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守望”:暴雨后破解山西古建保护的瓶颈
“共同守望”:暴雨后破解山西古建保护的瓶颈
“共同守望”:暴雨后破解山西古建保护的瓶颈,乌镇古建筑赏析,传统园林文化,人造板岩平遥古城墙发生局部坍塌,晋祠多处建屋面漏水……经历了前不久大降雨后的山西古建筑一直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
近日,首届“共同守望”山西论坛在山西高平举行,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新路径。论坛主要内容包括“共同守望”山西论坛启动仪式、“文明守望工程”研讨会和“米烛之光”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修缮推介会三部分。
“在刚刚经历了一场无情秋雨的侵袭后,大家相聚在古建遗珍的汇集地高平,以‘共同守望’为题,探索共同参与文物保护的新路,在这个村村有古庙、山山藏古建的宝地,让我们在千余年微风的熏陶下,一起为‘守望山西’出点力。”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在论坛上介绍,前不久山西暴雨洪灾,基金会携手各方参与灾后古建保护修缮,目前已落实捐赠资金1500万元。
1994年拍摄的山西新绛县闫家庄村魁星阁,该阁于今年10月暴雨后倒塌 澎湃新闻 资料
“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论坛开幕时,论坛主持人引用唐代诗人杜甫《秋雨叹三首》中的诗句,作为首届“共同守望”山西论坛的开场白。
“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始终是文物的创造者、保护者和传承者,山西能留有5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与人民群众的精心守护、世代相传是分不开的。”主办方表示,首届“共同守望”山西论坛旨在深入实施“文明守望工程”,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新路径。山西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程书林,高平市委副书记、市长原健以及应邀作案例分享的社会力量代表和长期关注山西“文明守望工程”的专家学者代表以及文化爱好者代表出席论坛。
此次论坛由山西省文物局、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高平市文物局、山西谦益和文化有限公司承办。论坛主要内容包括“共同守望”山西论坛启动仪式、“文明守望工程”研讨会和“米烛之光”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修缮推介会三部分。
山西省现在保存着全国约70%的明以前大木构建筑,各类形式的古建筑保有量更是高居全国之冠,晋南地区唐、五代、宋、金、元等早期古建筑不胜枚举,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更是数量极为庞大,被誉为“古建筑爱好者的天堂”。当天下午,在高平市米山镇米西村显圣观修缮现场,举行了“米烛之光”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修缮推介会。
据悉,山西高平市古建筑密集,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2处古建筑。高平市结合工作实际,探索推出了“四维推动法”文物认养新模式,显圣观修缮工程就是高平市实践“文明守望工程”的成功范例。始建于元代之前的显圣观,坐北朝南,为一进院落,占地面积约2018平方米,现存文物古建筑3座。今年3月,显圣观的修复,得到来自沪深两地企业及个人的慷慨资助。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社会力量资助修缮古建筑之举,是在山西省晋行记研学中心牵线搭桥下完成的。
山西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程书林表示,社会力量参与是破解山西文物保护瓶颈的有效途径之一。当前,文物保护事业正处于乘势而上、大有可为的机遇期,各级文物部门要准确适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加强与社会力量的沟通交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发挥好政府和社会“两只手”的合力,逐步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
在当天的研讨会上,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杨以《数字时代下的文物保护:旅游能做些什么》作主旨发言,认为“只有内容,不会传播不行;只懂传播,没有优质内容不行;只懂保护,不会利用不行,只会利用,过于商业化不行。让山西‘游客至·文物活’,需要系统解决方案。要有系统而成功文物IP的打造,才可能有成功的认养和活化。”
推介会上,“米烛之光”项目相关负责人对“显圣观”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修缮案例进行现场展示,介绍了“显圣观”的历史价值和社会力量介入过程、工程实施具体过程以及开发利用计划,与会专家以显圣观的开发利用模式为例,提出对山西文物开发利用模式的建议。
山西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通报了“文明守望工程”有关情况并解读《文物认领认养工作指南(试行)》;与会专家围绕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中面临的“推介针对性不足、认养积极性不高、政策支持度不硬、参与实效性不强”等问题、对策以及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边界、底线进行主旨发言。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透露,中国文保基金会携手腾讯公益等各方参与灾后古建保护修缮,目前已落实捐赠资金1500万元,并积极对接其他爱心企业,争取更多支持。山西晚报记者注意到,加上当天山西省青基会发布的“三晋文明守望专项基金”募集到的682万余元,目前公开的捐赠资金已经超过2100万元。
澎湃新闻获悉,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也和思源工程近日一起在公募帮帮平台发起了“风雨飘摇守护古建”的募捐活动,为山西平遥、运城、高平三地近60处古建筑募集雨灾后的抢修资金,让他们安然渡过冬季的风雪,防止二次破坏以待明年的全面修缮。
相关文章
- “甬上建筑随手绘”大赛揭晓 这幅《斗拱》拿了一等奖
- 鉴赏|太湖古民居:东山与西山村村皆不同
- 1936年林徽因天坛祈年殿屋顶测量时拍下穿旗袍和梁思成的合影
- 河北武安:478级台阶两侧325幅书法作品爱好者可免费观赏
- 20张图与你一同走进武义中式建筑之美!
- 快来!周日到东华门考古遗址公园探秘 搭建唐代大斗拱
- 宣恩县民俗文化展示馆开馆
- 保护古建筑应拒绝“古今混搭”
- 留住乡愁记忆中国一冶文明施工保护中山古建筑
- 涨知识!秦砖汉瓦并非专指“秦朝的砖汉代的瓦”
- 51建模网让3D内容分享更简单轻量化“元宇宙”创作触手可及
- 中国历代最具代表性民居建筑欣赏(图)
- 《建筑史学刊》创刊:从历史走向未来
- 平遥 把沧桑岁月凝刻成建筑文化的千年古城
- “雪花”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斗拱颁奖 湖北选手荣获二等奖
- 古城故事会孝行坊古建筑插画欣赏
- 古代人也玩乐高?看看最早的建筑模型
- 景观门头这样打造不被青睐才怪
- 温州这座百年古民居旁要修路?
- 南京秦淮河堤复建“赏心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