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筑彩绘

古建筑彩绘

交大爱知亭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们不知道的?!

中国古建网2022-11-13古建筑彩绘古建檐口彩绘
古建彩绘瓦片,古建檐口彩绘,明清古建筑彩绘,交大爱知亭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们不知道的?!,古建彩绘瓦片,古建檐口彩绘,明清古建筑彩绘「师生校友话校景」第二期来啦!上一期我们请到了校友徐钦讲述他与交大南门的故事,今天,我们邀请到土木建筑工

交大爱知亭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们不知道的?!

交大爱知亭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们不知道的?!,

  古建彩绘瓦片,古建檐口彩绘,明清古建筑彩绘「师生校友话校景」第二期来啦!上一期我们请到了校友徐钦讲述他与交大南门的故事,今天,我们邀请到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马蒙讲述爱知亭的故事。

  “亭”是园林、名胜、路旁常见的一类供人休息和观赏的小型建筑物,通常有顶无墙。爱知亭是一座仿古的重檐六角亭。重檐是指有两重屋檐,而六角则是指六根檐柱构成六边形平面。

  与几乎所有亭一样,爱知亭屋顶的形式也是“攒尖顶”,攒尖,即无论有几个坡面,最后都“攒”在一起。明清建筑中最重要的四类建筑屋顶样式为庑殿、歇山、悬山、硬山,其等级依次递减。攒尖顶并不在这一等级序列中,它不以正脊为中心,脊饰组合灵活。除了亭和塔会用到攒尖顶,不少重要的建筑也会用攒尖顶,例如故宫保和殿是单檐四角攒尖顶,天坛祈年殿是三重檐圆形攒尖顶。

  爱知亭是仿古建筑,模仿的是典型的清代建筑样式。无论是建筑的结构还是装饰细节,都做得精致异常。在中国古建筑的屋顶上,脊兽无疑是最为灵动和有趣的装饰。常见的脊兽包括吻兽、望兽、走兽和仙人等。爱知亭屋顶上一应俱全。

  吻兽出现在正脊两端,它从早先正脊端的翘突演变成鸱尾,后转化为鸱吻和后期的龙吻。我们看到亭上吻兽是一种龙头形的装饰,张开大口将正脊咬住。在其背上还有扇形的剑把。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脊兽常常被赋予防火的寓意,龙能吐水灭火但又是人们敬畏的神兽,这把剑把也将龙牢牢地固定在屋顶,让它不要游善好动努力干活。

  仙人和走兽形态各异,每一个小动物背后都包含着有趣的传说和深远的寓意。这些小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多为一、三、五、七、九等单数。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用到了十个,从前往后分别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和行什。数目越多,表示级别越高。在故宫中,太和殿用了十个,天下无二;乾清宫,地位仅次于太和殿,用九个;中和殿是用七个;妃嫔居住的东西六宫,用五个;某些配殿,用三个甚至一个。

  爱知亭用到了三个走兽,即与故宫太和前三个相同的龙、凤和狮子。只不过故宫太和殿用的是黄色琉璃、而爱知亭用的是绿色琉璃。颜色的不同,也象征着等级的差异。

  另一个有趣的装饰性构件叫做雀替。雀替最早是由替木演变而来的,其作用是提高柱头的抗剪能力、减少梁枋跨度。雀替在宋以前被称作“绰幕枋”,装饰作用仍然有限,“雀”大抵是讹自“绰幕枋”之“绰”,而“替”则始于它最初的构型“替木”。在典型的清代建筑上,雀替已经发展成一种风格独特的装饰性构件。

  再来看看爱知亭上的彩画。清式建筑彩画制度中,等级最高者称“和玺彩画”,用于宫殿和皇家坛庙;次之称“旋子彩画”,普遍用于宫殿寺庙官衙牌楼等建筑;而最富有动态美的莫过于“苏式彩画”。爱知亭上的彩画正属于苏式彩画,它起源于南方古建筑和园林,以山水林木、鸟兽鱼虫、人物故事为主要题材,艺术风格与北方官式彩画迥异。构图上以檐下多个构件连为一体勾画,两头常为几何图案,中间的主要部分称为“包袱”,包袱的线条为多层退晕卷筒轮廓,其内取材广泛、构图灵活。爱知亭上的苏式彩画主要为花鸟山水,每一枋构图各异,在统一的风格中又融入独特的变化。

  “亭”这一字最早出现于古陶文,为形声字,上半部从“高”意,如楼台层叠的重屋状,下半部从“丁”声。早在《墨子》中即有“百步一亭”的记载,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亭这种建筑,但当时的亭是一种城防建筑,按一定距离建于城上,以供瞭望和休息。因此,《说文》载:“亭,民所安定也”。至秦汉时,亭被作为维护地方治安的基层组织,魏晋南北朝后,亭广泛用作点景的建筑,逐渐成为一类富有精神文化内涵的古代建筑。

  《释名》曰:“亭,停也,人所停集”。几乎所有中国古代建筑都是以建筑群组的方式呈现的,亭却往往孤单地立于一处。但有亭之处,便有最好的风景,这是人停以赏景的最佳位置。

  左图为20世纪90年代的明湖和爱知亭,右图为1997级通控系女生合影在爱知亭前的合影。

  建筑的本质是空间,而亭是无限空间中的有限空间,也是将有限空间自身融入进无限空间,它体现了自然的人化。所以,这种最不起眼的古建筑,却能够有机地融入到周围的景色中。有人说,交大最灵动最美的景色,都汇聚于明湖,而亭之所在,便是明湖最精华之点缀。立于亭内,可观瑞潭印月,可赏飞瀑流霞,可观荷塘之鱼,可“吸”明湖之鸭。

  明湖之畔,图书馆前,是老校长茅以升的坐像。亭名爱知,正是老校长所题。交大校训名为“知行”,爱知者,不仅是知学术求真理,更是知民族大义,知国家所需。爱知亭,不仅有仿古之趣和点缀校园之景的意境,更有百年名校一以贯之的文化底蕴和知行传承,它继承着,也见证着一代代交大人追求真理心怀国家的奋斗之路。

  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从事轨道交通环境振动与噪声领域研究,长期致力于地铁建设期和运营期对古建筑影响的研究和保护,参与了北京地铁6号线比选方案对北海团城振动影响评估,西安地铁2、6号线对钟楼振动影响评估,长春地铁5、7号线对全线文物建筑影响评估等研究。参与古建筑抗震及振动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主讲轨道交通振动环境影响与控制、地下工程、学术写作能力、大学生实用写作、中国古代建筑结构艺术与科学保护、中国古代地下建筑等本研课程,多次获评校级优秀主讲教师。

  你还保存着大学时期的照片吗?我们在此向北京交通大学校友征集思源楼、思源碑、知行石、交大校园中红果树或红果果实的老照片。请保证图片拍摄角度合适且画质清晰,投稿时请注明姓名、照片拍摄时间、毕业班级、毕业时间等信息,我们将选择部分优秀投稿作品予以展示。征集邮箱:迎各位校友积极投稿!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