沧桑变化,连达备感遗憾,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自己对古建的沉迷,源自早年在山西的一次旅行。

  1999年,他来到山西晋祠、关帝庙、平遥古城,“中国古建筑的恢宏与灵气,深深地震撼了我”。

  那段时间,他租了辆自行车,日日到这些神奇的建筑周围观摩,这个过客对山西古建筑从此一见倾心。痴迷中,连达选择了用画笔来描绘、记录古建筑。

  他说,最初之所以选择这种记录方式,一是想将自己所见记录下来,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早年家里生活拮据,买不起相机。

  起初,他边游览边绘画,曾在北京、河北、山东、山西都画过一些古建。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山西作为国内现存数量最多、涵盖年代跨度最大的古建筑胜地,最终成为他长期驻足的选择。

  十多年来,连达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抽出各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徒步至山乡村落四处寻访各类古建筑,专心致志地绘画。

  天一亮,他就出门寻访古迹写生,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经常顾不上吃饭,直至天黑才停笔。一段时间,他吃山西太谷饼吃到反胃。为了赶时间,也曾坐在臭气熏天的旱厕和垃圾堆旁,一边嚼干粮一边写生。有时坐上班车就能睡着,晚上躺下全身酸痛,但只要天一亮,他又精神抖擞地投入到绘画中。

  连达坦言,因为基础有限,最初的手绘错误百出,歪歪扭扭,作品难以入目。但他还是咬牙坚持:“也许我的写生技法不够专业,建筑结构的表现也不够严谨,但这是我对古建筑热爱的一种表达方式和对古建筑现状的记录。”

  身为热爱户外运动的自由职业者,连达每次出行都要做足准备。主要装备是一个重达50多斤的背包,装有各种画具、衣物等必备品。

  为了节省费用,他尽量将一天的吃住和车票等一应花销控制在100元之内。他曾住过镇上的小旅店、老乡家漏雨的屋子,也住过公路边废弃的汽车修理铺,甚至走掉过鞋底。最危险的时候,自己还曾被人当作文物盗贼围攻。

  9月1日,只身在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写生的连达有些心神不宁,他知道今天是他的大女儿开始上小学的日子,可作为父亲,他却在千里之外的大山里。为表思念,他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两张图片,一张是大女儿捧着他的作品《寻访山西古庙》甜蜜微笑的样子,一张是幽深肃穆的佛光寺大殿中孤独作画的自己。同时留言,“大女儿上小学了,我却远在山西画画,不能见证她入学的时刻,心中格外想念。”

  “我没上过大学,生活也捉襟见肘,我们两口子和姐姐共同经营一家装潢设计小店,生意并不红火,勉强糊口而已。”

  “每年到了去山西画画的时节,我媳妇和姐姐早早就开始为我积攒盘缠,每次离开,我媳妇从未有过抱怨,她知道画古建是我的命,也知道我孤身在外绝对不会花天酒地,更不会胡作非为,对我非常信任。”说起爱人,连达说,他和妻子不仅是夫妻,也是战友。

  两人在年轻时就曾一起徒步走过古长城,从渤海之滨的山海关,一直到黄河拐弯处。斗过野猪,挑过毒蛇,经历过悬崖绝境,战胜过寂寞孤独,“我们夫妻感情杠杠的”。

  2012年,学苑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名为《故园画忆》的系列丛书,连达的早期作品入选并被结集成册,叫做《山西古建写生》。

  连达说,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全国仅存的4座唐代木结构建筑,都在山西境内。仅存的4处五代时期木结构建筑,3处在山西。山西元代以前的古建筑超过全国总量的70%,明清两代的古迹不计其数。

  也就是从那时起,连达开始对山西古建筑进行地毯式绘画,尽量做到对一个地区的古建筑有全面的记录。长治、晋城、运城,临汾市及下辖的各县(市)的国家级保护单位、省保以及许多乡野无名小庙都画完了。今年秋季,他开始画晋中地区。

  连达说,让他沮丧和无奈的是,一些古建筑和古村落日益残毁消逝的现状。他在作品中描绘的有些场景已经不复存在,有些面貌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或即将轰然崩塌,濒临灭亡。

  据他反映,在很多村民看来,身边的古建筑倒与不倒,确实不算什么事。他在同不少老人聊天时,人们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古建筑一天天朽坏,其实没谁在意过。

  据了解,根据我国现行的文物保护法,不可移动文物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为尚未核定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中,绝大多数属于最后一种,即未定级文物。

  连达除了寻访名胜古迹,更多的是去看这样的未定级文物。这类古建的失修并非一朝一夕,而对于距离它们最近的人来说,仿若野草自然枯萎,一点也不意外。

  连达表示,在他走访过的上千处古建中,很多都存在丢失构件现象,甚至在晋东南某地,有些庙宇被整体拆除卖掉。

  “不少生活在古建筑身边的人,并未意识到古建的重要,对危害古建筑的现象熟视无睹。”连达表示,自己能够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走访和绘画,希望它们能以另一种形式长存下去,为世人留住它们的身影和宝贵记忆,并能以这种方式唤起更多人对它们的关注和保护。

  今年6月中旬,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连达的《触摸,庙宇——山西土地上那些散落的古建符号》,第一次印刷6000本已经售罄,目前正在第二次印刷。8月底,连达受邀参加山西文博会,他带的100本书不到一个小时便销售一空。

  在过去的18年中,连达远离东北家乡来到山西,千里独行只为遍寻山西古建,用白纸、钢笔手绘古建筑风貌,至今他手绘的古建已超过千幅。

  “这有可能就是最后一眼了。”几天前,连达抱着遗憾的心情,将他在山西祁县所见的破旧古建,拍成照片发布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呼吁人们关注。

  因为这座位于村落之中的古建筑,由于年久失修已经出现坍塌,以至于连达在对它进行绘画时,都不敢离得太近。

  他说,自己现在要做的,就是和时间赛跑。一次山火,一场雨水,都可能埋葬一处三四百年的古迹。

  “我见过很多古建,说实话政府连定级的古建有时都顾不过来,这也是一件无奈的事情。”对于古建筑的沧桑变化,连达备感遗憾,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自己对古建的沉迷,源自早年在山西的一次旅行。

  1999年,他来到山西晋祠、关帝庙、平遥古城,“中国古建筑的恢宏与灵气,深深地震撼了我”。

  那段时间,他租了辆自行车,日日到这些神奇的建筑周围观摩,这个过客对山西古建筑从此一见倾心。痴迷中,连达选择了用画笔来描绘、记录古建筑。

  他说,最初之所以选择这种记录方式,一是想将自己所见记录下来,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早年家里生活拮据,买不起相机。

  起初,他边游览边绘画,曾在北京、河北、山东、山西都画过一些古建。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山西作为国内现存数量最多、涵盖年代跨度最大的古建筑胜地,最终成为他长期驻足的选择。

  十多年来,连达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抽出各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徒步至山乡村落四处寻访各类古建筑,专心致志地绘画。

  天一亮,他就出门寻访古迹写生,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经常顾不上吃饭,直至天黑才停笔。一段时间,他吃山西太谷饼吃到反胃。为了赶时间,也曾坐在臭气熏天的旱厕和垃圾堆旁,一边嚼干粮一边写生。有时坐上班车就能睡着,晚上躺下全身酸痛,但只要天一亮,他又精神抖擞地投入到绘画中。

  连达坦言,因为基础有限,最初的手绘错误百出,歪歪扭扭,作品难以入目。但他还是咬牙坚持:“也许我的写生技法不够专业,建筑结构的表现也不够严谨,但这是我对古建筑热爱的一种表达方式和对古建筑现状的记录。”

  身为热爱户外运动的自由职业者,连达每次出行都要做足准备。主要装备是一个重达50多斤的背包,装有各种画具、衣物等必备品。

  为了节省费用,他尽量将一天的吃住和车票等一应花销控制在100元之内。他曾住过镇上的小旅店、老乡家漏雨的屋子,也住过公路边废弃的汽车修理铺,甚至走掉过鞋底。最危险的时候,自己还曾被人当作文物盗贼围攻。

  9月1日,只身在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写生的连达有些心神不宁,他知道今天是他的大女儿开始上小学的日子,可作为父亲,他却在千里之外的大山里。为表思念,他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两张图片,一张是大女儿捧着他的作品《寻访山西古庙》甜蜜微笑的样子,一张是幽深肃穆的佛光寺大殿中孤独作画的自己。同时留言,“大女儿上小学了,我却远在山西画画,不能见证她入学的时刻,心中格外想念。”

  “我没上过大学,生活也捉襟见肘,我们两口子和姐姐共同经营一家装潢设计小店,生意并不红火,勉强糊口而已。”

  “每年到了去山西画画的时节,我媳妇和姐姐早早就开始为我积攒盘缠,每次离开,我媳妇从未有过抱怨,她知道画古建是我的命,也知道我孤身在外绝对不会花天酒地,更不会胡作非为,对我非常信任。”说起爱人,连达说,他和妻子不仅是夫妻,也是战友。

  两人在年轻时就曾一起徒步走过古长城,从渤海之滨的山海关,一直到黄河拐弯处。斗过野猪,挑过毒蛇,经历过悬崖绝境,战胜过寂寞孤独,“我们夫妻感情杠杠的”。

  2012年,学苑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名为《故园画忆》的系列丛书,连达的早期作品入选并被结集成册,叫做《山西古建写生》。

  连达说,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全国仅存的4座唐代木结构建筑,都在山西境内。仅存的4处五代时期木结构建筑,3处在山西。山西元代以前的古建筑超过全国总量的70%,明清两代的古迹不计其数。

  也就是从那时起,连达开始对山西古建筑进行地毯式绘画,尽量做到对一个地区的古建筑有全面的记录。长治、晋城、运城,临汾市及下辖的各县(市)的国家级保护单位、省保以及许多乡野无名小庙都画完了。今年秋季,他开始画晋中地区。

  连达说,让他沮丧和无奈的是,一些古建筑和古村落日益残毁消逝的现状。他在作品中描绘的有些场景已经不复存在,有些面貌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或即将轰然崩塌,濒临灭亡。

  据他反映,在很多村民看来,身边的古建筑倒与不倒,确实不算什么事。他在同不少老人聊天时,人们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古建筑一天天朽坏,其实没谁在意过。

  据了解,根据我国现行的文物保护法,不可移动文物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为尚未核定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中,绝大多数属于最后一种,即未定级文物。

  连达除了寻访名胜古迹,更多的是去看这样的未定级文物。这类古建的失修并非一朝一夕,而对于距离它们最近的人来说,仿若野草自然枯萎,一点也不意外。

  连达表示,在他走访过的上千处古建中,很多都存在丢失构件现象,甚至在晋东南某地,有些庙宇被整体拆除卖掉。

  “不少生活在古建筑身边的人,并未意识到古建的重要,对危害古建筑的现象熟视无睹。”连达表示,自己能够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走访和绘画,希望它们能以另一种形式长存下去,为世人留住它们的身影和宝贵记忆,并能以这种方式唤起更多人对它们的关注和保护。

  今年6月中旬,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连达的《触摸,庙宇——山西土地上那些散落的古建符号》,第一次印刷6000本已经售罄,目前正在第二次印刷。8月底,连达受邀参加山西文博会,他带的100本书不到一个小时便销售一空。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