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梁思成林徽因早20年 中国建筑摄影鼻祖留下的礼物
比梁思成林徽因早20年 中国建筑摄影鼻祖留下的礼物
比梁思成林徽因早20年 中国建筑摄影鼻祖留下的礼物,古建彩绘修补,友聚古建彩绘,古建彩绘哥两千多年提起中国古建筑史,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梁思成这个名字。在中国,梁思成已经被理所当然地视作是中国古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但在他们之前清末的时候就有人开始中国古建筑研究,他就是被称为“中国建筑摄影鼻祖”,全面考察和记录中国古代建筑第一人的原德国皇家柏林工业高等学院(柏林工业大学前身)教授恩斯特·伯施曼(Ernst Boerschmann,1873—1949)。
1902年,29岁的伯施曼被德国政府派到青岛,担任东亚驻防旅建筑官员。之后两年他多次访问天津、北京等地,在那里,当时还很少引人注意的中国传统建筑唤起了伯施曼的兴趣,中国传统哲学、宗教思想与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后,伯施曼于1906—1909年间穿越了中国的十二个省,行程数万里,对中国古建筑进行全面考察,拍下了数千张古代皇家建筑、宗教建筑和代表各地风情的民居等极其珍贵的照片。1949年,伯施曼逝世。也许他不知道,就在他逝世前一年,作为蜚声欧洲的中国古建筑学家,他的摄影作品会被当做纸币的主景,在中国亿万百姓间广泛流通传播。虽然大部分国人不知道这些作品究竟出自谁手。
1914年,伯施曼出版了《中国祠堂》一书,这是西方最早系统研究中国祠堂建筑的著作,共收录250余幅插图和照片、数十万字的文字描述和阐释。作者考察了众多具有浓郁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的祠堂建筑,从历史、民俗、宗教和建筑等角度,对其整体设计规划和各种陈设作了细致的描述。由于战乱以及外国人对中国文物的掠夺等因素,书中呈现的很多祠堂建筑实物已经不复存在,伯施曼的一系列著作因而成为中国古建筑史领域极具史料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1906 年至 1909 年间,在德意志帝国皇家基金会的支持下,伯施曼跨越 14 省,行程数万里,对中国的皇家建筑、寺庙、祠堂、民居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留下了8000 张照片、2500 张草图、2000张拓片和1000页测绘记录。1932年,伯施曼受邀成为中国营造学社的通讯研究员。1933年至1935年间,被特聘为中国传统建筑遗产顾问。出版有《中国建筑》《中国祠堂》《塔》《普陀山》等作品。
伯施曼与中国传统建筑结缘,和1900年中国爆发的一场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有密切的关系。
义和团运动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近现代政治走向,也影响了西方人对中国的态度,当时的德国人就迫切想要了解中国社会和文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伯施曼申请到了德国皇家基金会的赞助,1906年踏上中国土地,开展了为期三年的田野调查,“从科学和人类学的角度,采用当时较为专业和先进的田野调查方法,通过摄影、测绘和测绘草图的方式,客观地记录了清末中国大地上的自然与人为环境中的宗教建筑”。
伯施曼的考察从北至南,行踪遍及北京、直隶、山东、山西、陕西、四川、两湖、两广、福建等14省,留下了 8000 张照片、2500张草图、2000张拓片和1000页测绘记录。
回国后,伯施曼开始系统整理这些考察资料,陆续出版了六部有关中国古建筑的专著,《中国祠堂》即是其中重要的一本。他考察了具有代表性的祠堂建筑,包括黄帝祠、张良庙、、关帝庙、李杜祠、二曾祠、二王庙、孔庙等。
1914年,《中国祠堂》出版,收录250余幅精美照片和测绘草图,系统总结了祠堂研究的成果。《中国祠堂》是中国祠堂建筑研究的开山之作,其所记录的祠堂建筑有些已经毁于战火,有的已不复百年前的原貌,而这些“消失”的古建筑,我们今天只能从伯施曼的记录中得窥原貌,因此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伯施曼对后来的中国古建筑研究影响深远。梁思成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时曾研读过他的著作,伯施曼的著作和研究方法启发和影响了梁思成及整个营造学社的研究走向。日本学者如小川一真、关野贞、伊东忠太,欧洲学者如喜仁龙、艾术华、梅尔彻斯和艾锷风,他们接过伯施曼点燃的知识火炬,并将其传递下去。中国现有文物遗产保护的大致框架同样也受益于他的首创精神。
祠堂曾经一直是中国人的精神寄托,从尧、舜、禹祠,到著名历史人物祠堂例如:关帝庙,等,人们去纪念先祖,缅怀圣人,中华民族一代代的故事也在老百姓中口口相传。蕴藏在祠堂背后的更是我们华夏文明的延续和千年文化的底气!
经历了上个世纪的浩劫和动荡,很多祠堂已经面目全非或不复存在了,我们要感谢这位100多年前来到中国,留下这些宝贵照片的老人:恩斯特·伯施曼。
伯施曼去世70年之后,其所著《中国祠堂》终于翻译出版,以纪念这位中国古建筑的伟大记录者。
他的名字一直与中国建筑艺术研究联系在一起,筚路蓝缕,他开辟了这一研究领域,并将其提升到重要高度。
柏石曼把中国建筑作为(中国)神秘人伦关系的象征,他揭示了建筑背后“自然力量的和谐法则”。
本书是西方最早系统研究中国祠堂建筑的著作,初版于1914 年,共收录250余幅插图和照片、数十万字的文字描述和阐释。作者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考察了众多具有浓郁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的祠堂建筑,从历史、民俗、宗教和建筑等角度,对其整体设计规划和各种陈设作了细致的描述。由于战乱以及外国人对中国文物的掠夺等因素,书中呈现的很多祠堂建筑实物已经不复存在,伯施曼的一系列著作因而成为中国古建筑史领域极具史料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相关文章
- 关林清代碑亭风化较严重 油饰彩绘给它穿上“保护衣”
- 我县“一江两岸工程”开始对古建进行测绘、招标工作
- 平南这座百年建筑惊艳了时光!你有去过吗?位于
- 保定工程造价信息网保定信息价期刊下载查询方法分享
- 石头上也能画画台湾艺术家画了一组萌宠每一幅都憨态可掬
- 百年客家围屋遇上绘画艺术 油画艺术家走进深圳大田世居
- 厉害了!遵化有个最美院落竟然在全省都出名了!
- 11月28日看咸阳尽在@咸阳县域
- 大城县文化遗址·古迹!看你知道几个?曾被海水淹……
- 彩绘长廊打造特色景观坑口街道“旧貌换新颜”
- “国内古建筑第一瑰宝”山西佛光寺漏水严重 地方负责人:2015年已报修
- 古建筑铝合金斗拱的装饰效果
- 邓州元庄发现罕见的三官庙有数百年历史门前屹立两棵千年古柏
- 山西得看这个! 地球知识局
- 山西国宝古建与彩塑壁画有了专业保护团队
- 首节4帽稳如磐石 主场再胜追梦功不可没
- 寻迹茶马古道古建电脑绘图
- 丰都:修缮川东古刹 发展旅游促农增收
- 大学生创作墙体彩绘 古镇刷新“颜值”惊艳游客
- 新媒体一日·8月25日古建喷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