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发誓“搞不好黄鹤楼就去跳长江!”愿大师在天堂安好!
他曾发誓“搞不好黄鹤楼就去跳长江!”愿大师在天堂安好!
他曾发誓“搞不好黄鹤楼就去跳长江!”愿大师在天堂安好!,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传统文化指的是什么,古建观赏,感念向老付出一生的心血和智慧成就了武汉地标建筑黄鹤楼,给城市留下了珍贵的印记,特发此文以表悼念。
1958年毛主席在长江大桥上指着黄鹤楼旧址说:“这里原来有一座黄鹤楼,现在看不到啰!它被战火毁了,相信以后可以看到一个更好的黄鹤楼。”
1950年,向欣然10岁。他是浙江人,1950年举家迁来武汉,住汉口。到武汉后,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周末去武昌看黄鹤楼,当然只能看到旧址,一座白塔和其他庙宇建筑。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探寻黄鹤楼。
念中学时,向欣然在武昌住校。每个星期,从武昌回汉口的家,必须在黄鹤楼旧址下面的码头搭船。大学他考去北京,念的是清华大学建筑系,想着从此与黄鹤楼可能没什么关系了,“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用我的手参与完成了黄鹤楼的重建”。他说,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是冥冥中的巧合。
1978年,武汉市继1950年代首次倡议重建黄鹤楼之后,再次启动了黄鹤楼的重建工作,并向全市广大设计人员广泛征集新黄鹤楼的建筑设计方案。有关部门传达湖北省委对设计的指导思想,要求“不要拘泥于哪个朝代,要把古代黄鹤楼建筑上的优点都吸收过来,结合现代建筑艺术和建筑材料,创造一个具有社会主义时代特点的新黄鹤楼”。
怎么才能建一座有社会主义时代特点的黄鹤楼,这是摆在向欣然他们面前的世纪难题。最先征集来的20多个方案五花八门,“除了不像黄鹤楼,像什么的都有”,但都不是老百姓心目中的黄鹤楼该有的样子,得不到认可。
这时,向欣然所在的中南建筑设计院,有一位老先生的方案,比较受领导们的赏识。他设计的黄鹤楼是五层楼,玻璃幕墙式的,外面加些阳台,上面盖一个中国式的大屋顶,有明代黄鹤楼特色,在所有方案中脱颖而出。于是,院里成立了攻关小组,一共4人,其中便有向欣然。向欣然承担的工作,除了替老先生画效果图,还要在这个方案的基础上做一个备选的方案,以增加中选的保险系数。到了后来,向欣然根据各方意见修改多次的备选方案更受欢迎,老先生也退出了小组。这也说明1978年改革开放的创新风潮已在江城涌动,一个更好的黄鹤楼设计与建造过程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锐意创新的历史见证。
最终,向欣然的设计稿以清朝同治年间黄鹤楼为蓝本,特点是“高五层、攒尖顶、四望如一、层层飞檐”,看上去既像“清楼”,又与“清楼”有着显著的区别。既取中华古楼之精粹,又以广大市民熟悉的清代黄鹤楼为蓝本,来提升认知情感及亲和力,其沿袭“清楼”的塔式楼阁体型便于较好地适应远离江畔,同时,方案也适应地段狭窄的新楼址建设。从众多设计中脱颖而出,1980年2月26日,向欣然的方案被湖北省政府正式批准为重建黄鹤楼工程实施方案。
方案定下来了,向欣然非但没有轻松,反而压力更大了,因为黄鹤楼重建工程才真正开始。当时,国内尚无电脑绘图技术,120余幅建筑施工图基本都是他个人手工绘制。因为本科学的是普通建筑学,缺乏古建筑研究的教育背景,对于仿古建筑的施工图,他完全没有经验,只能利用各种时间恶补,并到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等学校请教专家。回忆起当时的压力之大,向欣然用了一个词“如履薄冰”。他常常晚上睡不着觉,1.8米的个子只有120斤。有时在院里画图纸,施工现场有问题打电线路电车赶过去,因为在车上思考问题,好几次忘了在当时的司门口站下车而坐过江,只好在汉阳下车再折返。
然而,对于这样一个刚40出头的连工程师都算不上的普通技术人员,还有着明显的弱项,即使他再努力,来自各界的质疑仍无法避免。在第一次工程协调会上,一位领导当着40多人的面,问向欣然:“你能把黄鹤楼搞好吗?”自认为被逼到墙角,没有退路的他,站起来说:“搞不好黄鹤楼,我就去跳长江!”此言一出,四座皆惊。不过向欣然认为,他口出狂言是因为自己有底气,代表自己的一种弘扬和传承传统建筑文化的使命感。
1985年6月10日,在黄鹤楼落成典礼上,记者问他心情怎样,他说他口头上回答“激动”“高兴”这一类词语,其实心里最想大哭一场,跟夺冠的孙杨从游泳池里出来时大哭一样。多年的压抑和憋屈,在那一刻释放。
后来,向欣然多次看到游人掏出黄鹤楼的资料照片与新楼比对,“对,黄鹤楼就是这个样子”“比以前的更好看了”,这些评价让他备感欣慰。一个更好的黄鹤楼获得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和中国建筑行业最高奖鲁班奖。
人间沧桑变换,黄鹤楼几番毁建,而其人文之脉,始终在传承。“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一楼一城在历史上早已成为最美的人文画卷。与改革开放同成长,黄鹤楼同时是江城武汉焕发人文智慧活力与开放改革的见证和象征。作为“天下江山第一名楼”,黄鹤楼是最亮眼的江城名片。
从1978年启动重建计划到2000年公园最后一个景点完成,历时22年,黄鹤楼工程几乎占据了向欣然整个职业生涯,他说:“我有两个儿子,但我一直把黄鹤楼当作第三个儿子。”
图书简介:《匠心之绘——走近黄鹤楼建筑设计与壁画创作手稿》,是“匠之心 鹤之情——当代黄鹤楼建筑设计与壁画创作手稿展”的展品汇编与展览纪实,本书汇编黄鹤楼总设计师向欣然先生的黄鹤楼建筑设计手稿,以及周令钊、戴士和、孙景波、楼家本等各位先生分别创作的《白云黄鹤》《黄鹤楼的传说》《黄鹤楼史话》《江天浩瀚》等壁画的创作手稿与创作心得,并附录展览开幕盛况以及展览筹备过程的图文以纪事。
相关文章
- 徽州游学丨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7月14日—7月20日)
- 某青楼有副对联竟是乾隆的对子堪称千古一绝看了十分羞涩
- 百年前北京古建筑:精美绝伦越看越壮观可惜很多如今看不到了
- 声名远播的中国古代建筑越南印度争相模仿故宫和长城首当其冲
- 万寿寺修缮见闻之古建筑的“八作”(二)_品鉴赏学_首都之窗_北京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游沈阳故宫一一欣赏民族古建之美!
- 继续阅读文化区的三种类型
- 西安仿古建筑:中国仿古建筑的风向标
- 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
- 中国二十冶集团采用“建筑信息建模”提升施工进度
- 探访客家文化之都走进梅州这座不起眼的古镇了解它的故事
- 考略|古人的防火减灾智慧都浓缩在古建筑里啦!
- 江西样式雷将亮相冬奥会 向世界展示中国古建筑文化
- 51建模网让3D内容分享更简单轻量化“元宇宙”创作触手可及
- 经济日报专访韩为:做复活中国古建筑的有为者
- 实测图再现北京中轴线幅“身份图”
- 线上课堂听讲座 古建摄影详解析
- 悼念 彭一刚:创造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建筑新风格
- 视觉临汾:游蒲县东岳庙 赏古建筑之美
- 创意手工DIY看看如何用纸板制作房屋模型非常简单!