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筑彩绘

古建筑彩绘

扬大学子“把脉”古城保护城市针灸扮靓千年古街

中国古建网2023-01-11古建筑彩绘古建彩绘 中国
家乡古建筑绘画,古建彩绘中国,如何测绘古建,扬大学子“把脉”古城保护城市针灸扮靓千年古街,家乡古建筑绘画,古建彩绘中国,如何测绘古建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这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历经千年风云变幻和时间沉淀,留下了无数

扬大学子“把脉”古城保护城市针灸扮靓千年古街

扬大学子“把脉”古城保护城市针灸扮靓千年古街,

  家乡古建筑绘画,古建彩绘 中国,如何测绘古建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这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历经千年风云变幻和时间沉淀,留下了无数历史文化的瑰宝。老街巷、老宅子,甚至是老城区,都是这座城市记忆和历史的展示,是永远印刻于这座城市灵魂中最深邃的印记。

  近日,扬州大学建筑系师生将在紫金奖·中国(南京)大学生设计展中展示的设计作品--基于城市针灸模式的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设计研究,一经公布便引起各方关注。城市针灸模式的古城保护利用之路,不仅是扬大学子努力让古老建筑做城市最好见证者的尝试,更折射出他们历经20年坚守建立“古建筑基因库”,为古城文化传承所做的努力。

  汶河街道是江苏扬州最小的街道,但它却占了扬州古城5.09平方公里的一半。全长700米的仁丰里,连接起文昌路和甘泉路这两条平行的道路。漫步仁丰里,错落有致的庭院,盘根错节却通畅有序的数个小巷,与一条笔直的长街无缝连接,宛如一个鱼骨安静地置身于此。

  作为基于城市针灸模式的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设计研究项目的发起人,扬州大学建筑系主任张建新告诉记者,每次走进仁丰里,就像回到明清时代,厚重的历史感与熟悉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有一种清新自然的舒适感。作为古城改造的专家,一谈起这条古街,张建新言语中总是不时露出些许自豪感。

  2013年,按照广陵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设施建设项目的要求,仁丰里开始了独创一格的微更新改造。与很多重新推倒重来的改造不同,仁丰里改造遵循不破坏古城街巷肌理,不大拆大建,不动迁原住民的原则,尽可能保留古街的原始面貌。历经6年文火慢炖,仁丰里终于掀开了盖头。街巷两旁,明清风格、青砖黛瓦白墙的房屋绵延向前,民宿酒店、艺术家工坊、原住民人家坐落在内......一条集文化、旅游,烟火气息等多重特色的街巷出现在扬州老城区,吸引着游客慕名前来。

  古色古香、市民市井背后,张建新却看到了仁丰里的痛点。我们深入研究之后,发现仁丰里的改造还有美中不足之处,特别是古街巷里公共交流空间的设立,桥头空间的利用,都还有提升空间。张建新告诉记者,传统意义上的古街巷改造,缺乏微空间的精品设计。城市针灸的探索则以共同参与为特色、以针灸式介入为手段,以微公共空间为突破口,进行精耕细作。

  团队指导老师王筱倩说,仁丰里东临小秦淮河,这次她和12名大学生一起将小秦淮河畔毗邻小虹桥的桥头空间做了城市针灸的尝试设计。我们在设计中通过控制小秦淮河的水位,把码头和河岸的环境进行梳理,使桥头的水岸空间能够活跃起来。她告诉记者,设计方案中通过岸堤和河水的高度差,将岸堤旁的负一层空间打通,再增加一些临河景观休闲区,使整个空间更加灵动,形成独具风情的小秦淮河滨水带。

  王筱倩告诉记者,仁丰里作为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街,城市针灸的尝试可以让古城文化既传承下来又传播出去,既复兴又复活。在老城区普遍存在公共空间比较缺乏的问题,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尝试,一方面提升古街巷的整体环境,同时也为老城区的居民设置了类似于口袋公园的地方。同时,师生还将改造的尝试往规范居民行为等方向延伸。有时候你会发现家门口如果有块空地,个别居民会把它作为私家空间来使用。她告诉记者,设计方案中把民居门前的空地巧妙利用,设计成散发出古韵新风的景观,让人赏心悦目。

  我们的重心放在微空间、小尺度、针灸介入式的改造,在保持原有大的空间结构的基础上,以一系列的小场景改造来持续提升街巷的品质。比如,为街巷的居民设计公共空间,就请居民们参与进来,搜集大家的想法。这样的设计是见物、见人,它是多专业协同、全过程陪伴式的。张建新告诉记者,城市针灸模式免去了政府大量投资,避免了大量迁移原居民,因而会创造出具有历史传承和历史记忆的宜居环境。特别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和那些全盘商业化的历史街区相比,城市针灸过程中的街区邻里关系不断丰富和深化,为未来新一代居住者继承地域文化提供了物质环境,因而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城市针灸项目的研究并不是一时兴起,张建新告诉记者,建筑是城市文化的缩影,古老的建筑则是这座城市历史的最好见证者。但是,再好的建筑杰作也难以抵御时光的侵蚀。为了有针对性地保护好每一座古建筑,记录下这些古建筑原始的模样,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们,历经20年,肩负起为这些古建筑测绘与记录存档的工作。

  团队成员陆续走遍了扬州的历史文化街区,探访其中的每一座古建筑,对其进行详细系统的测绘工作。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炎炎烈日下,成员用水准仪等测量工具精确的测量建筑的各项数据,之后用纸笔绘出建筑的草图,再将测量到的数据一一记录下来。檩条、望砖、椽子、瓦片,他们的测量精确到每一块砖,每一片瓦。老城区的传统建筑周边环境复杂,无法使用现代工具,只能使用最基本的人工测量。团队成员小陈同学表示,希望通过测绘工作,能够为扬州历史建筑的保护出一份力,推动扬州古建保护的数字化进程。张建新告诉记者,测绘工作不但为城市的古建筑做了一次大规模普查,而且对这些古建筑进行了收录,让规划部门能够更有针对性地保护和修缮这些建筑文物,也为城市留下了可永久保存的文化印记。正因为二十年来对古建筑的一往情深,才会有现在对仁丰里进行‘城市针灸’的探索。

  据了解,扬州大学建工学院已初步建立完成扬州古建筑基因库,收录了扬州吴道台宅第、贾园、廖可亭盐商住宅、何园、个园等大多数古建筑测绘数据,完成了3D建模,为城市规划部门提供了详实的数据。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